- A.5分钟
- B.小于15分钟
- C.15分钟
- D.4小时
- E.8小时
- A.5分钟
- B.小于15分钟
- C.15分钟
- D.4小时
- E.8小时
- A.5分钟
- B.小于15分钟
- C.15分钟
- D.4小时
- E.8小时
- A、盐酸
- B、氨水
- C、氢氧化钙
- D、生石灰
- E、碳酸氢钾
- A.用玻璃瓶取样,于冰箱保存7日内测定
- B.用玻璃瓶取样,于室温保存7日内测定
- C.用玻璃瓶取样,每升水样加0.8mlHCl,4℃保存,24小时内测定
- D.用玻璃瓶取样,每升水样加0.8mlHNO<sub>3</sub>,4℃保存,24小时内测定
- E.用玻璃瓶取样,每升水样加0.8mlH<sub>2</sub>SO<sub>4</sub>,4℃保存,24小时内测定
- A、金属锌
- B、邻苯二甲酸氢钾
- C、盐酸标准液
- D、硝酸银
- E、碳酸氢钠
- A、紫红色
- B、红色
- C、橙色
- D、蓝绿色
- E、绿色
- A、1.017g
- B、1.017 18g
- C、1.172g
- D、1.017 5g
- E、1.018g
- A、480分钟
- B、60分钟
- C、15分钟
- D、20分钟
- E、30分钟
- A、270℃
- B、200℃
- C、300℃
- D、250℃
- E、350℃
- A、苯并芘
- B、余氯
- C、四氯化碳
- D、硝酸盐氮
- E、铬(六价)
- A、岸边取样
- B、水面下30~50cm处取样
- C、距水底的距离10~15cm处取样
- D、岸边1~2m处取样
- E、距水面下30~50cm,岸边1~2m,距水底的距离10~15cm处取样
- A.有机物多时,可连续添加硝酸
- B.在加入HNO<sub>3</sub>前预先将乙醇等可挥发的有机物赶掉
- C.加入硝酸后,在室温放置过夜,再加热消解处理,可缩短消解时间
- D.如果是粉类样品,加入硝酸前,应先加入少量纯净水
- E.当消化液已开始产生高氯酸白烟,但样液仍呈深黄棕色时,应随即进行冷却,添加HClO<sub>4</sub>
- A、100±1℃
- B、100±5℃
- C、105±3℃
- D、110±2℃
- E、180±3℃
- A、采样必须注意样品的生产日期、批号、代表性和均匀性
- B、采集数量应满足检验项目对样品量的需要,一式三份,每份不少于0.5kg
- C、液体、半流体食品应先混匀后再采样
- D、粮食及固体食品应按上、中、下三层中的不同部位分别采样混合
- E、罐头、瓶装食品或其他小包装食品,同一批号取样件数不少于6个
- A、不挥发性样品
- B、固体样品
- C、液体样品
- D、挥发性样品
- E、混合固体样品
- A、自然沉降法
- B、显微镜计数法
- C、滤膜蒸汽法
- D、粉尘分离法
- E、滤膜采集法
- A、固体吸附剂法
- B、液体吸收法
- C、注射器法
- D、冷冻浓缩法
- E、无泵型采样器法
- A、4倍
- B、400倍
- C、8倍
- D、12倍
- E、10 000倍
- A、200℃
- B、300℃
- C、500℃
- D、700℃
- E、800℃
- A、烧杯
- B、塑料瓶
- C、棕色玻璃瓶
- D、玻璃瓶
- E、金属容器
- A、二硫化碳可提取完全,其他溶剂不能提取完全
- B、二硫化碳无毒无气味
- C、二硫化碳在FID上响应低,不干扰其他成分峰
- D、二硫化碳沸点低,易气化
- E、二硫化碳保留时间不与苯、甲苯、二甲苯重叠
- A.紫红色
- B.红橙色
- C.蓝紫色
- D.淡黄色
- E.黄绿色
- A、生物监测指标的物理性质
- B、生物监测指标的化学性质
- C、待测物在机体内的代谢过程(半衰期)
- D、待测物在机体内的存在状态
- E、待测物的毒性
- A、0.5
- B、0.50
- C、0.500 00
- D、0.500
- E、0.500 0
- A、钠光线
- B、单色光线
- C、自然光线
- D、紫外线
- E、荧光灯下
- A、高效液相色谱法
- B、分光光度法
- C、无火焰冷原子吸收法
- D、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E、微分电位溶出法
- A、氯化钯
- B、磷酸二氢铵溶液
- C、氯仿
- D、盐酸
- E、氯化钠
- A、六孔沸水浴锅中加热30分钟
- B、电热板加热15分钟
- C、电炉加热20分钟
- D、单孔沸水浴锅中加热20分钟
- E、电炉加热10分钟
- A、300℃
- B、400℃
- C、350℃
- D、500℃
- E、600℃
- A、两端密封,低温保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分析
- B、两端密封,常温保存,在任何时间内完成分析都可以
- C、两端密封,低温保存,在任何时间内完成分析都可以
- D、两端敞口,低温保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分析
- E、两端敞口,低温保存,在任何时间内完成分析
- A、40g
- B、20g
- C、4g
- D、2g
- E、0.2g
- A、沉淀滴定法
- B、酸碱滴定法
- C、氧化还原滴定法
- D、络合滴定法
- E、电位滴定法
- A、测试单位提供的记事本上
- B、预先印制好的专用表格上
- C、笔记本上
- D、公文纸上
- E、信纸上
- A、环氧树脂涂料
- B、三聚氰胺涂料
- C、聚酰胺聚丙烯涂料
- D、环氧酚醛涂料
- E、聚乙烯涂料
- A、吸光系数
- B、摩尔吸光系数
- C、摩尔吸收系数
- D、摩尔吸收常数
- E、摩尔吸光常数
- A、活性炭
- B、硅胶
- C、素陶瓷
- D、GDX 102
- E、Tenax-GC
- A、1.9
- B、0.5
- C、1.5
- D、1
- E、2.5
- A、己烷
- B、乙醇
- C、正己烷
- D、乙酸
- E、乙醚
- 40
-
穿透容量是
- A、衡量空气采样器性能的指标
- B、衡量空气收集器性能的指标
- C、衡量固体吸附剂管性能的指标
- D、衡量活性炭吸附作用的指标
- E、衡量硅胶吸附能力的指标
- A、4-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钾→缓冲液
- B、缓冲液→4-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钾
- C、缓冲液→铁氰化钾→4-氨基安替比林
- D、铁氰化钾→4-氨基安替比林→缓冲液
- E、铁氰化钾→缓冲液→4-氨基安替比林
- A、使样品灰化
- B、缩短消化时间
- C、避免发生炭化还原金属
- D、除去干扰杂质
- E、为了消化完全
- A、4份
- B、3份
- C、1份
- D、2份
- E、5份
- A、75%
- B、85%
- C、95%
- D、80%
- E、90%
- A、甘汞电极使用前不可将电极侧管口的小塞取下,只取下电极头的橡皮帽
- B、甘汞电极中内充溶液中要有固体存在
- C、甘汞电极使用前,所有的气泡必须从甘汞电极的表面或接液部位排除掉
- D、玻璃电极测定完毕后,浸泡在15%~30%的十二烷基磺酸钠溶液中12小时,以除去沾污的油脂
- E、常使用的玻璃电极,于清洗干净后,应泡入蒸馏水中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