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脑性瘫痪可以出现
- A.震颤
- B.手足徐动
- C.运动徐缓
- D.感觉性共济失调
- E.小脑性共济失调
- A.震颤
- B.手足徐动
- C.运动徐缓
- D.感觉性共济失调
- E.小脑性共济失调
- A.震颤
- B.手足徐动
- C.运动徐缓
- D.感觉性共济失调
- E.小脑性共济失调
- 4
-
现代假肢多采用
- A.上肢假肢
- B.下肢假肢
- C.壳式假肢
- D.临时假肢
- E.骨骼式假肢
- 5
-
乙醇中毒可以出现
- A.震颤
- B.手足徐动
- C.运动徐缓
- D.感觉性共济失调
- E.小脑性共济失调
- A.上肢假肢
- B.下肢假肢
- C.壳式假肢
- D.临时假肢
- E.骨骼式假肢
- A、身体失认
- B、静止性震颤
- C、运动迟缓
- D、手足徐动
- E、感觉性共济失调
- A、肌张力评定
- B、感觉评定
- C、平衡功能评定
- D、肌力评定
- E、情绪测验
- A、"猿形手"
- B、"扁平手"
- C、"刺刀状手"
- D、"爪形手"
- E、"丘脑手"
- 10
-
用来改善睡眠的治疗是
- A、间动电疗法
- B、直流电疗法
- C、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 D、TENS
- E、电兴奋
- A、肌力训练
- B、牵张训练
- C、平衡板训练
- D、本体感觉训练
- E、关节活动度训练
- 12
-
挛缩分类包括
- A、血管源性挛缩
- B、软组织性挛缩
- C、神经性挛缩
- D、外伤性挛缩
- E、骨骼性挛缩
- A、进食
- B、穿衣
- C、认知功能
- D、上下楼梯
- E、床椅转移
- A、绘画失认
- B、单侧忽略
- C、左右失认
- D、视空间失认
- E、体像失认
- 15
-
脊柱牵引的最佳适应证包括
- A、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型颈椎病
- B、慢性腰肌劳损,神经根型颈椎病,脊柱小关节紊乱
- C、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型颈椎病,脊柱小关节紊乱
- D、急性腰扭伤,神经根型颈椎病,脊柱小关节紊乱
- E、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型颈椎病
- A、挛缩
- B、折刀现象
- C、齿状样僵硬
- D、痉挛
- E、僵硬最早出现的脚踝处
- A、运动训练前应进行身体检查
- B、作业疗法包括功能性作业疗法和心理性作业疗法
- C、主要表现是记忆障碍等认知功能缺陷,一般不会出现运动功能障碍
- D、运动障碍可表现为肌力下降、肌张力异常、运动协调性障碍等
- E、对生活尚可自理的患者,通过选择性"家庭作业"疗法督促并提醒他们主动完成日常事务劳动
- A、外力主要来自治疗师
- B、外力主要来自患者患肢
- C、外力主要来自患者健肢
- D、外力主要来自患者健侧躯干
- E、外力主要来自各种康复训练器械
- A、室上性心动过速
- B、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 C、急性心内膜炎
- D、怀疑主动脉瘤
- E、高血压
- 20
-
姿势反射不包括
- A、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 B、紧张性腰反射
- C、紧张性迷路反射
- D、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 E、跟膝胫反射
- A、FIM
- B、ROM
- C、BADL
- D、ADL
- E、MMT
- A、早期治疗
- B、支持疗法
- C、综合治疗
- D、合理选择物理因子
- E、保持伤口清洁
- A、怎样进行活动
- B、什么活动
- C、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活动
- D、活动将在哪里进行
- E、以上均对
- A、多采用去枕平卧,头略向后仰
- B、患髋无须垫起,但患腿股外侧应垫枕头防止患腿外旋,患膝伸直
- C、仰卧位容易引起紧张性迷路反射及紧张性颈反射所致的异常反射活动,临床上应以侧卧位为主
- D、患手中握圆筒状毛巾,防止手指屈曲挛缩
- E、患肩垫起,患侧上肢微屈置于胸前
- A、亚红斑量
- B、中红斑量
- C、强红斑量
- D、中心重叠照射
- E、多孔照射
- A、使麻痹的上肢受压
- B、使肩内收内旋肘屈曲
- C、使肩外展外旋肘屈曲
- D、使肩内收内旋肘伸直
- E、使肩外展内旋肘屈曲
- A、1~8个月
- B、8个月~28岁
- C、28~40岁
- D、40~50岁
- E、50~60岁
- A、静止状态
- B、缩唇
- C、闭唇鼓腮
- D、交替发音
- E、言语
- 29
-
构音检查语音标准音为
- A、北京话
- B、东北话
- C、普通话
- D、闽南话
- E、受检者方言
- A、增大电极面积
- B、加大皮肤与电极的距离
- C、加大剂量
- D、延长治疗时间
- E、减小皮肤与电极的距离
- A、不必特殊处理,三角巾悬吊数天
- B、肩部悬吊带固定1~2周后再开始进行功能锻炼
- C、肩部悬吊带固定3~4周后再开始进行功能锻炼
- D、肩部悬吊带固定3~4周,训练时取下吊带,训练结束后,立即佩戴
- E、肩部悬吊带固定4~5周,训练时取下吊带,训练结束后,立即佩戴
- A、促进软骨生长
- B、延缓进展
- C、改善症状
- D、恢复功能
- E、缓解疼痛
- A、足不要悬空
- B、头用枕头支撑,不让向后扭转
- C、肘和腕伸展,上肢置于前面的枕头上
- D、患侧肩胛带充分前伸,肩屈曲45°~90°
- E、患侧髋、膝屈曲置于前面似踏出一步远的枕头上
- A、手术
- B、牵引
- C、局部封闭
- D、推拿及理疗
- E、石膏外固定
- A、用数字计量评测疼痛的幅度或强度
- B、10代表"无痛",0代表"最痛"
- C、不适于评测下腰痛、类风湿关节炎及癌痛
- D、临床上效度较差
- E、评价者选择一个数字来代表患者感受的痛
- A、被动运动
- B、主动辅助运动
- C、辅助运动
- D、抗重力主动运动
- E、抗较大阻力的运动
- A、使用的材料不同
- B、应用的部位不同
- C、配戴的时间不同
- D、利用的原理不同
- E、改变关节活动的范围不同
- A、254~275nm
- B、275~297nm
- C、297~310nm
- D、310~340nm
- E、340nm以上
- 39
-
摄食过程分期错误的是
- A、先行期
- B、准备期
- C、口腔期
- D、咽部期
- E、后续期
- 40
-
拖地对应的METs值为
- A、5.0
- B、5.5
- C、6.3
- D、7.7
- E、8.9
- 41
-
减少刺激伪迹的措施不包括
- A、尽可能保持低刺激强度
- B、保持记录电极和参考电极彼此接近
- C、保持记录电极和参考电极彼此远离
- D、擦干汗液使电流经皮肤表面的漏出达最小
- E、把刺激器电线与记录系统分隔开
- 42
-
肌张力降低最常见于
- A、脑卒中
- B、脊髓损伤
- C、帕金森病
- D、臂丛神经损伤
- E、多发性硬化症
- A、适当增加运动量
- B、增加无负重肌力训练
- C、减少关节负荷运动
- D、增加关节负荷运动
- E、适当的肌力耐力训练
- 44
-
关于肌力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是肌收缩时表现出来的能力
- B、其大小用肌所能负荷的重量表示
- C、体现肌肉主动收缩的能力
- D、体现肌肉被动收缩的能力
- E、反映肌肉最大收缩能力
- A、臀大肌
- B、腘绳肌
- C、胫前肌
- D、股四头肌
- E、腓肠肌
- A、大脑右半球
- B、大脑左半球
- C、大脑顶叶
- D、大脑额叶
- E、大脑颞液
- A、假肢太长
- B、假肢太短
- C、接受腔太松
- D、膝关节不稳定性
- E、髋外展肌过强
- A、书法
- B、绘画
- C、篮球比赛
- D、编织
- E、小手工艺品制作
- A、超短波
- B、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
- C、热敷
- D、红外线
- E、紫外线
- A、肌力
- B、肌张力
- C、绝对肌力
- D、相对肌力
- E、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