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治疗作用
- B.不良反应
- C.副作用
- D.毒性反应
- E.耐受性
- A.治疗作用
- B.不良反应
- C.副作用
- D.毒性反应
- E.耐受性
- A.治疗作用
- B.不良反应
- C.副作用
- D.毒性反应
- E.耐受性
- A.治疗作用
- B.不良反应
- C.副作用
- D.毒性反应
- E.耐受性
- A.<sup>1</sup>H
- B.C
- C.O
- D.P
- E.Fe
- A.<sup>1</sup>H
- B.C
- C.O
- D.P
- E.Fe
- A.PET
- B.冠状动脉造影
- C.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
- D.多层螺旋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
- E.气体代谢测定
- 8
-
确定心肌代谢状态
- A.PET
- B.冠状动脉造影
- C.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
- D.多层螺旋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
- E.气体代谢测定
- A.PET
- B.冠状动脉造影
- C.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
- D.多层螺旋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
- E.气体代谢测定
- A.PET
- B.冠状动脉造影
- C.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
- D.多层螺旋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
- E.气体代谢测定
- A、金黄色葡萄球菌
- B、溶血性链球菌
- C、大肠杆菌
- D、绿脓杆菌
- E、厌氧菌
- A、右小腿淋巴水肿
- B、右小腿骨折
- C、右小腿脓肿
- D、右小腿血肿
- E、败血症
- A、物理治疗
- B、休息,局部制动
- C、抗感染治疗
- D、及时切开引流,术后及时更换敷料
- E、支持治疗
- A、截瘫
- B、四肢瘫
- C、脊髓休克
- D、马尾综合征
- E、脊髓圆锥综合征
- 15
-
骨折不愈合的治疗原则为
- A、延长管型石膏外固定的时间
- B、小夹板固定
- C、植骨加内固定,同时石膏外固定
- D、内固定
- E、理疗
- A、视物模糊
- B、糖尿病足
- C、白内障、青光眼
- D、饭后反应性低血糖
- E、对称性肢端感觉异常
- A、吡拉西坦(脑复康)
- B、苯巴比妥(鲁米那)
- C、山梗菜碱(洛贝林)
- D、尼可刹米(可拉明)
- E、水合氯醛
- A、心肌梗死
- B、心绞痛
- C、心律失常
- D、心力衰竭
- E、胸闷
- 19
-
上消化道出血
- A、30~50ml可出现柏油样便
- B、40~60ml可出现柏油样便
- C、50~70ml可出现柏油样便
- D、60~80ml可出现柏油样便
- E、70~90ml可出现柏油样便
- 20
-
正常人血浆钾的含量为
- A、2.12~2.75mmol/L
- B、135~145mmol/L
- C、3.5~5.5mmol/L
- D、96~110mmol/L
- E、0.96~1.62mmol/L
- 21
-
在X线上成人的骺线位于
- A、骺与骨干结合处
- B、骨骺
- C、干骺端
- D、长骨上端
- E、长骨下端
- 22
-
最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是
- A、骶部
- B、腰部
- C、头部
- D、坐骨结节
- E、肘部
- A、复位、固定及内外用药
- B、复位、功能锻炼及内外用药
- C、复位、固定及功能锻炼
- D、复位、固定
- E、固定、功能锻炼及内外用药
- A、糖尿病时糖耐量曲线峰低,恢复延长
- B、糖尿病时糖耐量曲线峰高,恢复延长
- C、肝病时糖耐量曲线高峰,恢复时间接近正常人
- D、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时糖耐量曲线峰高,恢复延长
- E、甲亢时糖耐量曲线高峰提前,超过正常,恢复时间正常
- A、卧床休息,多喝水
- B、均可使用血管收缩剂
- C、手术治疗
- D、物理治疗
- E、增强全身抵抗力
- A、A1T
- B、碱性磷酸酶
- C、单胺氧化酶
- D、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
- E、AST
- A、白带细菌培养
- B、白带涂片查真菌
- C、血常规检查
- D、血糖测定
- E、血细菌培养
- A、直接诱发梭外肌收缩
- B、直接发动牵张反射
- C、使肌梭感受器处于敏感状态
- D、引起腿器官兴奋
- E、负反馈抑制牵张反射
- 29
-
双香豆素的作用机制
- A、对抗维生素K
- B、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
- C、促进抗凝血酶Ⅲ的作用
- D、拮抗钙离子
- E、抑制血栓素A
- 30
-
与痛经无关的疾病是
- A、子宫内膜异位症
- B、无排卵性功血
- C、子宫腺肌病
- D、子宫黏膜下肌瘤
- E、慢性盆腔炎
- A.活化1α羟化酶
- B.中枢性镇痛作用
- C.抑制破骨细胞功能
- D.抑制1,25-(OH)<sub>2</sub>D<sub>3</sub>合成
- E.与Vit D及钙合用效果更好
- A、克雷伯杆菌
- B、奴卡放线菌
- C、金黄色葡萄球菌
- D、溶血性链球菌
- E、流感嗜血杆菌
- A、声嘶
- B、失音
- C、易发生喉水肿或反射性喉痉挛
- D、喉部疼痛
- E、喉部分泌物增多
- A、操作简单容易
- B、时间分辨力明显提高
- C、可高保真储存、再现及传输图像
- D、与胶片相比,可省却大量的存储空间
- E、所需X线剂量明显低于常规X线摄影技术
- 35
-
关于脑栓塞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T或MRI可显示缺血性梗死或出血性梗死改变
- B、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
- C、心电图作为常规检查,确定心肌梗死、风心病等证据
- D、脑栓塞常见于颈内动脉系统,大脑中动脉尤多见
- E、多在静态中起病,局灶性体征在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
- A、肿瘤标志物
- B、PET/CT
- C、病理学
- D、MRI
- E、螺旋CT
- A、尿常规
- B、血沉
- C、血常规
- D、IVP
- E、结核菌素试验
- A、膝的前后移动
- B、膝的内收和外展
- C、膝的半屈
- D、膝的旋转
- E、膝的挤压
- A、应用有效抗生素治疗
- B、物理治疗
- C、切开或挤压
- D、促进浸润吸收
- E、促进硬结迅速化脓
- A、阿托品
- B、地塞米松
- C、头孢他啶
- D、右旋糖苷40
- E、度冷丁
- A、氟马西尼
- B、纳洛酮
- C、甲丙酯
- D、左旋多巴
- E、咖啡因
- 42
-
脑损伤常出现交叉瘫的是
- A、脑震荡
- B、脑挫裂伤
- C、脑干损伤
- D、弥漫性轴索损伤
- E、颅内血肿
- A、绝大多数病人需要长期用药
- B、血压降至正常时,即可停药
- C、除危重病例外,降压药物从小剂量开始
- D、根据个体化原则选用降压药物
- E、首选第一线降压药物
- A.C<sub>1-2</sub>
- B.C<sub>5-7</sub>
- C.T<sub>10-12</sub>
- D.L<sub>1-2</sub>
- E.L<sub>4-5</sub>
- A.背肌牵拉试验阴性
- B.加压硬结时常伴有放射痛
- C.按压最痛点时,疼痛向临近部位扩散
- D.在痛区深部触及大小不等(1mm<sup>2</sup>~5mm<sup>2</sup>)的硬结
- E.患者能在痛区指出最痛点(即末梢神经卡压征)
- A、半切综合征
- B、前束综合征
- C、后束综合征
- D、中央束综合征
- E、脊髓圆锥综合征
- A、,心脏核素检查
- B、心导管检查
- C、超声心动图
- D、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 E、心电向量图
- A、股骨干骨折
- B、股骨髁间骨折
- C、髌骨骨折
- D、腓骨小头骨折
- E、小腿骨折
- A、牵拉伤
- B、切割伤
- C、压迫伤
- D、注射伤
- E、缺血性损伤
- A、中央束综合征
- B、半切综合征
- C、前索综合征
- D、后索综合征
- E、马尾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