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肱三头肌、肘肌
- B.桡侧腕伸肌(长肌和短肌)
- C.斜方肌、肩胛提肌、前锯肌
- D.肱二头肌、肱桡肌、旋后肌
- E.三角肌(前部)、肱二头肌(长头)、喙肱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
- A.肱三头肌、肘肌
- B.桡侧腕伸肌(长肌和短肌)
- C.斜方肌、肩胛提肌、前锯肌
- D.肱二头肌、肱桡肌、旋后肌
- E.三角肌(前部)、肱二头肌(长头)、喙肱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
- A.肱三头肌、肘肌
- B.桡侧腕伸肌(长肌和短肌)
- C.斜方肌、肩胛提肌、前锯肌
- D.肱二头肌、肱桡肌、旋后肌
- E.三角肌(前部)、肱二头肌(长头)、喙肱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
- A.肱三头肌、肘肌
- B.桡侧腕伸肌(长肌和短肌)
- C.斜方肌、肩胛提肌、前锯肌
- D.肱二头肌、肱桡肌、旋后肌
- E.三角肌(前部)、肱二头肌(长头)、喙肱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
- A.肱三头肌、肘肌
- B.桡侧腕伸肌(长肌和短肌)
- C.斜方肌、肩胛提肌、前锯肌
- D.肱二头肌、肱桡肌、旋后肌
- E.三角肌(前部)、肱二头肌(长头)、喙肱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
- A.头前屈15°~25°
- B.头后伸15°~25°
- C.颈部中立位
- D.头后伸0°~15°
- E.头前屈0°~15°
- A.头前屈15°~25°
- B.头后伸15°~25°
- C.颈部中立位
- D.头后伸0°~15°
- E.头前屈0°~15°
- A.头前屈15°~25°
- B.头后伸15°~25°
- C.颈部中立位
- D.头后伸0°~15°
- E.头前屈0°~15°
- A.提踵试验
- B.跖屈踝试验
- C.Sicard征(背屈踝试验)
- D.Turinn征(背屈<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be/a1cd98d453c7c66d788672bd24a11f.gif"/>趾试验)
- E.Tinel征(周围神经干叩击试验)
- A.提踵试验
- B.跖屈踝试验
- C.Sicard征(背屈踝试验)
- D.Turinn征(背屈<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be/a1cd98d453c7c66d788672bd24a11f.gif"/>趾试验)
- E.Tinel征(周围神经干叩击试验)
- A.提踵试验
- B.跖屈踝试验
- C.Sicard征(背屈踝试验)
- D.Turinn征(背屈<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be/a1cd98d453c7c66d788672bd24a11f.gif"/>趾试验)
- E.Tinel征(周围神经干叩击试验)
- A、抗焦虑药物
- B、镇静催眠药物
- C、抗抑郁药物
- D、抗精神病药物
- E、益智药物
- 13
-
辅助心理治疗最恰当的是
- A、认知治疗
- B、支持性心理治疗
- C、厌恶疗法
- D、家庭疗法
- E、放松疗法
- A、焦虑反应
- B、恐惧反应
- C、抑郁反应
- D、失眠反应
- E、急性应激反应
- A、弹簧式踝足矫形器
- B、金属膝踝足矫形器
- C、西蒙斯踝足矫形器
- D、免负荷式膝踝足矫形器
- E、奥索伦踝足矫形器
- A、2
- B、3
- C、4
- D、5
- E、6
- A、一日反复多次饮水训练
- B、取坐位进食
- C、吞咽动作训练
- D、针灸治疗
- E、必要时鼻饲管进食
- A、0
- B、1~1.5cm
- C、2~2.5cm
- D、3~3.5cm
- E、4~4.5cm
- A、治疗面瘫选地仓和合谷
- B、治疗头痛选头维和太冲
- C、治疗中风选足三里和解溪
- D、治疗呃逆选内关和膈俞
- E、治疗痛经选三阴交和足三里
- A、舒适性
- B、是否达到处方要求
- C、对线是否正确
- D、患者是否会穿脱
- E、动力装置是否可靠
- 21
-
被动训练的目的不包括
- A、增强瘫痪肢体本体感觉
- B、刺激屈伸反射
- C、放松痉挛肌肉
- D、改善心血管功能
- E、促发主动运动
- A、定向能力训练
- B、注意力训练
- C、进食训练
- D、社交能力训练
- E、抽象思维能力训练
- A、25分
- B、15分
- C、10分
- D、5分
- E、0分
- 24
-
关于FIM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包括运动功能
- B、包括认知功能
- C、评分的最高分为126分
- D、评分的最低分为0分
- E、评分标准采用7分制
- A、增强肌力
- B、加大关节活动范围
- C、通过螺旋模式运动改善平衡协调功能
- D、通过对角模式运动加大肢体活动范围
- E、通过最大阻抗、快速牵伸与螺旋对角模式促进正常运动
- A、阅读
- B、理解
- C、演讲
- D、表达
- E、问题处理
- 27
-
冠心病合适的运动方式是
- A、渐进抗阻运动
- B、哑铃运动
- C、有氧运动
- D、健美操
- E、篮球运动
- 28
-
对掌矫形器可用于
- A、“爪形手”
- B、“猿手”
- C、偏瘫的手部痉挛
- D、烧伤后的虎口挛缩
- E、类风湿性关节炎
- A、30%
- B、40%
- C、50%
- D、60%
- E、70%
- A、神经对直流电刺激有反应
- B、神经对感应电刺激无反应或兴奋性增高
- C、病理基础是支配肌肉的神经轴突部分受损
- D、肌肉对感应电刺激与直流电刺激均有反应
- E、神经对感应电刺激无反应或兴奋阈降低
- 31
-
肌力评定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 A、评定中应对近端关节进行固定
- B、评定过程中患者不应出现疼痛
- C、应当考虑所测肌肉的形态学状况
- D、评定适用于上运动神经元疾患所致肌力障碍的各阶段
- E、评定中应尽量减少主观因素
- A、韧带断裂
- B、韧带松弛
- C、肌肉迟缓性麻痹
- D、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
- E、关节囊松弛
- A、髋关节屈曲
- B、髋关节内收
- C、髋关节伸展
- D、髋关节外展
- E、髋关节内旋
- 34
-
间歇训练法有利于
- A、降低运动强度
- B、提高运动量
- C、提高运动强度
- D、降低运动量
- E、训练组织
- A、压迫止血
- B、按摩器振动按摩
- C、手法治疗
- D、温热治疗
- E、手术治疗
- 36
-
湿热袋敷疗法叙述错误的是
- A、将热袋悬挂于专用的恒温水箱加热20~30分钟
- B、20~30分钟/次,每日1~2/次,10~15次为一个疗程
- C、治疗用的热袋应拧干,不得滴水
- D、皮肤于热袋之间的干毛巾至少6层,面积要大于热袋
- E、治疗15分钟后挪开热袋检查皮肤
- 37
-
抬臀呼气法错误的是
- A、采用仰卧位
- B、利用腹内脏器的重量将膈肌向胸腔推压
- C、两足置于床架上
- D、呼气时抬高双腿
- E、吸气时还原,以增加潮气量
- A.肩峰至肱骨外上髁
- B.肩峰至桡骨茎突
- C.肩峰至尺骨茎突
- D.C<sub>7</sub>棘突至桡骨茎突
- E.C<sub>7</sub>棘突至尺骨茎突
- A、颈牵引试验
- B、Eaten试验
- C、椎间孔挤压试验
- D、椎动脉压迫试验
- E、深呼吸试验
- 40
-
下列属肝经穴的是
- A、光明
- B、睛明
- C、太冲
- D、孔最
- E、养老
- A、腹部大剂量治疗前不需排便,避免饱餐
- B、治疗伤口前应除去伤口表面的油膏与湿敷料
- C、各种治疗前,先将辐射器放置稳妥后才开高压调节输出
- D、体表治疗时,患者应暴露,也可以穿单层薄棉织内衣裤进行
- E、避免在头面部、小儿骨骺与阴囊部位进行分米波、厘米波治疗
- A、退变型
- B、中央型
- C、膨出型
- D、侧后型
- E、外侧型
- 43
-
下列不属于低频电疗法的是
- A、感应电流法
- B、电兴奋疗法
- C、电化学疗法
- D、间动电疗法
- E、神经肌肉电刺激
- A、软腭
- B、牙齿
- C、唇
- D、颌
- E、喉
- A、肩三角试验
- B、展臂快速伸屈手指试验
- C、直尺试验(Hamilton征)
- D、深呼吸试验(Adson试验)
- E、肩内收试验(Dugas征,或搭肩试验)
- A、膝反射
- B、桡骨膜反射
- C、肱三头肌反射
- D、肱二头肌反射
- E、球-肛门反射障碍
- A、0分
- B、≤20分
- C、21~40分
- D、41~59分
- E、≥60分
- A.C<sub>4</sub>
- B.C<sub>5</sub>
- C.C<sub>6</sub>
- D.C<sub>7</sub>
- E.C<sub>8</sub>
- A、以踝为轴向后摆动
- B、伸直下肢,屈髋、前倾躯干
- C、主动向前迈出一步
- D、以上三种措施共同使用
- E、固定腰与髋
- A、测定时患者应赤足站立
- B、测定时患者应穿常穿的鞋站立
- C、站立时大转子的高度即为手杖的长度
- D、站立时大转子的高度即为腋杖把手的位置
- E、仰卧,腋杖贴近腋窝,远端在小趾前外侧15cm处与足底平齐处为腋杖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