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卫生资格考试病理学技术考试资料精编测试题及答案(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编码阻遏蛋白或调节蛋白( )。

  • A.CAP结合位点
  • B.调节基因
  • C.启动基因
  • D.操纵基因
  • E.结构基因
2

阻遏因子或调节蛋白结合位点( )。

  • A.CAP结合位点
  • B.调节基因
  • C.启动基因
  • D.操纵基因
  • E.结构基因
3

降解产物基因激活蛋白结合位点( )。

  • A.CAP结合位点
  • B.调节基因
  • C.启动基因
  • D.操纵基因
  • E.结构基因
4

编码乳糖代谢所需要的酶( )。

  • A.CAP结合位点
  • B.调节基因
  • C.启动基因
  • D.操纵基因
  • E.结构基因
5

RNA聚合酶识别与结合区( )。

  • A.CAP结合位点
  • B.调节基因
  • C.启动基因
  • D.操纵基因
  • E.结构基因
8

在糖酵解、糖有氧氧化及糖异生途径中共有的化合物是

  • A.3-磷酸甘油醛
  • B.乳酸
  • C.草酰乙酸
  • D.α-酮戊二酸
  • E.乙酰辅酶A
10

糖原合成中糖链延长时葡萄糖的供体是

  • A.葡萄糖
  • B.6-磷酸葡萄糖
  • C.1-磷酸葡萄糖
  • D.UDP葡萄糖
  • E.ADP葡萄糖
12

关于解耦联剂,错误的是

  • A、可抑制氧化反应
  • B、使ATP生成减少
  • C、使呼吸加快,耗氧增加
  • D、使氧化反应和磷酸化反应脱节
  • E、常见的解耦联剂是二硝基酚
13

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是

  • A.能使酶促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 B.能降低酶促反应的活性能
  • C.能改变酶分子中一些必需基团的解离状态
  • D.大多数酶具有相同的最适pH
  • E.大多数酶的最适pH远离中性
14

下列关于细菌外毒素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G<sup>+</sup>菌和少数G<sup>-</sup>菌均可产生外毒素
  • B.由活菌释放出或细菌溶溃释放出的一种蛋白质
  • C.毒性强,引起机体特异性病变和特殊临床表现
  • D.性质稳定,耐热,不易被酸及消化酶破坏
  • E.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可脱毒为类毒素,用于预防接种
16

酶促反应中决定酶特异性的部分是

  • A.酶蛋白
  • B.辅基或辅酶
  • C.金属离子
  • D.底物
  • E.B族维生素
17

下列哪种物质是体内硫酸基的提供者?(  )

  • A.GMP
  • B.ATP
  • C.NADP<sup>+</sup>
  • D.FAD
  • E.PAPS
18

转氨酶的辅酶含有

  • A.维生素B1
  • B.维生素B2
  • C.维生素B6
  • D.维生素B12
  • E.生物素
19

下列哪种酶直接参与底物水平磷酸化?(  )

  • A、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 B、α-酮戊二酸脱氢酶
  • C、琥珀酸脱氢酶
  • D、琥珀酰CoA合成酶
  • E、丙酮酸脱氢酶
20

遗传密码中起始密码子是

  • A.UGA
  • B.UAA
  • C.AUG
  • D.GUA
  • E.AUC
22

在DNA双螺旋结构中,碱基互补配对规律是

  • A、A―T,G―U
  • B、A―U,G―C
  • C、A―C,G―T
  • D、A―T,G―C
  • E、A―G,T―C
23

DNA变性是指

  • A.多核苷酸链解聚
  • B.DNA分子由超螺旋转变为双螺旋
  • C.分子中磷酸二酯键断裂
  • D.互补碱基间氢键断裂
  • E.碱基与脱氧核糖间糖苷键断裂
24

参与溶血症的抗体是

  • A、IgA
  • B、IgD
  • C、IgG
  • D、IgE
  • E、IgM
25

组成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 A.嘌呤碱与嘧啶碱
  • B.核糖与脱氧核糖
  • C.核苷
  • D.核苷酸
  • E.寡核苷酸
26

无性繁殖依赖DNA载体的最基本性质是

  • A、青霉素抗性
  • B、卡那霉素抗性
  • C、自我复制能力
  • D、自我转录能力
  • E、自我表达能力
27

关于抗肿瘤免疫导向治疗不正确的是( )。

  • A、载体为抗体
  • B、载体为补体
  • C、携带物质为放射性核素
  • D、携带物质为化学药物
  • E、携带物质为毒素
28

过继免疫疗法所使用的成分不包括( )。

  • A、具有抗原性的肿瘤疫苗
  • B、LAK细胞
  • C、TILs细胞
  • D、MAK细胞
  • E、Tc细胞
29

变性蛋白质的特点是

  • A.黏度下降
  • B.溶解度增加
  • C.颜色反应减弱
  • D.丧失原有的生物学活性
  • E.不易被胃蛋白酶水解
30

下述外毒素的性质错误的是( )。

  • A、是细菌生长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面的蛋白质
  • B、对组织的毒性有高度的选择性
  • C、可以用甲醛脱毒变成类毒素
  • D、易被理化因素灭活
  • E、外源性热原质,引起全身发热反应
31

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蛋白质中的羟脯氨酸和羟赖氨酸都是由翻译后加工形成
  • B、一条mRNA只能合成一条肽链
  • C、翻译后的加工必须在肽链合成终止时才发生
  • D、核糖体释放出的肽链自行卷曲形成一定的构象即具有活性
  • E、一条肽链经翻译后加工只能产生一种活性的蛋白质或肽
32

细菌毒力的强弱取决于

  • A、机体抵抗力的大小
  • B、细菌侵袭力及细菌毒素
  • C、细菌侵入机体的部位
  • D、细菌侵入机体的数量
  • E、细菌能否产生芽胞
33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蛋白质是

  • A.清蛋白
  • B.α1球蛋白
  • C.β球蛋白
  • D.γ球蛋白
  • E.纤维蛋白原
34

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是

  • A.氢键
  • B.疏水键
  • C.盐键
  • D.肽键
  • E.范德华力
35

细菌在局部生长繁殖进入血流,不在血中繁殖,属于哪一种类型的感染( )。

  • A、毒血症
  • B、菌血症
  • C、脓毒血症
  • D、败血症
  • E、内毒素血症
36

酶与一般催化剂比较所特有的性质为( )。

  • A、只加速反应进程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 B、只促进热力学允许的反应
  • C、机制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 D、酶在反应前后无质和量的变化
  • E、对反应底物有专一性
37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指的是(  )。

  • A、糖、脂肪、蛋白质及维生素混合食用,提高食物的生理价值作用
  • B、糖和蛋白质混合食用,以提高食物的生理价值作用
  • C、几种营养价值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作用
  • D、脂肪和蛋白质混合食用,以提高食物的生理价值作用
  • E、用糖和脂肪代替蛋白质的作用
38

下列哪种属于自然被动免疫

  • A.注射丙种球蛋白
  • B.注射抗毒素血清
  • C.从母体经胎盘得到的抗体
  • D.接种类毒素产生的抗体
  • E.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
39

下列病毒中不属于虫媒病毒的是

  • A、登革病毒
  • B、乙型脑炎病毒
  • C、狂犬病毒
  • D、森林脑炎病毒
  • E、新疆出血热病毒
40

酶加速化学反应速度是因为( )。

  • A、向反应体系提供能量
  • B、降低底物的能量水平
  • C、酶具有活性中心
  • D、酶对底物有特异性
  • E、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42

下列哪项不是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 A.细胞毒作用
  • B.促进吞噬
  • C.免疫黏附作用
  • D.促炎症作用
  • E.特异性免疫作用
43

下列哪种是死疫苗

  • A、BCG
  • B、小儿麻痹糖丸
  • C、麻疹疫苗
  • D、鼠疫疫苗
  • E、伤寒疫苗
44

肝脏产生酮体过多意味的是

  • A、肝中脂代谢紊乱
  • B、肝功能增强
  • C、糖供应不足
  • D、脂肪转运障碍
  • E、脂肪摄取过多
45

决定Ig类和亚类的部位

  • A.VL+VH
  • B.VL+CL
  • C.绞链区
  • D.CH
  • E.CL
46

含量最多的Ig是

  • A.IgG
  • B.IgA
  • C.IgM
  • D.IgD
  • E.IgE
47

底物水平磷酸化指

  • A、ATP水解为ADP和无机磷
  • B、底物经分子重排后形成高能磷酸键,经磷酸基团转移使ADP磷酸化为ATP
  • C、呼吸链上H传递过程中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形成ATP
  • D、使底物分子加上一个磷酸根
  • E、使底物分子水解掉一个ATP
48

编码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是( )。

  • A、质粒
  • B、R质粒
  • C、Vi质粒
  • D、Col质粒
  • E、r决定因子
49

关于IgE的正确描述是( )。

  • A、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 B、能通过胎盘
  • C、由黏膜上皮细胞产生
  • D、有补体结合点
  • E、具有调理作用
50

新生儿早期患呼吸道感染的可能原因是

  • A.补体成分缺陷
  • B.先天免疫缺陷
  • C.皮肤黏膜天然屏障差
  • D.sIgA功能尚未成熟
  • E.呼吸道发育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