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检测能力
- B、特异性
- C、干扰能力
- D、阳性预测值
- E、阴性预测值
- A、停用袢利尿药,改用噻嗪类利尿药
- B、多摄入蛋白类食物
- C、立即采取透析治疗
- D、选用由肾排泄的药物
- E、肾移植
- A、白蛋白
- B、总胆红素
- C、血糖
- 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E、谷草转氨酶
- 4
-
最可能的诊断为
- A、急性肾衰竭
- B、肾小球肾炎
- C、糖尿病并发肾损害
- D、胃肠道出血致尿毒症
- E、高血压性肾病
- A.高磷高钙血症
- B.高磷低钙血症
- C.低磷低钙血症
- D.低磷高钙血症
- E.血钙血磷正常
- A、诊断信息
- B、治疗信息
- C、预防信息
- D、“失控”纠正分析信息
- E、人体健康状况评估信息
- A、伤寒沙门菌
- B、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 C、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 D、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 E、猪霍乱沙门菌
- A、肠热症
- B、胃肠炎
- C、败血症
- D、无症状带菌者
- E、慢性胆囊炎
- A、出生后骨髓只产生红细胞和粒细胞
- B、红骨髓脂肪化由近心端向远心端发展
- C、5~10岁幼儿几乎全部骨髓参与造血
- D、成人红骨髓仅存在于扁平骨、短骨及长骨的近心端
- E、红骨髓与黄骨髓不能互相转换
- A、慢性肉芽肿
- B、髓过氧化物酶缺乏症
- C、G-6-PD缺乏症
- D、Shwachman综合征
- E、类白血病
- 11
-
前列腺癌的标志物不包括
- A、cPSA
- B、NSE
- C、PSA
- D、前列腺酸性磷酸酶
- E、fPSA
- A、抗原变质或污染
- B、抗原注入太深
- C、患者有皮肤划痕症
- D、变应原稀释液偏酸或偏碱
- E、抗组胺药影响
- A、人性化管理
- B、标准化管理
- C、规范化管理
- D、制度化管理
- E、法制化管理
- 14
-
复合PSA半衰期约
- A、1天
- B、7天
- C、12天
- D、2~3天
- E、10天
- A、IgG型多发性骨髓病
- B、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 C、冷球蛋白血症
- D、一过性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 E、淀粉样变性
- 16
-
超急性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
- A、ABO血型抗体或抗HLA Ⅰ类分子的抗体
- B、移植物供血不足
- C、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 D、抗同种异型MHC分子的抗体
- E、中性粒细胞
- A、可出现异食癖、反甲等临床表现
- B、粒细胞出现巨型杆状核和核分叶过多现象
- C、可见细胞浆发育落后于细胞核现象
- 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E、骨髓象主要表现为粒细胞系的巨幼变
- 18
-
下列病毒直径最大的为
- A、痘病毒
- B、流感病毒
- C、巨细胞病毒
- D、乙型肝炎病毒
- E、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A、种族差异
- B、个体差异
- C、组织差异
- D、器官差异
- E、无差异
- A、出现Auer小体
- B、May-Hegglin畸形
- C、Pelger-Huet畸形
- D、Dohle小体
- E、Alder-Reilly畸形
- 21
-
1
质控规则表示
- A、1个质控测定值超过均值±2s限,仅用作警告
- B、2个连续质控测定值超过均值±2s限,为失控,提示存在系统误差
- C、1个质控值超过均值±3s限,为失控,提示存在随机误差
- D、4个连续的质控值同时超过均值+1s限或均值-1s限,为失控,提示存在系统误差
- E、10个连续的质控值在均值的一侧,表示存在系统误差
- A、需氧培养
- B、厌氧培养
- C、需氧+厌氧培养
- D、微需氧培养
- E、二氧化碳培养
- A.垂体腺瘤
- B.甲状腺腺样瘤
- C.Graves病
- D.甲状腺癌
- E.异源性TSH综合征
- A、增加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减少对磷的重吸收
- B、增加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减少对钙的重吸收
- C、增加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
- D、减少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
- E、对钙、磷的重吸收影响很小
- 25
-
肠道菌科H抗原为
- A、细胞壁脂多糖
- B、荚膜多糖
- C、鞭毛蛋白
- D、菌毛
- E、包膜
- A、CT
- B、SCT
- C、RT
- D、APTT
- E、PT
- A、羊毛脂
- B、免疫佐剂
- C、免疫增强剂
- D、液状石蜡
- E、载体
- A.外周血与骨髓各阶段粒细胞分布呈一致性
- B.血清维生素B<sub>12</sub>增高幅度与白细胞增多程度成正比
- C.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力增高与白细胞增多成正比
- D.脾大程度与白细胞升高程度成正比
- E.大多有Ph染色体
- 29
-
人类肠道病毒,不包括
- A、埃可病毒
- B、柯萨奇病毒
- C、新型肠道病毒
- D、轮状病毒
- E、脊髓灰质炎病毒
- A、抗RNP抗体
- B、抗Sm抗体
- C、抗SS-A抗体
- D、抗dsDNA抗体
- E、抗SS-B抗体
- A、a级
- B、b级
- C、c级
- D、d级
- E、0级
- A、产生以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免疫损伤的炎症
- B、局部表现为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 C、识别靶细胞表面的相应抗原并释放颗粒酶与穿孔素,导致靶细胞溶解破坏或靶细胞凋亡
- D、通过ADCC作用破坏靶细胞
- E、激活补体,形成攻膜复合体,最后溶解细胞
- 33
-
关于超敏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常是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引起
- B、补体通常不参与超敏反应
- C、组织损伤与功能紊乱并存
- D、均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 E、均由抗体介导
- A.CH<sub>1</sub>的补体结合点暴露
- B.CH<sub>2</sub>的补体结合点暴露
- C.CH<sub>3</sub>的补体结合点暴露
- D.借助抗原作桥梁
- E.直接同补体结合
- 35
-
CA153的半衰期是
- A、3~4天
- B、8.5天
- C、4~5天
- D、8~15天
- E、4.8天
- A、细胞分类一般以淋巴细胞为主
- B、在早期葡萄糖含量明显下降
- C、氯化物含量明显下降
- D、可见腺苷脱氨酶活性明显增高
- E、标本静置后可出现薄膜
- A、促使CFU-GM形成单核-巨噬细胞混合集落
- B、促使CFU-E形成红细胞集落
- C、促使CFU-Eo形成嗜酸性粒细胞集落
- D、促使CFU-TL形成淋巴细胞集落
- E、影响CFU-Meg
- A、中性粒细胞趋化能力下降
- B、中性粒细胞趋化能力上升
- C、中性粒细胞吞噬能力显著低下
- D、中性粒细胞吞噬能力显著升高
- E、中性粒细胞NBT试验阳性率显著下降
- A、PAS染色阴性
- B、苏丹黑染色阳性
- C、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
- D、无Auer小体
- E、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
- A、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 B、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 C、巨核细胞白血病
-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E、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 A、脂肪
- B、葡萄糖
- C、肌酐
- D、蛋白质
- E、酶类
- 42
-
正常精液pH为
- A、4.0~5.0
- B、5.0~6.2
- C、6.2~7.2
- D、7.2~7.8
- E、7.8~8.0
- A、3日
- B、12日
- C、20日
- D、30日
- E、40日
- A、自愿申请原则
- B、非歧视原则
- C、专家评审原则
- D、国家认可原则
- E、国家强制原则
- A、直接比例法
- B、间接比例法
- C、直接绝对浓度法
- D、间接绝对浓度法
- E、耐药率法
- A、肿瘤
- B、病毒性肝炎
- C、治疗自身免疫病
- D、细菌性脓毒血症休克
- E、浆细胞瘤
- A、紫色-EDTA
- B、淡蓝色-枸橼酸钠
- C、绿色-肝素
- D、红色-草酸钾
- E、金黄色-分离胶
- A、可提高药物极性,利于药物排出
- B、可使药物失去药理活性
- C、可使前体药物转化为活性物质
- D、生物转化过程有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等过程
- E、主要部位在肾脏
- A、清蛋白的分子量小
- B、清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 C、患者饮食可补充
- D、半寿期15~19天
- E、肾小管可重吸收
- A、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
- B、耐盐性强
- C、对酸性染料敏感
- D、在干燥脓汁中可存活2~3个月
- E、由于广泛应用抗生素,耐药株迅速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