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血培养
- B、中段尿培养
- C、肾功能检查
- D、结核抗体检测
- E、肾脏B型超声显像
- A、CD2
- B、CD3
- C、CD4
- D、CD8
- E、CD10
- A、慢性肾炎
- B、慢性肾盂肾炎
- C、尿路感染
- D、肾结核
- E、肾盂积液
- A、CD2
- B、CD3
- C、CD4
- D、CD7
- E、CD8
- A、CD3
- B、CD4
- C、CD5
- D、CD7
- E、CD16
- A、因子Ⅺ
- B、因子Ⅷ
- C、因子Ⅻ
- D、因子ⅩⅢ
- E、因子Ⅸ
- A、CD2
- B、CD3
- C、CD4
- D、CD8
- E、TCR
- A、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 B、UDPG焦磷酸化酶
- C、糖原合成酶
- D、磷酸化酶
- E、分支酶
- A、肾素生成增多
- B、血管舒缓素-激肽生成减少
- C、利钠激素生成增多
- D、肾神经兴奋增加
- E、血浆渗透压降低
- A、蛋白质分解过度
- B、血浆蛋白质合成增加
- C、蛋白摄入不足
- D、新生儿和老年人总蛋白较低
- E、蛋白质丢失
- A、杀白细胞素
- B、α溶素
- C、β溶素
- D、γ溶素
- E、δ溶素
- A、蛋白质在酸性溶液中带正电荷,电泳时向阴极端移动
- B、电渗指电场中固体对液体的相对移动
- C、电泳时质点或分子的移动性(M)的计算公式为:M=cm<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7e/0e24bc90a1fe826f29122d8245b59b.gif"/>/VS
- D、电渗作用不影响蛋白质分子的分离,各蛋白质成分间的相对迁移率不变,但是蛋白质原点的位置向负极偏移
- E、电泳反应中,正离子向负极泳动,负离子向正极泳动
- 13
-
在胸腺中成熟的淋巴细胞是
- A、干细胞
- B、巨噬细胞
- C、粒细胞
- D、T细胞
- E、B细胞
- A、>1%
- B、>5%
- C、>10%
- D、>15%
- E、>25%
- A、IL-2主要由T细胞产生
- B、IL-2主要由B细胞产生
- C、IL-2主要刺激B细胞生长
- D、IL-2分子量为20kD,含155个氨基酸
- E、IL-2无种族特异性
- 16
-
造血原料不足引起的贫血
- A、缺铁性贫血
- B、血红蛋白病
- C、溶血性贫血
- D、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 E、再生障碍性贫血
- A、WBC显著升高,可达1000×10<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b0/265982bed0889098bbf8461593d5d3.gif"/>/L
- B、PLT常增高,可达1000×10<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b0/265982bed0889098bbf8461593d5d3.gif"/>/L
- C、以中性中幼粒以下阶段细胞增多为主
- D、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 E、嗜碱性粒细胞可高达10%~20%
- A、骨髓象中见到大量组织细胞即可诊断本病
- B、病变仅累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 C、全血细胞减少是本病的典型血象表现
- D、NAP积分常明显升高
- E、吞噬性组织细胞对本病的诊断有确定价值
- A、核异质细胞是恶性细胞
- B、核异质细胞是良性细胞
- C、核异质是良性细胞的退化变性
- D、核异质细胞是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的过渡型细胞
- E、核异质细胞凋亡细胞
- A、1个峰
- B、2个峰
- C、3个峰
- D、4个峰
- E、5个峰
- A、埃及伊蚊
- B、三带喙库蚊
- C、白纹伊蚊
- D、蜱
- E、蚤
- 22
-
广谱的抗球蛋白试剂是指
- A、抗IgG
- B、抗C<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4a/534c3339804ec07a9c04e12db9db20.gif"/>
- C、抗C<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09/b4ea4706048655b392d12962fb62a2.gif"/>b
- D、抗IgM
- E、抗IgG+抗C<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4a/534c3339804ec07a9c04e12db9db20.gif"/>
- A、ATP
- B、蛋白质
- C、糖原
- D、尿素
- E、脂肪
- A、终点分析法
- B、比浊测定法
- C、连续监测法
- D、均相酶免疫分析法
- E、非均相酶免疫分析法
- A、人体健康检查实验室
- B、食品卫生实验室
- C、法医检验实验室
- D、环境监测实验室
- E、医学教育实验室
- A、峰右移,底变宽
- B、峰左移,底无改变
- C、峰左移,底变宽
- D、峰左移,底变窄
- E、峰右移,底变窄
- A、结晶
- B、白细胞
- C、红细胞
- D、细菌
- E、蛋白
- A、细胞液
- B、线粒体
- C、溶酶体
- D、微粒体
- E、核蛋白体
- A、血清溶菌酶升高程度
- B、旷醋酸萘酚染色可否被氟化钠抑制
- C、过氧化物酶阳性程度
- D、Auer小体粗细程度
- E、苏丹黑阳性程度
- A、光源
- B、滤板
- C、聚光器
- D、镜头
- E、细准焦螺旋
- A、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者中不存在
- B、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
- C、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虽不引起病症,但可长期定植
- D、自人工感染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纯培养
- E、郭霍法则在鉴定一种新病原体时有重要意义
- A、红细胞
- B、脑
- C、骨骼肌
- D、肝
- E、肾
- A、t(9;22)
- B、(q24;q22)
- C、t(8;14)
- D、t(15;17)
- E、(q22,q21)
- A、根据经验或资料及假设的概率分布估计的标准差表征
- B、A类标准不确定度用实验的标准差表征
- C、用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
- D、用符号UA表示
- E、具有客观性和统计学的严格性
- A、绝经后妇女
- B、骨折
- C、维生素D缺乏
- D、营养不良
- E、恶性肿瘤
- A、人巨细胞病毒
- B、HBV
- C、痘病毒
- D、单纯疱疹病毒
- E、腺病毒
- 37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检测到血清中CIC升高即是Ⅱ型超敏反应
- B、流式细胞仪可区别多种细胞的特性,但不能作为细胞免疫研究的手段
- C、某些Ⅰ型超敏反应疾病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可增多
- D、Ⅱ型超敏反应是由IgA抗体引起的
- E、点刺试验主要用于寻找接触性皮炎过敏原
- A、急性甲型黄疸型肝炎
- B、急性丙型肝炎
- C、急性乙型黄疸型肝炎
- D、急性甲型黄疸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
- E、急性乙型肝炎,既往感染甲型肝炎
- A、46,XY,17p-
- B、46,XY,i(17q)
- C、46,XY,dic(17q)
- D、46,XY,inv(17p)
- E、46,XY,t(17p)
- A、丙酮酸
- B、3-磷酸甘油醛
- C、6-磷酸果糖
- D、1,3-二磷酸甘油酸
- E、6-磷酸葡萄糖酸
- A、GB/T 20468-2006
- B、GB/T 20469-2006
- C、GB/T 20470-2006
- D、GB/T 4901-2001
- E、GB/T 4902-2001
- 42
-
Ⅱ型超敏反应的主要介质是
- A、血细胞抗体
- B、淋巴因子
- C、致敏T细胞
- D、冷抗体
- E、细胞因子
- A、染色体相对长度
- B、臂率
- C、着丝粒指数
- D、随体
- E、组蛋白
- A、37%~48%
- B、47%~58%
- C、57%~68%
- D、67%~78%
- E、77%~88%
- A、1:1
- B、1:4
- C、1:9
- D、1:15
- E、1:20
- A、琼脂凝胶中的抗体不移动,样品孔抗原向阳极泳动
- B、琼脂凝胶中的抗体不移动,样品孔抗原向阴极泳动
- C、琼脂凝胶中的抗原不移动,样品孔抗原向阳极泳动
- D、琼脂凝胶中的抗原不移动,样品孔抗原向阴极泳动
- E、抗原、抗体均向正极泳动
- A、必须与载体结合后才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
- B、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但可与相应抗体发生可见反应
- C、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 D、既无免疫原性又无免疫反应性
- E、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
- 48
-
广义的医患关系是指
- A、医生与患者的关系
- B、医生与患者家属的关系
- C、各类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关系
- D、各类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关系
- E、医生与单位组织代表
- A、急性肾小球肾炎
- B、前列腺癌
- C、子宫肌瘤
- D、膀胱炎
- E、肾盂肾炎
- A、坚持学习医德的理论知识
- B、坚持持之以恒
- C、坚持自我评价
- D、追求慎独
- E、坚持医疗卫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