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前置胎盘
- B.先兆子宫破裂
- C.先兆临产
- D.临产
- E.胎盘早剥
- A.立即剖宫产
- B.灌肠
- C.密切观察宫缩及胎心音
- D.注射哌替啶
- E.人工破膜了解羊水性状
- A.阴道分娩
- B.大量补液,增加羊水
- C.行缩宫素引产
- D.吸氧
- E.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 A.血常规
- B.胎心监护
- C.CT
- D.B超
- E.尿常规
- A.宫颈涂片送病检
- B.分段诊刮送病检
- C.宫腔镜检查
- D.宫腔冲洗细胞学检查
- E.后穹隆积液涂片送病检
- A.阴道液苏丹染色可见橘黄色脂肪小粒
- B.阴道检查推胎头可见有羊水流出
- C.阴道液pH值>7.0
- D.阴道液涂片可见羊齿状结晶
- E.阴道液涂片未见羊齿状结晶
- A.宫内孕38周早产临产,胎膜早破
- B.宫内孕38周先兆临产,胎膜早破
- C.宫内孕38周胎膜早破
- D.宫内孕38周先兆流产,合并阴道炎
- E.宫内孕38周先兆流产,张力性尿失禁
- A.化疗
- B.放疗
- C.广泛子宫全切+盆腔淋巴清扫术
- D.子宫全切+双附件切除术
- E.子宫全切
- A.子宫肌炎
- B.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 C.子宫肌瘤
- D.子宫体癌
- E.子宫颈癌
- A.腺棘皮癌
- B.腺鱗癌
- C.腺癌
- D.腺瘤样增生
- E.非典型增生
- A.子宫过度膨胀
- B.产妇体力衰竭
- C.过度使用镇静剂
- D.精神紧张
- E.产后尿潴留
- A.剖宫产史
- B.急性传染病治愈后
- C.心脏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 D.有急慢性肝肾疾患者
- E.未治愈的生殖器炎症
- A.初产妇宫颈管消失与宫口开大同时进行
- B.形成前羊水囊后,宫口不易扩张
- C.破膜后胎先露直接压迫宫颈,影响宫口扩张
- D.宫颈消失过程先形成漏斗状,渐变短直至展平
- E.经产妇多是颈管先消失,然后宫口扩张
- A.卵泡期一开始就使用大剂量促性腺激素
- B.卵巢储备功能降低患者
- C.瘦、矮小年轻妇女
- D.原发不孕患者
- E.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 A.及时治疗外阴阴道炎及宫颈炎等慢性疾病
- B.消毒产妇用物,接产严格无菌操作
- C.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 D.临产前1个月避免性生活及盆浴
- E.加强孕期卫生宣传
- A.经期长短不一
- B.月经周期无一定规律性
- C.经血时多时少
- D.多发生于青春期或更年期
- E.经周期正常
- A.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
- B.应合理配伍应用抗生素
- C.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
- D.卧床休息、半卧位
- E.为了解病情,需随时行妇科检查
- A.胎心消失
- B.胎体触及不清
- C.休克
- D.全腹压痛及反跳痛
- E.产妇疼痛难忍,呼叫,烦躁不安
- A.高热可持续数周不退
- B.盆腔检查可无特殊体征
- C.常在产后1~2周发生
- D.下腹痛向脊肋角放散
- E.以上都不是
- A.慢性肝炎
- B.乳腺癌
- C.结缔组织疾病
- D.深部静脉血栓形成者
- E.阴道流血原因不明者
- 21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羊水栓塞时羊水进人母体的途径是宫颈黏膜静脉
- B.宫缩乏力性出血的诊断要点包括宫体呈袋状
- C.正常脐带生理性扭转的周数是7~12周
- D.胎儿电子监测提示脐带受压是变异减速
- E.脐带绕颈圈数多是脐带缠绕的剖宫产指征
- A.妊娠早期治疗后行人工终止妊娠
- B.妊娠中晚期终止妊娠
- C.临产后立即行剖宫产术
- D.产褥期用四环素预防感染
- E.产后及时回奶,不宜哺乳
- A.病理缩复环
- B.胎位异常
- C.胎头衔接
- D.子宫收缩力异常
- E.胎膜早破
- A.超过12小时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 B.给予肥皂水灌肠,刺激宫缩
- C.破膜时应注意羊水的颜色和性状
- D.超过24小时无宫缩时应给予引产
- E.尽早剖宫产终止妊娠
- A.足月妊娠时,羊水呈弱酸性
- B.羊水的吸收,50%由胎盘完成
- C.羊水随妊娠时间增长而不断增多,色泽逐渐加深,不能自我更新
- D.妊娠中期以后,胎儿尿液成为羊水的重要来源
- E.正常足月妊娠羊水量约为500ml
- A.胎盘粘连
- B.软产道裂伤
- C.凝血功能障碍
- D.胎盘嵌顿
- E.胎盘剥离后滞留
- 27
-
粗暴按摩子宫可导致()。
- A.胎盘粘连
- B.软产道裂伤
- C.凝血功能障碍
- D.胎盘嵌顿
- E.胎盘剥离后滞留
- 28
-
子宫收缩过强可导致()。
- A.胎盘粘连
- B.软产道裂伤
- C.凝血功能障碍
- D.胎盘嵌顿
- E.胎盘剥离后滞留
- 29
-
子宫收缩乏力可导致()。
- A.胎盘粘连
- B.软产道裂伤
- C.凝血功能障碍
- D.胎盘嵌顿
- E.胎盘剥离后滞留
- 30
-
重度胎盘早剥可出现()。
- A.胎盘粘连
- B.软产道裂伤
- C.凝血功能障碍
- D.胎盘嵌顿
- E.胎盘剥离后滞留
- 31
-
对角径()。
- A.耻骨联合下缘至低岬上缘中点间的距离
- B.耻骨联合下缘中点至慨骨下端间的距离
- C.两侧坐骨棘间的距离
- D.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
- E.两侧坐骨结节间的距离
- 32
-
骨盆出口横径()。
- A.耻骨联合下缘至低岬上缘中点间的距离
- B.耻骨联合下缘中点至慨骨下端间的距离
- C.两侧坐骨棘间的距离
- D.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
- E.两侧坐骨结节间的距离
- 33
-
出口后矢状径()。
- A.耻骨联合下缘至低岬上缘中点间的距离
- B.耻骨联合下缘中点至慨骨下端间的距离
- C.两侧坐骨棘间的距离
- D.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
- E.两侧坐骨结节间的距离
- A.子宫内膜
- B.尿道旁腺
- C.阴道黏膜
- D.宫颈管
- E.前庭大腺
- 35
-
中骨盆前后径()。
- A.耻骨联合下缘至低岬上缘中点间的距离
- B.耻骨联合下缘中点至慨骨下端间的距离
- C.两侧坐骨棘间的距离
- D.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
- E.两侧坐骨结节间的距离
- 36
-
中骨盆横径()。
- A.耻骨联合下缘至低岬上缘中点间的距离
- B.耻骨联合下缘中点至慨骨下端间的距离
- C.两侧坐骨棘间的距离
- D.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
- E.两侧坐骨结节间的距离
- A.尿道口分泌物涂片行革兰染色镜检
- B.阴道分泌物培养
- C.尿道口分泌物培养
- D.血培养
- E.尿道口、宫颈管内分泌物培养
- 38
-
该患者可能的诊断是()。
- A.生长激素腺瘤
- B.肾上腺皮质肿瘤
- C.泌乳激素肿瘤
- D.希恩(Sheehan)综合征
- E.空蝶鞍综合征
- A.HMG刺激试验阳性
- B.多次GnRH刺激试验,LH无升高
- C.孕激素试验阴性
- D.雌孕激素序贯试验阳性
- E.放免检测血FSH、LH均>5U/L
- A.Ⅱa期
- B.Ⅱb期
- C.Ⅲa期
- D.Ⅲb期
- E.Ⅳa期
- A.宫颈碘试验
- B.阴道镜检查
- C.B超
- D.宫颈活检
- E.宫颈分泌物HPV检测
- A.抗生素治疗
- B.放松情绪
- C.睡前用梳子梳头
- D.喝热牛奶
- E.每日坚持户外活动
- A.了解该患者对妊娠的心理适应程度
- B.保持心情愉快
- C.鼓励该患者抒发内心感受
- D.暂时回避未解决的问题
- E.给予精神鼓励支持
- A.加强宫缩争取短时间内阴道分娩
- B.胎心监护
- C.消毒后内诊检查了解宫口扩大情况
- D.持续吸氧左侧卧位
- E.抗生素预防感染
- A.持续吸氧,指导产妇屏气用力,阴道助产;做好新生儿抢救准备
- B.指导产妇屏气用力,开放静脉,纠正产妇酸中毒
- C.开放静脉,纠正产妇酸中毒
- D.剖宫产并做好新生儿抢救准备
- E.阴道助产,开放静脉,纠正产妇酸中毒
- 46
-
某女性患者,33岁,孕1产0,孕9周,早孕反应较重,恶心呕吐,进食不良,精神不佳,心理忧虑。尿频尿急,经检查排除真菌、滴虫、衣原体等感染,晚间睡眠不佳。关于患者恶心呕吐症状,可给予的护理措施是()。
- A.食用重口味食物,刺激食欲
- B.可选用有特殊气味的食物
- C.多吃肉类
- D.清淡饮食
- E.可吃些平日爱吃的油炸食品
- A.必要时行胸部摄片
- B.按时复查hCG
- C.进行妇科检查
- D.至少持续2年
- E.随访期怀孕应加强孕期保健
- A.急性肾盂肾炎
- B.急性盆腔腹膜炎
- C.急性十二指肠穿孔
- D.急性子宫内膜炎
- E.急性感冒
- A.知识缺乏
- B.水电解质紊乱
- C.体温过高
- D.焦虑
- E.潜在并发症
- 50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妊娠28足周至不满37足周间终止者为早产
- B.血液流变学试验是预测妊高征的方法
- C.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为流产
- D.脑积水是指脑室内有200~300ml的脑脊液
- E.胎膜早破是早产的原因之一
- A.阴道流血,水泡状物排出
- B.胸片有棉絮状阴影
- C.停经史
- D.尿试验阳性
- E.子宫体增大
- A.若同时并发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应采取期待治疗以延长孕周
- B.产程中发现羊水过少可以向羊膜腔内注射液体
- C.妊娠中期发现羊水过少应及时终止妊娠
- D.妊娠晚期,每次B超检查均应测羊水量
- E.孕足月的患者,可经腹注射液体补充羊水
- A.正常潜伏期
- B.正常活跃期
- C.第一产程延长
- D.潜伏期延长
- E.胎膜早破
- A.晚期流产最常见的原因是黄体功能不足
- B.指自然流产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者
- C.早期流产最常见的原因是宫颈内口松弛
- D.甲状腺功能低下也可能导致
- E.每次流产发生于不同的妊娠月份
- A.会阴伤口血肿
- B.会阴侧切伤口感染
- C.阴道壁红肿
- D.子宫内膜炎
- E.尿潴留
- A.羊水过多的指标是大于18cm
- B.常发生在患心脏病的孕妇
- C.畸形胎儿多为男婴
- D.多发生在妊娠晚期
- E.下肢及外阴水肿发生率不高
- A.纠正肾衰竭
- B.纠正呼吸循环衰竭
- C.纠正DIC及继发纤溶
- D.立即终止妊娠
- E.切除子宫
- A.带铜宫内节育器
- B.曼月乐
- C.吉妮环
- D.惰性宫内节育器
- E.母体乐
- A.积极治疗后引产
- B.积极治疗后行人工终止妊娠
- C.立即剖宫产
- D.积极治疗后及时行剖宫产
- E.积极治疗后病情好转可继续妊娠
- A.测定羊水中卵磷脂/鞘磷脂比值
- B.测定血或尿中雌三醇值
- C.测定血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值
- D.测定羊水中肌酐值
- E.测定羊水中脂肪细胞值
- A.发病前少数患者有前驱期症状
- B.胸腹腔及四肢皮肤有典型的玫瑰疹
- C.前驱期有发热、消痩及淋巴结增大的症状,极易诊断
- D.潜伏期短,一般为2个月
- E.其特点为细胞免疫功能严重低下,为各种严重的条件性感染创造机会,如卡波西肉瘤及肺孢子菌病
- A.卵巢囊肿蒂扭转
- B.黄体破裂
- C.急性阑尾炎
- D.先兆流产
- E.输卵管妊娠
- 6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致孕产妇发生右心衰竭的疾病是产褥感染
- B.发生羊水栓塞时紧急处理,进行下腔静脉保留插管,其目的是输液
- C.脐带过长是指脐带长度越过70cm
- D.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宫内发生缺氧
- E.容易引起子宫破裂的软产道阻塞有宫颈水肿
- A.少量多次输血
- B.中成补血药
- C.叶酸
- D.维生素B<sub>12</sub>肌注
- E.铁剂
- A.前次妊娠为异位妊娠,不发生绒毛膜癌
- B.绒毛膜癌最早出现的是脑转移
- C.前次妊娠为足月产,不发生绒毛膜癌
- D.绒毛膜癌可发生在葡萄胎之后
- E.侵蚀性葡萄胎可发生在流产后
- A.5~14天
- B.10~12天
- C.25~28天
- D.1~4天
- E.15~24天
- A.早产
- B.前置胎盘
- C.临产
- D.不完全性子宫破裂
- E.胎盘早期剥离
- 68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输卵管阻塞造成不孕与结肠炎无关
- B.人工周期不属于辅助生育技术
- C.子宫内膜结核不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适应证
- D.导致宫腔粘连症的原因不包括损伤性刮宫
- E.丹那唑不是诱发排卵的药物
- 69
-
苏女士,24岁,初产妇,双胎妊娠,第一胎儿为单臀先露,娩出的新生儿2600g,Apgar评分8分。阴道检查发现第二胎儿为肩先露,破膜后上肢脱出,胎心140次/分,宫缩规律。本例恰当的紧急处理应是()。
- A.行外转胎术
- B.行剖宫产术
- C.行内转胎术
- D.给予子宫收缩剂
- E.脱出的上肢送回宫腔
- A.妊娠43周出生,痩小,伴羊水、胎粪污染
- B.妊娠37周出生,出生体重为2400g
- C.妊娠33周出生,出生体重为2300g
- D.妊娠27周出生,出生体重为1800g
- E.妊娠39周出生,出生体重为3500g
- A.月经期第3天
- B.月经期第5天
- C.月经干净后3~7天
- D.月经前1周或月经来潮12小时内
- E.月经后1周或月经来潮前1天内
- A.等待自然分娩
- B.立即剖宫产
- C.手转胎头行产钳助产
- D.静脉点滴缩宫素加强宫缩
- E.手转胎头,同时静脉点滴缩宫素加强宫缩,必要时产钳助产
- A.宫颈裂伤
- B.阴道静脉破裂
- C.胎盘嵌顿
- D.正常位置胎盘剥离
- E.凝血功能障碍
- A.宫腔镜检查
- B.腹腔镜检查
- C.宫腔镜一腹腔镜联合检查
- D.阴道镜检查
- E.超声检查
- A.子宫内膜异位症
- B.继发性闭经
- C.围绝经期综合征
- D.排卵性功血
- E.原发性闭经
- A.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
- B.用冬眠药控制抽搐
- C.硫酸镁解痉
- D.静脉滴注甘露醇
- E.立即终止妊娠
- A.厌氧性链球菌
- B.大肠杆菌
- C.金黄色葡萄球菌
- D.阴道杆菌
- E.产气荚膜杆菌
- A.地中海贫血
- B.巨幼细胞性贫血
- C.溶血性贫血
- D.缺铁性贫血
- E.再生障碍性贫血
- A.寒冷季节或气温变化过大
- B.营养不良
- C.精神过分紧张或受刺激
- D.喜好抽烟喝酒
- E.高龄初孕妇
- A.妊娠合并滴虫阴道炎
- B.妊娠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
- C.妊娠合并硬下疳
- D.妊娠合并外阴化脓性感染
- E.妊娠合并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