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正/副高)考试C型题专项训练七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患儿入院第5天,医师开具医嘱,患儿开始化疗,化疗药物应用柔红霉素。柔红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

  • A.恶心、呕吐
  • B.心脏毒性
  • C.出血性膀胱炎
  • D.神经毒性
  • E.耳毒性
  • F.库欣综合征
  • G.过敏反应
2

对于该患儿的护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及时遵医嘱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
  • B.冰冻血浆和血小板应缓慢输注,以免引起输血反应
  • C.尽快行中心静脉置管
  • D.穿刺后应延长按压时间
  • E.每周监测血常规
  • F.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出血倾向
3

患儿目前最主要的健康问题和护理诊断是()。

  • A.活动无耐力
  • B.组织完整性受损
  • C.有窒息的危险
  • D.组织灌注量改变
  • E.自我形象紊乱
  • F.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4

患儿入院后第2天,护士发现患儿手背部静脉穿刺部位渗血不止。患儿出现该症状的机制是()。

  • A.血小板减少
  • B.血小板功能异常
  • C.纤维蛋白溶解速度加快
  • D.血中有类肝素抗凝物质
  • E.白血病细胞释放促凝物质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F.白细胞增多
6

关于患儿的病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以肢体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为主要特征
  • B.病程自限,瘫痪进程不超过4周
  • C.瘫痪常常难以缓解
  • D.部分患儿会残留不同程度的肌无力
  • E.感觉障碍,主要表现为神经根痛和皮肤感觉过敏
  • F.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
7

该患儿发生了呼吸肌麻痹,以下护理措施正确的是()。

  • A.开放气道,遵医嘱给予吸氧
  • B.充分扩充血容量
  • C.及时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 D.连接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 E.如出现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及时通知医师,做好气管切开的用品准备
  • F.去枕平卧,松开衣领、腰带,头偏向一侧
10

患儿经过10天的治疗和护理,血小板升至60×109/L,可以出院。对该患儿的出院指导内容是()。

  • A.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征象
  • B.避免坚硬、多刺的食物
  • C.患儿活动不受限制
  • D.抽血后延长按压时间
  • E.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 F.及时增减衣物避免感冒
11

该患儿入院后月经来潮,此时的护理措施是()。

  • A.监测患儿心率、血压
  • B.密切观察月经量
  • C.勤换内裤
  • D.加强会阴部卫生
  • E.给予温水坐浴
  • F.卧床休息
12

该患儿入院后,给予积极治疗,患儿血小板计数低,但未给予血小板输注。对该患儿不采用血小板输注治疗的原因是()。

  • A.易引起溶血现象
  • B.抑制血小板生成
  • C.增加毛细血管脆性
  • D.过敏反应
  • E.产生抗血小板抗体
  • F.增加心脏负担
13

患儿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其主要的不良反应是()。

  • A.痤疮、多毛
  • B.向心性肥胖
  • C.血压升高
  • D.血糖降低
  • E.神经精神性症状
  • F.骨质疏松
14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是()。

  • A.皮肤、黏膜
  • B.生殖道
  • C.消化道
  • D.颅内
  • E.泌尿道
  • F.牙龈
16

该患儿经口服药物治疗,已控制癫痫发作,准备出院。责任护士为患儿和家长做出院指导。关于出院指导的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心情愉快,预防感冒、感染等诱发因素
  • B.建立合理作息时间,保证良好睡眠
  • C.避免患儿单独外出,防止烫伤
  • D.癫痫经药物控制后,患儿可独自去游泳、登山等
  • E.讲解有关癫痫疾病相关知识,给予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 F.告知连续用药的重要性,避免因漏服或自行改变药量而诱发癫痫发作
17

该患儿入院后,再次行脑电图检查。进行脑电图检查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 A.尽力避免使用镇静剂
  • B.停用抗癫痫药
  • C.脑电图监测最好包括睡眠及清醒记录
  • D.记录时间不小于20分钟
  • E.必要时作24小时脑电图
  • F.必要时检查前要剥夺患儿睡眠
19

癫痫复杂部分性发作患儿治疗的首选药物是()。

  • A.丙戊酸钠
  • B.ACTH
  • C.卡马西平
  • D.苯妥英钠
  • E.托吡酯
  • F.奥卡西平
20

癫痫全身性发作不包括()。

  • A.失神发作
  • B.肌阵挛发作
  • C.失张力性发作
  • D.强直性发作
  • E.感觉性发作
  • F.强直-阵挛性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