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电话访问
- B.自填问卷调查
- C.访谈法
- D.体格检查
- E.现场观察
- A.食源性疾病及相关信息报告
- B.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
- C.学校卫生服务
- D.疫点疫区处理
- E.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
- A.要细致观察老人的衰老情况
- B.要细致观察老人的病情
- C.不要吸烟和过量饮酒
- D.积极思考,合理用脑
- E.饮食中要适当限制食盐摄入量
- A.叶酸缺乏性贫血
- B.再生障碍性贫血
- C.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 D.维生素B<sub>12</sub>缺乏性贫血
- E.生理性贫血
- A.儿童健康管理
- B.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 C.中医药健康管理
- D.1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 E.卫生监督协管
- A.分子结构复杂
- B.对热稳定,一般的加热温度不被破坏
- C.引起的中毒无季节性、地区性
- D.反复接触,机体可产生抗体
- E.抗生素治疗有效
- A.1天
- B.2天
- C.3天
- D.5天
- E.7天
- A.青春期、学龄期
- B.学龄期、学龄前期
- C.青春期、幼儿期
- D.青春期、婴儿期
- E.学龄期、新生儿期
- A.鱼汤、鸡汤、瘙蹄汤
- B.酵糟
- C.益母草红糖水
- D.猪腰子菜末粥
- E.山药扁豆粳米粥
- A.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 B.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 C.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 D.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
- E.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 A.1次
- B.2次
- C.3次
- D.4次
- E.5次
- A.每7天随访1次,每半个月月随访1次
- B.每10天随访1次,每1个百中出仿和聂科大学出版社月随访1次
- C.每15天随访1次,每1个月随访1次
- D.每10天随访2次,每1个月随访1次
- E.每15天随访1次,每2个月随访1次
- A.竖线和斜线
- B.空白
- C.数字和字母
- D.备注
- E.文字
- A.4次
- B.1次
- C.2次
- D.3次
- E.5次
- A.每个月
- B.每2个月
- C.每3个月
- D.每半个月
- E.每半年
- A.上游100m至下游50m
- B.上游1000m至下游100m
- C.上游1000m至下游1000m
- D.上游50m至下游100m
- E.上游100m至下游1000m
- A.在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
- B.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
- C.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刮脸刀、剃须刀、牙刷等
- D.在艾滋病患者咳嗽和打喷嚏时面对面
- E.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设施
- A.3
- B.5
- C.10
- D.15
- E.18
- A.预防接种
- B.意外伤害的预防
- C.对贫血、营养缺乏、佝偻病等防治进行教育
- D.预防传染病
- E.防治发育迟缓、智力落后、语言障碍
- A.3分钟
- B.5分钟
- C.10分钟
- D.15分钟
- E.30分钟
- A.出生时、1个月、3个月
- B.出生时、1个月、6个月
- C.出生时、3个月、6个月
- D.1个月、2个月、3个月
- E.2个月、3个月、4个月
- A.表中不能留空格
- B.标目用以说明表内纵横方向的内容
- C.同一指标小数位数要保持一致
- D.横标目位于表格右侧,说明表中同横行数字的含义
- E.统计分析指标作为纵标目位于表格上端
- A.总体
- B.变量
- C.样本
- D.测量值
- E.变量值
- A.不良疾病行为
- B.致病行为模式
- C.患者角色行为
- D.预警行为
- E.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
- A.预约下一次随访
- B.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
- C.建议其适最运动
- D.可增加现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
- E.建议其每半年至少测最1次血压
- A.平和质
- B.气虚质
- C.阳虚质
- D.阴虚质
- E.痰湿质
- A.母乳喂养
- B.混合喂养
- C.人工喂养
- D.注射铁剂
- E.及时添加蛋黄、肉类、鱼类、肝泥等辅食
- A.冠心病
- B.糖尿病
- C.心脏病
- D.癌症
- E.脑梗
- A.平和质
- B.气虚质
- C.阳虚质
- D.阴虚质
- E.痰湿质
- A.3g
- B.5g
- C.6g
- D.10g
- E.15g
- A.观察指标
- B.观察对象
- C.观察顺序
- D.观察单位
- E.观察方法
- 32
-
抽样必须遵循()。
- A.普及原则
- B.平均原则
- C.随机化原则
- D.定性定量原则
- E.范围限定原则
- A.重点突出、简单明了
- B.主谓分明、层次清楚
- C.简单清晰、便于分析
- D.结构完整、条目清晰
- E.一目了然、主次有序
- A.2个月时开始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
- B.2个月后接种卡介苗
- C.4-5个月时接种麻疹疫苗
- D.6-8个月时接种乙型脑炎疫苗
- E.1岁后开始接种百白破混合疫苗
- A.7-10日
- B.5-9日
- C.7-8日
- D.4-6日
- E.6-9日
- A.肝肾功能不佳时,应调整剂量,个体化给药
- B.治疗必须用药时,最小有效剂量
- C.治疗必须用药时,种类不宜过多
- D.及时调整剂量,更换用药或停止用药
- E.可多用补药
- A.卡介苗与麻疹疫苗
- B.乙肝疫苗与甲肝疫苗
- C.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与卡介苗
- D.卡介苗与乙肝疫苗
- E.百白破三联混合疫苗与乙肝疫苗
- A.3个月
- B.6个月
- C.1年
- D.3年
- E.5年
- A.环境因素是指以人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或围绕人们的客观事物的总和
- B.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 C.污染的环境一般具有浓度低、效应慢、周期长、范围大、人数多、后果重,以及多因素协同作用等特点
- D.社会环境又称文化-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经济、文化、教育、人口、民族、职业等,也包括工作环境、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等
- E.环境因素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选择,疾病的发生和转化不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 A.55岁
- B.60岁
- C.65岁
- D.70岁
- E.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