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及时收集完整、准确的资料
- B.综合资料
- C.计算分析资料,剔除不合格资料
- D.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 E.完整、准确、及时,要有适当的数量、代表性和对比条件
- A.及时收集完整、准确的资料
- B.综合资料
- C.计算分析资料,剔除不合格资料
- D.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 E.完整、准确、及时,要有适当的数量、代表性和对比条件
- A.及时收集完整、准确的资料
- B.综合资料
- C.计算分析资料,剔除不合格资料
- D.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 E.完整、准确、及时,要有适当的数量、代表性和对比条件
- A.病例队列研究
- B.科研设计
- C.资料整理
- D.资料分析
- E.结果的表达
- A.儿童系统保健覆盖率
- B.卫生人力结构和分布
- C.每医生日门诊量
- D.社区人群慢性病现患率
- E.卫生服务公平性
- A.病例队列研究
- B.科研设计
- C.资料整理
- D.资料分析
- E.结果的表达
- A.动物肝脏
- B.奶及奶制品
- C.蔬菜、水果
- D.豆类
- E.粮谷类
- A.动物肝脏
- B.奶及奶制品
- C.蔬菜、水果
- D.豆类
- E.粮谷类
- A.儿童系统保健覆盖率
- B.卫生人力结构和分布
- C.每医生日门诊量
- D.社区人群慢性病现患率
- E.卫生服务公平性
- A.动物肝脏
- B.奶及奶制品
- C.蔬菜、水果
- D.豆类
- E.粮谷类
- A.病例-对照研究
- B.队列研究
- C.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 D.生态学研究
- E.现况调查
- 12
-
研究对象是随机分组的是
- A.病例-对照研究
- B.队列研究
- C.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 D.生态学研究
- E.现况调查
- A.病例-对照研究
- B.队列研究
- C.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 D.生态学研究
- E.现况调查
- A.群体预防
- B.预防期预防
- C.第三级预防
- D.第二级预防
- E.第一级预防
- 15
-
以是否患病为分组原则的是
- A.病例-对照研究
- B.队列研究
- C.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 D.生态学研究
- E.现况调查
- A.群体预防
- B.预防期预防
- C.第三级预防
- D.第二级预防
- E.第一级预防
- A.为避免肝功损害,可缩短疗程
- B.避免接触各种传染病
- C.注意休息,适当户外活动
- D.加强营养,适当补充维生素
- E.避免继续与开放性结核病患者接触
- A.右中叶肺炎
- B.支气管异物继发感染
- C.支原体肺炎
- D.右肺肿物
- E.原发型肺结核
- A.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 B.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
- C.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定期面对面的随访
- D.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进行分类干预及定期随访
- E.积极开展高血压治疗,针对危重病人采取会诊和转诊,确诊伴有高血压危象及并发症病人及时联络转送上级医院
- A.一级预防
- B.二级预防
- C.三级预防
- D.三早预防
- E.以上均不正确
- A.青春期、生育期和更年期的生活质量
- B.妇女、儿童和老年的生活质量
- C.病人、残疾人和老年的生活质最
- D.生命的准备、生命的保护和晚年的生活质量
- E.生命的早期、中期和晚期的生活质量
- A.进行社区居民冠心病筛查
- B.宣传减少饮食中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 C.加强病例报告制度
- D.及早发现心电图改变
- E.降低冠心病病死率
- A.健康人群
- B.亚健康人群
- C.高危人群
- D.重点保健人群
- E.全人群
- A.血脂
- B.血常规
- C.心超
- D.心电图
- E.冠状动脉造影
- A.21.4
- B.25.8
- C.23.5
- D.27.9
- E.31.5
- 26
-
头围应为
- A.48cm
- B.52cm
- C.54cm
- D.50cm
- E.58cm
- A.冬令进补
- B.强制减肥
- C.冷水沐浴锻炼
- D.肺炎链球菌疫苗接种
- E.戒烟,适当运动,合理饮食
- 28
-
腕骨骨化中心的数目是
- A.3个
- B.4个
- C.6个
- D.8个
- E.9个
- A.40W
- B.30W
- C.20W
- D.15W
- E.10W
- A.体重18kg,身长107cm
- B.体重15kg,身长104cm
- C.体重18kg,身长106cm
- D.体重22kg,身长106cm
- E.体重18kg,身长102cm
- A.下面
- B.上面
- C.左侧
- D.右侧
- E.中间
- A.防止意外创伤
- B.定期健康检查
- C.防止风湿热
- D.防止营养缺乏
- E.语言训练
- 33
-
潜伏性感染的意义是
- A.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只引起轻微症状
- B.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保持暂时性平衡,当人体防御功能减弱时,可引起疾病
- C.病原体与人体保持永久平衡,不引起症状
- D.病原体侵入人体发生免疫反应,不出现症状
- E.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免疫反应及病理改变
- A.利用媒体宣传,引起注意
- B.积极强化正确的行为
- C.提供碘盐的使用方法
- D.进行知识的普及教育
- E.以上都不能达到目的
- A.纵标目间用竖线分隔
- B.横、纵标目用斜线分隔
- C.要求各种指标小数位数一致
- D.一张表应包含尽量多的内容
- E.统计表通常包括标题、标目、线条、数字和备注5部分1
- A.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
- B.研究疾病的病因学
- C.提供诊断依据
- D.不涉及药物治疗
- E.不研究疾病的预后
- A.饮食治疗
- B.运动治疗
- C.血糖监测
- D.健康教育
- E.非药物治疗
- 38
-
健康教育的对象是
- A.全体人群
- B.健康人群
- C.亚健康人群
- D.患者
- E.隐性感染者
- A.计划免疫
- B.新生儿增加
- C.易感人口迁入
- D.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
- E.免疫人口死亡
- A.社区健康水平及存在问题
- B.社区卫生状况
- C.社区经济状况
- D.社区卫生资源
- E.社区保健意识
- A.专科医生
- B.基层卫生机构
- C.护理人员
- D.药剂师
- E.康复医生
- A.一级预防措施
- B.二级预防措施
- C.三级预防措施
- D.一、二级预防措施
- E.二、三级预防措施
- A.6小时
- B.4小时
- C.1小时
- D.2小时
- E.2天
- 44
-
晚期产后出血常见的原因是
- A.胎盘、胎膜残留
- B.胎盘附着面感染
- C.产后滋养细胞肿瘤
- D.剖宫产术后子宫伤口裂开
- E.子宫复旧不全
- A.年初患病率是800÷(9500-800)
- B.期间患病率是(200÷800)+10000
- C.发病率是200÷10500
- D.病死率是40÷10000
- E.死亡率是40+(200+800)
- A.1995年1月2日
- B.1995年2月11日
- C.1995年2月1日
- D.1995年3月21日
- E.1995年1月30日
- A.104/200000
- B.712/200000
- C.2000/200000
- D.104/712
- E.104/2000
- A.阴虚质
- B.阳虚质
- C.血淤质
- D.痰湿质
- E.湿热质
- A.37种
- B.38种
- C.39种
- D.40种
- E.36种
- 50
-
土壤污染的来源不包括
- A.大气污染物
- B.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
- C.汽车尾气
- D.化肥及农药的使用
- E.地质环境中区域性差异导致土壤中某些元素过高
- A.麻疹
- B.流行性感冒
- C.伤寒和副伤寒
- D.乙型脑炎
- E.狂犬病
- 52
-
林丹的防治对象为
- A.室内灭蚊、蝇、臭虫、滋生地灭姐
- B.室内灭蚊、蝇、臭虫、蟑螂、滋生地灭
- C.蚊、蝇、蟑螂、虱子、螨虫
- D.蚊、蝇、跳蚤、臭虫、滋生地灭姐
- E.蚊、蝇、跳蚤、臭虫、蝉、蟑螂
- 53
-
胎儿期是指
- A.受精后的39周
- B.受精后的28周
- C.受精后的36周
- D.从精子和卵子结合到分挽前约40周
- E.受精后的38周
- A.细菌及寄生虫的污染
- B.农药污染
- C.工业废水中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
- D.霉菌及霉菌毒素污染
- E.其他有害物质如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污染
- A.健康观问题,故意不服药
- B.诊断、治疗不正确
- C.处方过大
- D.老年人记忆力差
- E.长期用药管理不当,未严格遵从医嘱
- A.针对当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结合人群体质状况、生活方式等制定方案
- B.针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康复指导
- C.针对季节性易感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易感人群,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
- D.针对孕妇进行起居、食疗指导和心理辅导等
- E.在社区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科普活动
- A.病死率
- B.患病率
- C.死亡率
- D.患病构成比
- E.发病率
- 58
-
不是样本的指标的是
- A.P
- B.s
- C.t
- D.F
- E.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