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医生在线培训平台测试题答案(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下列全科医生应具备的技能不包括

  • A.疾病的诊断处理能力
  • B.处理心理和行为问题的能力
  • C.处理家庭问题的能力
  • D.社区工作能力
  • E.认识专科医生方便转诊
2

关于全科医生的知识结构正确的是

  • A.全科医生也并不是万能的,在涉及到专业领域方面也有其知识的局限性
  • B.全科医生不需要专科医生的协作和帮助,其自己的知识足够应付各类疾病
  • C.全科医生所学的知识不是社区中必需的,也不是不可缺少的
  • D.专科医生注重知识的专一性,即在某一领域的高深发展
  • E.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的知识是有水平的高低
3

乡村全科医生有关转诊的责任包括

  • A.由病人自己选择转诊的专科或顾问医生
  • B.对专科/顾问医生提供有关病人的详细资料
  • C.病人转诊后不再需要保持与病人的联系
  • D.对于住院病人,每隔三天到医院看望病人一次
  • E.病人转诊后不用再了解病人的情况
4

下列关于不是乡村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的区别的是

  • A.医学观点
  • B.医疗模式
  • C.对服务对象的责任心
  • D.所需的设备
  • E.医患之间的地位
5

乡村全科医生的工作任务是

  • A.负责常见健康问题的诊治,不需要全方位、全过程管理
  • B.只负责提供健康与疾病的咨询服务,不需聆听与体会病人的感受
  • C.在日常医疗保健工作中不用管理人、财、物,协调好医技、医护、医患关系就可
  • D.当病人需要时,负责为病人提供协调性服务
  • E.不用与保险系统办好管理化医疗保健
6

不属于“全科医生的态度”的具体表现的是

  • A.注重于人而不是病
  • B.与病人进行思想交流
  • C.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
  • D.尊重病人权利
  • E.医患地位权威指导式,不用解释
7

全科医生必须具备的素质是

  • A.综合性的知识、高尚的素质、丰富的生活经验、卓越的管理才能、执着的科学精神
  • B.专项医学知识、高尚的素质、丰富的生活经验、卓越的管理才能、执着的科学精神
  • C.综合性的知识、高尚的素质、丰富的医学经验、卓越的管理才能、执着的科学精神
  • D.综合性的知识、高尚的素质、丰富的医学经验、卓越的医学才能、执着的科学精神
  • E.综合性的知识、品德高尚、丰富的生活经验、谦虚作风、严谨态度
8

全科医生的工作方式,不包括

  • A.以人为中心提供照顾
  • B.以家庭为单位提供照顾
  • C.以社区为基础的照顾
  • D.主要提供急诊和陪护
  • E.以预防为导向的照顾
9

对“以社区为基础的照顾”描述正确的是

  • A.对辖区内全体居民进行健康登记
  • B.在居民社区内设立全科医学诊室
  • C.以一定的人群健康需求为基础,提供个体和群体相结合的服务
  • D.对社区内所有居民进行健康状况普查
  • E.组成医-护-公卫团队每日巡回于居民区
10

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A.以门诊为主体的照顾
  • B.为个体提供从生到死的全过程照顾
  • C.为服务对象协调各种医疗资源
  • D.提供以急诊室和家庭病床为主的服务
  • E.提供使社区群众易于利用的服务
11

全科医学“连续性服务”体现在

  • A.全科医生对社区中所有人的生老病死负有全部责任
  • B.全科医生在患者生病的过程中均陪伴在病人床边
  • C.对患者的所有健康问题都要由全科医生亲手处理
  • D.全科医生对人生各阶段以及从健康到疾病的各阶段都负有健康管理责任
  • E.如果全科医生调动工作,就必须将自己的患者带走
12

乡村全科医生的工作方式,不包括

  • A.以人为中心提供照顾
  • B.以家庭为单位提供照顾
  • C.提供机会性预防服务
  • D.主要提供急诊和住院服务
  • E.以团队的形式提供所需服务
13

以下有关全科医疗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公众需要时最先接触的医疗服务
  • B.以门诊为主体的医疗照顾
  • C.仅关注社区中前来就医者
  • D.强调使用相对简便而有效的手段解决社区居民大部分健康问题
  • E.强调在改善健康状况的同时提高医疗的成本效益
14

全科医疗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 A.为社区居民提供连续性服务
  • B.提供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
  • C.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
  • D.提供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
  • E.提供以家庭病床为主的基层医疗服务
15

乡村全科医生是

  • A.全面掌握各科业务技术的临床医生
  • B.以上门随访和健康教育为主要工作的医生
  • C.以上门医疗服务为主的基层医生
  • D.经全科医学专业培训合格,在社区提供长期负责式医疗保健的医生
  • E.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为主的医生
16

全科医学学科是

  • A.自20世纪60年代起源的新型二级临床专业学科
  • B.正式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的新型临床二级专业学科
  • C.各门临床医学学科的综合体
  • D.包含了“六位一体”服务所有内容的预防医学专业学科
  • E.以内科服务为主的综合临床学科
17

灾后蝇类密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动物尸体增加和生活垃圾不能及时清理
  • B.灾民太多
  • C.污水不能处理
  • D.灾害太严重
  • E.以上都对
18

对水源采取保护措施有

  • A.禁止人或动物进入水源地区,设置隔离墙和警卫人员
  • B.保证垃圾、粪便处理场距离水源有一定的安全防护距离
  • C.在河流或溪水取水点上游,禁止洗浴、游泳、清洗、饲养动物
  • D.要保证水源不被污染,应提高水井的质量
  • E.以上都对
19

下述不是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原则的是

  • A.切断传播途径的公共卫生措施
  • B.恢复疫情报告体系
  • C.迅速调查疾病暴发事件、及时控制疫情
  • D.开展灾后慢性病的监测
  • E.及时发现爆发疫情
20

自然灾害后居家饮用水可靠、简便的消毒方法是

  • A.煮沸消毒
  • B.漂白粉消毒
  • C.静化处理
  • D.过滤处理
  • E.紫外线消毒
21

自然灾害后的常见传染病

  • A.流感、霍乱
  • B.红眼病、皮肤病
  • C.出血热、钩体
  • D.痢疾、伤寒
  • E.以上都对
22

救灾防病工作开展前信息的收集方法是

  • A.直接到灾区实地考察
  • B.来自民政等部门的信息
  • C.来自灾区营救工作者的报告
  • D.来自宣传媒体的报道
  • E.以上都对
23

下述不是自然灾害一般特征的是

  • A.潜在性
  • B.周期性
  • C.突发性
  • D.严重性
  • E.多因性
24

下述正确说法的是

  • A.地质灾害和地震灾害是由地球大气圈变异活动引起的
  • B.海洋灾害和海岸带灾害是由地球水圈变异活动引起的
  • C.气象灾害和洪涝是由地球岩石圈变异活动引起的
  • D.人为自然灾害是由地球生物圈变异活动引起的
  • E.农业灾害、林业灾害是由地球岩石圈变异活动引起的
25

灾后传染病暴发的风险增加的原因是

  • A.水、食物供应的压力和污染增加,食品供应短缺,营养不良
  • B.自来水和排水系统破坏
  • C.环境卫生恶劣
  • D.对媒介昆虫控制不力
  • E.以上都对
26

什么叫灾害

  • A.任何能引起设施破坏、经济严重损失、人员伤亡、人的健康状况及社会卫生服务条件恶化的
  • B.人为事故造成的灾害多为非故意的,即无目的(无意),如交通事故、意外中毒、火灾、毒
  • C.提高抗灾能力的人类活动
  • D.一些相同或不同类型的原因常常接踵而至或是相伴发生,形成灾害现象
  • E.由自然力(自然变异)造成的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
27

切断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做好下列哪些工作

  • A.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做好除三害工作
  • B.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管理、做好除三害工作
  • C.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管理、做好除三害工作
  • D.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管理、做好除三害工作
  • E.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管理
28

霍乱疫情应急处置中密切接触者要做哪些工作

  • A.医学观察、采样检测、健康教育
  • B.医学观察、健康教育、必要时,预防服药和/或疫苗应急接种
  • C.采样检测、健康教育、必要时,预防服药和/或疫苗应急接种
  • D.医学观察、采样检测、健康教育、必要时,预防服药和/或疫苗应急接种
  • E.健康教育、必要时,预防服药和/或疫苗应急接种
29

肠道传染病预防控制基本原则是

  • A.管理传染源
  • B.管理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
  • C.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 D.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 E.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30

建立暴发疫情的假设需要具备下面哪些特性

  • A.具有合理性
  • B.可以解释大部分病例
  • C.描述性研究中有临床、流行病学和实验室证据支持
  • D.具有合理性、可以解释大部分病例、描述性研究中有临床、流行病学和实验室证据支持
  • E.具有合理性、可以解释大部分病例
31

现场调查时哪些病例一定要开展个案调查

  • A.首例/指示病例、住院病例、重症/死亡病例
  • B.首例/指示病例、重症/死亡病例、特殊病例
  • C.住院病例、重症/死亡病例、特殊病例
  • D.首例/指示病例、住院病例、重症/死亡病例、特殊病例
  • E.住院病例与特殊病例
32

病例可因下列哪些人为因素引起异常增多

  • A.报告程序(方式)改变、病例定义改变、诊断标准改变
  • B.报告程序(方式)改变、病例定义改变、重复报告
  • C.病例定义改变、诊断标准改变、重复报告
  • D.病例定义改变、病例定义改变、诊断标准改变、重复报告
  • E.以上都不是
33

肠道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要点是

  • A.喝开水
  • B.喝开水、勤洗手
  • C.吃熟食、勤洗手
  • D.喝开水、吃熟食、勤洗手
  • E.勤洗手
34

制定病例定义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 A.时间、地点、人群
  • B.时间、人群、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测信息
  • C.地点、人群、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测信息
  • D.时间、地点、人群、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测信息
  • E.以上都不包括
35

下面哪次的流感大流行首发于中国

  • A.1918-1919年和2009年
  • B.1957年和1968年
  • C.1918-1919年和1957年
  • D.1957年和2009年
  • E.1968年和2009年
36

肠道传染病现场调查用的应急箱主要放哪些物品

  • A.个案调查表、工具书、采样工作、个人防护用品
  • B.个案调查表、工具书、采样工作、个人防护用品、常用消毒剂
  • C.个案调查表、工具书、采样工作、个人防护用品、常用消毒剂、常用预防药物
  • D.个案调查表、工具书、采样工作、个人防护用品、常用消毒剂、常用预防药物、设备等
  • E.根据个人喜好放置
37

下面哪个方法不能验证假设

  • A.病例对照研究
  • B.干预实验
  • C.描述性研究
  • D.回顾性队列研究
  • E.以上都不能验证假设
38

下面哪些为2009年出现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目标

  • A.让流行高峰来得尽可能晚一些,为防控准备争取时间
  • B.把高峰压得尽可能低一些,减轻病人激增对医疗服务造成的冲击
  • C.让影响(公共健康、经济和社会运行)尽可能小一些
  • D.以上都是
  • E.以上都不是
40

下面哪种情况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还没有出现

  • A.新的流感病毒
  • B.病毒在动物中传播
  • C.病毒可以感染人类
  • D.出现局限的人传人
  • E.出现局部的社区暴发
41

下面哪项不是2009年出现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特点

  • A.新的流感病毒
  • B.发病率高
  • C.病死率高
  • D.传播迅速,波及范围广
  • E.容易在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暴发
42

下面哪个措施不是流感大流行非药物预防措施

  • A.疫苗接种
  • B.注意个人卫生
  • C.健康教育
  • D.减少公共集会、学校停课
  • E.戴口罩
44

发生流感大流行会导致下面哪些情况

  • A.出现大量病人和死亡,医疗卫生机构会将不堪重负
  • B.导致关键基础设施及服务瘫痪
  • C.大流行流感疫苗、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以及治疗其他疾
  • D.以上都会
  • E.以上都不会
45

构成流感大流行的条件有哪些

  • A.必须出现新的病毒亚型,人群普遍没有免疫力
  • B.新病毒必须能在人体内复制并能引起严重疾病
  • C.新病毒必须实现有效的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 D.以上都是
  • E.以上都不是
46

发生流感大流行的流感病毒是哪个型别

  • A.甲型
  • B.乙型
  • C.丙型
  • D.以上都可以
  • E.以上都不可以
47

对于手足口病例,下列哪种标本核酸检测阳性率最高?

  • A.咽分泌物
  • B.脑脊液
  • C.血液
  • D.尿液
  • E.泪液
48

下列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查哪项是错误的?

  • A.普通病例血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
  • B.普通病例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减少
  • C.普通病例ALT、CK-MB可轻度升高
  • D.重症病例血糖可升高
  • E.重症病例白细胞多升高
49

在预防院内感染方面,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
  • B.病室应开窗通风
  • C.加强防蝇、灭蝇和其他虫媒消杀工作
  • D.保持诊室、病区的地面整洁、干净
  • E.定期酒精消毒
50

重症EV71感染在哪个年龄组发生率最高?

  • A.<3岁
  • B.3~5岁
  • C.5~7岁
  • D.7~12岁
  • E.5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