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医学人文单项选择题专项练习四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张、王、李、赵、刘5人的行为如下所述,其中哪位的行为违反了《执业医师法》的规定()。

  • A.王医生有个患者经诊断为肺癌,王某没有告知患者本人其真实诊断结果
  • B.李医生接诊一名因车祸大出血的患者,其所在医院无条件诊治需立即转诊,但他坚持给患者进行了一定止血处理后才将患者转走
  • C.刘医生在被派往南亚某受灾国家进行医疗援助时下落不明,法院宣告其失踪,4年后他平安返回,则他可立即继续原来的执业活动
  • D.小张以师承方式学习传统医学5年多,他通过了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的考核,现在的他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 E.赵医生从北京调动工作到了沈阳,他需要到卫生行政部门更改其执业医师注册
2

处理医疗废物所使用的运输工具,在运送医疗废物后()。

  • A.无需处理
  • B.当场用自来水冲洗即可
  • C.就地清洗
  • D.就地消毒和清洁
  • E.在医疗卫生机构内指定的地点及时消毒和清洁
3

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学的人员以及确有专长的人员,应当按照()的规定,通过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并经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后,方可从事中医医疗。

  •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 B.省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 C.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
  • D.国家卫生行政部门
  • E.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4

某医疗机构保健人员未按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尚未构成犯罪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的行政处分是()。

  • A.警告、记过或记大过
  • B.记过、记大过或降级
  • C.记大过、降级或撤职
  • D.降级、撤职或开除
  • E.撤职、开除或拘留
5

张某没有上过任何层次的医学专业的学校。但他仍有资格参加执业医师资格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张某必定具有执业医师法规定的以下情形之一,除了()。

  • A.以师承方式学习传统医学满三年,经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传统医学专业组织考核合格并推荐
  • B.以师承方式学习传统医学满一年,经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考核合格并推荐
  • C.以师承方式学习传统医学满三年,经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推荐
  • D.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经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传统医学专业组织考核合格并推荐
  • E.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经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考核合格并推荐
10

下列物品不属于医疗废物的是()。

  • A.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
  • B.使用后的一次性塑料输液瓶
  • C.废弃的病理标本
  • D.过期消毒剂
  • E.医用针管
11

医师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中的下列要求开具处方,但不包括()。

  • A.药理作用
  • B.药品适应证
  • C.不良反应
  • D.操作规程
  • E.注意事项
12

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不包括()。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 B.主动适应与调节的观点
  • C.情绪因素作用的观点
  • D.人格特征作用的观点
  • E.认知评价的观点
13

以下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是()

  • A.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 B.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情的药品不良反应
  • C.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总,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
  • D.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 E.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14

以下哪一项不是购进杭菌药物的优选选用目录()。

  • A.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 B.国家处方集
  • C.国家临床执业医师基本用药目录
  • D.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
  • E.国家工伤保险药品目录
15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确定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应当包括()。

  • A.所有中医医疗机构
  • B.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
  • C.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
  • D.所有医疗机构
  • E.以上均不正确
16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具体措施,对()进行控制。

  • A.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 B.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 C.诊疗环境条件
  • D.无菌操作技术
  • E.职业卫生防护工作
18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的病历残疾资料是()。

  • A.门诊病历
  • B.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 C.医嘱单
  • D.特殊检查同意书
  • E.住院志
19

《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自()起施行。

  • A.2004年10月1日
  • B.2003年8月5日
  • C.2002年2月17日
  • D.2004年1月1日
  • E.2003年6月1日
20

在我国卫生法律体系的规范性文件中,《中医药条例》属于哪个部门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B.全国人大常委会
  • C.国务院
  • D.卫健委
  • E.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1

医疗机构在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中对非卫生技术人员()。

  • A.可以使用
  • B.尽量不用
  • C.不得使用
  • D.在次要的科室可以使用
  • E.人员缺少时可以使用
23

医务人员的道德义务是()。

  • A.具有独立作出诊断和治疗的权利及特殊干涉权
  • B.对患者义务和对社会义务的统一
  • C.自主选择医院、医护人员
  • D.保持和恢复健康,积极配合医疗,支持医学科学研究
  • E.无条件接受人体实验
2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基层卫生机构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义务的是()。

  • A.严格控制患者出行和用药
  • B.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健康档案
  • C.对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定期随访
  • D.指导患者服药和开展康复训练
  • E.对患者的监护人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和看护知识的培训
27

对乡村全科医生来说,下列哪项不属于传染病防控工作的伦理要求()。

  • A.具有对自己所签约居民健康负责的意识,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控乡村公共卫生服务的伦理要求
  • B.要认真做好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履行法定的传染病防控责任
  • C.将所有的传染病都治疗痊愈
  • D.在传染病防控中,尊重传染病患者的权利和人格尊严
  • E.尊重科学,掌握传染病防控的知识,具有职业奉献精神
28

举办中医诊所,将()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

  • A.诊所的名称
  • B.诊所的地址
  • C.诊疗范围
  • D.人员配备情况
  • E.以上都是
29

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包括()

  • A.情绪良好
  • B.思想内容健康
  • C.人格完整
  • D.人际和谐
  • E.智力正常
30

母婴保健,是指以保健为中心,以()为目的,为母亲和婴儿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

  • A.保障生殖健康
  • B.医疗卫生保障
  • C.维护母婴安全
  • D.胎儿健康
  • E.母婴保健指导
31

关于执业医师的义务不包括的是()。

  • A.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教育
  • B.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 C.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 D.参加专业培训,接受继续教育
  • E.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规定,()应当根据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及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加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扶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 B.省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 C.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
  • D.国家卫生行政部门
  • E.国务院
33

下列疾病中,不属于心身疾病的是()。

  • A.支气管哮喘
  • B.十二指肠溃疡
  • C.癌症
  • D.焦虑症
  • E.糖尿病
34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上岗工作,必须佩戴标牌。标牌除载明本人姓名外,还应载明()。

  • A.性别和年龄
  • B.年龄和专业
  • C.专业和职务
  • D.职务或者职称
  • E.职称及科室
35

患者,男,25岁。车祸大出血,需急诊手术,但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医疗机构应如何处理()。

  • A.病房负责人同意后实施
  • B.科室负责人同意后实施
  • C.医疗机构质监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 D.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员批准后实施
  • E.科室全体医师讨论通过后实施
36

中医药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设置中医药科室的是()。

  • A.政府举办的综合医院
  • B.妇幼保健机构
  • C.有条件的专科医院
  • D.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E.以上都是
37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的原则,及时处理医疗废物。

  • A.防止传播
  • B.谨慎处理
  • C.就近集中处置
  • D.尽快销毁
  • E.安全至上
40

医患沟通中的非言语沟通形式不包括()。

  • A.目光接触
  • B.引导话题
  • C.面部表情
  • D.人际距离
  • E.身段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