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有利原则中的努力预防难以避免的伤害
- B.有利原则中的努力使患者受益的要求
- C.有利原则中的对利害全面权衡,选择受益最大、伤害最小的行动方案
- D.不伤害原则中的不应发生故意的伤害
- E.不伤害原则中的不给患者造成本可避免的各种损害
- A.没有什么问题,风险太大时首先要保护好自己
- B.没有什么问题,不想接诊的患者就可以让他转诊
- C.没有什么问题,当时情况可以转诊
- D.不正确,违反首诊负责制要求,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
- E.不正确,没有把这件事报告给院长,擅自决定转诊
- A.是否有利于接受角膜移植术的2位患者
- B.是否有利于维护死者及其家属的正当权益
- C.是否有利于促进眼科医学的发展
- D.是否有利于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 E.是否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
- A.动机、目的恶,手段、效果善
- B.动机、目的恶,手段、效果恶
- C.动机、目的善,手段、效果恶
- D.动机、目的善,手段恶、效果成问题
- E.动机、目的善,手段恶、效果善
- A.3天
- B.5天
- C.1周
- D.15天
- E.1个月
- A.死者近亲属
- B.主治医生
- C.死者任意亲朋
- D.医院负责人
- E.相关医务人员
- A.在患者死亡后12小时内进行
- B.在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
- C.在患者死亡后36小时内
- D.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
- E.在患者死亡后60小时内进行
- A.离岗满二年的10日内
- B.离岗满二年的15日内
- C.离岗满二年的30日内
- D.离岗满二年后三个月内
- E.离岗近三年的当时
- A.行政处分
- B.行政罚款
- C.注销注册
- D.吊销执照
- E.以上都不是
- 10
-
患者,女,55岁。丧偶8年,现独居,嗜烟酒,不爱运动。平时性情抑郁,过分容忍,办事无主见,常顺从于别人。1个月前行胃癌切除,术中及术后情绪低落,兴趣下降,独自流泪,有轻生患者病前的行为特征为()。
- A.A型
- B.B型
- C.C型
- D.混合型
- E.以上都不是
- A.生活事件
- B.易感性人格特征
- C.情绪因素
- D.不良生活习惯
- E.以上都是
- A.焦虑
- B.抑郁
- C.恐惧
- D.痛苦
- E.内疚
- A.主动-被动型
- B.指导-合作型
- C.契约许可型
- D.指导参与型
- E.共同参与型
- A.生命权
- B.健康权
- C.认知权
- D.知情权
- E.名誉权
- A.3日
- B.5日
- C.7日
- D.IO日
- E.15日
- A.3日
- B.5日
- C.7日
- D.10日
- E.15日
- A.治疗性措施
- B.惩罚性措施
- C.保护性医疗措施
- D.诊断性措施
- E.警告性措施
- A.卫生行政部门
- B.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C.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 D.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 E.医药管理部门
- A.医疗机构应按要求书写病历资料并由患者或其家属后果的保管
- B.因抢救急危患者,未及时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书写病历的要在抢救结束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后12小时内据实补记
- C.医务人员书写病历时可以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涂改而发生医疗意外的
- D.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可封存病历资料的复印件
- E.病历资料不包括会诊意见
- A.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
- B.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
- C.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
- D.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
- E.由于诊疗护理过失,造成残疾
- A.病史采集
- B.体格检查
- C.询问病史
- D.药物治疗
- E.辅助检查
- A.累及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
- B.大量居民被迫迁移
- C.突然发生并严重损坏公众健康
- D.自然环境的破坏
- E.多人发生中毒
- A.疑似传染病患者
- B.甲类传染病患者
- C.甲类传染病患者和病原携带者
- D.乙类传染病患者和病原携带者
- E.除艾滋病患者、炭疽中的肺炭疽以外的乙类传染病患者
- A.尊重科学,具有奉献精神
- B.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促进人们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的转变
- C.尊重传染病患者的人格和权利
- D.积极开展传染病的防控,对广大群众的健康负责
- E.认真做好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履行其道德和法律责任
- A.加强药品监督管理
- B.保证药品质量
- C.控制药品价格
- D.保障人体用药安全
- E.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
- A.法律允许的行为
- B.医师执业规定所允许的行为
- C.只要不发生差错,法律即允许
- D.超出执业范围的违法行为
- E.只要是患者自愿,就是法律允许的行为
- A.解释其多话原因
- B.训斥其说话无主题
- C.使用封闭式提问
- D.诊断为狂躁症
- E.继续认真地倾诉
- A.市容监督管理部门
- B.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 C.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 D.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
- E.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 A.动物的心理发育
- B.人的不良行为
- C.人际关系紧张
- D.患者的焦虑
- E.人群心理健康水平
- A.标准,临床特点,诊疗规范
- B.规范,中医药特点,诊疗规范
- C.规范,临床特点,技术要求
- D.标准,中医药特点,技术要求
- E.标准,中医药特点,诊疗规范
- A.主动-被动型
- B.被动-主动型
- C.指导-合作型
- D.共同参与型
- E.合作-指导型
- A.患者体重
- B.药品的拉丁文
- C.处方药或非处方药
- D.临床诊断
- E.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
- A.中医药学科发展规律
- B.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
- C.中医药发展规律
- D.中医药行业发展方向
- E.医疗机构需求
- A.向村民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 B.参与所在村镇的环境治理工作
- C.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工作
- D.按照规定处置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
- E.按照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如实填写并上报有关卫生统计报表
- 35
-
抗菌药物不包括()。
- A.治疗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
- B.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 C.治疗支原体和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
- D.治疗立克次体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
- E.治疗螺旋体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
- A.2008年10月1日
- B.2009年12月26日
- C.2007年6月15日
- D.2010年7月1日
- E.2009年3月24日
- A.2小时
- B.6小时
- C.1小时
- D.12小时
- E.24小时
- A.重大传染病疫情
- B.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 C.重大食物中毒
- D.严重车祸
- E.重大职业中毒
- A.医务人员冷漠、粗暴的态度使患者不信任
- B.医嘱过于复杂
- C.医嘱的经济费用过高
- D.医嘱要求不易执行
- E.医疗措施对患者带来较大痛苦
- A.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造成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的,应当给予一次性补偿
- B.因接种第一类疫苗引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需要对受种者予以补偿的,补偿费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在预防接种工作经费中安排
- C.因接种第二类疫苗引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需要对受种者予以补偿的,补偿费用由相关的疫苗生产企业承担
- D.因接种第二类疫苗引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需要对受种者予以补偿的,补偿费用由接种单位承担
- E.国家鼓励建立通过商业保险等形式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受种者予以补偿的机制
- A.对症下药
- B.合理配伍
- C.节约费用
- D.医生权力有限
- E.遵守医疗报销制度
- A.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 B.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 C.机械论医学模式
- D.生物医学模式
- E.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 A.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 B.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未依照本法规定备案,或者未按照备案材料载明的要求配制中药制剂的,按生产假药给予处罚
- C.举办中医诊所、炮制中药饮片、委托配制中药制剂应当备案而未备案,或者备案时提供虚假材料的,处罚后,但拒不改正的可以责令停止执业活动或者责令停止炮制中药饮片、委托配制中药制剂活动,其直接责任人员五年内不得从事中医药相关活动
- D.中医诊所被责令停止执业活动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三年内不得在医疗机构内从事管理工作
- E.发布的中医医疗广告内容与经审查批准的内容不相符的,由原审查部门撤销该广告的审查批准文件,一年内不受理该医疗机构的广告审查申请
- A.在预防接种工作中,要积极宣传,主动排查,做好辖区内服务对象的发现和管理工作
- B.对新生儿的入户随访要询问仔细、观察仔细、指导清楚详细
- C.努力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技术水平,在工作中第一节传染病防治法病管理不断积累经验
- D.对健康管理中发现的发育不良或发育异常的儿童给出及时合理的指导或转诊的建议
- E.以上都正确
- A.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技术规范、常规
- B.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乡村医生职责,为村民健康服务
- C.对当地的预防、保健、医疗工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 D.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 E.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 46
-
违背不伤害原则的是()。
- A.医师消毒观念不强,造成交叉感染
- B.医师满足患者的一切保密要求
- C.医师业余时间给患者看病
- D.医师拒绝患者的财物
- E.医师使某患者受益,但却损害了别的患者的利益
- A.传染病、精神病、职业病
- B.甲亢
- C.孕妇
- D.残疾人
- E.癌症
- A.114
- B.59
- C.63
- D.106
- E.97
- A.法定程序
- B.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 C.国家相关规定
- D.宪法
- E.执业医师法
- A.具有经过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邮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养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
- B.具有经过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养并考核合格的实习医师
- C.具有经过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养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助理医师
- D.具有经过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护士
- E.具有经过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调并考核合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