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公卫医师定期考核题库2018年(含答案解析)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

队列研究容易出现的重要偏倚是( )

  • A.回忆偏倚
  • B.测量偏倚
  • C.选择偏倚
  • D.失访偏倚
  • E.混杂偏倚
3

下列关于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和相关技术应用项目进行伦理审查目的提法中,错误的是( )

  • A.保护所有实际的或可能的受试者的尊严、权利、安全和福利
  • B.在某种意义上对科研人员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C.保障研究结果的可信性
  • D.保证研究结果与预计的吻合性
  • E.促进社会公正
4

发散式思维又称( )

  • A.求同性思维
  • B.求异性思维
  • C.求解性思维
  • D.创造性思维
  • E.逆向思维
5

评价一个致病因子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宜选用( )

  • A.绝对危险度
  • B.相对危险度
  • C.特异度
  • D.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 E.人群归因危险度
6

疫苗预防接种效果评价的双盲试验是指( )

  • A.观察者和受试者均不知道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何人
  • B.观察者不知道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何人
  • C.观察者和资料分析者知道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何人
  • D.试验组采用疫苗,而对照组采用安慰剂的试验方法
  • E.观察者和受试者均不知道如何评价预防效果
8

特异危险度AR指( )

  • A.病例对照研究中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死亡)率的比值
  • B.实验研究中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死亡)率的比值
  • C.队列研究中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死亡)率的比值
  • D.队列研究中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之差
  • E.病例对照研究中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之差
9

下列关于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务人员的有关义务提法中,错误的是( )

  • A.医务人员有义务告知捐赠者对其进行健康检查的必要性
  • B.医务人员必须告知接受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夫妇及其已出生的孩子随访的必要性
  • C.医务人员有义务告知受者通过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的后代与自然受孕分娩的后代享有同样的法律权利和义务
  • D.医务人员有义务告知接受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夫妇,他们对通过该技术出生的孩子负有伦理、道德和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
  • E.对正在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夫妇,在任何情况下,医务人员都没有义务停止该技术的实施
10

某因素与某病之间的关联强度最好用哪一指标衡量( )

  • A.绝对危险度
  • B.相对危险度
  • C.特异度
  • D.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 E.比值比
11

下列关于医德保密的提法中,错误的是( )

  • A.医德保密是最古老、也是最有生命力的医德范畴
  • B.医德保密是指医务人员保守病人的秘密和隐私
  • C.医德保密要求医务人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将病人的秘密解密
  • D.医务人员不坚持医德保密可能会引起社会对某些患者的歧视
  • E.医务人员不坚持医德保密也会使患者产生对其不信任
12

对大多数慢性病患者,医生帮助患者自助,属于哪种医患关系模式( )

  • A.共同参与型
  • B.指导—合作型
  • C.主动—被动型
  • D.父母与儿童式的关系
  • E.以病人为中心的关系模式
13

以人年为单位计算的率为( )

  • A.发病率
  • B.发病密度
  • C.病死率
  • D.现患率
  • E.死亡率
14

奈曼偏倚是指( )

  • A.诊断怀疑偏倚
  • B.入院率偏倚
  • C.现患-新发病例偏倚
  • D.易感性偏倚
  • E.测量偏倚
15

危重病人可能出现的心理反应不包括( )

  • A.不同程度的焦虑
  • B.失眠及睡眠紊乱
  • C.性格改变
  • D.抑郁,低落
  • E.自卑心理
17

相对危险度是( )

  • A.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
  • B.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差
  • C.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无某因素的比例之比
  • D.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无某因素的比例之差
  • E.以上都不是
18

在进行某病的队列研究时,最初选择的队列组成是( )

  • A.患该病的患者
  • B.未患该病的人
  • C.具有所要调查该项因素的人
  • D.具有该病家族史的人
  • E.没有所要调查该项因素的人
19

确定某因素与某病的联系强度用( )

  • A.某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 B.某人群中该病的患病率
  • C.某人群中该病的死亡率
  • D.某人群中该病的暴露率
  • E.相对危险度
20

临终关怀的道德要求不应包括( )

  • A.认识和理解临终病人
  • B.尊重临终病人的生活
  • C.保护临终病人的权益
  • D.不惜一切代价地抢救临终病人
  • E.同情和关心临终病人的家属
21

进行预防接种效果评价试验,在选择实验现场时以下哪条是错误的( )

  • A.实验地区或单位的人口相对稳定
  • B.实验研究的疾病在该地区有较高而稳定的发病率
  • C.选择近期发生过该病流行的地区
  • D.实验地区有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
  • E.实验地区(单位)领导重视,群众愿意接受,有较好的协作配合的条件
22

对于休克的病人医患关系模式应当是( )

  • A.指导—合作型
  • B.主动—被动型
  • C.共同参与型
  • D.医患处于平等地位
  • E.以病人为中心的关系模式
23

下列哪项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缺点( )

  • A.设计和实验条件高、控制严、难度大
  • B.易失访
  • C.依从性不易做得很好
  • D.论证强度不如分析性研究
  • E.花费人力、物力、财力,有时还可涉及医德问题
24

我国制定的《人胚胎干细胞研究指导原则》规定中,允许( )

  • A.研究性克隆
  • B.通过体细胞核移植获得的囊胚培养已15天用于人胚干细胞研究
  • C.将人胚植入动物的生殖系统
  • D.将体细胞核移植获得的囊胚植入人的子宫
  • E.买卖人类配子、受精卵、胚胎
25

某项队列研究得出的相对危险度为2.6,95%的可信区间为1.7~3.4,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

  • A.率差为1.7
  • B.暴露与疾病的关联为正关联
  • C.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比对照组高
  • D.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是对照组的2.6倍
  • E.该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
26

下列叙述中,哪一条不是队列研究的特点( )

  • A.能直接估计因素和疾病的关联强度,可计算发病率
  • B.暴露人年的计算繁重
  • C.结果可靠,多用于稀有之病
  • D.队列研究每次只列因素一个或一组
  • E.因素的作用可分为等级,以便计算剂量反应关系
27

关于我国预防控制策略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策略是指导全局的总体方针
  • B.疾病预防要贯彻现代医学模式为指导的策略
  • C.要从医学预防走向社会预防
  • D.为人民健康服务
  • E.以治疗为主
29

认知过程的感觉不包括( )

  • A.视觉
  • B.触觉
  • C.味觉
  • D.听觉
  • E.痛觉
30

造成医患交往障碍的病人方面的最常见原因是( )

  • A.病人由于疾病的折磨,情绪不稳定,易激惹
  • B.病人对与医务人员过分挑剔
  • C.病人缺乏医学知识
  • D.病人恶意的挑衅
  • E.病人对医生的不信任
31

相对危险度(RR)是队列研究中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指标,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

  • A.RR95%可信区间(CI)的上限>1,认为暴露与疾病呈“正”关联,即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
  • B.RR95%CI的下限<1,认为暴露与疾病呈“负”关联,即暴露因素是保护因素
  • C.RR95%CI的下限>1,认为暴露与疾病呈“负”关联,即暴露因素是保护因素
  • D.RR95%CI包括1,则认为暴露因素与疾病有统计学联系
  • E.RR95%CI包括1,则认为暴露因素与疾病无统计学联系
32

下列哪种偏倚不属于选择偏倚( )

  • A.入院率偏倚
  • B.现患-新发病例偏倚
  • C.检出偏倚
  • D.测量偏倚
  • E.无应答偏倚
33

评价某致病因素对人群危害程度使用( )

  • A.RR
  • B.AR
  • C.PAR
  • D.ARP
  • E.死亡比例
34

下列哪种手段不能控制混杂偏倚( )

  • A.随机
  • B.配比
  • C.分层分析
  • D.分级分析
  • E.多因素分析
35

对病人造成的下列伤害中,与医务人员主观意志无关的是( )

  • A.有意伤害
  • B.可知伤害
  • C.可控伤害
  • D.责任伤害
  • E.非责任伤害
36

流行病学现场试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人群最大的不同点是( )

  • A.观察指标不同
  • B.目标人群不同
  • C.人选标准不同
  • D.干预措施不同
  • E.随访方式不同
37

如果研究开始时研究人群病例已经产生,则不能进行( )

  • A.队列研究
  • B.前瞻性队列研究
  • C.回顾性队列研究
  • D.双向队列研究
  • E.病例对照研究
3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不包括( )

  • A.突发性
  • B.公共性
  • C.个体性
  • D.危害性
  • E.复杂性
39

公正原则不应该要求医务人员( )

  • A.尽力实现病人基本医疗和护理的平等
  • B.公正地对待病人,特别是老年病人、精神病人、残疾病人等
  • C.尽力实现对稀有卫生资源的平均分配
  • D.坚持实事求是处理医疗差错事故
  • E.在医患纠纷处理上,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
40

下列不属于人体实验道德原则的是( )

  • A.医学目的的原则
  • B.知情同意的原则
  • C.有得无失的原则
  • D.维护受试者利益的原则
  • E.随机对照的原则
41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最重要的意义是( )

  • A.促进病人康复
  • B.减少或避免医患纠纷
  • C.提高医院的知名度
  • D.扩展医生的社会关系
  • E.改善医护人员工作氛围
42

在职业性疾病的研究中,由健康工人效应带来的偏倚是( )

  • A.无应答偏倚
  • B.混杂偏倚
  • C.抽样误差
  • D.易感性偏倚
  • E.报告偏倚
43

下列关于伦理审查的一些提法中,正确的是( )

  • A.对预期损害或不适的发生概率程度不超过受试者日常生活或者常规治疗可能发生的概率和程度的项目,可以免审
  • B.境外机构或个人在中国境内进行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时,在境外已通过伦理审查的,也可免审
  • C.多中心的研究项目,如果总负责人单位已经伦理审查通过,参与项目的其他单位可以不再进行任何审查
  • D.伦理委员会成员参与的研究项目,如果进行伦理审查,那么参与项目的伦理委员会成员可以参会,但不能发言
  • E.弱势群体人员参与人体实验是有条件的,而且研究开始前有家属或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及研究中有保护他们的措施
44

儿童在住院治疗之后,最先出现的心理反应是( )

  • A.焦虑心理
  • B.反抗心理
  • C.悲观心理
  • D.恐惧心理
  • E.孤独心理
46

下列哪条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的目的( )

  • A.检验和评价干预措施(含临床和预防)的效果
  • B.评价治疗药物和方法对解除病痛,提高生存率的效果
  • C.评价干预措施后对预防疾病发生的效果
  • D.评价新疫苗对预防某种传染病发生的效果
  • E.评价自动戒烟对降低某疾病发生和死亡的效果
47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与队列研究的主要相同点是( )

  • A.均是分析性研究
  • B.均是前瞻性研究
  • C.均是回顾性研究
  • D.均是实验性研究
  • E.均是描述性研究
48

下列哪项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的特点( )

  • A.随机化分组
  • B.有平行的对照组
  • C.运用危险度的分析和评价
  • D.对实验组人为地施加干预措施
  • E.前瞻性研究
49

符合认知治疗的观点是( )

  • A.挖掘出病人压抑的潜意识冲突
  • B.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消除病理性条件反射
  • C.减少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
  • D.解释躯体症状和心理活动的因果关系
  • E.动员患者内在的自我实现潜力
50

下列哪项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优点( )

  • A.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和归因危险度
  • B.能够及早治疗患者或预防和控制疾病
  • C.可平衡和控制两组的混杂因素,提高可比性
  • D.易于控制失访偏倚
  • E.省时、省钱、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