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责令改正,处以罚款
- B.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 C.造成建筑工程质量不符合规定质量标准的,负责返工、修理,并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
- D.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E.直接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
- A.架子工
- B.钢筋工
- C.电工
- D.瓦工
- E.电焊工
- A.金属结构安装
- B.机电设备安装
- C.电气设备安装
- D.给排水设备安装
- E.通讯设备工程
- A.高边坡施工前应制定专项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经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后再由监理单位审批,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 B.边坡开挖影响交通安全时,应设置警示标志,严禁通行,并派专人进行交通疏导
- C.边坡开挖时,应及时清除松动的土体和浮石,必要时应进行安全支护
- D.高边坡施工处理松渣时,应遵循由外向里、自上而下的原则,严禁采取自下而上的处理方式
- E.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按要求同时系挂安全带和安全绳
- A.责令改正
- B.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
- C.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
- D.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 E.直接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
- A.网箱养殖
- B.旅游
- C.游泳
- D.垂钓
- E.养殖水草
- A.对不符合法定安全生产条件的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予以批准或者验收通过的
- B.发现未依法取得批准、验收的单位擅自从事有关活动或者接到举报后不予取缔
- C.对已经依法取得批准的单位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而不撤销原批准的
- D.发现未依法取得批准、验收的单位擅自从事有关活动或者接到举报后不依法予以处理的
- E.对已经依法取得批准的单位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发现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 A.全面规划
- B.统筹兼顾
- C.预防为主
- D.综合治理
- E.污染治理
- A.事故和受害人的基本情况
- B.事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等的性能和质量状况
- C.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方面的资料及执行情况
- D.气候、环境情况
- E.防护措施
- A.违章指挥
- B.检查
- C.详细记录
- D.违章操作
- E.观察
- A.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有针对工程危险源而编制的安全技术措施。
- B.安全技术措施要针对工程特点、施工工艺、作业条件以及施工人员的素质等情况进行制订。
- C.对工程中各种危险源制定出具体的防护措施和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 D.组织设计审核和审批人应有明确意见并签名,职能部门盖章。
- E.经过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不准随意变更修改。确因客观原因需修改时,应按原审核、审查的分工与程序办理。
- A.山体滑坡
- B.土方坍塌
- C.山洪暴发
- D.泥石流
- E.暴风雨
- A.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并采用支护结构施工的工程
- B.基坑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复杂、地下水位在坑底以上的工程
- C.高度超过20m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
- D.起重吊装工程
- E.采用人工、机械拆除或爆破拆除的工程
- A.大模板放置时,堆放场地应事先进行平整和硬化处理
- B.模板的叠放和运输时,垫木应上下错开,绑扎牢固
- C.模板运输时车上严禁坐人
- D.大模板应设操作平台
- E.当风力5级时,不允许吊装作业
- A.为保证人身健康与生命安全
- B.保证财产不受损失
- C.确保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 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 E.促进社会稳定和进步
- A.水上部分围堰拆除时,应设有交通和警告标志,围堰两侧边缘应设防坍塌警戒线及标志
- B.岩坎部分采用爆破拆除时,应符合爆破作业的有关规定,必要时应进行覆盖防护
- C.围堰拆除时,应从下至上、逐层、逐段进行
- D.水下部分围堰拆除,需水上作业时,必须配有供开挖作业人员穿戴的救生衣等防护用品
- E.围堰水下开挖影响通航时,应按航道主管部门要求设置临时航标或灯光信号标示等
- A.夜间施工必须有足够照明
- B.电动机械和电动工具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
- C.电动机械和电动工具保护零线的电气连接应符合要求
- D.产生振动的设备,其保护零线的连接点不应少于1处
- E.产生振动的设备,其保护零线的连接点不应少于2处
- A.轻伤
- B.重伤
- C.伤残
- D.残废
- E.死亡
- A.防冻、防滑知识
- B.安全用电知识
- C.防火安全知识
- D.防暴风雨知识
- E.防中毒知识
- 40
-
挡土墙的形式有()
- A.重式力挡土墙
- B.钢筋混凝土挡土墙
- C.锚杆挡土墙
- D.锚定板挡土墙
- E.其他形式
- A.消除现场重要痕迹
- B.将受伤人员立即保护起来,防止新闻单位报道
- C.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 D.对事故现场进行拍照或者录像
- E.在24小时后写出书面事故报告,按规定程序逐级上报
- A.决策机构
- B.主要负责人
- C.总经理
- D.个人经营的投资人
- E.董事会
- A.向不符合《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的
- B.发现企业未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从事生产活动,不依法处理的
- C.发现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企业不再具备本条例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依法处理的
- D.接到对违反《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规定行为的举报后,不及时处理的
- E.在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中,索取或者接受企业的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 A.严格规范安全生产条件
- B.严格规范建设工程市场
- C.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 D.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各项行为的管理
- E.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 A.渗井
- B.渗坑
- C.裂隙
- D.溶洞
- E.坑道
- A.生产(制造)许可证
- B.设备履历书
- C.产品使用说明书
- D.产品构造图
- E.产品合格证
- A.人员死亡
- B.人员重伤
- C.财产损失
- D.人员轻伤
- E.设备损失
- A.积极抢救伤员
- B.妥善保护现场重要痕迹
- C.妥善保护现场物证
- D.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
- E.制定事故应急预案
- A.50%
- B.60%
- C.70%
- D.80%
- A.多媒体安全培训
- B.安全设施标准化
- C.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 D.现场安全可视化
- E.安全管理信息化
- 51
-
安全教育的方法有()。
- A.讲授法
- B.谈话法、
- C.访问法
- D.研讨法
- E.宣传娱乐法
- A.1
- B.2
- C.3
- D.4
- A.1.0;2.0
- B.1.5;3.0
- C.2.0;3.0
- D.3.0;2.0
- A.施工单位
- B.建设单位
- C.双方
- D.责任方
- A.防洪库容
- B.总库容
- C.兴利库容
- D.调洪库容
- A.承包单位上级安全主管部门和专业监理工程师
- B.当地安全部门鉴定和质量监督站
- C.质量监督认定和专业监理工程
- D.承包单位上级安全主管部门和当地安全部门
- A.全员负责制
- B.集体负责制
- C.行政首长负责制
- D.一把手负责制
- A.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从事施工活动不会产生行政责任
- B.半申请补办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当在公众媒体上声明原许可证作废
- C.只有经过再次审查,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才能延期
- D.施工企业是否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不影响施工许可证的核发
- A.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 B.人的不安全行为
- C.劳动组织不合理
- D.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 A.5℃~15℃
- B.15℃~25℃
- C.25℃~35℃
- D.35℃~45℃
- A.1;1
- B.2;1
- C.3;2
- D.4;1
- A.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 B.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 C.省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 D.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
- A.一般隐患
- B.重大隐患
- C.危险源
- D.风险
- A.1
- B.2
- C.3
- D.4
- A.《标准化法》
- B.《劳动法》
- C.《消防法》
- D.《水法》
- A.主要负责人
- B.项目负责人
- C.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 D.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 A.一级:评分得分90分以上(含),且各一级评审项目得分不低于应得分的80%
- B.二级:评分得分80分以上(含),且各一级评审项目得分不低于应得分的70%
- C.三级:评分得分70分以上(含),且各一级评审项目得分不低于应得分的60%
- D.不达标:评审得分低于60分,或任何一项一级评审项目得分低于应得分的50%
- A.审核合格的,同意恢复生产
- B.审核不合格的,责令改正或下达停产整改指令
- C.拒不执行整改指令的,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 D.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由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予以关闭
- A.30
- B.20
- C.45
- D.50
- A.铺料
- B.整平
- C.压实
- D.接头处理
- A.12
- B.24
- C.32
- D.36
- A.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机械物料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
- B.保障人身安全,设备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
- C.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
- D.保障人身安全,机械物料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
- A.应急准备
- B.运行控制
- C.沟通、参与和协商
- D.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
- A.三级教育
- B.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
- C.安全常识培训
- D.安全技术交底
- A.度汛方案
- B.应急预案
- C.现场处置方案
- D.专项施工方案
- A.平常
- B.公共
- C.专项
- D.专门
- A.三十日
- B.十五日
- C.二十日
- D.十日
- A.停用
- B.报废
- C.淘汰
- D.检测
- A.4
- B.3
- C.2
- D.1
- A.生产部门
- B.安全管理部门
- C.环保管理部门
- D.综合办公室
- A.0.5
- B.1
- C.2
- D.2.5
- 82
-
钢丝绳的安全系数是()
- A.钢丝绳破断拉力与允许拉力的比
- B.钢丝绳允许拉力与破断拉力的比
- C.钢丝的破断拉力与允许拉力的比
- D.钢丝允许拉力与破断拉力的比
- A.预防
- B.响应
- C.准备
- D.恢复
- A.警示标志
- B.防护栏栅
- C.安全网
- D.观测点
- A.人民法院
- B.国家权力机关
- C.国家司法机关
- D.具有法定职权的行政主体
- A.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 B.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 C.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 D.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 A.正铲
- B.反铲
- C.抓铲
- D.人工
- A.剪应力和内摩阻力
- B.内摩阻力和凝聚力
- C.剪应力和凝聚力
- D.受力面积和剪应力
- 89
-
企业进行生产前,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向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申请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自收到申请之日起()日内审查完毕,经审查符合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
- A.20
- B.30
- C.35
- D.45
- A.时间、地点
- B.地点、事故后果的严重性
- C.时间、事故后果的严重性
- D.时间、地点、事故后果的严重性
- A.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
- B.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
- C.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 D.主要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
- A.丁某工作时因工受伤,甲应当申请工伤认定
- B.在派遣期间,甲被宣告破产,可以将丁某退回乙
- C.乙应当对丁某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须的培训
- D.再派遣期间,丁被退回的,乙不再向其支付劳动报酬
- A.理论和实际操作
- B.理论
- C.实际操作
- D.安全知识
- A.发生事故可能性
- B.危险等级
- C.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 D.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 A.30日内
- B.30日后
- C.15天内
- D.20天内
- A.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
- B.技术负责人
- C.生产负责人
- D.项目负责人
- A.桌面演练
- B.功能演练
- C.全面演练
- D.实地演练
- A.1
- B.2
- C.3
- D.4
- A.重大影响
- B.危险性
- C.较大危险性
- D.影响
- A.在人行通道高度不足1800mm的障碍物上配置防止碰头线。防止碰头线为黄黑相间的安全色,与水平面夹角为45°,间隔100mm
- B.人行通道地面上高差200mm以上的管线或者其他障碍物上配置防止绊跤线。防止绊跤线为黄黑相间,间隔100mm
- C.在车辆易碰的设备、管道上配置防碰撞警示线,防止碰撞线为黄黑相间,与水平面夹角为45°,间隔100mm
- D.防止碰撞线不应选择反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