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 B.生产经营单位其他负责人;
- C.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
- D.班组长;
- E.岗位工人
- A.建设单位
- B.施工总承包单位
- C.分包单位
- D.出租单位
- E.安装单位
- A.截面积减少
- B.质量发生变化
- C.变形
- D.突然损坏
- E.连接过长
- A.严格规范安全生产条件
- B.严格规范建设工程市场
- C.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 D.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各项行为的管理
- E.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 25
-
挡土墙的形式有()
- A.重式力挡土墙
- B.钢筋混凝土挡土墙
- C.锚杆挡土墙
- D.锚定板挡土墙
- E.其他形式
- A.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并采用支护结构施工的工程
- B.基坑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复杂、地下水位在坑底以上的工程
- C.高度超过20m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
- D.起重吊装工程
- E.采用人工、机械拆除或爆破拆除的工程
- A.建立举报制度
- B.公开举报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
- C.建立举报网站
- D.向社会公布举报事项
- E.受理的举报事项经调查核实后,应当形成书面材料
- A.定期安全检查
- B.经常性安全检查
- C.专项(业)安全检查
- D.季节性、节假日安全检查
- E.三级安全检查
- A.调配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B.负责安全生产相关数据统计
- C.安全防护和劳动保护用品配备及检查
- D.施工现场安全督查
- E.发现现场存在安全隐患时,及时向工程项目经理报告
- A.单位概况及安全管理状况
- B.基本条件的符合情况
- C.自主评定工作开展情况
- D.自主评定结果
- E.发现的主要问题、整改计划及措施、整改完成情况等
- 31
-
深孔爆破验收标准是()。
- A.孔深为±0.3m
- B.孔深为±0.5m
- C.间距为±0.3m
- D.间距为±0.5m
- E.方位角和倾角为1°30′
- A.知情权
- B.参与权
- C.监督权
- D.举报权
- E.投诉权
- A.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B.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
- C.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 D.制定安全防护措施
- E.定期组织演练
- A.站在独立梁底模操作
- B.站在支柱架上操作
- C.站在柱模支架上操作
- D.站在扶梯上操作
- E.在底模、柱模支架上通行
- A.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对全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 B.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对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 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对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 D.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全国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实施监督管理
- E.国务院铁路、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有关专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 A.安全作业
- B.文明施工
- C.环境保护
- D.成本管理
- E.技术管理
- A.架子工
- B.钢筋工
- C.电工
- D.信号工
- E.电气焊工
- A.遵守劳动纪律的要求
- B.违章指挥
- C.危险作业
- D.强令冒险作业
- E.高处作业
- A.相应职务
- B.相应文化程度
- C.相应专业技术职称
- D.一定安全生产工作经历
- E.经企业年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合格
- 40
-
安全标志主要包括()等。
- A.安全标语
- B.安全色
- C.安全宣传栏
- D.全标志牌
- E.安全设施
- A.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
- B.分析伤害方式
- C.分析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
- D.分析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
- E.确定事故的责任者
- A.建设单位可压缩合同约定工期
- B.建设单位应当向施工单位提供施工现场资料
- C.施工单位应该自行勘察施工现场,建设单位无义务提供相应资料
- D.建设单位因建设工程需要,向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查询前款规定的资料时,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无义务及时提供。
- E.建设单位不得压缩合同约定的工期
- A.由于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和操作规程不健全,职工无章可循,造成伤亡事故
- B.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造成伤亡事故的
- C.未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或职工未经考试合格上岗操作造成伤亡事故的
- D.机械设备超过检修期限或超负荷运行,或因设备有缺陷又不采取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
- E.作业环境不安全,未采取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
- A.企业负责人
- B.各级领导
- C.职能部门
- D.工程技术人员
- E.岗位操作员
- A.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未建立专门安全管理制度、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或者不接受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的
- B.对重大危险源未登记建档,或者未进行评估、监控,或者未制定应急预案的
- C.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未安排专门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的
- D.未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的
- E.未指定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的
- A.消除现场重要痕迹
- B.将受伤人员立即保护起来,防止新闻单位报道
- C.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 D.对事故现场进行拍照或者录像
- E.在24小时后写出书面事故报告,按规定程序逐级上报
- A.多媒体安全培训
- B.安全设施标准化
- C.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 D.现场安全可视化
- E.安全管理信息化
- A.电气设备
- B.高处落物
- C.脚手架
- D.机械设备
- E.滑坡
- A.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 C.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
- D.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执法部门
- A.基础面的处理
- B.施工缝的处理
- C.立模
- D.预埋件的安设
- E.平仓振捣
- A.防护栏杆加踢脚板,防止石块、工具、物料落下伤人
- B.所有孔洞应设结实盖板,如孔洞较大,不便于搭设盖板,应设置防护栏杆
- C.交叉施工的出入口,应搭设结实的顶部防护安全通道
- D.加强脚手架的验收与运行管理,明确运行安全责任人,负责在脚手架验收后进行经常性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在施工过程中脚手架出现的隐患
- E.爆破区域设置警戒线,出入口专人看守,并设警示旗等
- A.10
- B.15
- C.20
- D.25
- A.企业的基本情况
- B.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基本原因
- C.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 D.隐患的治理方案
- A.应急救援
- B.应急预案
- C.事故预案
- D.综合预案
- A.吸尘罩
- B.劳动防护用品
- C.强制通风设施
- D.安全警示标志
- A.力矩限制器
- B.吊钩保险
- C.行程限制器
- D.幅度限制器
- A.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B.建设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C.水利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D.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A.1;1
- B.2;1
- C.3;2
- D.4;1
- A.1
- B.2
- C.3
- D.4
- A.一级:评分得分90分以上(含),且各一级评审项目得分不低于应得分的80%
- B.二级:评分得分80分以上(含),且各一级评审项目得分不低于应得分的70%
- C.三级:评分得分70分以上(含),且各一级评审项目得分不低于应得分的60%
- D.不达标:评审得分低于60分,或任何一项一级评审项目得分低于应得分的50%
- A.1
- B.1.5
- C.2
- D.2.5
- A.定人、定责任、定措施
- B.定人、定期限、定措施
- C.定人、定责任、定处罚金额
- D.定责任、定期限、定措施
- A.孔隙率
- B.密实度
- C.填充率
- D.空隙率
- A.企业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班组长
- B.公司、项目、班组
- C.公司、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
- D.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
- A.从上往下
- B.从左往右
- C.按组装顺序
- D.按组装顺序倒序
- A.巴雷特图
- B.职责安排矩阵
- C.鱼刺图
- D.组织关系图
- A.七同时
- B.三同时
- C.五同时
- D.六同时
- A.应急救援
- B.应急演练
- C.应急预警
- D.应急响应
- A.单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B.安全施工方案
- C.专项施工方案
- D.施工组织设计
- A.企业主管部门或者企业
- B.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
- C.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
- D.企业主管部门
- 71
-
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是()
- A.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 B.质量第一、安全第一
- C.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 D.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 A.定性风险分析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性
- B.定性风险分析的方法包括模拟法
- C.一般来说,技术含量越高的项目风险程度就越高
- D.定性风险分析工作要形成风险总排队
- A.公司
- B.政府
- C.军队
- D.单位或者个人
- A.安全生产法
- B.安全技术规程
- C.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 D.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 A.审核合格的,同意恢复生产
- B.审核不合格的,责令改正或下达停产整改指令
- C.拒不执行整改指令的,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 D.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由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予以关闭
- A.资质
- B.资格
- C.证书
- D.操作证
- A.1.5m
- B.2.1m
- C.1.2m
- D.1.8m
- A.生产经营
- B.安全技术
- C.安全生产知识
- D.执业资格
- A.屋面活荷载
- B.风荷载
- C.雪荷载
- D.偶然荷载
- A.评审得分80分以上(含),且各一级评审项目得分不低于应得分的70%
- B.评审得分80分以上(含),且各一级评审项目得分不低于应得分的60%
- C.评审得分90分以上(含),且各一级评审项目得分不低于应得分的70%
- D.评审得分70分以上(含),且各一级评审项目得分不低于应得分的60%
- A.项目负责人
- B.技术负责人
- C.生产负责人
- D.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
- A.评审后
- B.资质检验后
- C.推荐
- D.考核合格后
- A.立即;2小时之内
- B.1小时之内;2小时之内
- C.1小时之内;立即
- D.立即;1小时之内
- A.水泥
- B.石灰
- C.水玻璃
- D.沥青
- A.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
- B.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 C.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
- D.建设单位
- A.1
- B.1.5
- C.2
- D.2.5
- A.生产部门
- B.安全管理部门
- C.环保管理部门
- D.综合办公室
- A.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应急措施
- B.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
- C.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
- D.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
- A.发生事故可能性
- B.危险等级
- C.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 D.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 A.计划、布置、整改、总结、评比
- B.计划、实施、整改、总结、评比
- C.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
- D.计划、实施、检查、总结、评比
- A.项目法人
- B.承包单位
- C.设计单位
- D.监理单位
- A.全段围堰法导流
- B.分段围堰法导流
- C.基坑淹没法导流
- D.河床外导流
- A.2.5.100
- B.3.10.100
- C.3.10.150
- D.5.10.200
- A.3
- B.6
- C.9
- D.12
- A.建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 B.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
- C.按照相关规定提取安全生产投入。
- D.组织危险源、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控制工作。
- A.项目法人
- B.设计单位
- C.监理单位
- D.生产经营单位
- A.劳动防护用品
- B.安全防护用具和安全防护服装
- C.安全防护用品
- D.个人防护用品
- A.明渠
- B.全段围堰法
- C.分段围堰法
- D.导管
- A.10,30
- B.20,30
- C.10,50
- D.20,50
- A.施工班组长
- B.项目施工员
- C.作业人员
- D.项目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