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班组初检
- B.施工队初检
- C.作业队复检
- D.监理复检
- E.项目部终检
- A.拆除施工采用的脚手架、安全网,必须由专业人员搭设
- B.拆除施工严禁高处作业
- C.拆除工程开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构造情况、工程量及有关资料编制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
- D.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带
- E.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作业
- A.安全标准
- B.安全性能低下
- C.职业危害严重
- D.工艺和装备
- E.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技术
- A.享有国家立法权的机关制定的法律
- B.国务院及其所属的部、委员会发布的行政法规、决定、规章、规定、办法
- C.地方政府发布的地方性法规
- D.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发布的规章
- E.地方部门发布的规章
- A.国家
- B.行业主管部门
- C.地方政府
- D.企事业单位
- E.企业技术部门
- A.建设单位在编制工程概算时,应当确定建设工程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
- B.建设单位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时,应当提供建设工程有关安全施工措施的资料
- C.建设单位可压缩合同约定工期
- D.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 E.建设单位应当向施工单位提供施工现场资料,并保证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
- A.安全防护用具
- B.模板
- C.机械设备
- D.建筑材料
- E.施工机具及配件
- A.为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提供法律保障
- B.加强安全生产的法制化管理
- C.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发展,促进企业安全生产
- D.保证产品质量的提高
- E.进一步提高生产力,保证企业效益的实现和国家经济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 29
-
违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 A.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施工单位颁发资质证书的
- B.对没有安全施工措施的建设工程颁发施工许可证的
- C.对本职工作不尽责的
- D.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 E.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其他行为
- A.组成编制组、收集同类对象或类似对象的安全评价方法
- B.分析评价对象
- C.确定评价依据、确定检查项目
- D.制定表格
- E.组织专家会审、修正表格
- A.场地平整坚实
- B.雨季不积水
- C.大风天不扬尘
- D.四季绿化
- E.无坑洼
- A.合理布置开挖工作面和出土路线
- B.上下同时开挖
- C.合理选择和布置出土地点和弃土地点
- D.开挖边坡,要防止塌滑,保证开挖安全
- E.地下水位以下土方的开挖,应根据施工方法要求,切实做好排水工作
- A.向下运动
- B.向上运动
- C.向大幅度方向运动
- D.向小幅度方向运动
- A.生产(制造)许可证
- B.产品合格证
- C.产品的有关图纸及技术资料
- D.产品的技术性能、安全防护装置的说明
- E.产品的发票
- A.直接责任者
- B.间接责任者
- C.领导责任者
- D.主要责任者
- E.次要责任者
- A.工程项目和分部分项工程的概况
- B.针对危险部位采取的具体防范措施
- C.作业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 D.作业人员应遵守的安全操作规程和规范
- E.发生事故后应及时采取的避险和急救措施
- 37
-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对挂牌督办并采取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收到生产经营单位恢复生产的申请报告后,应当在10日内进行现场审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审查合格的,对事故隐患进行核销,同意恢复生产经营
- B.审查不合格的,依法责令改正或者下达停产整改指令
- C.对整改无望或者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整改指令的,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 D.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法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予以关闭
- E.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由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予以关闭
- A.国家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安全工作方针、政策及下达的安全指标
- B.本企业的中、长期安全工作规划
- C.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统计资料和数据
- D.企业安全工作及劳动条件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 E.企业的经济条件及技术条件
-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
- B.安全中介服务制度
- C.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
- D.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
- E.群防群治制度
- A.施工技术
- B.劳动人事
- C.安全
- D.教育
- E.设备
- A.施工单位自主决定培训
- B.培训制度无硬性规定
- C.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
- D.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
- E.未经教育培训或者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 A.国家标准
- B.行政法规
- C.行业规范
- D.规范性文件
- E.地方法规
- A.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
- B.土方和石方开挖工程
- C.模板工程
- D.拆除、爆破工程
- E.围堰工程
- A.施工导流
- B.主体工程施工
- C.施工分期
- D.施工总布置
- E.施工总进度
- A.放置于运料平台上
- B.码放整齐
- C.吊运
- D.待捆绑牢固后方可起吊
- E.有防碰撞措施
- A.砂石骨料
- B.混凝土预制件
- C.机电产品
- D.金属结构产品
- E.土工合成材料
- A.振动碾的行走速度应控制在1.5~2.0km/h
- B.振动碾前后、左右无障碍物和人员时才能启动
- C.变换振动碾前进或者后退方向应待滚轮停止后进行
- D.两台以上振动碾同时作业,其前后间距不应小于2m
- E.起振和停振应在振动碾行走时进行
- A.现场卫生条件
- B.建设工程安全作业环境
- C.工程施工
- D.安全施工措施
- E.建设工程安全措施
- A.决策机构
- B.主要负责人
- C.总经理
- D.个人经营的投资人
- E.董事会
- A.建设单位自行
- B.施工企业
- C.合同中约定的单位
- D.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
- A.在城市市区内的建设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对施工现场实行封闭围挡
- B.施工单位应当自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登记
- C.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经培训后方可任职章操作的危害
- D.施工单位应当为施工现场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 E.施工单位应当向作业人员提供安全防护用具和安全防护服装,并书面告知危险岗位的操作规程和违章操作的危害
- A.2008.5.13
- B.2008.6.13
- C.2009.5.13
- D.2009.6.13
- A.“三同时”原则
- B.“三同步”原则
- C.“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 D.“五同时”原则
-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③④⑤⑥
- C.②③④⑤⑥
- D.①②④⑤⑥
- A.2米
- B.4米
- C.5米
- D.10米
- A.0.8
- B.1
- C.1.2
- D.1.4
- A.2
- B.4
- C.6
- D.8
- A.提高强度
- B.提高耐久性
- C.加快凝结
- D.节约水泥
- A.分断路器上端
- B.分断路器下端
- C.总断路器上端
- D.总断路器下端
- A.起重量限制器
- B.起重量限制器
- C.行程限制器
- D.幅度限制器
- A.办公室
- B.安全部
- C.安全管理机构
- D.生产部
- A.为了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我国水利水电建设的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工程过程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 B.为了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保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土建施工全体员工的安全和工程的安全
- C.为了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安全生产全过程控制,保护从事金属结构制造、安装和机电设备安全全体员工的安全、健康
- D.为了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并进行综合治理,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文明施工行为,以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健康,确保安全生产参考答案:A
- A.2
- B.5
- C.1
- D.10
- A.人民法院
- B.检察机关
- C.安全监督机构
- D.公安消防机构
- A.建设
- B.施工
- C.各参建
- D.监理
- A.三十日
- B.十五日
- C.二十日
- D.十日
- A.策划、实施、控制、改进
- B.策划、实施、检查、更新
- C.策划、实施、检查、改进
- D.策划、实施、控制、更新
- A.100m<sup>2</sup>
- B.200m<sup>2</sup>
- C.300m<sup>2</sup>
- D.500m<sup>2</sup>
- A.安全宣传标语
- B.安全宣教挂图
- C.安全警示标志
- D.登记备案标志
- A.丧葬补助金
- B.供养亲戚抚恤金
- C.一次性工亡补助
- D.伤残抚恤金
- A.施工中土石塌方安全事故
- B.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 C.中毒窒息
- D.施工爆破安全事故
- 72
-
引水隧洞属于()。
- A.取水建筑物
- B.挡水建筑物
- C.输水建筑物
- D.泄水建筑物
- A.50~100%
- B.100~150%
- C.150~200%
- D.100~200%
- A.30日内
- B.30日后
- C.15天内
- D.20天内
- A.目的
- B.保证
- C.原则
- D.前提
- A.50%
- B.80%
- C.40%
- D.60%
- A.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填充物为砂土),挖方深度不宜超过1.00m
- B.硬性、可塑的轻亚黏土及亚黏土,挖方深度不宜超过1.35m
- C.硬性、可塑的黏土和碎石类土(填充物为黏性土),挖方深度不宜超过1.50m
- D.坚硬的黏土,挖方深度不宜超过2.0m
- A.铺料
- B.填筑
- C.压实
- D.质检
- A.土料
- B.石料
- C.砂砾料
- D.反滤料
- A.在企业中,若管理者能充分发挥管理管理控制技能,则可以有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 B.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即伤害与各原因相互之间具有连锁关系
- C.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
- D.伤害事故是许多相互联系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
- A.12
- B.24
- C.32
- D.36
- A.1年
- B.2年
- C.3年
- D.4年
- A.安全施工
- B.安全生产
- C.管理
- D.安全生产管理
- A.一年内
- B.半年后
- C.一年后
- D.两年后
- A.安全条件论证
- B.安全评价
- C.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
- D.安全条件评价
- A.没有关系
- B.两者法律效力相同
- C.前者的法律效力高于后者
- D.前者的法律效力低于后者
- A.拆模顺序:一般应先支的先拆,后支的后拆
- B.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
- C.重大、复杂的模板拆除应有拆除方案
- D.不承重的侧模板的拆除,应在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坏时方后拆
- A.安全评价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
- 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作为预测、预防事故重要手段的安全评价
- C.有助于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实行宏观控制
- D.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 A.1级、2级
- B.1级、2级、3级
- C.1级、2级、3级、4级
- D.1级、2级、3级、4级、5级
- A.技术方案
- B.安全技术措施
- C.施工组织设计
- D.技术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 A.综合预案
- B.专项预案
- C.现场处置方案
- D.事故风险分析
- A.绿
- B.黄
- C.橙
- D.红
- A.文化
- B.经济
- C.政治
- D.安全文化
- A.①②③④⑤
- B.③②⑤①④
- C.②③⑤①④
- D.⑤②③④①
- A.全部
- B.连带
- C.主要
- D.部分
- A.10时至次日6时
- B.22时至次日6时
- C.晚22时至次日5时
- D.晚9时至次日6时
- A.地震引起的事故
- B.新技术使用时无法预见的事故
- C.由于科学技术、惯例条件不能预见的事故
- D.作业人员临边作业不挂安全带导致的高处坠落死亡事故
- A.项目经理
- B.项目法人
- C.项目监理
- D.项目技术负责人
- A.施工导流
- B.施工工厂设施
- C.施工总布置
- D.工程量计算
- A.5
- B.10
- C.15
- D.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