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通常由组织特大事故调查的部门或者授权的部门负责
- B.国务院认为应当由国务院处理的特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负责事故的处理
- C.涉及军民双方的特大事故,由国务院、中央军委或者国务院、中央军委授权的部门负责事故的处理
- D.国务院认为应当由国务院处理的特大事故,应由组织特大事故调查的部门处理
- E.通常由国务院及中央军委负责
- A.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 B.使用不安全设备
- C.手代替工具操作
- D.物体存放不当
- E.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 A.1
- B.1.5
- C.2
- D.2.5
- E.3
- A.山体滑坡
- B.土方坍塌
- C.山洪暴发
- D.泥石流
- E.暴风雨
- A.表面无气泡溢出
- B.表面不再显著下沉
- C.表面泛浆
- D.插入振捣时间30~60S
- E.混凝土表面初凝
- A.侥幸心理
- B.冒险行为
- C.思想麻痹
- D.技术不熟练
- E.安全意识淡薄
- A.图形符号
- B.安全色
- C.几何图形(边框)
- D.文字
- E.灯光
- A.安全检查的目的
- B.安全检查组织及人员的组成
- C.经济效益
- D.隐患整改与复查
- E.奖惩与总结评比
- A.《劳动法》
- B.《消防法》
- C.《矿山安全法》
- D.《道路交通安全法》
- E.《建筑法》
- A.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 B.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 C.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
- D.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 E.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乏或有缺陷
- A.从法的不同层级上,可分为普通法和特殊法
- B.从法的不同层级上,可分为上位法和下位法
- C.从同一层级的法的效力上,可分为普通法和特殊法
- D.从同一层级的法的效力上,可分为综合性法和单行法
- E.从法的内容上,可分为综合性法和单行法
- A.性别
- B.姓名
- C.职务
- D.工作岗位
- E.年龄
- A.同时投资
- B.同时设计
- C.同时施工
- D.同时投入生产与使用
- E.同时评价
- A.建立举报制度
- B.公开举报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
- C.建立举报网站
- D.向社会公布举报事项
- E.受理的举报事项经调查核实后,应当形成书面材料
- A.班组初检
- B.施工队初检
- C.作业队复检
- D.监理复检
- E.项目部终检
- A.静压碾
- B.振动碾压
- C.循环碾压
- D.连续碾压
- E.夯击
- A.定期安全检查
- B.经常性安全检查
- C.专项作业安全检查
- D.季节性、节假日安全检查
- E.三级安全检查
- A.100
- B.1100
- C.800
- D.900
- E.1200
- A.设备容量
- B.设备台数
- C.混凝土月高峰强度
- D.设备平均拌合次数
- E.生产率
- A.准备
- B.实施
- C.评价
- D.总结
- A.国家和省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
- B.国家、行业和地方安全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情况
- C.专项治理和专项检查情况
- D.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上报、调查处理情况
- E.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情况
- 37
-
引水隧洞属于()。
- A.取水建筑物
- B.挡水建筑物
- C.输水建筑物
- D.泄水建筑物
- A.注册资本
- B.专业技术人员
- C.技术装备
- D.以上所有选项
- A.力矩限制器
- B.吊钩保险
- C.行程限制器
- D.幅度限制器
- A.50
- B.100
- C.150
- D.200
- A.意识
- B.呼吸
- C.脉搏
- D.着装
- A.文化
- B.经济
- C.政治
- D.安全文化
- A.策划
- B.实施和运行
- C.检查
- D.管理评审
- A.项目经理
- B.施工员
- C.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D.企业法定代表人
- A.拆模顺序:一般应先支的先拆,后支的后拆
- B.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
- C.重大、复杂的模板拆除应有拆除方案
- D.不承重的侧模板的拆除,应在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坏时方后拆
- A.0.5m
- B.1.0m
- C.0.3m
- D.1.2m
- A.劳动工具
- B.劳动防护用品
- C.劳动保护
- D.劳动设备
- A.上级主管部门
- B.行业主管部门
- C.安全监督部门
- D.生产经营单位
- A.P
- B.D
- C.C
- D.A
- A.全员负责制
- B.集体负责制
- C.行政首长负责制
- D.一把手负责制
- A.项目负责人
- B.技术负责人
- C.生产负责人
- D.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
- A.施工企业无安全生产许可证或安全生产许可证未按规定延期承揽工程
- B.未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C.按专项施工方案施工
- D.未按规定编制或未按程序审批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单项工程或新工艺、新工法的专项施工方案
- A.洒水处理
- B.专人打扫
- C.硬化处理
- D.围挡覆盖
- A.停止违法行为
- B.停止违规行为
- C.边整边改
- D.停产停工整顿
- A.保安设施
- B.安全设施
- C.监控设施
- D.公共设施
- A.综合预案
- B.专项预案
- C.现场处置方案
- D.事故风险分析
- A.岗位合格证书
- B.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 C.技能等级证书
- D.培训合格证书
- A.“原因”
- B.“因素”
- C.“内因”
- D.“外因”
- A.2011年8月29日
- B.2013年8月29日
- C.2014年5月29日
- D.2015年5月29日
- A.一级
- B.二级
- C.三级
- D.四级
- A.定性风险分析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性
- B.定性风险分析的方法包括模拟法
- C.一般来说,技术含量越高的项目风险程度就越高
- D.定性风险分析工作要形成风险总排队
- A.在企业中,若管理者能充分发挥管理管理控制技能,则可以有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 B.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即伤害与各原因相互之间具有连锁关系
- C.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
- D.伤害事故是许多相互联系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
- A.剪应力和内摩阻力
- B.内摩阻力和凝聚力
- C.剪应力和凝聚力
- D.受力面积和剪应力
- A.1个
- B.2个
- C.4个
- D.6个
- A.教育培训
- B.安全技术交底
- C.安全告知
- D.能力考核
- A.明渠
- B.隧洞
- C.底孔
- D.涵管
- A.5
- B.8
- C.10
- D.12
- A.3
- B.2.5
- C.2
- D.1.5
- A.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
- B.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
- C.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 D.主要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
- A.断水断电
- B.必要的应急
- C.紧急
- D.防范
- A.0.5
- B.1
- C.2
- D.2.5
- A.含水量测定
- B.干容重测定
- C.灌水法测定
- D.灌砂法测定
- A.8%
- B.9%
- C.10%
- D.12%
- A.构件图
- B.方案
- C.图谱
- D.计算书
- A.3,1
- B.2,2
- C.3,3
- D.2,1
- A.由下而上
- B.由上而下
- C.分级
- D.相互
- A.建筑设计单位不按照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要求进行消防设计的
- B.建筑施工企业不按照消防设计文件和消防技术标准施工,降低消防施工质量的
- C.消防设计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抽查不合格,不停止施工的
- D.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的
- A.工作
- B.逻辑关系
- C.时间消耗
- D.工作的开始或结束
- A.整改措施制定
- B.伤亡者的妥善处理
- C.群众的教育
- D.整改措施的落实
- A.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 B.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 C.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 D.以上全对
- A.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B.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
- C.其他从业人员
- D.特种作业人员
- A.定期综合检查
- B.季节性检查
- C.节假日检查
- D.阶段性检查
- 83
-
企业进行生产前,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向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申请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自收到申请之日起()日内审查完毕,经审查符合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
- A.20
- B.30
- C.35
- D.45
- A.企业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班组长
- B.公司、项目、班组
- C.公司、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
- D.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
- A.14天
- B.28天
- C.15个工作日
- D.30个工作日
- 86
-
()应远离其他区布置。
- A.危险化学品仓库
- B.生活区
- C.办公区
- D.生产区
- A.地基基础工程
- B.主体结构
- C.装修工程
- D.一半以上的工程量
- A.人本原理
- B.强制原理
- C.预防原理
- D.责任原理
- A.办公室
- B.安全部
- C.安全管理机构
- D.生产部
- A.目的
- B.保证
- C.原则
- D.前提
- A.不能满足安全距离要求的,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设置。
- B.应考虑与作业区相隔离,周边环境必须具有安全性,如不得设置在高压线下。
- C.不得设置在沟边、崖边、河流边、强风口处、高墙下。
- D.不得设置在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地质带上和山洪可能冲击到的区域。
- A.遇到山体崩滑时要朝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
- B.遇到山体崩滑时要朝滑坡方向跑
- C.山体滑坡时不要将避灾场所选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
- D.山体滑坡跑不出去时,应躲在坚实的障碍物下
- A.桌面演练
- B.全面演练
- C.综合演练
- D.功能演练
- A.一级:评分得分90分以上(含),且各一级评审项目得分不低于应得分的80%
- B.二级:评分得分80分以上(含),且各一级评审项目得分不低于应得分的70%
- C.三级:评分得分70分以上(含),且各一级评审项目得分不低于应得分的60%
- D.不达标:评审得分低于60分,或任何一项一级评审项目得分低于应得分的50%
- A.1
- B.2
- C.3
- D.4
- A.1年
- B.2年
- C.3年
- D.4年
- A.安全施工
- B.安全生产
- C.管理
- D.安全生产管理
- A.资质
- B.资格
- C.证书
- D.操作证
- A.1
- B.2
- C.3
- D.4
- A.安全评价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
- 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作为预测、预防事故重要手段的安全评价
- C.有助于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实行宏观控制
- D.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