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安全生产法制管理
- B.行政管理
- C.工艺技术管理
- D.设备设施管理
- E.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管理
- 21
-
工程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予以处罚。
- 正确
- 错误
- A.法人
- B.自然人
- C.其他组织
- D.法人和自然人
- E.自然人或者其他组织
- 23
-
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下列()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 A.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
- B.土方开挖工程
- C.模板工程
- D.混凝土工程
- E.脚手架工程
- A.死亡事故
- B.特别重大事故
- C.重大事故
- D.较大事故
- E.一般事故
- A.定计划
- B.定人
- C.定时间
- D.定措施
- E.定落实
- A.架子工
- B.钢筋工
- C.电工
- D.瓦工
- E.电焊工
- 27
-
违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 A.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施工单位颁发资质证书的
- B.对没有安全施工措施的建设工程颁发施工许可证的
- C.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其他行为
- D.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 E.建设单位未将保证安全施工的措施或者拆除工程的有关资料报送有关部门备案的
- A.基础面的处理
- B.施工缝的处理
- C.立模
- D.预埋件的安设
- E.平仓振捣
- A.违章指挥造成事故的
- B.违章作业、冒险作业造成事故的
- C.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造成伤亡事故的
- D.由于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和操作规程不健全造成事故的
- E.违反劳动纪律、擅自开动机械设备或擅自更改、拆除、毁坏、挪用安全装置和设备,造成事故的
- A.组织监督、检查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情况
- B.组织人员落实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其安全技术措施
- C.组织对本项目全体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安全生产防护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教育
- D.组织项目各专业人员进行危险源辨识,做好预防预控
- E.负责对本岗位安全管理工作形成记录并保存
- A.减少和控制危害
- B.减少和控制事故
- C.消除和控制危害
- D.消除和控制事故
- E.尽量避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 A.支撑杆的设计计算
- B.绘制模板施工图
- C.制订相应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 D.编制操作规程
- E.现场勘察
- A.卷筒
- B.减速器
- C.电动机
- D.控制器
- E.地锚
- A.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 B.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C.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
- D.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 E.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
- A.岗位质量规范
- B.岗位质量责任
- C.“三检制”
- D.分包责任制
- E.岗位考核办法
- A.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使用护目镜和面罩。
- B.在高空危险处作业,须挂安全带
- C.焊接压力容器和管道,需持有压力容器焊接操作合格证
- D.夜间工作或在黑暗处施焊应有足够的照明
- E.在金属容器内、地下、地沟或狭窄、潮湿等处施焊时,需要照明的其电源电压应不高于36V。
- A.警告标志
- B.警示标志
- C.禁止标志
- D.指令标志
- E.提示标志
- A.严格规范安全生产条件
- B.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 C.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 D.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 E.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 A.保障性
- B.法定性
- C.互济性
- D.福利性
- E.普遍性
- A.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
- B.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立即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
- C.安全事故隐患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
- D.安全事故隐患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立即停业整顿
- E.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 A.生产(制造)许可证
- B.产品构造图
- C.产品鉴定证书
- D.产品合格证
- E.使用说明书
- A.剥裂
- B.刻痕
- C.锐角
- D.接缝
- E.裂纹
- A.安全文化可视化
- B.安全警示信息可视化
- C.安全行为控制可视化
- D.安全管理信息可视化
- E.环境信息可视化
- A.生产安全事故控制目标
- B.质量合格目标
- C.安全达标目标
- D.文明施工实现目标
- E.施工进度目标
- A.全面规划
- B.统筹兼顾
- C.预防为主
- D.综合治理
- E.污染治理
- A.非法违法生产造成人员伤亡的
- B.瞒报事故情节特别恶劣的
- C.事故后逃逸情节特别恶劣的
- D.一般参加事故抢险的
- E.触犯法律的
- A.人员死亡
- B.人员重伤
- C.财产损失
- D.人员轻伤
- E.设备损失
- A.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
- B.土方开挖工程
- C.模板工程
- D.混凝土工程
- E.脚手架工程
- A.不安全装束
- B.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 C.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 D.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 E.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 A.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有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文件和资料
- B.进入被检查单位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 C.纠正施工中违反安全生产要求的行为
- D.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事故隐患,责令立即排除
- E.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或者暂时停止施工
- A.警告、禁止、指令、提示的顺序,先右后左,先上后下
- B.警告、禁止、指令、提示的顺序,先左后右,先上后下
- C.警告、禁止、指令、提示的顺序,先左后右,先下后上
- D.提示、指令、禁止、警告的顺序,先左后右,先上后下
- 52
-
截流日期应选择在()。
- A.枯水期初期
- B.枯水期中期
- C.枯水期末期
- D.枯水期
- A.甲单位机车交通隧道双线路基宽度为4.0m
- B.乙单位机车交通隧道宽度为车体宽度与人行通道宽度之和的2倍
- C.丙单位机车交通隧道洞内单线路基宽度为2m
- D.丁单位长度为100m的隧道内没有照明设施
- A.12
- B.24
- C.32
- D.48
- A.1.5
- B.2
- C.2.5
- D.3
- A.防汛指挥机构
- B.大坝主管部门
- C.人民政府
- D.安全委员会
- A.8kN/m
- B.10kN/m
- C.15kN/m
- D.20kN/m
- A.《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 B.《注册建筑师条例》
- C.《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 D.《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 A.制定、分解、实施、考核与评价
- B.制定、实施、考核、评价
- C.制定、分解、实施、改进
- D.制定、分解、实施、更新
- A.自评报告
- B.评审报告
- C.评审申请表
- D.标准化评定小组
- A.1
- B.2
- C.3
- D.4
- A.逐圈紧密地排列整齐,不应错叠或离缝
- B.逐圈排列,不可以错叠但可离缝
- C.逐圈紧密地排列整齐,但可错叠或离缝
- D.随意排列,但不能错叠
- A.安全责任人
- B.保卫责任人
- C.义务消防队
- D.消防安全责任人
- A.0.5m
- B.1.0m
- C.1.5m
- D.2.0m
- A.20
- B.30
- C.40
- D.50
- A.40m
- B.50m
- C.60m
- D.70m
- A.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 B.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专业知识
- C.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 D.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及职业危害的调查处理方法
- A.人、机
- B.人、机、物、环
- C.机、环
- D.人、物、环
- A.绿
- B.黄
- C.橙
- D.红
- A.防水混凝土
- B.防渗混凝土
- C.防水挡板
- D.嵌缝材料
- A.固定总价合同
- B.固定单价合同
- C.可调价格合同
- D.成本加酬金合同
- A.丧失享受待遇条件的
- B.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
- C.拒绝治疗的
- D.丧失劳动力的
- A.0.5
- B.0.8
- C.1
- D.1.5
- A.起重量限制器
- B.起重量限制器
- C.行程限制器
- D.幅度限制器
- A.3
- B.6
- C.9
- D.12
- A.紧急停机
- B.联络
- C.照明
- D.提醒
- A.0.8m
- B.1.2m
- C.1.5m
- D.2.0m
- A.6
- B.5
- C.4
- D.10
- A.1/1000~3/1000
- B.3/1000~5/1000
- C.3/1000~6/1000
- D.1/10000~3/10000
- A.人力拆除
- B.工具拆除
- C.爆炸拆除
- D.爆破拆除
- A.作用
- B.保证
- C.依据
- D.措施
- A.丧葬补助金
- B.供养亲戚抚恤金
- C.工伤护理费
- D.一次性工亡补助
- A.1
- B.2
- C.3
- D.6
- A.围堰拆除时,应从下至上、逐层、逐段进行
- B.土石围堰拆除时,采用分部开挖,先拆除经济挡水断面以外部分,待基坑内的土建施工或机械设备的撤离完成后,再进行围堰经济挡水断面部分的拆除
- C.混凝土围堰拆除时,先按爆破法破碎混凝土后,再采用机械拆除的顺序进行施工
- D.拆除钢板桩围堰时,先采用振动拨桩机拨出钢板桩后,再用机械进行拆除
- A.前方
- B.侧前方
- C.后方
- D.侧后方
- A.筛分、清洗,破碎、筛分
- B.破碎、筛分,筛分、清洗
- C.筛分、清洗,破碎
- D.破碎、筛分,清洗
- A.“三同时”原则
- B.“三同步”原则
- C.“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 D.“五同时”原则
- A.项目法人
- B.监理单位
- C.总承包单位
- D.业主单位
- A.导爆管起爆
- B.电火花起爆
- C.明火起爆
- D.其他
- A.《标准化法》
- B.《劳动法》
- C.《消防法》
- D.《水法》
- A.纵向分解、横向分解、时序分解
- B.纵向分解、横向分解
- C.纵向分解
- D.横向分解
- A.禁止、指令、警告和提示
- B.指令、禁止、警告和提示
- C.禁止、警告、指令和提示
- D.提示、禁止、警告和指令
- A.人-机
- B.人-环境
- C.机-环境
- D.人-物-环境
- A.1
- B.2
- C.3
- D.6
- A.拟建的建筑物临近街道,塔轨应尽量布置在建筑物的内侧
- B.塔机与临近的高压线达不到安全距离时,应搭设防护架,并限制旋转的角度
- C.在一个现场内同时布置多台塔式起重机时,应保证交叉作业安全
- D.塔式起重机布置时应考虑避雷、消防要求
- A.消防器材应齐全、良好,楼内不应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不应明火取暖
- B.检修时,应维持正常的电源、气路,并挂上“有人工作,不准合闸”的警示标志
- C.在料仓或外部高处检修时,应搭设脚手架,并应遵守高处作业的有关规定
- D.设备运转时,不应擦洗和清理。严禁头、手伸人机械行程范围以内
- A.任何单位
- B.任何个人
- C.任何单位和个人
- D.任何组织
- A.定期体检
- B.进行培训
- C.打扫卫生
- D.定期检查设备
- A.10
- B.15
- C.20
- D.30
- A.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建筑工程立面(或效果)图
- B.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建筑工程立体图
- C.施工现场安全标志平面图、建筑现场临电布置图
- D.施工现场排水平面图、施工现场安全标志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