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工程项目、企业名称
- B.事故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
- C.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 D.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
- E.事故报告单位
- A.施工单位
- B.工程项目
- C.新的岗位
- D.新的施工现场
- E.作业环境
- A.国家明令淘汰的、规定不准再使用的
- B.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的
- C.未达到安全技术标准规定使用年限的
- D.检测不合格的
- E.未提供生产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等技术资料和检测合格证明的
- A.施工单位自主决定培训
- B.培训制度无硬性规定
- C.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
- D.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
- E.未经教育培训或者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 A.放置于运料平台上
- B.码放整齐
- C.吊运
- D.待捆绑牢固后方可起吊
- E.有防碰撞措施
- A.管理原则
- B.能级原则
- C.执行原则
- D.动力原则
- E.激励原则
- A.合理布置开挖工作面和出土路线
- B.上下同时开挖
- C.合理选择和布置出土地点和弃土地点
- D.开挖边坡,要防止塌滑,保证开挖安全
- E.地下水位以下土方的开挖,应根据施工方法要求,切实做好排水工作
- A.立即将所发生特大事故的情况报告上级归口管理部门
- B.立即将所发生特大事故的情况报告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
- C.立即将所发生特大事故的情况报告告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 D.事故发生单位属于国务院部委的,立即将所发生特大事故的情况报告国务院归口管理部门
- E.在二十四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并上报有关部门
- A.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 B.工程项目、企业名称
- C.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
- D.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 E.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 A.由于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和操作规程不健全,职工无章可循,造成伤亡事故
- B.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造成伤亡事故的
- C.未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或职工未经考试合格上岗操作造成伤亡事故的
- D.机械设备超过检修期限或超负荷运行,或因设备有缺陷又不采取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
- E.作业环境不安全,未采取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
- A.渗井
- B.渗坑
- C.裂隙
- D.溶洞
- E.坑道
- A.定性安全评价法
- B.定量安全评价法
- C.安全评价
- D.安全验收评价
- E.安全现状评价
- A.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并采用支护结构施工的工程
- B.基坑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复杂、地下水位在坑底以上的工程
- C.高度超过20m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
- D.起重吊装工程
- E.采用人工、机械拆除或爆破拆除的工程
- A.施工导流
- B.主体工程施工
- C.施工分期
- D.施工总布置
- E.施工总进度
- A.人
- B.财
- C.机
- D.环境
- E.管理
- A.系统原理
- B.人本原理
- C.强制原理
- D.预防原理
- E.责任原理
- A.行政处罚
- B.职务处罚
- C.经济处罚
- D.刑事处罚
- E.资格处罚
- A.经建立机构签认,并符合施工合同约定或项目法人同意的工程变更项目的工程量以及计日工程量
- B.工程量清单中单价项目的估算工程量
- C.经质量检验合格的工程量
- D.承包单位自行进行的计量
- E.承包单位实际完成的并按实施合同有关计量规定计量的工程量
- A.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 B.职工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 C.防范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 D.事故应急预案未制定不放过
- E.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 A.消除现场重要痕迹
- B.将受伤人员立即保护起来,防止新闻单位报道
- C.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 D.对事故现场进行拍照或者录像
- E.在24小时后写出书面事故报告,按规定程序逐级上报
- A.防冻、防滑知识
- B.安全用电知识
- C.防火安全知识
- D.防暴风雨知识
- E.防中毒知识
- A.建筑起重机械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
- B.产品合格证
- C.制造监督检验证明
- D.备案证明
- E.自检合格证明
- A.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有针对工程危险源而编制的安全技术措施。
- B.安全技术措施要针对工程特点、施工工艺、作业条件以及施工人员的素质等情况进行制订。
- C.对工程中各种危险源制定出具体的防护措施和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 D.组织设计审核和审批人应有明确意见并签名,职能部门盖章。
- E.经过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不准随意变更修改。确因客观原因需修改时,应按原审核、审查的分工与程序办理。
- A.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B.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
- C.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 D.制定安全防护措施
- E.定期组织演练
- A.决策机构
- B.主要负责人
- C.总经理
- D.个人经营的投资人
- E.董事会
- A.考核机构和人员组成
- B.被考核部门和人员
- C.考核内容
- D.考核时间
- E.考核方法和奖惩办法
- A.非主体
- B.主体
- C.非关键性
- D.永久防渗
- E.关键性
- A.研究设计资料和施工条件
- B.选择施工方法并确定施工顺序
- C.计算工程量和工作持续时间
- D.选择合理的质量检验方法
- E.确定资源需要量
- A.全过程安全管理
- B.全方位安全管理
- C.全员参与安全管理
- D.全天候安全管理
- A.国家标准
- B.行政法规
- C.行业规范
- D.规范性文件
- E.地方法规
- A.应当编制拆装方案
- B.制定安全施工措施
- C.由专业技术人员现场监督
- D.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 E.可以由非专业人员进行
- A.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背原则
- B.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违背原则
- C.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 D.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违背原则
- A.登记标记
- B.登记证明
- C.登记标志
- D.登记资质
- A.自下而上
- B.自上而下
- C.数层同时拆除
- D.自左而右
- A.防范措施
- B.安全保护措施
- C.专项防护措施
- D.隔离措施
- A.5m
- B.8m
- C.10m
- D.12m
- A.10%—30%
- B.20%—30%
- C.20%—40%
- D.20%—50%
- A.真实
- B.系统
- C.及时
- D.系统
- A.采取的应急措施
- B.减小损失
- C.保护生命
- D.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B.法律
- C.安全生产法
- D.安全生产行政法规
- A.《消防法》
- B.《劳动法》
- C.《矿山安全法》
- D.《道路交通安全法》
- A.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
- B.20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
- C.3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
- D.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
- A.负责人签字
- B.经理签字
- C.有关人员签字
- D.生产商方面签字
- A.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
- B.技术负责人
- C.生产负责人
- D.项目负责人
- A.业主
- B.监理单位
- C.施工承包企业
- D.设计单位
- A.4
- B.8
- C.16
- D.24
- A.保障、限位
- B.担保、限位
- C.保险、限量
- D.保险、限位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B.制定机关
- C.国务院
- D.国务院提出意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A.岗位合格证
- B.技能等级证
- C.培训合格证
- D.特种作业操作证
- A.12
- B.20
- C.24
- D.48
- A.10
- B.15
- C.20
- D.25
- A.国家标准
- B.行业标准
- C.企业标准
- D.地方标准
- A.水利行业标准(SL)
- B.建筑行业标准(JGJ)
- C.安全标准(AQ)
- D.电力行业标准(DL)
- A.停用
- B.报废
- C.淘汰
- D.检测
- A.土类别的影响
- B.土干化程度的影响
- C.气候的影响
- D.基坑边坡上面附加荷载或外力的影响
- A.从上往下
- B.从左往右
- C.按组装顺序
- D.按组装顺序倒序
- A.三
- B.四
- C.五
- D.六
- A.任何人
- B.非工作人员
- C.工程技术人员
- D.围观群众
- A.操作资格
- B.许可
- C.安全
- D.岗位
- A.撤销原批准
- B.吊销营业执照
- C.停业整改
- D.停产
- A.三十日
- B.十五日
- C.二十日
- D.十日
- A.采用杆件的脚手架下部应用双立杆
- B.在架高30m以上采用部分卸载或分段全部卸载措施
- C.采用挑、挂、吊脚手架或附着升降脚手架
- D.以上三者
- A.周围职工
- B.操作者本人、他人
- C.多人造成危害
- D.操作者
- A.处罚与处理
- B.处罚
- C.处理
- D.处置
- A.劳动防护用品
- B.安全防护用具和安全防护服装
- C.安全防护用品
- D.个人防护用品
- A.2米
- B.4米
- C.5米
- D.10米
- A.100mm
- B.200mm
- C.300mm
- D.400mm
- A.安全第一
- B.科学发展
- C.预防为主
- D.综合治理
- A.1个
- B.2个
- C.4个
- D.6个
- A.5%
- B.10%
- C.15%
- D.20%
- A.1
- B.1.5
- C.2
- D.2.5
- A.值班
- B.查岗
- C.作业
- D.带班
- A.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 B.管理缺陷
- C.风险
- D.危险源
- 94
-
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是()
- A.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 B.质量第一、安全第一
- C.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 D.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 A.合理安排浇筑时间
- B.采用加冰或冰水拌合
- C.对骨料进行预冷
- D.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 A.1
- B.2
- C.3
- D.4
- A.评审得分80分以上(含),且各一级评审项目得分不低于应得分的70%
- B.评审得分80分以上(含),且各一级评审项目得分不低于应得分的60%
- C.评审得分90分以上(含),且各一级评审项目得分不低于应得分的70%
- D.评审得分70分以上(含),且各一级评审项目得分不低于应得分的60%
- A.总承包企业、专业分包企业、劳务分包企业
- B.总承包企业、专业分包企业
- C.总承包企业、专业分包企业、项目法人分包企业、项目法人
- D.总承包企业、项目法人、劳务分包企业
- A.动力原则和能级原则
- B.动力原则和激励原则
- C.激励原则和能级原则
- D.动力原则和能级原则
- 100
-
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的第()管理。
- A.四
- B.三
- C.二
- D.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