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全部建筑材料
- B.安全防护用具
- C.机械设备
- D.施工机具及配件
- E.半成品
- A.施工起重机械
- B.施工电气设备
- C.悬挑脚手架
- D.整体提升脚手架
- E.模板
- A.由建设单位承担
- B.由施工单位承担
- C.由监理工程师确定承担方
- D.由责任方承担
- E.按照合同约定执行
- A.勘察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提供的勘察文件应当真实、准确,满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需要
- B.实施爆破作业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民用爆炸物品管理的规定
- C.建设单位应当将拆除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
- D.勘察单位在勘察作业时,应当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采取措施保证各类管线、设施和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
- E.施工单位应当考虑施工安全操作和防护的需要,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在设计文件中注明,并对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提出指导意见
- A.监理人员
- B.主要负责人
- C.项目负责人
- D.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E.施工员
- A.施工单位人数
- B.注册资本
- C.专业技术人员
- D.技术装备
- E.安全生产
- A.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
- B.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
- C.遵守建筑行业安全规章
- D.遵守建筑行业安全规程
- E.违章指挥或者违章作业
- A.在城市市区内的建设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对施工现场实行封闭围挡
- B.施工单位应当自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验收合格之日起l5日内,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登记
- C.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经培训后方可任职
- D.施工单位应当为施工现场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 E.施工单位应当向作业人员提供安全防护用具和安全防护服装,并书面告知危险岗位的操作规程和违章操作的危害
- A.依法批准开工报告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自开工报告批准之日起30日内,将保证安全施工的措施报送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 B.依法批准开工报告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自开工报告批准之日起15日内,将保证安全施工的措施报送建设工程所在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 C.依法批准开工报告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自开工报告批准之日起40日内,将保证安全施工的措施报送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 D.建设单位应当将拆除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
- E.建设单位可以明示或暗示施工单位购买、使用不符合安全施工要求的安全防护用具或机械设备等
- A.土木工程
- B.建筑工程
- C.线路管道安装工程
- D.设备维修工程
- E.装修工程
- A.施工单位取得资质证书后,降低安全生产条件的,责令限期改正;经整改仍未达到与其资质等级相适应的安全生产条件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其资质等级直至吊销资质证书
- B.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决定机关另有规定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优先
- C.抢险救灾和农民自建低层住宅的安全生产管理,也适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 D.军事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按照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有关规定执行
- E.军事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也适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 A.新闻
- B.出版
- C.广播
- D.电影
- E.学校
- A.对事故隐瞒不报、谎报
- B.对事故故意迟延不报
- C.故意破坏事故现场
- D.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
- E.无正当理由拒绝描绘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
- A.企业法定代表人
- B.经理
- C.企业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经理
- D.总工程师
- E.工会主席
- A.死亡30人以上
- B.直接经济损失I000万元以上,不满5000万元
- C.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l亿以下
- D.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
- E.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
- A.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
- B.保证工程进度
- C.达到质量要求
- D.预防生产安全事故
- E.不超出预、概算
- A.主管部门
- B.总承包单位
- C.分包单位
- D.出租单位
- E.安装单位
- A.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 B.处以罚款
- C.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
- D.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 E.追究刑事责任
- A.应当编制拆装方案
- B.制定安全施工措施
- C.由专业技术人员现场监督
- D.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 E.可以由非专业人员进行
- A.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现场发生的情况
- B.事故的简要经过
- C.事故已经造成的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 D.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
- E.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性质
- A.《建筑法》
- B.《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
- C.《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 D.《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 A.电话通知企业
- B.通过上网公示通知企业
- C.书面通知企业并说明理由
- D.以上答案都不对
- A.为了装饰
- B.上级要求
- C.引起人们注意,预防事故发生
- D.管理科学化的要求
- A.可以申请
- B.不得
- C.经协商才可以
- D.经批准后才可以
- A.施工安全操作与防护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
- B.设计安全操作与防护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
- C.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
- D.建筑安全操作与防护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
- A.重新测算安全验算结果
- B.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
- C.附监理工程师名单
- D.附安全预算
- A.总监理工程师
- B.监理工程师
- C.总工程师
- D.工程师
- A.建筑工程的特点
- B.建设单位的要求
- C.本单位的特点
- D.主管部门的要求
- A.建设单位
- B.责任单位
- C.施工单位
- D.监理单位
- A.可以收取费用
- B.不得收取费用
- C.适当收取合理费用
- D.收取必要费用
- A.10,30
- B.20,30
- C.10,50
- D.20,50
- A.具有相应能力的单位,但可以不一定有资质等级
- B.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
- C.具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
- D.具有相应质等级的勘察单位
- A.设计单位
- B.业主
- C.施工单位
- D.开发商
- A.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 C.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
- D.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执法部
- A.10%,50%
- B.20%,50%
- C.10%,20%
- D.30%,50%
- A.城镇
- B.城市市区
- C.城乡
- D.乡村
- A.质检部
- B.地方政府
- C.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
- D.省级建设部门
- A.企业负责人
- B.项目负责人
- C.安全负责人
- D.专家
- A.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
- B.2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
- C.20万元以上40万元以下
- D.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 A.保障、限位
- B.担保、限位
- C.保险、限量
- D.保险、限位
- A.由建筑施工企业独自负责
- B.承包单位与接受转包或者分包的单位各自独立承担相应责任
- C.由建筑施工企业与使用本企业名义的单位或者个人各自独立承担赔偿责任
- D.由建筑施工企业与使用本企业名义的单位或者个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 A.施工单位
- B.主管部门
- C.建设单位
- D.上级机关
- A.减少安全投入,节约安全成本
- B.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 C.制定评分办法,便于行业管理
- D.建立统一的司法解释,有助于法律程序的执行
- A.民事责任
- B.行政处罚
- C.刑事处罚
- D.赔偿责任
- A.使用建议书
- B.检查程序
- C.安全使用期限
- D.安全合格证明
- A.列入施工企业管理费
- B.列入不可预见费
- C.列入间接费
- D.列入建筑安装工程费用
- A.允许
- B.原则上禁止
- C.禁止
- D.原则上允许
- A.许可
- B.禁止
- C.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许可
- D.在建设主管部门许可下可以
- A.在特殊情况下可以
- B.在建设主管部门许可下
- C.可以
- D.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