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行政管理
- B.监督检查
- C.设备设施管理
- D.作业环境管理
- E.作业技能管理
- A.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施工单位颁发资质证书的
- B.对没有安全施工措施的建设工程颁发施工许可证的
- C.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 D.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其他行为
- E.伪造学历的
- A.减少和控制事故
- B.减少和控制危害
- C.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的财产损失
- D.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的人身伤害
- E.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 A.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
- B.能够阻止制定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流程
- C.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 D.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 E.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 A.认证申请及受理
- B.审核现场调查
- C.审核策划及准备
- D.证后监督审查
- E.纠正措施的跟踪与炎症
- A.加强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 B.配合有关政府进行安全检查;严格依法对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进行审查批准并加强监督检查;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 C.接受监察机关的监督;建立举报制度;制定有关奖励制度
- D.是开展有关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 E.配合地方政府制定应急救援体系
- A.是安全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 B.能够普及和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知识,增强安全操作技能
- C.提高经营单位管理者及员工做好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 D.是减少事故发生的前提条件
- A.石工
- B.水泥工
- C.电工
- D.塔吊工
- E.电焊工
- A.主要负责人
- B.安全管理人员
- C.生产管理人员
- D.项目负责人
- E.生产作业人员
- A.作出标志
- B.绘制现场简图
- C.作出书面记录
- D.封闭事故现场
- E.妥善保护现场主要痕迹、物证
- A.建设单位
- B.施工单位
- C.安全生产监督部门
- D.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 E.招标代理机构
- A.过站、掉头托架或小车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满足需要
- B.盾构过站、掉头应观察盾构转向或移动状态
- C.举升盾构机应同步、平稳
- D.牵引平移盾构应缓慢平稳,钢丝绳应牢固
- E.盾构解体前应关闭各个系统,各个部件应支撑牢固
- A.致35人死亡的事故
- B.致61人重伤的事故
- C.致20人死亡的事故
- D.致15人重伤的事故
- E.致6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 A.吊塔、扣塔及相应索具、风揽、锚碇均应进行刚度验算
- B.安全系数应满足施工工况要求
- C.主缆宜采用钢丝绳,安全系数不得小于3
- D.吊塔、扣塔塔架前后及侧向应设置缆风索
- E.塔架顶部应设置可靠的避雷装置
- A.工程简介
- B.监测目的
- C.监测项目
- D.监测机构
- E.监测方法
- A.吊装模板前,应检查地基和排水
- B.模板未固定前,不得实施下道工序
- C.模板应按设计要求准确就位,且不宜与脚手架连接
- D.模板安装就位后,应立即换撑和预压
- E.基准面以上1m安装模板应搭设脚手架或施工平台
- A.能非对称沉浮
- B.能组拼
- C.能分解
- D.能注水下沉
- E.能排水上浮
- A.安全管理和技术;机构和安全教育培训
- B.工资、福利
- C.隐患治理;伤亡事故
- D.职业危害;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 E.行政许可
- A.弃土场四周应设立警示标志
- B.涵洞口处不得弃方
- C.弃方作业应遵循“边支护,边弃土”的原则
- D.桥墩台处不得弃土
- E.暗河口处不得弃土
- A.心脏病
- B.高血压
- C.结膜炎
- D.皮肤病
- E.对沥青过敏反应者
- A.油表震动剧烈
- B.漏油
- C.电机声音异常
- D.发生断丝、滑丝
- E.油表指针抖动
- A.围墙或围栏防护
- B.安全警示标志
- C.相关工种的操作规程
- D.排水设施
- E.项目部平面布置图
- 53
-
隧道施工应配备( )。
- A.应急救援机械设备
- B.监测仪器
- C.交通工具
- D.医疗设备和药品
- E.生活保障和救援物资
- A.应设置船舶靠泊系统和人员上下通道
- B.临边应设置高度不低于0.8m的防护栏杆
- C.四周挂设安全网和救生圈
- D.四周应设置警示标志和夜间航行警示灯光信号
- E.通航密集水域应配备警戒船和应急拖轮
- A.减少和控制危害
- B.减少和控制后果
- C.减少和控制事故
- D.尽量避免财产损失
- E.尽量避免
- A.从事爆破工作的员工应经项目经理部培训教育,并取得相应的培训资格
- B.爆破作业单位实施爆破项目前,应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 C.审批手续批准后方可实施爆破作业
- D.经审批的爆破作业项目,爆破作业单位应于施工当天发布公告
- E.爆破作业公告应在项目经理部张贴
- A.检验支架的承载能力
- B.检验支架的稳定性
- C.消除弹性变形
- D.消除非弹性变形
- E.提高承载能力
- A.振动波长
- B.振动波速
- C.振动频次
- D.建(构)筑物的沉降
- E.建(构)筑物的位移
- A.妥善使用安全生产资金
- B.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C.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措施或方案,编制应急救援预案
- D.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
- E.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 A.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 B.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 C.提出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 D.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 E.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 A.2001
- B.2004
- C.2009
- D.2015
- A.某建筑施工企业发生的导致31人死亡的事故
- B.某危险化学品企业发生爆炸导致60人重伤的事故
- C.某煤矿企业瓦斯爆炸造成9人死亡的事故
- D.某烟花爆竹企业发生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万元的事故
- A.应当立即报告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 B.应当首先报告本单位主要负责人
- C.应当首先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 D.应当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 A.早期征兆
- B.中期征兆
- C.晚期征兆
- D.临发征兆
- A.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 B.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 C.公共安全
- D.劳动安全
- A.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
- B.劳工部
- C.劳动部
- D.安全部
- A.国家标准
- B.行业标准
- C.企业标准
- D.地方标准
- A.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 B.企业法定代表人
- C.项目经理
- D.特种作业人员
- A.5
- B.8
- C.10
- D.15
- A.每15min检测一次
- B.每0.5h检测一次
- C.每1h检测一次
- D.随时检测
- A.现场监督
- B.检查记录
- C.隐患报告
- D.违章制止
- A.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 B.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意外伤害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费
- C.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时,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报告
- D.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
- A.支架基础施工后由班组长检查验收合格开始搭设支架
- B.支架基础应根据所受荷载、搭设高度、搭设场地地址等情况进行设计及盐酸
- C.支架基础的场地应设排水措施
- D.冻胀土基础应有防冻胀措施
- A.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 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政府监管
- C.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 D.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群防群治
- A.《安全生产法》
- B.《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 C.《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 D.《建筑法》
- A.安全科技
- B.安全投入
- C.安全责任
- D.安全法制
- A.总包
- B.分包
- C.建设
- D.实际施工
- A.钻机就位后,对钻机及其配套设备,应进行全面检查
- B.钻机停钻,必须将钻头提出孔外,置于钻架上,严禁将钻头停留孔内过久
- C.在高压线下钻孔时,钻机塔顶上方3m内不准有任何架空障碍物
- D.钻孔中,发生故障需排除时,严禁作业人员下孔内处理故障
- A.民事责任以财产责任为主
- B.民事责任以相对特定的权利人或受害人承担责任
- C.民事责任以等价、补偿性质为主
- D.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中包括罚款
- A.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 B.安全生产监督机构
- C.安全生产实施机构
- D.安全生产保障机构
- A.反光警示标识
- B.彩旗警告标识
- C.防护标识
- D.辨别标识
- A.建设
- B.投入
- C.管理
- D.制度
- A.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
- 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 C.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 D.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 A.静载预压试验
- B.实时变形监控
- C.动载预压试验
- D.全面检查
- A.法律援助
- B.支付令
- C.社会救济
- D.依法制裁用人单位
- A.原来有效期满
- B.原有效期内,企业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未发生死亡事故
- C.原有效期内,企业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未发生伤亡事故
- D.原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机关审查同意
- A.全面
- B.长期
- C.经常性
- D.临时性
- A.整体结构
- B.主要结构
- C.所有结构
- D.主体结构
- A.5m
- B.10m
- C.15m
- D.20m
- A.1
- B.2
- C.5
- D.10
- A.100
- B.200
- C.300
- D.500
- A.3人
- B.4人
- C.5人
- D.6人
- A.人民法院
- B.纪检部门
- C.人民检察院
- D.劳动部门
- A.0.2
- B.0.3
- C.0.4
- D.0.5
- A.电工、焊接作业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经专业机构培训,并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
- B.热切割作业人员应经过项目经理部的教育培训,合格以后才能上岗
- C.电工、焊接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正确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 D.热切割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正确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 A.作业的危险性
- B.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 C.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 D.发生事故的后果
- A.缓刑
- B.管制
- C.劳动教养
- D.监外执行
- A.5min
- B.10min
- C.15min
- D.30min
- A.90m
- B.100m
- C.110m
- D.120m
- A.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
- B.事故隐患应当报告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 C.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
- D.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向从业人员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