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工作内容
- B.劳动纪律
- C.社会保险
- D.工作地点
- E.住宿条件
- A.组织领导
- B.全面规划
- C.全面负责
- D.规范管理
- E.有生产经营决策权
- A.责令改正,并处罚款
- B.责令停业整顿
- C.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
- D.没收违法所得
- E.追究刑事责任
- A.搅拌站搭设在电力架空线路下方时净空必须满足要求
- B.搅拌机等机械旁应设置机械操作程序牌
- C.混凝土拌和过程中,严禁非作业人员进入储料区和卸料斗下方
- D.袋装水泥应按层码垛整齐,高度不得超过10袋
- E.搅拌站设置的各种电气设备必须由电焊工引接、拆除
- A.滑坡和高边坡处理
- B.涵洞基础
- C.高瓦斯隧道
- D.爆破工程
- E.水下焊接
- A.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
- B.土方开挖工程
- C.浇灌混凝土工程
- D.起吊工程
- E.脚手架工程
- A.项目经理
- B.项目副经理
- C.项目总工
- D.技术主管
- E.安全总监
- 38
-
强夯施工应符合( )
- A.吊锤机械驾驶室前应设置防护网
- B.吊锤机械驾驶员应佩戴防护镜
- C.吊锤机械驾驶员应系安全带
- D.夯锤提升0.5m检查整机稳定性
- E.夯锤提升1m检查整机稳定性
- A.沿线各交叉口
- B.脚手架
- C.基坑边沿
- D.危险品库房
- E.孔洞口
- A.调查取证权
- B.对安全生产违法作业当场纠正权
- C.查封、扣押行政强制措施权
- D.责令紧急避险权
- E.依法行政处罚权
- A.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支出
- B.配备、维护、保养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支出和应急演练支出
- C.支付现场专职安全人员工资费用
- D.开展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监控和整改支出
- E.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支出
- A.告知施工过程中的作业危险特点、重大危险源及危害因素
- B.针对危险点和重大危险源制定具体预防措施
- C.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情况
- D.特殊工序的操作方法和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要求
- E.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应该采取的自救方法、紧急避险和紧急救援措施
- A.提高安全生产方针的认识
- B.对安全生产实行科学管理
- C.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知识水平
- D.扩大企业影响
- E.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 A.应设专人指挥
- B.地面无障碍物
- C.必须由专用挂车调运进场
- D.指挥人员应事先踏勘行驶道路,确认道路平坦,坚实、畅通
- E.沿途的桥涵等构造物有足够的承载力,能满足机械通行安全要求
-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B.公安部门
- C.行政监察部门
- D.人事部门
- E.公会组织
- A.应急预案演练情况
- B.安全生产条件
- C.安全生产信用情况
- D.安全生产的保障措施
- E.安全生产费用适用程序
- A.人的因素
- B.社会因素
- C.物的因素
- D.环境因素
- E.管理因素
- A.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
- B.总承包单位项目经理
- C.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
- D.相关专业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
- E.安全生产监督部门
- A.地震波
- B.冲击波
- C.辐射波
- D.电磁波
- E.飞散物
- A.全断面法
- B.台阶法
- C.环形开挖留心土法
- D.中隔壁法
- E.双侧壁导坑法
- A.人民政府
- B.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 C.监察机关
- D.事故发生单位
- E.人民检察院
- A.隔离开关
- B.分录开关
- C.短路保护器
- D.过载保护器
- E.漏电保护器
- A.查阅、复制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的有关合同、发票、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 B.对有证据表明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或者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特种设备实施查封、扣押
- C.对流入市场的达到报废条件或者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实施查封、扣押
- D.对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 E.进入现场进行检查,向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调查、了解有关情况
- A.要求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建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信息库,如实记录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信息
- B.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社会公告
- C.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必须在主流媒体公开作出检查
- D.通报行业主管部门、投资主管部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金融机构
- E.通报给新闻媒体和工商部门
- A.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负总责
- B.专业承包单位应服从总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 C.总承包单位与专业承包单位对部分生产安全事故承担连带责任
- D.专业承包单位对该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承担主要责任
- E.分包合同中应明确双方的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 A.松开夹轨器
- B.将吊钩升到顶端位置
- C.吊钩上悬挂重物
- D.停止作业
- E.抗台风时加设缆风绳
- A.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或者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
- B.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 C.在紧急情况下停止作业或者采取紧急撤离措施
- D.没有及时听从指挥号令
- E.无辜撤离作业现场
- A.在建工程
- B.施工机械设备
- C.临时设施
- D.生活用房
- E.办公用房
- A.在执业活动中产生
- B.接触职业危害因素
- C.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
- D.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
- E.接触职业危害的时间
- A.组织抢救
- B.采取有效措施
- C.防止事故扩大
- D.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E.开展善后处理工作
- A.猫道下方前,下方的垂直方向不得有障碍物
- B.猫道拆除前,影响拆除作业区域的翼缘板不得施工
- C.猫道拆除前,不应收紧承重索
- D.猫道面层和底梁宜按中跨从塔顶向跨中方向
- A.根部
- B.上部
- C.中部
- D.顶部
- A.现场失误
- B.操作失误
- C.管理失误
- D.判断失误
- A.5,5
- B.3,3
- C.7,7
- D.10,10
- A.请有关部门进行协调
- B.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
- C.错开生产经营活动的时间
- D.由其中的一个单位负责安全管理
- A.恢复原状
- B.停止侵害
- C.责令停产停业
- D.有期徒刑
- A.100
- B.200
- C.300
- D.400
- A.持证上岗
- B.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 C.定期接受安全、节能教育和培训
- D.在整数有效期满前30日内,由申请人向原考核发证机关提出申请
- A.100
- B.200
- C.300
- D.400
- A.谁主管,谁负责
- B.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 C.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
- D.遏制重特大火灾
- A.可靠性和密封性
- B.可靠性和绝缘性
- C.密封性和绝缘性
- D.绝缘性和导电性
- A.人、环境、材料、机械
- B.法规、工程、教育、经济
- C.构思、设计、制作、使用
- D.发生、预警、预防、善后
- A.应搭设简易作业棚
- B.应修有防火通道
- C.四周不应设置围栏
- D.应避开高压线路
- A.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取得考核合格
- B.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可以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测,并制定应急预案
- C.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建筑物内
- D.两个以上施工企业在同意去月内进行施工,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应当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
- A.不得低于
- B.可以低于
- C.必须高于
- D.应当高于
- A.200m
- B.250m
- C.300m
- D.350m
- A.TSP202隧道地质预报仪
- B.TSP203隧道地质预报仪
- C.地质雷达
- D.HSP-16通道地质预报仪
- A.钢筋加工机械所有转动部件应有防护罩
- B.钢筋冷弯作业时,弯曲钢筋的作业半径内和机身不设固定销的一侧不得站人或通行
- C.钢筋冷拉作业区四周应没装防护挡板
- D.冷拉钢筋卷扬机应置于视线良好位置并设置地锚
- A.模板吊环不得采用热轧钢筋
- B.模板吊环不得采用冷拉钢筋
- C.模板拉杆接头必须焊接,不得绑扎
- D.吊环的计算拉应力不得小于50MPA
- A.业主安质部门
- B.施工方安质部门
- C.安全质量监督局
- D.公安部门
- A.气瓶、阀门、焊具、胶管等均应均匀涂抹油脂
- B.压力表、安全阀、橡胶软管和回火保护器等使用前应校验或实验
- C.气瓶与实际焊接或切割作业点的距离应大于5m,无法达到的应设置耐火屏障
- D.气割作业氧气瓶与乙炔瓶质检的距离不得小于5m
- A.隧道内施工不得使用以汽油为动力的机械设备
- B.隧道内应按要求配备消防器材
- C.隧道内不得明火取暖
- D.隧道内存放汽油、柴油、煤油、变压器油、雷管、炸药等易燃易爆物品应采取专门的防火措施
- A.模板、支架的拆除应遵循先拆承重模板、后拆非承重模板的原则
- B.应尊选自上而下、分层分段拆除的顺序
- C.承重模板应横向同时,纵向对称均衡卸落
- D.拆除人员应使用稳固的登高工具、防护用品
- A.经济
- B.使用
- C.最大
- D.最不利
- A.15-30m
- B.30-45m
- C.45-60m
- D.60-75m
- A.150m,100m
- B.110m,90m
- C.100m,80m
- D.90,70m
- A.有行为才有责任
- B.谎报事故致使表达一种想法,不是行为,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 C.安全生产的违法行为包括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
- D.损害事实是法律责任的必要条件
-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 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 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 D.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 A.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但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以及核与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除外
- B.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以及核与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 C.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以及核与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参照适用本法有关规定
- D.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以及核与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适用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 A.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
- B.迟报事故
- C.漏报事故
- D.擅离职守
- A.20环
- B.15环
- C.10环
- D.5环
- A.某人到建筑工地行窃,因夜黑风高,不慎失足从10层高的楼上跌落死亡
- B.某包工头素来与某工人不和,明知某行为违反安全管理的规定,可能会大声重大伤亡事故,仍然强迫该工人实施这一行为,导致该工人死亡
- C.某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因为怕麻烦,没有严格执行工人进工地必须戴安全帽的安全规定,结果吟哦日砖墙倒塌,砸死工人数名
- D.某工地施工人员不按安全生产规定,擅自将废弃的建筑用的钉子,扔到周围的地上造成15人被扎伤
- A.建设单位
- B.监理单位
- C.事故发生单位
- D.设计单位
- A.早预报,预加固,强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快衬砌
- B.早预报,预加固,弱爆破,长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快衬砌
- C.早预报,预加固,弱爆破,短进尺,弱支护,早封闭,勤量测,快衬砌
- D.早预报,预加固,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快衬砌
- A.由于违反安全生产法律规定的法律后果
- B.由于违反安全生产法律规定所引起的不利法律后果
- C.由于违反安全生产法律规定所引起的刑事责任后果
- D.由于违反安全生产法律规定所引起的行政责任后果
- A.自上而下
- B.自下而上
- C.自左而右
- D.自右而左
- A.现场调查取证权
- B.现场处理权
- C.批评权和检举、控告权
- D.查封、扣押行政强制措施权
- A.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 B.消除有不可接受风险的危险源
- C.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
- D.将技术管理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
- A.4.5m
- B.3.5m
- C.2.5m
- D.1.5m
- A.场内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 B.实行封闭管理
- C.加工棚应采用木架结构
- D.应设置排水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