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14
-
安全生产专项费用管理应坚持“规范计取,合理计划,计量支付,确保投入”的原则,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专项费用的提取标准为,不低于建筑安装工程造价 1.5%的比例计取,且不能作为竞争性报价,在成本中列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26
-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 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 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登记进行登记, 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粉尘
- B.烟雾
- C.噪声
- D.弃土场
- E.对人体有害物质
- A.向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的
- B.发现企业未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从事生产活动,不依法处理的
- C.发现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再具备本条例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例,不依法处理的
- D.接到对违反本条例规定行为的举报后,不及时处理的
- E.在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中,所取或者接受企业的财务,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 A.弃土场四周应设立警示标志
- B.涵洞口处不得弃方
- C.弃方作业应遵循“边支护,边弃土”的原则
- D.桥墩台处不得弃土
- E.暗河口处不得弃土
- A.高处作业施工时上下交叉作业现场应有专人指挥进行
- B.高处作业人员不得沿立杆或栏杆攀登
- C.高处作业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
- D.高处作业场所临边应设置安全防护栏杆
- E.高处作业场所的孔、洞应设置防护设施及警示标志
- A.风险级别(或发生概率)很大而后果为轻度损失
- B.风险级别(或发生概率)很大而后果为中度损失
- C.风险级别(或发生概率)中等而后果为重大损失
- D.风险级别(或发生概率)中等而后果为中度损失
- E.风险级别(或发生概率)极小而后果为重大损失
- A.III级围岩不得超过90cm
- B.III级围岩不得超过120m
- C.IV级围岩不得超过50m
- D.IV级围岩不得超过80m
- E.V级及以上围岩不得超过40m
- A.调查取证权
- B.对安全生产违法作业当场纠正权
- C.查封、扣押行政强制措施权
- D.责令紧急避险权
- E.依法行政处罚权
- A.加强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 B.配合有关政府进行安全检查;严格依法对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进行审查批准并加强监督检查;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 C.接受监察机关的监督;建立举报制度;制定有关奖励制度
- D.是开展有关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 E.配合地方政府制定应急救援体系
- A.从业人员120人矿山单位
- B.从业人员130人的机械制造单位
- C.从业人员140人的道路运输单位
- D.从业人员110人的道路运输单位
- E.从业人员90人的餐饮企业
- A.法人
- B.任何单位
- C.个人
- D.社会团体
- E.领导干部
- A.加速
- B.减速
- C.制动
- D.停车
- E.匀速
- A.新闻
- B.出版
- C.广播
- D.电影
- E.学校
- A.技术要求
- B.危险因素
- C.防范措施
- D.事故应急措施
- E.环境评估
- A.应根据中导洞探查的岩层情况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主洞上拱部开挖应在中隔墙混凝土施工后立即进行
- B.中导洞不得作为爆破临空面
- C.应在先行洞模筑衬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进行后行洞的开挖和衬砌
- D.主洞开挖时,左右两洞开挖掌子面错开距离宜大于30m
- E.应检车连拱隧道中隔墙的卫衣
- A.开挖面及附近200m范围内
- B.断面变化处
- C.导坑上部
- D.初砌台车内部
- E.拱部塌穴
- A.装配式桥构件移动、存放和吊装时的混凝土强度不低于设计吊装强度
- B.存梁台座应坚固稳定,且应高出地面0.1m以上
- C.架桥机的抗倾覆稳定系数不得小于1.3
- D.经冷拉的钢筋宜作为构件吊环
- E.运梁、架设应在相邻梁片之间的横向主筋焊接完成后实施
- A.安全文化
- B.安全法制
- C.安全责任
- D.安全科技
- E.安全投入
- A.人的不安全行为
- B.设备缺陷
- C.物的不安全状态
- D.违章操作
- E.管理商的缺陷
- A.在职业活动中产生
- B.接触职业危害因素
- C.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
- D.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
- E.接触职业危害的时间
- A.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 B.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 C.编制安全施工专项方案
- D.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 E.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 A.检查
- B.维修
- C.试用
- D.保养
- E.出总结报告
- 52
-
高处作业的级别有( )。
- A.一级高处作业
- B.二级高处作业
- C.三级高处作业
- D.四级高处作业
- E.特级高处作业
- A.各种加工场地的位置
- B.现场运输道路
- C.办公室、警卫室等的位置
- D.临时给谁排水管线的位置
- E.一切安全及防火设施的位置(消防栓、高压泵房位置)
- A.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发给建设项目有关证明文件、资质证明文件
- B.对已经取得有关证明文件的,不履行监督检查职责
- C.发现用人单位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可能造成职业病危害事故,不及时依法采取控制措施
- D.其他违反本法的行为
- E.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予以批准
- A.查阅、复制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的有关合同、发票、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 B.对有证据表明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或者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特种设备实施查封、扣押
- C.对流入市场的达到报废条件或者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实施查封、扣押
- D.对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 E.进入现场进行检查,向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调查、了解有关情况
- A.满足生产需要的生产场所和技术人员
- B.完善的组织章程和作业规程
- C.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 D.产品标准和相关技术文件
- E.取得国家主管部门的管理质量认证标志
- 57
-
安全生产三类人员考核分为安全管理能力考核和安全生产知识考试两部分。能力考核是对申请人申请资格的审核, 知识考核是对申请人具备 ( )知识情况的测试。能力考核与知识考试均合格后,方可取得考核证书。
- A.政治敏感性
- B.战略眼光
- C.法律法规
- D.安全生产管理
- E.安全生产技术
- A.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
- B.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
- C.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 D.特种设备及其附属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记录
- E.特种设备的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 A.行车限速
- B.防船舶碰撞
- C.防爆破伤人
- D.防人员落水
- E.防人员触电
- A.防护设施
- B.安全警示标志
- C.夜间照明灯
- D.搭设竹跳板供通行
- E.夜间警示灯
- A.盾构始发前应验算盾构反力架及其支撑的刚度和强度
- B.应拆除刀盘不能直接破除的洞门围护结构。拆除时,应将洞门围护结构整体拆除
- C.洞门围护结构拆除后,盾构刀盘应及时靠紧开挖面
- D.盾构始发时,始发基座应稳定,盾构不得扭转
- A.劳动部门
- B.安监部门
- C.职工
- D.工会组织
- A.恢复原状
- B.停止侵害
- C.责令停产停业
- D.有期徒刑
- A.2001
- B.2004
- C.2009
- D.2015
- A.2002
- B.2005
- C.2007
- D.2009
- A.拘役
- B.有期徒刑
- C.驱逐出境
- D.罚金
- A.密闭空间焊接作业应设置通风、绝缘、照明装置和应急救援装备
- B.密闭空间焊接作业应设专人监护,金属容器内照明设备的电压不得超过12V
- C.高处电焊、气割作业,作业区周围和下方应采取防火措施
- D.雨天露天电焊作业应设置遮雨设施
- A.动载试验
- B.静载试验
- C.拉力试验
- D.破断试验
- A.《职业安全与健康法》
- B.《建筑安全法》
- C.《建筑安全法规》
- D.《联邦OSHA标准》
- A.钢筋施工
- B.基坑开挖
- C.水上作业
- D.露天作业
- A.5
- B.6
- C.7
- D.8
- A.1小时
- B.立即
- C.24小时
- D.12小时
- A.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 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政府监管
- C.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 D.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群防群治
- A.2015年2月1日
- B.2015年3月1日
- C.2015年5月1日
- D.2015年4月1日
- A.责令限期改正
- B.责令停业整顿
- C.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 D.处2万元以下罚款
- A.生产经营单位
- B.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C.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D.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 A.应能承受500N的可变荷载
- B.防护栏杆下方有人员及车辆通行或作业的,应设置警示标志
- C.防护栏杆应由上、下两道横杆组成
- D.横杆长度大于3m时,应加设栏杆柱
- A.项目经理
- B.技术人员
- C.总工程师
- D.安全人员
- A.用电设备
- B.分配电箱
- C.总配电箱
- D.开关箱
- A.2
- B.3
- C.4
- D.5
- A.现场调查取证权
- B.现场处理权
- C.查封、扣押行政强制措施权
- D.安全方案审批权
- A.场内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 B.实行封闭管理
- C.加工棚应采用木架结构
- D.应设置排水设施
- A.安某
- B.张某
- C.徐某
- D.姚某
- A.检验支架施工方案的可靠性
- B.检验支架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 C.消除支架节点的弹性变化
- D.消除支架地基的弹性变化
- A.风险评价
- B.安全预评价
- C.安全评价
- D.重大危险源评价
- A.45万
- B.22万
- C.30万
- D.60万
- A.2.0
- B.3.0
- C.4.0
- D.5.0
- A.预裂爆破法
- B.深眼大爆破
- C.集中药包爆破
- D.长距离
- A.建设工程开工之日起至有意外伤害发生
- B.有意外伤害发生起到竣工验收合格
- C.开工令下达起至竣工
- D.建设工程开工之日起至竣工验收合格
- A.储油罐顶部设置遮阳棚
- B.设防触电装置
- C.配备沙土灭火器材
- D.悬挂禁止烟火标识
- A.综合管理
- B.监督考核
- C.监督管理
- D.综合监督管理
- A.公安部;公安机关
- B.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量技术监督局
- C.国务院有关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
- D.国家安监总局;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
- A.公安部门
- B.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D.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 A.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
- B.检测检验合格证或者安全标志
- C.安全认证标志或者安全警示标志
- D.安全生产许可证或者安全警示标志
- A.生产劳动防护用品的企业生产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取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
- B.经营劳动防护用品的单位应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
- C.经营劳动防护用品的单位不得经营假冒伪劣劳动防护用品和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 D.生产经营单位采购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须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管理人员检查验收。
- A.洒水养护时,应遮盖配电箱和周围电气设备
- B.蒸汽、电热养护时,应设围栏和安全警示标志,并应配置足够、适用的保温防冻器材
- C.蒸汽、电热养护时,下班时间非作业人员不得进入养护区域
- D.覆盖养护时,预留孔洞周围应设置安全护栏或盖板,并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 A.安全意识
- B.安全产出
- C.安全投入
- D.安全责任
- A.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 C.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 D.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 A.现场失误
- B.操作失误
- C.管理失误
- D.判断失误
- A.某建筑施工企业发生的导致31人死亡的事故
- B.某危险化学品企业发生爆炸导致60人重伤的事故
- C.某煤矿企业瓦斯爆炸造成9人死亡的事故
- D.某烟花爆竹企业发生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万元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