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同时设计
- B.同时施工
- C.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 D.同时完工
- E.同时预算
- 正确
- 错误
- A.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的事故
- B.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的事故
- C.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的事故
- D.造成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 E.造成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 A.燃点
- B.闪点
- C.自燃点
- D.爆炸极限
- E.浓度极限
- A.赔偿损失
- B.停产停业整顿
- C.限期改正
- D.罚款
- E.关闭
- A.召开有关会议
- B.安全大检查
- C.听取电话汇报
- D.许可证管理
- E.专项整治
- A.安全监督单位
- B.安全评估单位
- C.安全监理单位
- D.班组长及联系方式
- E.爆破作业时限等
- A.弃土场四周应设立警示标志
- B.涵洞口处不得弃方
- C.弃方作业应遵循“边支护,边弃土”的原则
- D.桥墩台处不得弃土
- E.暗河口处不得弃土
- A.长度不宜大于15m
- B.扶手高度宜为0.9m
- C.踏步高度不宜大于1.2m
- D.梯宽宜为0.6m-1.1m
- E.长度大于15m的应设梯间平台,并连续设梯
- 39
-
强夯施工应符合( )
- A.吊锤机械驾驶室前应设置防护网
- B.吊锤机械驾驶员应佩戴防护镜
- C.吊锤机械驾驶员应系安全带
- D.夯锤提升0.5m检查整机稳定性
- E.夯锤提升1m检查整机稳定性
- A.公司债务情况
- B.工作内容
- C.工作地点
- D.职业危害
- E.劳动报酬
- 41
-
安全生产三类人员考核分为安全管理能力考核和安全生产知识考试两部分。能力考核是对申请人申请资格的审核, 知识考核是对申请人具备 ( )知识情况的测试。能力考核与知识考试均合格后,方可取得考核证书。
- A.政治敏感性
- B.战略眼光
- C.法律法规
- D.安全生产管理
- E.安全生产技术
- A.能产生大量蒸汽
- B.能产生大量粉尘
- C.预应力钢筋施工
- D.能产生大量气体
- E.箱梁预制场
- A.管理方案应明确给树实现目标的方法,包括做什么事、谁来做、什么时间做
- B.应以所策划的风险控制措施和获得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作为主要依据
- C.只能主管部门应定期对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进行评审
- D.为保障其有效性,管理方案一旦确定,就必须切实坚持执行,不得更改
- E.实施相关方法时所必须的资源保证,必须包括人力、资金及技术支持
- A.作出标志
- B.绘制现场简图
- C.作出书面记录
- D.封闭事故现场
- E.妥善保护现场主要痕迹、物证
- A.行政管理
- B.监督检查
- C.设备设施管理
- D.作业环境管理
- E.作业技能管理
- A.项目经理
- B.项目副经理
- C.项目总工
- D.作业队长
- E.专职安全员
- A.粉尘
- B.烟雾
- C.噪声
- D.弃土场
- E.对人体有害物质
- A.高空吊装梁等大型构件应在构件一端设溜绳
- B.流动式起重设备通行的道路、作业场地应平整坚实,吊装前支腿应全部打开
- C.吊点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无规定的应经估算确定
- D.吊装大、重、新结构构件和采用新的吊装工艺应先进行试吊
- E.起重机与架空输电线的安全距离应满足现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
- A.使用锅炉、压力容器的单位,必须建立和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 B.司炉工必须经过施工单位技术培训后才准独立上岗操作
- C.使用锅炉、压力容器的单位,对运行的锅炉、压力容器,每年必须经当地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年检合格并发合格证后方可继续使用
- D.使用单位应根据设备的数量和对安全性能的要求,设置专门机构或专职技术人员,加强对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技术管理,建立和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 E.锅炉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在压力容器投入使用前,应向当地、市级技术监督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申报和办理使用登记手续,取得使用证后,方可投入运行
- A.预裂爆破
- B.光面爆破
- C.大型土石方爆破
- D.松动爆破
- E.水下爆破
- A.知情权
- B.建议权
- C.紧急避险权
- D.危险报告权
- E.拒绝权
- A.外电线路电压<1KV时,最小安全操作距离为2m
- B.外电线路电压<1KV时,最小安全操作距离为4m
- C.外电线路电压是1KV-10KV时,最小安全操作距离为4m
- D.外电线路电压是1KV-10KV时,最小安全操作距离为6m
- E.外电线路电压是35KV-110KV时,最小安全操作距离为8m
- A.盾构应在始发段50-100m进行试掘进
- B.土压平衡盾构掘进,开挖土体应充满土仓,并应核算排土量和开挖量
- C.盾构机不宜长时间停机
- D.盾构刀具检查和更换地点应选择地质条件好,地层稳定的地段
- E.维修刀盘应对刀盘前方土体采取加固措施或施作竖井
- A.起重机严禁吊人
- B.吊起的构件上堆放或悬挂零星物件应临时固定
- C.作业人员在已吊起的构件下或起重臂下旋转范围内做作业或通行时必须听从指挥
- D.吊装作业临时固定工具应在永久固定的连接稳固后拆除
- E.雨、雪后,吊装前应清理积水或积雪,并应采取防滑和防漏电措施
- A.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负总责
- B.专业承包单位应服从总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 C.总承包单位与专业承包单位对部分生产安全事故承担连带责任
- D.专业承包单位对该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承担主要责任
- E.分包合同中应明确双方的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 A.供电
- B.供气
- C.供热
- D.通信
- E.广播电视
- A.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 B.完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 C.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D.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
- E.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业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 A.架桥机的抗倾覆稳定系数不得小于1.3
- B.架桥机纵向移动应一次到位,不得中途停顿
- C.起吊天车提升与携梁行走不得同时进行
- D.构件横移应一次到位
- E.停止作业的架桥机应临时锚固
- A.要求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建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信息库,如实记录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信息
- B.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社会公告
- C.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必须在主流媒体公开作出检查
- D.通报行业主管部门、投资主管部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金融机构
- E.通报给新闻媒体和工商部门
- A.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支出
- B.配备、维护、保养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支出和应急演练支出
- C.支付现场专职安全人员工资费用
- D.开展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监控和整改支出
- E.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支出
- A.按需要加设雨棚
- B.锚固施工时,人员上挂篮施工
- C.行走及浇注时,安全系数大于1.5
- D.由合格厂商在现场安装完成后进行施工
- A.回转半径内障碍物高度不超过2.5m
- B.作业中宜悬吊重物行走
- C.严禁在输电线路下作业
- D.配备必要的灭火器,驾驶室内不得存放易燃品
- A.全面
- B.长期
- C.经常性
- D.临时性
- A.使用单位
- B.制造单位
- C.鉴定单位
- D.监督单位
- A.提前
- B.及时分期
- C.提前足额
- D.及时足额
- A.重大责任事故罪
- B.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
- C.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 D.谎报瞒报事故罪
- A.20环
- B.15环
- C.10环
- D.5环
- A.8
- B.6
- C.7
- D.9
- A.普通性预告解除
- B.特殊性预告解除
- C.普通性即时解除
- D.特殊性即时解除
- A.在平整地基上吊装时支腿不应铺设垫木
- B.吊装前支腿应全部打开
- C.吊装前前支腿应打开
- D.吊装前后支腿应打开
- A.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 B.初始评审
- C.制定管理方案
- D.应急预案与响应
- A.储油罐顶部设置遮阳棚
- B.设防触电装置
- C.配备沙土灭火器材
- D.悬挂禁止烟火标识
- A.开关箱的电源进线端应做活动链接
- B.开关箱必须装设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器
- C.开关箱必须装设隔离开关
- D.开关箱严禁设置分路开关
- A.电工、焊接作业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经专业机构培训,并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
- B.热切割作业人员应经过项目经理部的教育培训,合格以后才能上岗
- C.电工、焊接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正确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 D.热切割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正确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 A.盾构始发前应验算盾构反力架及其支撑的刚度和强度
- B.应拆除刀盘不能直接破除的洞门围护结构。拆除时,应将洞门围护结构整体拆除
- C.洞门围护结构拆除后,盾构刀盘应及时靠紧开挖面
- D.盾构始发时,始发基座应稳定,盾构不得扭转
- A.生产安全
- B.意外伤害
- C.道路交通
- D.医疗意外
- A.《安全生产法》
- B.《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 C.《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 D.《建筑法》
- A.翻模应专门设计,刚度、强度应满足施工要求
- B.翻模分节分块的重量应满足起重设备的使用规定
- C.模板提升到3m高后,应安装好内外吊架、脚手架,铺好脚手板,挂设安全网
- D.翻模作业可在夜间进行
- A.业主安质部门
- B.施工方安质部门
- C.安全质量监督局
- D.公安部门
- A.各种起重机具不得超负荷使用
- B.吊装作业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统一指挥
- C.吊装作业后必须严格检查起重设备各部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D.地锚要牢固,揽风绳绑扎在电杆或其他活动物件上
- A.董事长
- B.总经理
- C.安全总监
- D.主要负责人
- A.吊装模板前,应检查模板和吊点
- B.模板未固定前,不得实施下道工序
- C.模板安装完成后节点联系应牢固
- D.模板应按设计要求准确就位,且应与脚手架连接整体
- A.国家标准
- B.行业标准
- C.企业标准
- D.地方标准
- A.企业的机械设备
- B.企业的教育培训
- C.企业的每个员工
- D.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 A.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取得考核合格
- B.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可以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测,并制定应急预案
- C.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建筑物内
- D.两个以上施工企业在同意去月内进行施工,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应当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
- A.即时终止
- B.延续半年后终止
- C.延续一年后终止
- D.延续到医疗期满时终止
- A.划分作业活动
- B.危险源辨识
- C.风险评价
- D.判断风险是否容许
- A.采取一切技术手段抢险救灾
- B.要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报告
- C.在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后,在现场静观事态变化
- D.有权停止作业或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现场
- A.影响
- B.不影响
- C.不一定影响
- D.法律未规定是否影响
- A.国务院
- B.国家安监总局
- C.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
- D.生产经营单位
- A.有行为才有责任
- B.谎报事故致使表达一种想法,不是行为,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 C.安全生产的违法行为包括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
- D.损害事实是法律责任的必要条件
- A.6级
- B.5级
- C.4级
- D.3级
- A.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
- B.发生合并或者分立
- C.变更投资人
- D.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 A.安全技术档案
- B.安全技术手册
- C.安全技术指南
- D.安全技术程序
- A.责任险
- B.商业保险
- C.金融风险
- D.社会保障
- A.20
- B.30
- C.50
- D.70
- A.150m
- B.200m
- C.250m
- D.300m
- A.职能权限划分
- B.建立安全监督机构
- C.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 D.制定安全生产方针
- A.100
- B.200
- C.300
- D.500
- A.生命
- B.财产
- C.人身、财产
- D.公民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