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 B.发生中等事故的,处五十万元以上八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 C.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 D.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 E.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五百万元以上一千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一千万元以上二千万以下的罚款
- A.隧道坍塌
- B.突水突泥
- C.触电
- D.火灾
- E.爆炸
- A.零事故
- B.零伤害
- C.零伤亡
- D.领损失
- E.零污染
- A.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
- B.土方开挖工程
- C.浇灌混凝土工程
- D.起吊工程
- E.脚手架工程
- A.隧道施工通风应纳入工序管理,由专人负责
- B.隧道施工通风应能提供洞内各项作业所需要的最小风量,风速不得大于6m/s
- C.长及特长的隧道应配备备用通风机和备用电源
- D.通风机应装有保险装置,发生故障时应自动停机
- E.通风管沿线应每150-200m设立警示标志或色灯
- 36
-
工会有权( )。
- A.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进行监督,提出意见
- B.对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侵犯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要求纠正
- C.发现生产经营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或者发现事故隐患时,提出解决的建议,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研究答复
- D.发现危及从业人员生命安全的情况时,向生产经营单位建议组织从业人员撤离危险场所,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立即作出处理
- E.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采取行政拘留
- A.二氧化碳灭火器
- B.高压水枪
- C.普通灭火器
- D.干粉灭火器
- E.黄砂
- A.沿线各交叉口
- B.脚手架
- C.基坑边沿
- D.危险品库房
- E.孔洞口
- A.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施工单位颁发资质证书的
- B.对没有安全施工措施的建设工程颁发施工许可证的
- C.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 D.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其他行为
- E.伪造学历的
-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B.卫生行政部门
- C.劳动保证行政部门
- D.建设行政部门
- E.交通行政部门
- A.国家
- B.地方
- C.行业
- D.企业
- E.国际
- A.加速
- B.减速
- C.制动
- D.停车
- E.匀速
- A.发生电火警时,必须首先救火,然后及时报警
- B.当检修线路和设备时,应将总闸拉开,并挂上“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警告牌
- C.在同一供电线路中,不允许一部分电气设备采用保护接地,而另一部分设备采用保护接零
- D.在带电设备周围严禁使用钢卷尺进行测量工作
- E.尽量避免带电操作,手湿时严禁带电操作
- A.办理施工许可证
- B.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 C.建立健全劳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 D.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 E.环境保护职责
- A.安全带除定期检验外,使用前尚应进行检查
- B.安全带的安全绳不得打结使用,安全绳上不得挂钩
- C.安全带应低挂高用,并应扣牢在牢固的物体上
- D.安全带的各部件不得随意更换或拆除
- E.安全绳有效长度不应大于2m
- A.应根据中导洞探查的岩层情况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主洞上拱部开挖应在中隔墙混凝土施工后立即进行
- B.中导洞不得作为爆破临空面
- C.应在先行洞模筑衬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进行后行洞的开挖和衬砌
- D.主洞开挖时,左右两洞开挖掌子面错开距离宜大于30m
- E.应检车连拱隧道中隔墙的卫衣
- A.明洞开挖前,洞顶及四周应设防水、排水设施。
- B.明洞应自下而上开挖
- C.开挖松软地层边、仰坡应随挖支护
- D.衬砌强度未达到设计的50%,防水层未完成时,不得回填
- E.明洞槽不宜在雨天开挖
- A.建设单位
- B.设计单位
- C.施工单位
- D.工程监理单位
- E.责任人员
- A.隧道内反坡排水方案应根据距离、坡度、水量和设备情况确定
- B.抽水机排水能力应大于排水量的10%,并应有备用台数
- C.隧道顺坡排水沟断面应满足隧道排水需要
- D.膨胀岩、土质地层、围岩松软地段应铺砌水沟或用管槽排水
- E.遇渗漏水面积或水量突然增加,应立即停止施工,人员撤至安全地点
- A.建设单位
- B.分包单位
- C.施工单位
- D.材料供应单位
- E.监理单位
- A.各级安全管理人员
- B.生产物资安全制度
- C.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
- D.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 E.安全生产管理信息
- 52
-
隧道施工应配备( )。
- A.应急救援机械设备
- B.监测仪器
- C.交通工具
- D.医疗设备和药品
- E.生活保障和救援物资
- A.架子工应按照有关规定经专业机构培训,并应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
- B.作业时应戴安全帽、穿防滑鞋、系安全带
- C.高处作业现场所有可能坠落的物件均应预先撤除或固定
- D.随身作业工具和物料应手提,不得向上抛掷物料
- E.雨雪季节应采取防滑措施
- A.法律
- B.行政法规
- C.宪法
- D.部门规章
- E.地方法规
- A.企业是申报的责任主体
- B.新建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应进行申报
- C.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每年申报一次
- D.卫生监督部门是申报的接受部门
- E.企业终止生产经营活动后,不再履行报告责任
- A.一般事故隐患
- B.较小事故隐患
- C.较大事故隐患
- D.重大事故隐患
- E.特别重大事故隐患
- A.同时报批
- B.同时设计
- C.同时施工
- D.同时验收
- E.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 A.2m以上的悬空作业,必须使用安全带
- B.应可靠地挂在牢固的地
- C.高挂低用
- D.应防止摆动
- E.避免明火和刺割
- A.新闻
- B.出版
- C.广播
- D.电影
- E.学校
- A.雷电
- B.暴雨
- C.五级风俗
- D.大雾
- A.流砂
- B.涌水
- C.积水
- D.涌砂
- E.基坑边坡不稳定
- A.指的是损失的确定性
- B.指的是不确定的损失程度和损失发生的概率
- C.指的是损失的不确定性
- D.指的是确定的损失程度和损失发生的概率
- A.隧道内加工钢筋应采取专门的防护措施
- B.衬砌钢筋安装应设临时支撑,临时支撑应牢固可靠并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
- C.钢筋焊接作业在防水板一侧应设阻燃挡板
- D.仰供应分段一次整幅浇注,并应根据围岩情况严格限制分段长度
- A.应设专人管理
- B.非施工车辆不得进入
- C.非施工不得进入
- D.船舶不得靠泊
- A.4.5
- B.5.5
- C.6.5
- D.7.5
- A.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 B.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 C.公共安全
- D.劳动安全
- A.人员
- B.制度
- C.资金
- D.技术
- A.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 B.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 C.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
- D.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 A.人、环境、材料、机械
- B.法规、工程、教育、经济
- C.构思、设计、制作、使用
- D.发生、预警、预防、善后
- A.抗冲击
- B.抗变形
- C.耐久
- D.美观性
- A.劳动合同
- B.集体合同
- C.用工协议
- D.劳务派遣协议
- A.钢管桩内应灌注混凝土防止变形
- B.纵梁之间应设置安全可靠的横向连接
- C.跨通航水域时,应封闭通航
- D.跨通行道路时,应封闭交通
- A.安全技术理论和事故案例
- B.有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操作
- C.事故案例和实际操作
- D.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
- A.工程建设国家
- B.工程建设行业标准
- C.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 D.工程建设企业标准
- A.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 B.为本单位主要负责人起草有关安全生产管理的讲话材料
- C.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
- D.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 A.60%
- B.70%
- C.80%
- D.100%
- A.时间
- B.证件
- C.产地
- D.尺寸
- A.项目经理
- B.项目副总经理
- C.项目安全总监
- D.技术副总经理
- A.建设工程开工之日起至有意外伤害发生
- B.有意外伤害发生起到竣工验收合格
- C.开工令下达起至竣工
- D.建设工程开工之日起至竣工验收合格
- A.劳动部门
- B.安监部门
- C.职工
- D.工会组织
- A.拘役
- B.有期徒刑
- C.驱逐出境
- D.罚金
- A.作业时无关人员不得在驾驶台上逗留,驾驶员不得擅离岗位
- B.熨平板加热过程中,必须有专人看管
- C.运料车向摊铺机卸料时,应协调动作,交错行进,防止互撞
- D.用柴油清洗摊铺机时,不得接近明火
- A.2
- B.3
- C.4
- D.5
- A.2002
- B.2005
- C.2007
- D.2009
- A.支立排架以整排竖立为宜
- B.支立排架时,支架应与便桥或脚手架相联,提高支架整体稳定性
- C.用吊机竖立排架时,应用溜绳控制排架起吊时的摆动
- D.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支架进行预压试验,消除非弹性变形
- A.施工前,必须搭设好脚手架和作业平台,墩身高度在2-10米时,平台外侧应设栏杆及上下扶梯;10米以上时,还应加设安全网
- B.模板就位后,应立即用撑木等固定其位置,以防倾倒砸人
- C.用吊斗浇筑混凝土,吊斗升降,应设专人指挥
- D.用吊斗浇筑混凝土,为缓冲碰撞,应在模板及脚手架的相关部位绑扎防撞材料
- A.反光警示标识
- B.彩旗警告标识
- C.防护标识
- D.辨别标识
- A.0.3m
- B.0.5m
- C.0.8m
- D.1.0m
- A.全断面法
- B.台阶法
- C.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
- D.双侧壁导坑法
- A.10日
- B.15日
- C.30日
- D.60日
- A.本质安全
- B.风险管理
- C.安全文化
- D.安全法制
- A.TSP202隧道地质预报仪
- B.TSP203隧道地质预报仪
- C.地质雷达
- D.HSP-16通道地质预报仪
- A.上级主管单位
- B.监理单位
-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 D.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 A.生产许可证
- B.产品合格证
- C.安全许可证
- D.质量认证
- A.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 C.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 D.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 A.建设单位
- B.监理单位
- C.施工单位
- D.设计单位
- A.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彬消除事故隐患
- B.事故隐患应当报告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 C.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
- D.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向从业人员通报
- A.氮气瓶
- B.二氧化碳气瓶
- C.氯气瓶
- D.氦气瓶
- A.2001
- B.2002
- C.2009
- D.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