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严禁抛掷至地面
- B.可将配件一个个地抛掷到地面
- C.应在高处将构配件捆绑在一起,一次抛掷到地面
- D.待下班后,工地上没有人时,再将构配件抛掷到地面
- A.基础、塔身和塔臂
- B.基础、架体和提升机构
- C.金属结构、提升机构和安全保护装置
- D.金属结构、工作机构和控制系统
- A.表面光亮
- B.生锈
- C.断丝、断股
- D.表面有泥
- A.总包单位的职工
- B.分包单位的职工
- C.本企业的职工与分包单位的职工
- D.有违章作业记录的职工
- A.远离施工现场
- B.分类存放
- C.远离食堂
- D.禁止进入现场
- A.便于施工
- B.便于连墙件设置
- C.便于立杆接长
- D.保证连墙件对脚手架起到约束作用
- A.只准运送物料,严禁载人上下
- B.一般情况下不准载人上下,遇有紧急情况可以载人上下
- C.安全管理人员检查时可以乘坐吊篮上下
- D.维修人员可以乘坐吊篮上下
- A.技术人员
- B.项目经理
- C.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D.法定代表人
- A.健全、完善
- B.分工明确
- C.贯彻落实
- D.深入理解
- A.2kN/平方米
- B.3kN/平方米
- C.4kN/平方米
- D.5kN/平方米
- 11
-
钢丝绳的安全系数是()。
- A.钢丝绳破断拉力与允许拉力的比
- B.钢丝绳允许拉力与破断拉力的比
- C.钢丝的破断拉力与允许拉力的比
- D.随意定
- A.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 B.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 C.处5年以上15年以下有期徒刑;
- D.处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
- A.总指挥
- B.电工操作者
- C.任何操作人员
- D.项目经理
- A.生产(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
- B.产品编号和生产日期
- C.产品材料证明
- D.生产制造人和检验人
- A.15
- B.25
- C.30
- D.45
- A.逐圈紧密地排列整齐,不应错叠或离缝
- B.逐圈排列,不可以错叠但可离缝
- C.逐圈紧密地排列整齐,但可错叠或离缝
- D.随意排列,但不能错叠
- A.独立承担各自的责任
- B.承担连带责任
- C.不承担责任
- D.承担适当的责任
- A.高处坠落事故
- B.各类坍塌事故
- C.物体打击事故
- D.起重伤害事故
- A.3名
- B.4名
- C.5名
- D.7名
- A.将其固定,避免倾覆
- B.在下部垫通长木方
- C.使自稳角成70。~80。
- D.专用堆放架内
- A.项目经理
- B.施工员
- C.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D.企业法定代表人
- A.1.0M
- B.1.2M
- C.2.0M
- D.2.2M
- A.保存在档案室内
- B.置于或者附着于该设备的显著位置
- C.由操作者保管
- D.由项目的机械管理员保管
- A.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
- B.安全生产值班人员
- C.领班人员
- D.安全生产员
- A.以前
- B.时
- C.后
- D.中
- A.5级
- B.6级
- C.7级
- D.8级
- A.二层
- B.三层
- C.四层
- D.五层
- A.1,5
- B.3,5
- C.1,3
- D.1,2
- A.1.5倍
- B.2倍
- C.3倍
- D.4倍
- A.变更合同约定的造价
- B.压缩定额规定的工期
- C.变更合同的约定内容
- D.压缩合同约定的工期
- A.施工单位
- B.建设单位
- C.双方
- D.责任方
- A.5人以上20人以下重伤;
- B.8人以上30人以下重伤;
- C.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
- D.3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
- A.保险卡
- B.安全锁
- C.制动器
- D.手动开关
- A.劳动部门
- B.颁发资质证书的机关
- C.中国建筑业协会
- D.国务院
- 35
-
连墙件必须()。
- A.采用可承受压力的构造
- B.采用可承受拉力的构造
- C.采用可承受压力和拉力的构造
- D.采用仅有拉筋或仅有顶撑的构造
- A.可以
- B.应当
- C.可以不
- D.应当不
- A.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 B.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 C.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D.企业负责人学历要求为本科以上
- A.0.1s
- B.≯0.1s
- C.0.2s
- D.≯0.2s
- A.企业管理人员
- B.新工人、变换工种的工人或休假一周以上的工人
- C.新工人或调换工种的工人
- D.新项目开工前全部工人
- A.只允许一个
- B.两个
- C.两个以上
- D.任何人
- A.60°以上
- B.45°以下
- C.45°~60°之间
- D.无规定
- A.20
- B.24
- C.30
- D.35
- A.脚手架
- B.建筑结构
- C.支模立柱
- D.钢筋
- A.设法把气瓶拉出扔掉
- B.用水喷洒该气瓶
- C.接近气瓶,试图把瓶上的气门关掉。
- D.立即跑开
- A.及时、准确、完整
- B.及时、完全、标准
- C.规范、准确、完全
- D.及时、规范、科学
- A.30
- B.35
- C.40
- D.60
- 47
-
焊接用电缆线应采用()。
- A.多股细铜线
- B.多股细铝线
- C.单股铜线
- D.单股铝线
- A.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 B.同时安装、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
- C.同时设计、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
- D.同时设计、同时安装
- A.监理人员
- B.建设单位工作人员
- C.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
- D.设计人员
- A.2M
- B.3M
- C.5M
- D.6M
- A.一般
- B.建议
- C.必须
- D.应该
- A.可以予以拒绝
- B.应当予以拒绝
- C.不得予以拒绝
- D.视情况决定拒绝与否
- A.作业场所
- B.危险区域
- C.施工场地
- D.办公地点
- A.项目经理口头同意
- B.技术负责人口头同意
- C.申请批准
- D.现场安全员
- A.1名
- B.2名
- C.3名
- D.4名
- A.200mm处
- B.250mm处
- C.300mm处
- D.350mm处
- A.安全生产许可
- B.定期安全检查
- C.施工许可证
- D.行业监督
- A.30m
- B.35m
- C.40m
- D.50m
- A.2米
- B.3米
- C.4米
- D.5米
- A.8m
- B.9m
- C.10m
- D.12m
- A.10mA
- B.20mA
- C.30mA
- D.30mA
- A.纵向跨越
- B.横向跨越
- C.走过
- D.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