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综合检查
- B.重点抽查
- C.重点检查
- D.专项检查
- E.重点抽样
- A.进入被检查的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 B.检查施工现场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
- C.对预制建筑构件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进行监督
- D.受委托部门委托,按规定收取工程质量监督费
- E.建设工程发生质量事故应及时上报
- A.招标人在开标前开启投标文件,并将投标情况告知其他投标人
- B.投标之间相互约定,在招标项目中分别以高、中、低价位报价
- C.投标人在投标时递交虚假业绩证明
- D.投标人与招标人商定,在投标时压低标价,中标后再给投标人额外补偿
- E.投标人之间先进行内部竞价,内定中标人后再参加投标
- A.转让
- B.互换
- C.出让
- D.抵押
- E.划拨
- A.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的劳动
- B.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有毒有害的劳动
- C.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 D.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 E.用人单位应当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 A.发包人严重拖欠工程价款
- B.发包人提供的建筑材料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
- C.发包人坚决要求工程设计变更
- D.项目经理与总监理工程师积怨太深
- E.要求承担保修责任期限过长
- A.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 B.法定代表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 C.丧失商业信誉
- D.企业负有较大债务
- E.转移资产以逃避债务
- A.严格限制向大气排放含有毒物质的废气和粉尘;确需排放的,必须经过净化处理,不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
- B.在人口集中地区,禁止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 C.运输、装卸、储存能够散发有毒有害气体或者粉尘物质的,必须采取密闭措施或者其他防护措施
- D.露天储存冶炼渣、化工渣、燃煤灰渣、废矿石、尾矿和其他工业固体废物的,应当设置专用的储存设施、场所
- E.向大气排放粉尘的排污单位,必须采取除尘措施
- A.建设单位
- B.总承包单位
- C.分包单位
- D.总承包和分包单位共同
- A.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的案件
- B.须在诉讼过程中由当事人提出申请
- C.必要时法院也可依职权作出
- D.必须由利害关系人向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法院不依职权主动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 E.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否则,法院驳回申请
- A.保修范围
- B.保修期限
- C.质量保证金返还方式
- D.质量保证金预留比例和期限
- E.保修责任
- A.由同一双务合同产生互负的债务
- B.双方基于同一双务合同且互负债务
- C.在合同中未约定履行顺序
- D.当事人另一方未履行债务
- E.对方的对待给付是可能履行的义务
- 13
-
合同变更可分为( )。
- A.事实变更
- B.整体变更
- C.约定变更
- D.法定变更
- E.因不可抗力的变更
- A.债务人实施了处分财产的行为
- B.债务人处分财产的行为发生在债权人的债权成立之后
- C.债权人处分财产的行为已经发生效力
- D.债务人处分财产的行为侵害债权人债权
- E.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合法
- A.此合同属于附生效条件的合同
- B.此合同属于附解除条件的合同
- C.此合同属于附生效期限的合同
- D.此合同属于附终止期限的合同合同履行的规定
- E.此合同属于附一定期限的合同合同履行的规定
- A.总承包单位
- B.使用设备的分包单位
- C.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
- D.设备出租单位
- A.抵押权
- B.留置权
- C.使用权
- D.经营权
- E.质权
- A.只有注册以后才能执业
- B.一次注册终生有效
- C.均需接受继续教育
- D.不得同时注册于两家不同的单位
- E.均有各自的职业范围
- A.一方以欺诈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 B.一方以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 C.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 D.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任意性规定
- E.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 A.当事人主张的实体权益的法律事实
- B.当事人主张的程序法事实
- C.证据事实
- D.习惯、地方性法规
- E.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
- A.可以超越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
- B.可以以另一个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
- C.只能在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内
- D.可以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
- A.因总投资额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故必须公开招标
- B.采用特定的专利技术,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以直接发包
- C.关系社会公共利益的项目,即使采用特定的专利技术也不能直接发包
- D.若其施工合同估算价超过200万元人民币必须公开招标
- A.民事法律行为可分为要式法律行为和不要式法律行为
- B.订立建设工程合同应当采取要式法律行为
- C.建设单位向商业银行的借贷行为属于不要式法律行为
- D.自然人之间的借贷行为属于不要式法律行为
-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 B.省级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
- C.国务院
- D.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
- A.收养关系
- B.劳动合同
- C.税款代扣合同
- D.赠与合同
- A.甲公司名称变更
- B.乙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变更
- C.合同签约人变更
- D.采购数量变更
- A.1
- B.2
- C.3
- D.6
- A.实际施工人只能以发包人为被告主张权利
- B.实际施工人可以以转包人为被告起诉
- C.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转包人为本案当事人
- D.发包人只在欠付工程价款范围内对实施工人承担责任
- A.3
- B.5
- C.7
- D.15
- A.接受
- B.审查合格后接受
- C.审查不合格后拒收
- D.拒收
- A.间接发包
- B.直接发包
- C.劳务分包
- D.约定分包
- A.150
- B.180
- C.300
- D.600
- A.0.5%以上1%以下
- B.1%以上2%以下
- C.2%以上4%以下
- D.5%以上10%以下
- A.由于双方在合同中未约定处理纠纷的具体方式,所以只能通过和解的方式解决纠纷
- B.由于双方在合同中未约定采用仲裁的方式处理纠纷,所以发生纠纷后不能通过仲裁解决
- C.由于双方在发生纠纷后约定采用仲裁的方式处理纠纷,所以可以通过仲裁解决纠纷
- D.由于双方在发生纠纷后约定采用仲裁的方式处理纠纷,所以不能通过和解解决纠纷
- A.乙向丙
- B.乙向甲
- C.丙向甲
- D.丙向乙
- A.要约
- B.要约邀请
- C.承诺
- D.询价
- A.1
- B.2
- C.3
- D.6
- A.3
- B.5
- C.7
- D.15
- A.甲市A区基层人民法院
- B.甲市C区基层人民法院
- C.甲市B区基层人民法院
- D.甲市中级人民法院
- A.3
- B.5
- C.7
- D.15
- A.1
- B.2
- C.3
- D.6
- A.2年内不得担任本施工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
- B.3年内不得担任监理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 C.5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 D.终身不得担任任何施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
- A.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
- B.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
- C.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
- D.双务合同与单务合同
- A.甲和乙的合同有效,乙和丙的合同有效
- B.甲和乙的合同有效,乙和丙的合同无效
- C.甲和乙的合同无效,乙和丙的合同有效
- D.甲和乙的合同无效,乙和丙的合同无效
- A.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 B.所在地居民委员会或街道办
- C.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 D.安全生产行政主管部门
- A.10
- B.15
- C.20
- D.30
- A.施工企业必须撤回仲裁申请
- B.施工企业在调解书签收前后不得反悔
- C.仲裁庭只能根据调解协议制作裁决书
- D.仲裁庭制作的调解书和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 A.同时履行抗辩权
- B.先履行抗辩权
- C.先履行抗辩权,但是不能追究甲建筑公司的违约责任
- D.先履行抗辩权,同时可以追究甲建筑公司的违约责任
- A.5
- B.7
- C.10
- D.14
- 50
-
某建设单位与甲公司签订一施工总包合同,约定由甲公司为其承建某工程。甲公司将其中的某部分项目工程分包给了乙公司,双方仅仅口头约定了合同事项而没有签订书面的分包合同。在甲公司所签订的合同中,( )。
- A.总包合同成立,分包合同成立
- B.总包合同成立,分包合同不成立
- C.总包合同不成立,分包合同成立
- D.总包合同不成立,分包合同不成立
- A.主债权
- B.利息
- C.违约金
- D.全部债权
- A.丙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起诉甲
- B.丙起诉甲是在行使代位权
- C.丙的主张应当以50万元为限
- D.丙必要的诉讼费用由自己承担
- A.3
- B.5
- C.7
- D.15
- A.5
- B.10
- C.15
- D.20
- A.丙企业承担一般保证责任,保证期间为自2009年8月31日起6个月
- B.丙企业承担一般保证责任,保证期间为自2009年9月20日起6个月
- C.丙企业承担连带保证责任,保证期间为自2009年8月31日起6个月
- D.丙企业承担连带保证责任,保证期间为自2009年9月20日起6个月
- A.2009年4月1日
- B.2009年6月1日
- C.2009年3月12日
- D.2009年6月12日
- A.工程质量保修制度
- B.施工许可制度
- C.竣工验收备案制度
- D.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制度
- A.汇票
- B.仓单
- C.建设用地
- D.应收账款
- A.由于是甲公司的原因导致,故建设单位只能向甲公司主张权利
- B.因约定各自承担50%,故乙公司只应对建设单位承担10万元的赔偿责任
- C.如果建设单位向乙公司主张权利,则乙公司应先对20万元索赔额承担责任
- D.只有甲公司无力承担,乙公司才应先承担全部责任
- A.当事人约定诉讼方式解决纠纷的,人民法院才有管辖权
- B.除简易程序外均采用合议庭制
- C.所有民事案件审理及判决结果均应当向社会公开
- D.一个案件须由两级人民法院审理才告终结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1
- B.2
- C.3
- D.4
- A.合同的变更是对原合同的实质性变更
- B.所有变更都需要登记
- C.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 D.只有显失公平的合同才可以变更
- A.1
- B.2
- C.3
- D.6
- A.1
- B.2
- C.3
- D.4
- A.1
- B.2
- C.3
- D.5
- A.婚姻
- B.收养
- C.买卖
- D.行政
- A.正在建造的航空器
- B.土地所有权
- C.生产原材料
- D.荒地承包经营权
- A.1
- B.2
- C.3
- D.5
- A.行政法规
- B.司法解释
- C.地方性法规
- D.行政规章
- A.只能由生产厂商承担
- B.只能由供应商承担
- C.应由施工企业自行承担
- D.可向生产厂商要求赔偿
- A.效力待定
- B.无效
- C.可撤销
- D.有效
- A.行政法
- B.刑法
- C.社会保障法
- D.宪法
- A.2009年4月15日
- B.2009年10月15日
- C.2009年4月25日
- D.2009年10月25日
- A.总承包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
- B.发包人可以将一个单位工程的主体分解成若干部分发包
- C.建筑工程只能招标发包,不能直接发包
- D.国家提倡对建筑工程实行总承包
- A.建设单位只能向A公司索赔10万元人民币
- B.建设单位可以要求B公司赔偿10万元人民币损失
- C.建设单位可以要求A公司赔偿10万元人民币损失
- D.建设单位可以要求A、B公司各赔偿5万元人民币的损失
- A.在相对人催告后1个月内,当事人之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合同即可生效
- B.效力待定合同的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期限自行为作出之日起1年
- C.表见代理实质上属于无权代理,却产生有效代理的后果
- D.超越代理权签订的合同,若未经被代理追认,则必定属于效力待定合同
- A.甲公司与乙公司因建材买卖合同产生的纠纷
- B.甲公司与丙公司因土地使用权权属产生的纠纷
- C.甲公司与丁公司因不动产买卖合同产生的纠纷
- D.甲公司与戊公司侵权行为产生的纠纷
- A.该投标文件应作废标处理
- B.该报价是降低了工程造价,应当提倡
- C.该投标行为没有违背诚实信用原则,不应禁止
- D.该投标行为符合低价中标原则,不应禁止
- A.20%
- B.30%
- C.50%
- D.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