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建设工程没有交付的,为提交验收报告之日
- B.建设工程已实际交付的,为交付之日
- C.建设工程没有交付的,为提交竣工结算文件之日
- D.建设工程未交付,工程价款也未结算的,为人民法院判决之日
- E.建设工程未交付,工程价款也未结算的,为当事人起诉之日
- A.一方以欺诈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 B.一方以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 C.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 D.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一般性规定
- E.损害了双方利益
- A.进入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调阅有关资料,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
- B.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要求限期改正
- C.组织制订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D.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人的有效实施
- E.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责令立即排除
- A.工程项目的安全、质量是否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 B.有关工程技术人员是否熟悉、掌握强制性标准
- C.工程中采用的导则、指南、手册、计算机软件的内容是否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 D.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对工程建设施工、监理、验收等阶段执行强制性标准
- E.工程项目采用的材料、设备是否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 A.合同自始无效
- B.合同绝对无效
- C.合同当然无效
- D.合同全部无效
- E.不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 A.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
- B.承诺应在要约规定的期限内作出
- C.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
- D.承诺的方式必须符合要约要求
- E.承诺不需要通知的,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生效
- A.赔偿损失
- B.违约责任
- C.消除危险
- D.侵权责任
- E.停止侵害
- A.仲裁裁决的作出,标志着当事人之间的纠纷的最终解决
- B.仲裁裁决具有执行力
- C.当事人不得就已经裁决的事项再行申请仲裁
- D.仲裁机构不得随意变更已经生效的仲裁裁决
- E.其他任何机关或个人均不得变更仲裁裁决
- A.甲将中标的某项目全部转让给乙施工单位
- B.甲将自己对乙单位的一笔债务部分转让给丙公司,随后通知乙单位
- C.甲将中标的某项目的劳务作业全部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丁企业
- D.甲不顾合同约定的不得转让债权条款,将自己对乙单位的一笔债权转让给丙公司
- E.甲将自己对乙单位的一笔债权转让给丙公司,随后通知乙单位
- A.受害方的信赖利益遭受损失
- B.合同是否有效存在,是判定是否存在缔约过失责任的关键
- C.泄露或不正当使用商业秘密
- D.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 E.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 A.知情权
- B.批评权和检举、控告权
- C.紧急避险权
- D.请求赔偿权
- E.危险报告权
- A.主合同有效
- B.从合同有效
- C.发生交付定金的行为
- D.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30%
- E.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
- A.验收
- B.施工
- C.竣工
- D.投人生产和使用
- E.设计
- A.公开招标
- B.直接招标
- C.间接招标
- D.约定招标
- E.邀请招标
- A.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不得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
- B.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
- C.室内装修、装饰材料的防火性能可以不符合国家标准,但是必须符合行业标准
- D.人员密集场所的门窗不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 E.修建道路时有可能影响消防队灭火救援的,有关单位必须事先通知当地政府机关
- A.放弃质权
- B.使用、处分质押财产
- C.转质
- D.拍卖、变卖质押财产
- E.优先受偿权
- A.合同权利全部转让
- B.合同权利义务全部转移
- C.合同权利部分转让
- D.合同义务全部转让
- E.合同权利义务部分转移
- A.无单位盖章并无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授权的代理人签字或盖章的
- B.未按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保证金的
- C.未按规定的格式填写,内容不全或关键字迹模糊、无法辨认的
- D.投标人名称或组织结构与资格预审时不一致的
- E.未按招标文件要求密封的
- A.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无须接受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的监督检查
- B.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不得降低安全生产条件
- C.企业不得转让、冒用安全生产许可证或者使用伪造的安全生产许可证
- D.建设主管部门在审核发放施工许可证时,对没有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延迟颁发施工许可证
- E.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建筑施工活动
- A.赔偿责任
- B.违约责任
- C.连带责任
- D.民事责任
- A.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
- B.编制节能计划
- C.建筑节能制度
- D.节能产业政策
- E.节能考核评价
- A.2
- B.3
- C.5
- D.6
- A.乙分包单位就全部工程对建设单位承担法律责任
- B.甲施工总包单位就分包工程对建设单位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 C.甲施工总包单位和乙分包单位就分包工程对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 D.甲施工总包单位和乙分包单位根据分包协议的约定对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 A.30
- B.60
- C.90
- D.120
- A.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以格式条款为准
- B.只要合同中写明,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无须提请对方注意限制其责任的条款
- C.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通常理解予以解释
- D.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作出有利于条款起草方的解释
- A.免除
- B.抵消
- C.混同
- D.提存
- 27
-
甲施工企业与乙建筑设备租赁公司签订的脚手架租赁合同到期后,甲施工企业继续使用并向乙建筑设备租赁公司缴纳了租金,乙建筑设备租赁公司也接受了甲施工企业缴纳的租金。关于甲、乙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合同属于租赁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甲、乙的行为无效
- B.该合同属于建设工程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甲、乙的行为无效
- C.甲、乙的行为有效,但由于未签订书面的合同,续期租赁合同未成立
- D.甲、乙的行为有效,由于乙建筑设备租赁公司已经接受了甲施工企业的实际履行,续期租赁合同成立
- A.1
- B.2
- C.3
- D.6
- A.12
- B.24
- C.48
- D.72
- A.合同主体
- B.合同内容
- C.合同权利
- D.合同义务
- A.1
- B.2
- C.3
- D.4
- A.陪审员
- B.审判委员会
- C.上级法院
- D.检察院
- A.乙公司因不可抗力违约不应承担违约责任
- B.乙公司应承担因救火被淋湿的50t水泥的赔偿责任
- C.乙公司应承担因暴雨被冲毁的50t水泥的赔偿责任
- D.乙公司应承担全部100t水泥的赔偿责任
- A.9月19日
- B.9月26日
- C.10月18日
- D.11月l8日
- A.行政责任是一种外部责任形式,不涉及行政内部人员的利益
- B.行政处分的主体是保管员所在的行政机关、上级主管部门或监察机关
- C.行政责任是一种内部责任形式,不涉及行政相对人的利益
- D.行政处分是国家行政法律规范规定的责任形式
- A.甲观点认为,如果我们自己招标,就要去备案
- B.乙观点认为,如果我们自己招标,就要编制标底
- C.丙观点认为,即使我们具备招标条件,我们也可以委托招标
- D.丁观点认为,为了节约时间和资金投入,我们可以采取议标的形式
- 37
-
施工企业法定代表人甲超出公司章程的规定权限与钢材经销商乙订立了价值800万元的钢材采购合同。钢材经销商乙由于不了解施工企业的内部规定,因而并不知情甲超出签l司章程的规定权限。则该买卖合同( )。
- A.有效
- B.无效
- C.可撤销
- D.效力待定
- A.2011年7月1日至8月1日之间诉讼时效中止
- B.2011年7月1日至8月1日之间诉讼时效中断
- C.2011年12月1日起诉讼时效中断
- D.2011年12月31日起诉讼时效中断
- A.甲公司要赔偿这三家公司基于信赖有工程要发包而发生的损失
- B.甲公司应当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 C.如果这三家公司没有实际损失,则甲公司不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 D.如果这三家公司没有实际损失,则甲公司不承担违约责任
- A.乙应当与丙协商后再决定是否变更运输
- B.乙有任意变更运输权
- C.乙应当支付丙由于变更增加的600元运费
- D.甲可以随时解除合同
- A.罚金
- B.责令赔偿损失
- C.留用察看
- D.降低资质等级
- A.提存
- B.转移
- C.冻结
- D.拍卖
- A.3
- B.5
- C.7
- D.15
- A.《建筑法》高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 B.《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高于《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
- C.《北京市建筑市场管理条例》高于《黑龙江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
- D.《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高于《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 45
-
杨某与肖某在2012年5月1日签订了房屋租赁合同,约定租期半年,租金按月支付,合同签订前杨某已经得知肖某的房子存在明显的安全问题,租用了2个月便提出了解除合同的要求。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杨某可以随时解除该租赁合同
- B.该租赁合同无效
- C.杨某明知房屋有问题仍与肖某签订合同,因此杨某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 D.杨某租用的期限没有达到半年,因此肖某应当向杨某提出补偿要求
- A.《预算法》
- B.《土地管理法》
- C.《建筑法》
- D.《统计法》
- A.告知
- B.不得克扣劳务报酬
- C.无偿派遣
- D.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
- A.甲公司及时通知丙公司租赁合同内容
- B.丙公司追认租赁合同效力
- C.乙公司与丙公司签订买卖合同购得被租赁的3辆吊车
- D.乙公司行使催告权
- A.不承担任何费用
- B.承担直接损失费用10万元
- C.承担维修恢复费用16万元
- D.承担直接损失费用10万元及维修恢复费用l6万元
- A.污水处理设施要设计、施工、生产同时进行
- B.造纸厂投入运营后3个月内必须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 C.建设单位对造纸厂污染环境进行检测后决定何时修建污水处理设施
- D.污水处理设施与造纸厂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 A.3
- B.5
- C.10
- D.15
- A.20%
- B.40%
- C.60%
- D.80%
- A.3
- B.5
- C.7
- D.9
- A.借款合同
- B.政府特许经营合同
- C.房屋租赁合同
- D.赠与合同
- A.1.8
- B.7.2
- C.10.8
- D.14.4
- A.土方开挖工程
- B.模板工程
- C.脚手架工程
- D.高空作业工程
- A.承包商和分包商
- B.承包商和保证人
- C.业主和保证人
- D.业主和承包商
- 58
-
附期限合同是指( )。
- A.合同成立之后,是否具有效力还未确定,有待于其他行为或者事实使之确定的合同
- B.在合同中约定了一定的条件,并且把该条件的成就作为合同效力发生的根据的合同
- C.当事人在合同中设定一定的期限,并把未来期限的到来作为合同效力消灭的根据的合同
- D.在合同中约定了一定的条件,并且把该条件的不成就作为合同效力消灭的根据
- A.行政法
- B.民法
- C.刑法
- D.宪法
- A.特别重大
- B.重大
- C.较大
- D.一般
- A.甲监理公司对行政部门的处罚不服引起的纠纷
- B.乙施工企业与项目经理丙之间的劳动报酬纠纷
- C.甲建设单位与乙招标代理机构之间的代理费用纠纷
- D.甲建筑公司与乙设备租赁公司之间的租金支付纠纷
- A.某卫星发射中心用地
- B.某市政府用地
- C.奥运会主会场用地
- D.某住宅小区用地
- A.所有权
- B.占有权
- C.使用权
- D.收益权
- A.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
- B.双方当事人可以约定试用期
- C.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
- D.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
- A.2
- B.3
- C.5
- D.6
- A.2013年1月31日
- B.2014年1月31日
- C.2015年1月31日
- D.2016年1月31日
- A.主债权
- B.利息
- C.违约金
- D.全部债权
- A.施工单位与贸易公司应共同向供应商追究违约责任
- B.供应商应向施工单位承担违约责任
- C.供应商应向贸易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 D.施工单位与贸易公司均可向供应商追究违约责任
- A.1
- B.2
- C.3
- D.4
- A.履行债务有先后顺序
- B.有义务先履行债务的一方未履行或者履行不符合约定
- C.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行使与效力
- D.双方基于同一双务合同且互负债务
- A.监理单位就不需要检验了
- B.监理单位要进行平行检验
- C.监理单位是否需要进行检验,要根据合同中对此是否有约定
- D.监理单位是否需要进行检验,要根据建设单位是否有此要求
- A.裁定不予受理
- B.裁定驳回起诉
- C.将此案移交乙市仲裁委员会仲裁
- D.受理并依法审理此案
- A.要约邀请
- B.要约撤销
- C.承诺
- D.新要约
- A.竣工日期可以分为合同中约定的竣工日期和实际竣工日期
- B.工程竣工验收通过,承包人送交竣工验收报告的日期为实际竣工日期
- C.合同中约定的竣工日期是发包人限定的竣工日期的底线
- D.实际竣工日期是承包人可以全面主张合同中约定的权利的结束之日
- A.因为建设单位拖延提供图纸,导致建筑公司未能按合同约定时间开工
- B.因为建筑公司自有设备损坏,导致工期拖延
- C.因为发生洪灾,建筑公司无法在合同约定的工期内竣工
- D.因为三通一平工期拖延,建设单位不能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提供施工场地
- A.要约不能撤回
- B.要约具有法律效力
- C.承诺不能撤销
- D.要约邀请具有法律效力
- A.命令乙赶紧逃离有重大安全隐患的现场是甲行使了责令紧急避险权
- B.扣押了丙是甲行使了查封、扣押行政强制措施权
- C.对施工单位处罚是甲行使了行政处罚权
- D.甲在检查时必须出示有效的监督执法证件
- A.5
- B.10
- C.15
- D.30
- A.商法
- B.民法
- C.安全生产法
- D.经济法
- A.7
- B.14
- C.20
- D.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