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E.戊
- A.建筑公司的行为违反了《劳动法》中关于女职工特殊保护的规定
- B.建筑公司零度以下继续施工违反了《劳动法》
- C.劳动部门应当对建筑公司处以罚款
- D.劳动部门不应当对建筑公司处以罚款
- E.建筑公司的行为不存在任何违反《劳动法》的情形
- A.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建筑公司和陈某各执一份
- B.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 C.只要在公司内部正式任命陈某职务,建筑公司就应向陈某补发新岗位的津贴
- D.建筑公司可以单方变更劳动合同,变更后劳动合同有效
- E.建筑公司应向陈某补发质检岗位津贴
- A.深基坑工程
- B.脚手架工程
- C.楼地面工程
- D.高大模板工程
- E.起重吊装工程
- A.甲施工单位向他人透露已获取招标文件
- B.招标人与中标人不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合同的
- C.政府与中标人甲施工单位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协议
- D.乙施工单位以丙建筑公司名义投标
- E.招标文件要求中标人提交履约保证金,中标人拒绝提交
- A.定金合同
- B.委托合同
- C.勘察、设计合同
- D.保管合同
- E.借款合同
- A.被代理人取得或恢复民事行为能力
- B.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 C.代理期间届满或者代理事务完成
- D.被代理人或者代理人死亡
- E.指定代理的人民法院或者指定单位取消指定
- A.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只发生于双务合同中
- B.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表现的是受损害方寻求公力救济
- C.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体现的是暂时停止履行合同
- D.抗辩权行使后如果导致合同延期,当事人应承担违约责任
- E.抗辩权的行使并不消灭合同的履行效力
- A.承包人未取得建筑施工企业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
- B.建设工程不合格造成的损失,发包人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 C.大型建筑工程或者结构复杂的建筑工程,应由两个以上的承包单位联合共同承包
- D.承包单位可以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他人
- E.对在工程承包中行贿的承包单位,可以责令其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 A.批评建议权
- B.言论自由权
- C.检举控告权
- D.选举权
- E.申诉权
- A.沈某申请停止执行,复议机关认为合理
- B.工商局将扣押改为查封
- C.工商局认为需要停止执行
- D.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
- E.沈某提起行政诉讼
- A.当事人申请
- B.法院依职权
- C.证据可能灭失
- D.证据以后难以取得
- E.证据非常重要
- A.叶某年龄已满65周岁
- B.钱某所注册施工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
- C.孙某曾于10年前受过刑事处罚
- D.李某在两个施工企业受聘执业
- E.周某在工程事故中死亡
- A.将工程发包给一家企业
- B.将工程的设计、施工发包给一家企业,工程的采购由自己完成
- C.将工程的采购、施工发包给一家企业,工程的设计发包给另一家企业
- D.将工程设计发包给一家企业,采购、施工和监理一并发包给另一家企业
- E.将工程的设计、采购发包给一家企业,工程的施工发包给另一家企业
- A.公权性
- B.保密性
- C.程序性
- D.独立性
- E.强制性
- A.招标代理机构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专门负责招标投标代理工作的机构
- B.招标代理机构是社会中介组织
- C.招标代理机构应当具备经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资格条件
- D.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权为招标人指定招标代理机构
- E.所有的招标都必须要委托招标代理机构进行
- A.向施工单位提供资料
- B.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
- C.不得向有关单位提出不符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违法要求
- D.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 E.将拆除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
- A.甲可以自行委托鉴定机构鉴定,无需与乙协商
- B.甲如果申请人民法院鉴定,甲和乙可以协商确定鉴定机构
- C.如果双方协商不成,则只能由申请方甲自行确定鉴定机构
- D.人民法院经申请委托鉴定机构作出鉴定结论,甲认为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可以申请重新鉴定,但必须在举证期限内提出
- E.对于甲的重新鉴定申请,人民法院审查认为,此鉴定结论瑕疵可以通过补充鉴定解决,可以不准予重新鉴定
- A.将该工程委托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工程监理单位
- B.未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
- C.未根据勘察成果文件进行工程设计
- D.指定了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的生产厂、供应商
- E.未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移交建设项目档案
- A.如果甲及时反对,则该承诺无效
- B.如果甲及时反对,则该承诺有效
- C.如果甲及时反对,则该承诺为新要约
- D.如果甲未及时反对,则该承诺有效
- E.如果甲未及时反对,则该承诺无效
- A.《建筑法》
- B.《环境保护法》
- C.《合同法》
- D.《安全生产法》
- A.甲承担责任
- B.乙承担责任
- C.甲和乙承担连带责任
- D.甲和乙与自己分担责任
- A.和解
- B.调解
- C.诉讼
- D.诉讼与调解相结合
- A.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合格
- B.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 C.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
- D.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登记
- A.主要负责人
- B.技术负责人
- C.项目负责人
- D.法定代表人
- A.债因履行而消灭
- B.债因提存而消灭
- C.债因转让而消
- D.债因免除而消灭
- A.甲建设单位
- B.乙施工单位
- C.丙施工单位
- D.项目经理部
- A.60天
- B.90天
- C.半年
- D.一年
- A.国家及法律尽可能尊重合同当事人的意思
- B.合同仅仅是当事人之间的问题
- C.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原则和自愿原则不矛盾
- D.对于损害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国家应当予以干预
- A.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
- B.给予罚款处理
- C.给予撤职处分
- D.责令限期改正
- A.行政罚款
- B.行政处分
- C.行政拘留
- D.行政通报
- A.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 B.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 C.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D.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
- A.尚未履行的义务不随合同效力消灭而丧失履行的基础
- B.合同解除后发生合同效力消灭的效果
- C.已经履行的当事人不得要求恢复原状
- D.已经履行的当事人无权要求赔偿损失
- A.对外联系工作
- B.签约、审批工作
- C.合同谈判工作
- D.主办、协调工作
- A.仲裁机构之间无隶属关系
- B.仲裁机构隶属于行政机构
- C.仲裁庭不受仲裁机构的干涉
- D.仲裁庭不受任何机关的干涉
- A.甲公司
- B.乙招标代理机构
- C.丙行政监督部门
- D.甲与乙共同
- A.基层人民法院
- B.上级人民法院
- C.基层人民政府
- D.上级人民政府
- A.招标过程公开
- B.评标方式公开
- C.投标单位公开
- D.招标单位公开
- A.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 B.重大涉外案件
- C.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 D.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 A.财产保全只能发生在诉讼过程中
- B.财产保全只能发生在提起诉讼前
- C.财产保全可以由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提出申请
- D.财产保全是由人民法院依据职权作出裁定
- A.扣除成本后的税金、管理费和工程保修费
- B.扣除成本后的管理费和工程保修费
- C.扣除成本后的税金和管理费
- D.扣除成本后的管理费
- A.10月15日
- B.10月22日
- C.11月14日
- D.12月14日
- A.审判程序是产生裁判书的过程
- B.执行程序是实现裁判书内容的过程
- C.审判程序与执行程序是并列的独立程序
- D.审判程序与执行程序是前后的关联程序
- A.郭某享有工程设计图的署名权,该公司享有著作权的其他权利
- B.郭某享有工程设计图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该公司享有著作权的其他权利
- C.郭某享有工程设计图的所有权利,但该公司在其业务范围内可以优先使用
- D.该公司有工程设计图著作权的所有权利,但应当给予郭某相应的奖励
- A.甲建筑公司
- B.乙建筑设备租赁公司
- C.沈某
- D.沈某、李某与乙建筑设备租赁公司
- A.地域管辖是划分同级法院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 B.专属管辖是排他性管辖
- C.最高人民法院为终审法院,因此只受理二审案件
- D.房地产的纠纷属于专属管辖
- A.因侵权行为
- B.因土地使用权转让纠纷
- C.因货物买卖合同纠纷
- D.因工程施工合同纠纷
- A.7月19日
- B.8月19日
- C.9月19日
- D.12月19日
- A.民事诉讼代理人可分为法定诉讼代理人与委托诉讼代理人
- B.法定诉讼代理人适用于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
- C.委托人可以是法定代理人
- D.委托诉讼代理人不能是当事人的近亲属
- A.施工单位执行《建筑法》等法律法规的情况,应由政府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故法律、法规不是工程监理依据
- B.监理施工单位“照图施工”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施工图设计文件应作为监理依据
- C.工程进度应由施工承包单位监督检查,工程承包合同中约定的进度条款不属于监理依据
- D.工程款支付是建设单位的权利,工程承包合同中的工程款支付条款不属于监理依据
- A.企业内部承包
- B.分包
- C.转包
- D.雇佣
- 52
-
甲、乙两家公司联合投标某一工程,在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前,甲公司拟承担另一项目而退出该联合体,并推荐具有相同能力和资格条件的丙公司与乙公司重新组成联合体。该联合体被招标人拒绝,拒绝的理由应是( )。
- A.变化后的联合体削弱了竞争
- B.丙公司事先未经过资格预审
- C.新联合体组成的时间过晚
- D.新联合体的资质低于规定的最低标准
- A.公权性
- B.和解性
- C.民间性
- D.强制性
- A.要约人接到承诺通知前发出要约撤销通知
- B.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前收到要约撤销的通知
- C.要约人发出的要约通知中已明确规定了承诺期限
- D.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的同时,收到要约撤销的通知
- A.评标委员会完成评标后,应当向招标人提出书面评标报告
- B.评标委员会完成评标后,应当向投标人提出书面评标报告
- C.评标报告由评标委员会全体成员签字
- D.评标委员会成员拒绝在评标报告上签字且不陈述其不同意见和理由的,视为同意评标结论
- A.约定性
- B.法定性
- C.赔偿性
- D.惩罚性
- A.矿山企业
- B.水泥生产企业
- C.建筑施工企业
- D.危险物品生产企业
- A.简易程序
- B.一般程序
- C.普通程序
- D.听证
- A.按甲的意见作出
- B.按乙或丙的意见作出
- C.请示仲裁委员会主任并按其意见作出
- D.重新组成仲裁庭经评议后作出
- A.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 B.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 C.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 D.安全生产培训制度
- A.建设单位编制的工程概算
- B.建设单位编制的工程估算
- C.施工单位编制的工程概算
- D.施工单位编制的工程预算
- A.施工企业负有取得该鉴定的举证义务
- B.人民法院应该自行调取该鉴定
- C.法院应该推定施工企业的主张成立
- D.建设单位必须提供该鉴定结论
- A.投入保证其安全生产条件所需的资金
- B.决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由工程技术人员兼任
- C.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 D.特种作业人员具有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 A.保证
- B.质押
- C.留置
- D.抵押
- A.10月20日前,乙不得向甲主张违约责任,因为履行期限没有届满,不构成违约
- B.10月20日前,乙不得向甲主张违约责任,因为房屋所有权尚未转移,甲仍需履行
- C.10月20日前,乙得向甲主张缔约过失责任,因为合同因标的不能而无效
- D.10月20日前,乙得向甲主张默示预期违约的责任
- A.2012年1月22日
- B.2012年1月25日
- C.2012年1月22日
- D.2012年2月15日
- A.120
- B.150
- C.165
- D.215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要求买房人继续按合同约定履行
- B.撤销该合同
- C.要求开发商降低价格销售
- D.要求买房人以开发商优惠价格购买
- A.2011年11月2日
- B.2011年5月1日
- C.2012年1月30日
- D.2013年11月1日
- A.甲建筑材料公司不得扣减李某的工资
- B.由于在试用期内,所以甲建筑材料公司的做法是符合《劳动合同法》的
- C.甲公司可以扣发李某的工资,但是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 D.试用期内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的最低档工资
- A.要式合同
- B.不要式合同
- C.无名合同
- D.从合同
- A.从合同
- B.不要式合同
- C.诺成合同
- D.实践合同
- A.房地产主管部门
- B.法院或仲裁机构
- C.开发公司
- D.消费者协会
- A.商接故意
- B.间接故意
- C.过于自信自信的过失
- D.疏忽大意的过失
- A.因为实行一裁终局原则,所以劳动仲裁裁决书一经做出即刻生效
- B.仲裁庭制作的调解书自送达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
- C.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裁决书之口起10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 D.裁决书做出后,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机构强制执行
- A.内墙皮脱落
- B.地面墙瓷砖空鼓
- C.横梁裂缝超过规范规定
- D.自来水管爆裂
- A.由于在试用期内,甲公司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 B.由于李某不能胜任工作,甲公司应提前30日通知李某,解除劳动合同
- C.甲公司可以支付李某1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
- D.由于李某在怀孕期间,所以甲公司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 A.李四和王五对张三的同一处分行为不能同时行使撤销权
- B.李四可以撤销张三90万元房产的处分行为,其中40万元用于清偿自己债权、剩下的50万元用来清偿王五的债权
- C.李四只能撤销张三40万元财产的处分行为并对该40万元财产有优先受偿的权利
- D.王五可以撤销张三90万元房产的处分行为,其中50万元用于清偿自己债权、剩下的40万元用来清偿李四的债权
- A.责令停止施工
- B.责令停止使用
- C.罚款
- D.责令停产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