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 B.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
- C.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
- D.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 E.以合法行为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
- A.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
- B.对建设单位处以工程合同价款1%以上2%以下罚款
- C.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D.责令施工单位停业整顿
- E.吊销监理单位营业执照
- A.施工行为地
- B.合同纠纷发生地
- C.合同签订地
- D.发包人住所地
- E.承包人住所地
- A.吊销资质证书
- B.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
- C.处工程合同价款3%以上5%以下的罚款
- D.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建筑业企业资质
- E.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 A.双方的购销合同解除
- B.双方的装饰材料质量争议消灭
- C.人民法院非经法定审判监督程序,不得撤销该判决
- D.建材公司不履行义务时,房屋开发公司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 E.二审法院审理后,诉讼程序即告终结
- A.已经办理该建筑工程用地批准手续
- B.需要拆迁的.已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
- C.已经确定建筑施工企业
- D.有满足施工需要的施工图纸
- E.建设资金已经落实
- A.工程图纸
- B.造价鉴定
- C.律师辩论笔录
- D.被告人弟弟的证言
- E.偷拍的谈判录像
- A.专利权
- B.商标权
- C.著作权
- D.发明权
- E.专利转让权
- A.国有建设用地出让合同
- B.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 C.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 D.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E.选址意见书
- A.注册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作出注册许可的
- B.超越法定权限作出注册许可的
- C.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注册许可的
- D.采用弄虚作假手段取得继续教育证书的
- E.向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颁发注册证书的
- A.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或以其他企业名义承揽工程的
- B.将承包的工程转包或违法分包的
- C.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擅自施工的
- D.发生过较大生产安全事故
- E.企业发生合并、分立、改制的
- A.项目名称
- B.施工场所和期限
- C.产生噪声的原因
- D.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
- E.所采取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 A.保证
- B.抵押
- C.质押
- D.留置
- E.借贷
- A.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地役权合同
- B.地役权合同应包括解决争议的方法
- C.地役权自地役权合同签订时设立
- D.地役权自地役权合同生效时设立
- E.地役权是按照当事人的约定设立的用益物权
- A.封闭式垃圾站
- B.生活垃圾填埋场
- C.工业固体废物集中贮存、处置的设施
- D.工业固体废物集中贮存、处置的场所
- E.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的场所
- A.存在足以使相对人相信行为人具有代理权的事实
- B.存在足以使相对人相信行为人具有代理权的理由
- C.本人存在过失
- D.相对人为善意
- E.相对人为主观恶意
- A.遭受自然灾害工程本身受损
- B.意外事故使施工用设施受损
- C.被保险人从事建筑施工时由于操作不当受伤害致残
- D.被保险人在施工现场被高空坠物砸死
- E.火灾和爆炸等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
- A.行政许可
- B.行政处罚
- C.行政裁决
- D.行政命令
- E.行政奖励
- A.要求承包方以低于成本价竞标
- B.商议承包方尽可能缩短工期
- C.要求承包方无条件采用建设单位采购的材料设备
- D.要求承包商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以降低成本
- E.暗示承包商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以降低成本
- A.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的,以提交竣工验收报告之日为竣工日期
- B.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的,以竣工验收合格之日为竣工日期
- C.发包人收到竣工验收报告后拖延验收的,以提交竣工验收报告之日为竣工日期
- D.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不合格后再验收的,以提交最终竣工验收报告之日为竣工日期
- E.建设工程未经竣工验收,发包人擅自使用的,以转移占有之日为竣工日期
- A.1万元以下
- B.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
- C.5万元以上
- D.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 A.12
- B.20
- C.32
- D.40
- A.相互串通投标
- B.允许他人以本单位名义承揽工程
- C.不履行保修义务
- D.转让安全生产许可证
- A.1个月
- B.3个月
- C.6个月
- D.12个月
- A.向发证机关申请延期
- B.报批准机关核验开工报告
- C.重新办理开工报告批准手续
- D.改办施工许可证
- A.甲施工企业参与串通投标被处没收违法所得
- B.乙工程监理单位转让工程监理业务被处吊销资质证书
- C.丙建设单位压缩合理工期被处以罚款
- 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丁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玩忽职守被开除
- A.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工作
- B.建设监理相关工作
- C.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服务有关工作
- D.建设工程施工的项目管理工作
- A.特别重大事故
- B.重大事故
- C.较大事故
- D.一般事故
- A.程序性诉讼
- B.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
- C.进行和解
- D.提起反诉或者上诉
- A.不承担任何责任
- B.可以提出解除借款合同
- C.可延期提供贷款
- D.应赔偿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损失
- A.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适当放宽了质量标准
- B.注明了建筑材料、设备的生产厂、供应商
- C.简要描述了建筑材料、设备的性能
- D.注明建筑材料、设备的规格、型号
- A.企业只能以书面形式申请行政复议
- B.甲省建设厅受理行政复议后,企业在法定行政复议期限内不得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 C.企业不能委托代理人参加行政复议
- D.甲省建设厅的行政复议决定,应当在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
- A.保险经纪人
- B.保险人
- C.受益人
- D.投保人
- A.书面形式
- B.口头形式
- C.其他形式
- D.没有明确规定
- A.屋面防水工程的防渗漏为3年
- B.电气管线工程为2年
- C.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的防渗漏为2年
- D.设备安装工程为1年
- A.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 B.合同示范性文本对当事人订立合同其参考作用
- C.签订合同时有合同示范性文本的必须使用
- D.合同成立与否与是否采用合同示范性文本无直接关系
- A.承包人人民法院协商将该工程依法拍卖,承包人就该工程拍卖价款优先受偿
- B.承包人将该工程折价,就该工程折价款优先受偿
- C.承包人与发包人协商将该工程依法拍卖,承包人就该工程折价款优先受偿
- D.承包人与发包人协商将该工程折价,承包人就该工程折价款优先受偿
- A.甲就乙违反协议的行为,向乙所在地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 B.由法院执行和解协议
- C.法院依职权恢复原判决的执行
- D.甲向法院申请按照原生效判决书强制执行
- A.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者安装
- B.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建设单位不拨付工程款
- C.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建设单位不进行竣工验收
- D.监理工程师无权决定是否允许施工单位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 A.10%以上20%以下
- B.20%以上30%以下
- C.20%以上50%以下
- D.30%以上50%以下
- A.5万元以下
- B.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 C.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 D.50万元以上
- A.技术处理方案
- B.损失赔偿方案
- C.责任认定方案
- D.设计变更方案
- A.根据违法违规行为的行政处罚记录,对市场主体进行诚信评价
- B.对市场主体违反各类行政法律规定强制义务的行政处罚记录
- C.以建筑市场有关的法律责任为主要依据,对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可有所侧重
- D.市场主导、以建筑市场信用平台的记录为基础的评价
- A.责令停业整顿
- B.给予罚款处理
- C.给予撤职处分
- D.责令限期改正
- A.2014年2月20日
- B.2014年4月20日
- C.2014年7月20日
- D.2015年1月20 日
- A.将本单位资质借给其他工程监理单位承担工程监理业务
- B.以其他工程监理单位名义承担工程监理业务
- C.在本单位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担工程监理业务
- D.将已中标的工程监理业务转让给具备相同资质的其他工程监理单位
- A.法律形式
- B.法律体系
- C.法律规范
- D.法律部门
- A.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
- B.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政府定价
- C.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政府指导价
- D.履行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
- A.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不得在工程上使用
- B.将工程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标准作为检验的依据
- C.将合同约定作为检验的依据
- D.将检验结果形成书面记录进行备案
- A.因迟延支付工程款所产生的利息
- B.因迟延交付场地而产生的窝工损失
- C.因发包方违约而产生的索赔费用
- D.承包人支付的材料费
- A.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勘察、设计单位制定技术加固措施
- B.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进行加固、维修和补强
- C.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勘察、设计单位鉴定
- D.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勘察、设计单位重新界定使用期
- A.在接受乙要求的10天内向乙提请施工签证
- B.提请的签证事项包括了用工数量和单价、机械台班数量和单价、使用材料和金额等
- C.在乙签证后开始零星项目的施工
- D.出于维系良好合作关系的考虑,在乙未签证时开始施工,并自负发生争议的责任
- A.新颖性
- B.创造性
- C.适于工业应用
- D.实用性
- A.2014年2月——2014年4月
- B.2013年11月~2014年1月
- C.2013年7月~2014年1月
- D.2014年2月——2014年7月
- A.某工地安全防护网损坏,致使工人在施工中不慎从楼上掉下摔死
- B.工地在建地下隐蔽工程时.对裸露地面的钢筋,未做防护措施,造成人员摔伤
- C.某工程监理单位发现施工单位过度追求施工进度,致使工程质量严重不符合要求,却不依法行使监理职能,造成建筑物倒塌,死伤多人的严重后果
- D.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
- A.对当事人逾期提交证据,且理由不成立,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
- B.在证据交换的过程中,对有异议的证据,不予采纳
- C.未经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 D.鉴定人应当出庭接受当事人质询
- A.消防水源情况
- B.灭火器材配置情况
- C.基坑围护情况
- D.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 A.现场安全巡查员
- B.专业监理工程师
- C.发包单位负责人
- D.安全生产监督站
- A.开工报告制度是国务院规定的政府主管部门的一种行政许可制度
- B.开工报告由建设单位向政府主管部门申报
- C.开工报告是审查建设单位应具备的开工条件
- D.开工报告是审查施工单位应具备的开工条件
- A.当事人要求继续履行
- B.双方协商一致变更合同后,法院却要求撤销该合同
- C.当事人请求撤销合同后,法院可以撤销合同
- D.当事人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合同
- A.生产厂家的吊车制造许可证
- B.吊车出厂的产品合格证明
- C.机械燃油消耗定额证明。
- D.具有资质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安全性能检测合格证明
- A.建筑市场诚信行为记录信息的公布期限一般为6个月至1年
- B.良好行为记录信息的公布期限为3年
- C.企业整改经审核确有实效的.可以缩短公布期限,但最短不得少于3个月
- D.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的公告期限为6个月
- A.法院进行调解,可以邀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协助
- B.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
- C.调解达成协议后,人民法院必须制作调解书
- D.法院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效力与判决书相同
- A.工程建设施工(包括安装)及验收通用的综合标准
- B.工程建设通用的有关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标准
- C.工程建设通用的术语、符号、代号、量与单位、建筑模数和制图方法标准
- D.工程建设重要的通用的试验、检验和评定方法标准
- A.由丙承担赔偿责任
- B.由甲承担赔偿责任
- C.甲不承担任何责任
- D.由甲和丙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 A.乙转让债权的行为无效,甲应付50万元给乙
- B.乙转让债权的行为无效,甲只需付20万元给乙即可,另30万元可主张抵销
- C.乙转让债权的行为有效,甲应付50万元给丙
- D.乙转让债权的行为有效,甲只需付20万元给丙即可,另30万元可主张抵销
- A.发包方可以不承担违约责任
- B.承包方应该终止履行合同
- C.发包方应赔偿未支付给承包方损失的费用
- D.承包方仍可要求结算已完部分的工程费用
- A.10日
- B.15日
- C.20日
- D.30日
- A.认定事实不清
- B.违反法定程序
- C.证据不足
- D.适用法律错误
- A.完成建设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的工程,才能进行竣工验收
- B.建设工程未经规划验收核实或经核实不符合规划条件的,不得组织竣工验收
- C.依法应进行消防验收的工程,未经消防验收或消防验收不合格的,不得组织竣工验收
- D.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应当与主体工程竣工验收同时进行
- A.引起诉讼时效的中断
- B.引起诉讼时效的中止
- C.引起诉讼时效的延长
- D.改变法定时效期间
- A.2亿元
- B.1亿元
- C.3000万元
- D.500万元
- A.批准发布时已明确为强制性标准的
- B.批准发布时虽未明确为强制性标准,但其编号中不带“/T”的
- C.批准发布时虽未明确为强制性标准,但其编号中带“/T”的
- D.批准时虽未明确为强制性标准,但其中有强制性条文(黑体字),编号也不带“/T”的
- A.2014年11月7日
- B.2014年11月14日
- C.2014年11月21日
- D.2014年11月28 日
- A.承揽人
- B.定作人
- C.制作人
- D.代理人
- A.650万元
- B.700万元
- C.750万元
- D.800万元
- A.经济法
- B.社会法
- C.行政法
- D.民法商法
- A.1000元以下
- B.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
- C.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
- D.10000元以上
- A.甲公司、乙公司重新达成仲裁协议申请仲裁
- B.仲裁委员会撤销该仲裁裁决,由当事人重新选任仲裁员进行仲裁
- C.甲公司和乙公司就已经裁决的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D.甲公司和乙公司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仲裁裁决
- A.500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
- B.1000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
- C.1000元以上8000万元以下
- D.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