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第一次开庭时
- B.提交答辩状期间
- C.被告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5日内
- D.法庭辩论终结前
- E.第一审判决做出前
- A.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单位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
- B.迫使承包方以高于成本的价格竞标的
- C.明示或者暗示设计单位或者施工单位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降低工程质量的
- D.建设项目必须实行工程监理而未实行工程监理的
- E.未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的
- A.企业标准
- B.工程设计要求
- C.通行惯例
- D.施工技术标准
- E.合同约定
- A.建设单位应当自领取施工许可证之日起3个月内开工
- B.申请延期开工以1次为限
- C.因故不能按期开工的,应当向发证机关申请延期
- D.申请延期开工每次不得超过3个月
- E.既不开工又不申请延期或者超过延期时限的,施工许可证自行废止
- A.公权性
- B.保密性
- C.自愿性
- D.专业性
- E.快捷性
- A.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 B.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 C.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 D.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 E.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 A.未按约定支付工程价款的
- B.明确表示或者以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主要义务的
- C.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没有完工,且在发包人催告的合理期限内仍未完工的
- D.已经完成的建设工程质量不合格,并拒绝修复的
- E.将承包的建设工程非法转包、违法分包的
- A.出让
- B.抵押
- C.划拨
- D.转让
- E.出质
- A.聘用单位破产的
- B.聘用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的
- C.聘用单位被吊销或者撤回资质证书的
- D.已与聘用单位解除聘用合同关系的
- E.受到刑事处罚的
- A.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B.给予警告
- C.1年内不得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
- D.限期整改
- E.3年内不得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
- A.12
- B.48
- C.24
- D.72
- A.甲拟将全部房产所有权及土地使用权转让给丙,自己保留地役权
- B.甲拟单独将地役权转让给丁物业公司
- C.甲拟将房产所有权及土地使用权和地役权一并转让给丙
- D.甲拟将房产所有权及土地适用权转让给丙,而将地役权转让给丁
- A.合同
- B.无因管理
- C.不当得利
- D.侵权行为
- A.7
- B.10
- C.20
- D.30
- A.1
- B.2
- C.3
- D.4
- A.3
- B.5
- C.7
- D.10
- A.通知保证人即可
- B.应当取得保证人书面同意
- C.可以口头通知保证人
- D.保证人对未经其同意转让的债务,仍承担保证责任
- A.物证
- B.勘验笔录
- C.书证
- D.视听资料
- A.证据交换
- B.认证
- C.质证
- D.举证时限
- A.1
- B.2
- C.3
- D.5
- A.5
- B.10
- C.15
- D.20
- A.抵押
- B.质押
- C.留置
- D.担保
- A.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与劳动行政部门的代表
- B.企业的工会代表与劳动行政部门的代表
- C.企业的职工代表、企业代表和工会代表
- D.企业的职工代表、企业代表和劳动行政部门的代表
- A.拆除工程施工组织方案
- B.建设单位资质等级证明
- C.安全施工措施资料
- D.安全生产费用的责任
- A.3
- B.5
- C.10
- D.20
- A.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由其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 B.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由人大主席团批准后予以公告
- C.较大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由其常务委员会直接公布
- D.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经批准后,分别由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常委会予以公布
- A.10
- B.15
- C.20
- D.25
- A.中小型工程但技术复杂的,可以采取联合共同承包
- B.两个不同资质等级的单位实行联合共同承包的,应当按照资质等级高的单位的业务许可范围承揽工程
- C.联合体各方应当与建设单位分别签订合同,就承包工程中各自负责的部分承担责任
- D.共同承包的各方就承包合同的履行对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 A.双方应签订联合承包的协议
- B.按照资质等级低的单位的业务范围承揽建设工程
- C.甲与乙就承揽工程向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 D.联合体造成违约,建设单位只能以联合承包协议为依据分别向甲、乙进行追偿
- A.1
- B.2
- C.3
- 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