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按质量标准分层、分段取样的填土压实度试验
- B. 道路工程的弯沉试验
- C. 无压力管道严密性试验
- D. 桥梁工程设计有要求的动、静载试验
- E. 压力管道的强度试验、严密性试验和通球试验
- A. 桩基
- B. 石基
- C. 灰土基
- D. 钢筋混凝土基
- E. 水泥土基
- A. 深基坑作业的防护
- B. 地下管线的防护
- C. 施工用电安全
- D. 地面交通安全的防护
- E. 汽车驾驶员
- A. 轴线位置及高程符合标准
- B. 钢筋位置(特别是底板内的预埋池壁、柱插筋)准确
- C. 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标号要符合标准要求
- D. 变形缝防水性能符合要求
- E. 防混凝土裂缝
- A. 分项工程主控项目(在项目栏列有Δ者)的合格率应达到100%
- B. 分项工程一般项目的合格率不应低于80%,且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点,其最大偏差应在允许偏差的1.5倍之内
- C. 试运行期间,管道、设备的工作状态应正常
- D. 分部工程的所有分项工程均为合格,则该分部工程为合格
- E. 单位工程的所有分项工程均为合格,则该单位工程为合格
- A. 单向顶进时,应选在管道下游端,以利排水
- B. 工作坑要与被穿越的建筑物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 C. 便于清运挖掘出来的泥土和有堆放管材、工具设备的场所
- D. 不宜设置于工厂企业、里弄出口处及高压线下方
- E. 距电源远
- A. 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支撑材料和布置形式
- B. 支撑体系受力明确,安全可靠,对环境影响小
- C. 土体开挖方便
- D. 主体结构可快速施工
- E. 施工人员上下方便
- A. CRD法
- B. CD法
- C. 单侧壁导坑法
- D. 正台阶法
- E. 全断面法
- A. 坚实平整
- B. 结构强度稳定,无显著变形
- C. 表面无松散颗粒
- D. 耐磨性好
- E. 材料均匀一致
- A. 停止下沉
- B. 不再冒气泡
- C. 泛出水泥浆
- D. 不离析
- E. 与模板齐平
- A. 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 B. 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 C. 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 D. 1000万元以下1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 A. 市政自来水
- B. 地下水
- C. 雨水
- D. 中水
- A. 维持社会交通秩序
- B. 对现场的使用要有检查
- C. 施工总平面设计
- D. 合理规划施工用地
- A. 选择原材料配合比
- B. 严格控制压实度
- C. 掺加膨润土的拌合土层
- D. 分层压实
- A. 0.01MPa≤P≤0.2MPa
- B. 0.2MPa<P≤0.4MPa
- C. 0.4MPa<P≤0.8MPa
- D. 0.8MPa<P≤1.6MPa
- A. 1.25,1.5
- B. 1.15,1.25
- C. 1.25,1.15
- D. 1.5 ,1.25
- A. 高压和中压A
- B. 中压B和低压
- C. 中低压地下
- D. 中压A和低压
- A. 同一轴线上
- B. 管道中心的垂线上
- C. 与管道呈平行的平行线上
- D. 与施工地面垂直的垂直线上
- A. 垂直铺设,径向铺设
- B. 径向铺设,垂直铺设
- C. 交叉铺设,径向铺设
- D. 径向铺设,交叉铺设
- A. 投加混凝剂
- B. 增设预沉池或沉淀池
- C. 加氯接触消毒
- D. 自然氧化法和接触氧化法
- A. 防止周围地层松弛范围扩大
- B. 填充由浆体收缩引起的空隙
- C. 补足一次注浆未充填的部分
- D. 抑制隧道周边地层松弛,防止地层变形
- A. 导墙
- B. 导管
- C. 导沟
- D. 接头管
- A. Q>Q3时表示泥浆流失
- B. Q<Q3时表示地下水流入
- C. Q<Q3,一般表示泥浆中的的水渗入土体
- D. 正常掘进时,泥浆流失现象居多
- A. 地表沉降
- B. 墙体的稳定性
- C. 坑底隆起
- D. 基坑的稳定
- A. 纵向应从两端向跨中,横向应从两侧向中线
- B. 纵向应从两端向跨中,横向应从中线向两侧
- C. 纵向应从跨中向两端,横向应从两侧向中线
- D. 纵向应从跨中向两端,横向应从中线向两侧
- A. 1.2m
- B. 1.0m
- C. 0.8m
- D. 0.6m
- A. 活动端
- B. 固定端
- C. 两端面与盖梁间距相等
- D. 活动端端面对齐
- A. 小型机具施工,轨模式摊铺机施工,滑模式摊铺机施工
- B. 轨模式摊铺机施工,滑模式摊铺机施工,小型机具施工
- C. 滑模式摊铺机施工,小型机具施工,轨模式摊铺机施工
- D. 轨模式摊铺机施工,小型机具施工,滑模式摊铺机施工
- A. 2~2.5;2~2.5
- B. 2.5~3;2.5~3
- C. 2.5~3;2~2.5
- D. 2~2.5;2.5~3
- A. 耐热性
- B. 刚度
- C. 水稳定性
- D. 抗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