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沉桩时,桩锤、桩帽或送桩帽应和桩身在同一中心线上
- B.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1%
- C.接桩可采用焊接、法兰连接或机械连接
- D.终止锤击应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主,贯人度为辅
- E.沉桩过程中应加强对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等的观测、监护
- A.复合式衬砌以结构自防水为根本,辅以防水层组成防水体系
- B.以接缝部位混凝土及防水层施工为防水控制的重点
- C.衬砌背后、隧底设置的排水盲管(沟)应有足够的数量和过水能力断面
- D.衬砌背后、隧底设置的排水盲管(沟)应与衬砌分别施工以防被堵塞
- E.二次衬砌采用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应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
- A.经返工返修的检验批可重新进行验收
- B.更换材料、构件、设备等的验收批可重新进行验收
- C.经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验收批,予以验收
- D.经原设计单位验算认可能够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的验收批,予以验收
- E.符合其他标准的检验批,可按其他标准重新进行验收
- A.路基
- B.垫层
- C.整平层
- D.基层
- E.面层
- A.新浇筑钢筋混凝土自重
- B.振捣混凝土时的荷载
- C.新浇筑混凝土对侧模的压力
- D.施工机具荷载
- E.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冲击荷载
- A.符合焊接工艺要求
- B.精度等级符合要求
- C.性能稳定可靠
- D.灵敏度可靠
- E.配备相应的操作工
- A.将断面分成:左、右侧壁导坑、上部核心土、下台阶
- B.导坑宽度不宜超过断面最大跨度的1/3
- C.开挖流水顺序为左侧壁导坑、上部核心土、右侧壁导坑、下台阶
- D.后开挖导坑所引起的围岩应力重分布的影响不应波及另一侧已完成导坑
- E.每个分块开挖后必须立即闭合各自的初次支护
- A.调节、转换热网输送的热媒
- B.集中供热管道中的凝结水
- C.计量、检测供热热媒的参数和数量
- D.保证供热温度
- E.向热用户系统分配热量
- A.原材料质量
- B.平整度
- C.7d无侧限抗压强度
- D.厚度
- E.压实度
- A.降低水的浊度
- B.去除水中的铁、锰离子
- C.去除水中的全部有机物和细菌
- D.去除水中绝大部分悬浮物和胶体物质
- E.去除部分水中某些有机物、细菌及病毒
- A.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
- B.结构强度和使用功能
- C.结构安全和环境保护
- D.结构稳定和环境保护
- A.工程外观质量应由验收人员现场确认
- B.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进行验收
- C.隐蔽工程应由相关单位进行隐蔽验收,确认合格后,形成隐蔽验收文件
- D.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分部工程应进行100%检测
- A.0.2m
- B.0.3m
- C.0.4m
- D.0.5m
- A.分层统一
- B.业务系统化
- C.适应变化
- D.因人设岗
- A.春
- B.夏
- C.秋
- D.冬
- A.对混凝土结构,是在防水层施工
- B.对混凝土结构,是在防腐层施工
- C.对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在保护层喷涂
- D.对砌体结构,是在防水层施工
- A.设计单位
- B.勘察单位
- C.监理单位
- D.建设单位
- A.0.5m
- B.1m
- C.1.5m
- D.2m
- A.防冻垫层
- B.排水垫层
- C.半刚性垫层
- D.刚性垫层
- A.抽样
- B.100%射线
- C.试验
- D.100%超声波
- A.业主指定
- B.现场需要
- C.监理指定
- D.施工总平面图
- A.手掘式顶管机
- B.定向钻
- C.夯管
- D.土压平衡顶管机
- A.先中跨、后次跨、再边跨
- B.先边跨、后次跨、再中跨
- C.先边跨、后中跨、再次跨
- D.先中跨、后边跨、再次跨
- A.复合式
- B.整体式
- C.管片
- D.喷锚支护
- A.手掘式
- B.挤压式
- C.土压式
- D.泥水式
- A.厚度系数
- B.摊铺系数
- C.虚铺系数
- D.压实系数
- A.劳务企业
- B.业主单位
- C.分包单位
- D.法人单位
- A.高压水流和水泥浆液
- B.高压水泥浆液和压缩空气
- C.高压水泥浆液
- D.高压水流、压缩空气及水泥浆液
- A.1.0~1.5
- B.0.8~1.0
- C.0.6~0.8
- D.O.5~O.6
- A.一级管网
- B.二级管网
- C.供水管网
- D.回水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