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压实度为主控项目
- B.压实度必须达到90%以上的合格率
- C.压实度达不到要求值时,应采取措施加强碾压
- D.压实度是由湿密度和含水量计算出干密度后而计算得到的
- E.环刀法适用于土路基压实度检测
- A.竖井开挖、结构和支撑施工以及提升设备安装
- B.超前导管和管棚支护、注浆加固
- C.初期支护结构钢筋格栅及钢筋网加工、安装以及喷射混凝土作业和质量
- D.喷射和二次衬砌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搅拌、试件的制作和试验
- E.一次衬砌结构钢筋加工及绑扎、模板支立、预埋件安装和混凝土灌注
- A.城市道路发展规划
- B.年度建设计划
- C.城市道路年度建设计划
- D.城市发展规划
- E.杆线、管线发展规划
- A.涂改
- B.抽撤
- C.伪造
- D.丢失
- E.打印
- A.品种
- B.种类
- C.规格
- D.使用部位
- E.等级
- A.识别重要危险因素
- B.基坑开挖工况影响分析
- C.对可能出现的安全状态进行分析
- D.评价其危险程度
- E.数值模拟计算
- A.安全巡查
- B.专项安全检查
- C.季节性安全检查
- D.安全暗访
- E.特定条件下的安全检查
- A.必须检查梁板外形及其预埋件尺寸和位置,其偏差不应超过设计或规范允许值
- B.支承结构(墩台、盖梁等)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 C.支承结构和预埋件的尺寸、标高及平面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验收合格
- D.桥梁支座的安装质量应符合要求,其规格、位置及标高应准确无误
- E.千斤顶起落梁的技术要求
- A.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黏性土、黄土及人工填土
- B.挖孔桩截面一般为圆形孔径1200~2000mm,最大可达5000mm
- C.挖孔深度不宜超过25m
- D.必须做到孔底表面无松渣、泥、沉淀土
- E.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支护孔壁技术
- A.先开挖一侧导坑,并及时地将其初次支护闭合
- B.同时开挖另一侧导坑,并建造初次支护
- C.然后开挖上部核心土,建造拱部初次支护
- D.再后开挖下台阶,建造底部的初次支护,使初次支护全断面闭合
- E.最后拆除导坑临空部分的初次支护,施作内层衬砌
- A.实际使用广泛
- B.消耗热媒量小
- C.消耗热媒量大
- D.中间设备少
- E.中间设备多
- A.强度要求
- B.刚度要求
- C.稳定要求
- D.防水流冲刷要求
- E.防水要求
- A.硅酸盐
- B.普通硅酸盐
- C.矿渣硅酸盐
- D.火山灰质硅酸盐
- E.粉煤灰硅酸盐
- A.满足施工进度、方法、工艺流程及施工组织的需求,布置合理、紧凑,用地少
- B.运输组织合理,场内道路畅通,各种材料能按计划分期分批进场,避免二次搬运
- C.因地制宜划分施工区域和l临时占用场地,根绝各分部分项工程之间干扰
- D.尽可能利用施工现场附近的原有建筑物作为施工临时设施,减少临时设施搭设
- E.应方便生产和生活,办公用房靠近施工现场,福利设施应在生活区范围之内
- A.选择材料
- B.设置钢筋
- C.摊铺
- D.振动、抹平
- E.施工接缝
- A.厌氧消化
- B.热处理
- C.沉淀过滤
- D.浓缩
- E.脱水
- A.地形
- B.地貌
- C.建筑
- D.水体
- E.植被
- A.宜采用强制式拌和机拌合
- B.运输时,应采取遮盖封闭措施防止水分损失和遗撒
- C.摊铺中发生粗、细集料离析时,应及时翻拌均匀
- D.碾压应在自然含水量时进行
- E.应在潮湿状态下养护,常温下不宜少于7d
- A.材料宜采用塑性指数10~15的粉质黏土、黏土,塑性指数大于4的砂性土亦可使用
- B.用清洁中性水拌合
- C.运输时,不得遮盖封闭
- D.施工时,宜用薄层贴补的办法找平
- E.石灰土应湿养,直至上层结构施工时为止,养护期应封闭交通
- A.砂性土
- B.腐殖土
- C.淤泥
- D.冻土块
- E.生活垃圾
- A.土质条件差
- B.工期紧
- C.开挖面土壤含水量高
- D.地基承载力低
- E.铁路列车不允许限速
- A.施工场地
- B.护壁泥浆
- C.桩的制作
- D.护筒埋设
- E.混凝土浇筑
- A.严格履行开工、延期开工、暂停施工、复工及工期延误等报批手续
- B.进度计划应具体落实到执行人、目标、任务,并制定检查方法和考核办法
- C.在进度计划图上标注实际进度记录
- D.跟踪工程部位的计划进度并编制统计报表
- E.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处理进度索赔
- A.人员信息管理
- B.门禁管理
- C.工资管理
- D.实时跟踪
- E.考勤管理
- A.水处理构筑物结构类型、结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 B.预埋件、预留孔洞、止水带等规格、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 C.混凝土强度、抗渗、抗冻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 D.混凝土结构外观无一般质量缺陷
- E.构筑物外壁不得渗水
- A.作业指导书
- B.人员培训计划
- C.技术措施
- D.持续改进流程
- A.6t
- B.8t
- C.10t
- D.12t
- A.经济、技术、商务
- B.经济、技术、公共关系
- C.政治、技术、法律
- D.政治、经济、法律
- A.1.5MPa
- B.2MPa
- C.2.5MPa
- D.3MPa
- A.上承式
- B.中承式
- C.下承式
- D.悬承式
- A.压浆孔
- B.排水孔
- C.溢浆孔
- D.排气孔
- A.担任施工项目负责人的注册建造师
- B.担任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的注册建造师
- C.担任施工项目质量负责人的注册建造师
- D.负责施工项目专业工程的注册建造师
- A.增设风险合同条款
- B.加强索赔管理
- C.向保险公司投保
- D.增设保值条款
- A.量入为出
- B.两算对比
- C.成本核算
- D.成本分析
- A.0.5m
- B.1m
- C.1.5m
- D.2m
- A.溶解性的有机物
- B.溶解性的有机物和胶体物质
- C.呈悬浮状的固体污染物质
- D.细菌、病原菌等
- A.复合式
- B.整体式
- C.管片
- D.喷锚支护
- A.300mm
- B.350mm
- C.400mm
- D.450mm
- A.1
- B.2
- C.3
- D.4
- A.3℃
- B.4℃
- C.5℃
- D.6℃
- A.6
- B.5
- C.4
- D.3
- A.操作班长
- B.施工员
- C.技术员
- D.项目技术负责人
- A.实用性原则
- B.分层统一原则
- C.适应变化原则
- D.业务系统化原则
- A.6
- B.6.5
- C.7
- D.7.5
- A.比较法
- B.因素分析法
- C.比率法
- D.差额计算法
- A.2级生石灰
- B.磨细生石灰
- C.块状生石灰
- D.粒径大于10mm生石灰
- A.1
- B.2
- C.3
- D.4
- A.热源
- B.管道及其附属设施
- C.储备场站
- D.采暖工程
- A.聚氯乙烯
- B.聚乙烯
- C.聚丙烯
- D.HDPE
- A.城建主管部门
- B.当地城建档案部门
- C.监理单位
- D.质量监督部门
- A.招标投标法
- B.建筑法
- C.合同法
- D.劳动法
- A.各分项工程应按《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进行质量控制
- B.各分项工程进行自检、交接检验合格后,即可进行下一个分项工程施工
- C.各分项T程自检、交接检验合格后应形成文件
- D.自检、交接检验文件经监理T程师检查签认后,方可进行下一个分项工程施工
- A.有良好的板体性
- B.初期强度比石灰土低
- C.低温时会冷缩
- D.水稳性比石灰土好
- A.30MPa
- B.25MPa
- C.20MPa
- D.15MPa
- A.项目经理
- B.项目技术负责人
- C.总监理工程师
- D.监理工程师
- A.1h
- B.2h
- C.3h
- D.4h
- A.围檩
- B.支撑
- C.角撑
- D.预应力设备
- A.0.5m
- B.0.7m
- C.1.0m
- D.1.2m
- A.先从地表面向下开挖基坑至设计标高。再由下而上建造主体结构
- B.先建临时结构顶板,再向下开挖基坑至设计标高,由下而上建造主体结构
- C.先建临时结构顶板,根据主体结构层数,自上而下分层挖土与建造主体结构
- D.分块建筑临时结构顶板,再向下开挖基坑至设计标高,由下而上建造主体结构
- A.氯化物
- B.磷酸盐
- C.氮化物
- D.硫酸钠
- A.自全部骨料装入搅拌机开始搅拌起,至开始卸料时止,延续搅拌的最短时间
- B.自水泥装入搅拌机开始搅拌起,至开始卸料时止,延续搅拌的最短时间
- C.自全部胶结料装入搅拌机开始搅拌起,至开始卸料时止,延续搅拌的最短时间
- D.自全部材料装入搅拌机开始搅拌起,至开始卸料时止,延续搅拌的最短时间
- A.1h
- B.2h
- C.3h
- D.5h
- A.准确识别工程重大危险源和不利环境因素
- B.实现安全文明施工
- C.评价安保体系、实现持续改进
- D.事故预防
- A.污水→格栅→沉砂池→生物处理池→二沉池
- B.污水→沉砂池→初沉池→二沉池→消毒
- C.污水→格栅→沉砂池→沉淀池→接触池→出水
- D.污水→格栅→沉淀池→过滤池→出水
- A.摊铺段过长
- B.当日摊铺、当日碾压成活
- C.未碾压的料层受雨淋后,应进行测试分析,按配合比要求重新搅拌
- D.及时开挖排水沟或排水坑,以便尽快排除积水
- A.黏性土
- B.砂土或粉土
- C.弱风化岩层
- D.卵砾石层
- A.质量计划
- B.质量目标
- C.质量控制
- D.质量验收程序
- A.0.2
- B.0.4
- C.0.6
- D.0.8
- A.楔形或梯形砌块
- B.楔形或扇形砌块
- C.楔形或方形砌块
- D.条形或扇形砌块
- A.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
- B.CRD法
- C.CD法
- D.双侧壁导坑法
- A.质量
- B.安全
- C.成本
- D.工期
- A.成本预测一管理计划一管理决策一过程控制一成本核算一分析和考核
- B.成本预测一管理决策一过程控制一管理计划一成本核算一分析和考核
- C.成本预测一管理决策一管理计划一过程控制一成本核算一分析和考核
- D.成本预测一管理决策一管理计划一成本核算一过程控制一分析和考核
- A.强度
- B.自稳能力
- C.抵抗变形能力
- D.不透水性
- A.降低混凝土灌注速度
- B.改善混凝土流动性能
- C.加快混凝土灌注速度
- D.在首批混凝土中掺入缓凝剂
- A.考核评价
- B.质量控制
- C.监督检查
- D.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