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直线形钢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钢筋公称直径
- B.后张法构件预应力直线形钢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其管道直径的1/2
- C.钢筋机械连接件的最小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0mm
- D.应在钢筋与模板之间设置垫块,确保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 E.垫块应布置成矩形,并与钢筋绑扎牢固
- A.孔隙直径小
- B.渗透性好
- C.质地柔软
- D.化学性能稳定
- E.能与土很好结合
- A.特殊过程
- B.质量缺陷
- C.隐蔽工程
- D.不合格项
- E.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 A.项目部与施工队签订劳务合同时,应将人工费单价定在预算定额以下
- B.材料管理人员应以预算价格来控制地方材料的采购成本
- C.以周转设备预算收费的总量来控制实际发生的周转设备使用费的总量
- D.用施工图预算的机械使用费和机械费补贴来控制机械费支出。
- E.构件加工费和分包工程费特别要坚持“以施工图预算控制合同金额的原则
- A.导管进水
- B.堵管
- C.钢筋笼上升
- D.扩径
- E.桩身夹泥、断桩
- A.筛滤截留
- B.好氧微生物反应
- C.离心分离
- D.重力分离
- E.沉淀法
- A.上岗证
- B.居住证
- C.身份证
- D.健康证
- E.考勤表
- A.从上至下
- B.逐层拆除
- C.上下同时
- D.分段拆除
- E.先拆除非承重结构,再拆除承重结构
- A.合理选用压实机械
- B.正确的压实方法
- C.掌握土层含水量
- D.控制土的颗粒结构
- E.压实质量检查
- A.运输中应采取防止水分蒸发和防扬尘措施
- B.宜采用机械摊铺,不得发生“梅花”、“砂窝”现象
- C.宜用多次找补方式达到每层的虚铺厚度要求
- D.碾压前和碾压中应先适量洒水
- E.可采用沥青乳液和沥青下封层进行养护,养护期为7~14d
- A.抗压强度
- B.弯拉强度
- C.抗剪强度
- D.工作性
- E.耐久性
- A.起止时问
- B.网络计划图
- C.持续时间
- D.工作关系
- E.资源供应
- A.工程洽商
- B.变更
- C.转让
- D.终止
- E.解除
- A.支架的地基承载力应符合要求
- B.安装支架时,应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设置预拱度
- C.支架底部应有良好的排水措施,不得被水浸泡
- D.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防止支架均匀下沉的措施
- E.有简便可行的落架拆模措施
- A.石灰土
- B.水泥稳定粒料
- C.水泥土
- D.二灰稳定粒料
- E.二灰土
- A.爆破
- B.钢结构安装
- C.拆除
- D.桥梁施工
- E.拆迁
- 17
-
临时设施的种类有( )。
- A.安全设施
- B.办公设施
- C.生活设施
- D.辅助设施
- E.生产设施
- A.质地坚实
- B.无腐朽
- C.无扭曲
- D.变形小
- E.刚度大
- A.供回水敷设
- B.管沟敷设
- C.架空敷设
- D.直埋敷设
- E.低支架敷设
- A.开挖对围岩的扰动次数少,有利于围岩天然承载拱的形成
- B.工序简单
- C.在所有喷锚暗挖(矿山)法开挖方式中工期最短
- D.初期支护拆除量无
- E.能充分利用围岩的自稳能力
- A.工程项目能顺利进行的保障
- B.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内容
- C.施工现场管理的依据之一
- D.施工组织设计组成部分
- E.文明施工的关键
- A.宜采用受力明确、连接可靠、施工方便的结构形式
- B.宜采用非对称而整体性强的结构形式
- C.应与地下主体结构形式、施工顺序协调
- D.应利于基坑土方开挖和运输
- E.需要时,应考虑内支撑结构作为施工平台
- A.中小型交通安全防护工程
- B.中小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
- C.中小型路基工程
- D.中小型管道工程
- E.中小型污水处理厂
- A.施工顺序的局部改变
- B.施工时间
- C.作业过程相互协作方式的重新确认
- D.合理交叉
- E.施工空间
- A.2.0~2.5
- B.2.5~3.0
- C.3.0~3.5
- D.3.5~4 n
- A.应按模板支架设计方案、程序进行拆除
- B.板、梁、拱、壳的跨度≤8m,底模板应在结构强度≥75%设计强度后拆除
- C.板、梁、拱、壳的跨度>8m,底模板应在结构强度≥100%设计强度后拆除
- D.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损坏时,拆除侧模板
- E.模板及支架拆除时,应划定安全范围,设专人指挥和值守
- A.5~10mm
- B.10~15mm
- C.15~20mm
- D.20~25mm
- A.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
- B.CRD法
- C.CD法
- D.双侧壁导坑法
- A.设计平面图
- B.施工现场总平面图
- C.施工进度图
- D.交通疏导(方案)图
- A.两
- B.三
- C.四
- D.五
- A.800
- B.750
- C.700
- D.650
- A.人工开挖沟槽的挖深较大时,应按每层3m进行分层开挖
- B.机械挖槽时,沟槽分层深度按机械性能确定
- C.槽底原状地基土不得扰动
- D.槽底不得受水浸泡或受冻
- A.3MPa
- B.5MPa
- C.8MPa
- D.IOMPa
- A.敷设在套管或管沟内
- B.采用管桥
- C.埋高绝缘装置
- D.采用加厚的无缝钢管
- A.微膨胀
- B.自流平
- C.速凝
- D.早强
- A.直接补偿
- B.弯头补偿
- C.自然补偿
- D.管道补偿
- A.当水的含量为最小含水量时,土样才能达到最大干密度
- B.当水的含量为最小含水量时,土样才能达到实测干密度
- C.当水的含量为最佳含水量时,土样才能达到最大干密度
- D.当水的含量为最佳含水量时,土样才能达到实测干密度
- A.28d
- B.21d
- C.14d
- D.直至上层结构施工为止
- A.止水带、柔性密封材料等的产品质量保证资料应齐全
- B.止水带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固定稳固.无孔洞、撕裂、扭曲、褶皱等现象
- C.先行施工一侧的变形缝结构端面应平整、垂直
- D.端面混凝土外观严禁出现严重质量缺陷,允许有个别明显的一般质量缺陷
- A.水平土压力
- B.静止土压力
- C.主动土压力
- D.被动土压力
- A.管径大小
- B.用途
- C.管道长度
- D.管道材质
- A.沉桩前应掌握工程地质钻探资料、水文资料和打桩资料
- B.处理地上(下)障碍物,平整场地,并应满足沉桩所需的地面承载力
- C.在城区、居民区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应根据现场环境状况采取降低噪声措施
- D.用于地下水有侵蚀性的地区或腐蚀性土层的钢桩应按照设计要求做好防腐处理
- A.分配管道
- B.用户引入管道
- C.室内燃气管道
- D.车间燃气管道
- A.经过冷拉的HPB300级热轧钢筋
- B.未经过冷拉的HPB300级热轧钢筋
- C.HRB335级热轧钢筋
- D.HRB400级热轧钢筋
- A.放散管
- B.排水器
- C.补偿器
- D.绝缘法兰
- A.地下水位
- B.地下管线变形
- C.周围建筑物变形
- D.支护结构水平位移
- A.留取不少于10组的试件,采用方差未知统计方法
- B.留取不少于10组的试件,采用方差已知统计方法
- C.留取不少于20组的试件,采用方差未知统计方法
- D.留取不少于20组的试件,采用非统计方法
- A.14~21
- B.10~14
- C.7~10
- D.3~7
- A.对工程施工项目质量计划规定的特殊过程,应设置分部质量控制点
- B.除应执行一般过程控制的规定外,还应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专门的作业指导书
- C.缺少经验的工序应安排试验,编制成作业指导书,按需要进行首件(段)验收
- D.编制的作业指导书,应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执行
- A.50mm
- B.70mm
- C.100mm
- D.150mm
- A.矿粉
- B.水泥
- C.石灰
- D.粉煤灰
- A.所有等级
- B.一级
- C.二级
- D.三级
- A.1h
- B.2h
- C.4h
- D.6h
- A.高度40m落地式钢管脚手架
- B.提升高度80m附着式整体提升脚手架
- C.提升高度60m附着式分片提升脚手架
- D.架体高度20m及以上悬挑式脚手架
- A.硅酸盐
- B.普通硅酸盐
- C.矿渣硅酸盐
- D.粉煤灰硅酸盐
- A.承包方
- B.分包方
- C.发包方
- D.项目经理
- A.非弹性变形
- B.弹性变形
- C.塑性变形
- D.支架空隙
- A.高强度钢丝
- B.高强度钢绞线
- C.光圆钢筋
- D.精轧螺纹钢筋
- A.6个月
- B.5个月
- C.4个月
- D.3个月
- A.0.5m
- B.0.6m
- C.0.8m
- D.1.0m
- A.投加混凝剂
- B.增设预沉池或沉淀池
- C.加氯接触消毒
- D.淹没式生物滤池
- A.竣工
- B.技术
- C.合同
- D.计量
- A.测定水池中水位之前12h
- B.测定水池中水位之后12h
- C.测定水池中水位的同时
- D.测定水池中水位之后8h
- A.0.2m
- B.0.3m
- C.0.4m
- D.0.6m
- A.临时仰拱
- B.超前小导管
- C.管棚
- D.钢拱架
- A.可以
- B.有条件
- C.靠边
- D.不得
- A.0.3m
- B.0.5m
- C.0.8m
- D.1.0m
- A.集水明排法
- B.轻型井点
- C.管井
- D.喷射井点
- A.初沉池
- B.二次沉淀池
- C.过滤池
- D.曝气池
- A.每一顶程测量一次各观测点高程偏差值
- B.每一顶程测量一次各观测点左、右偏差值
- C.每一顶程测量一次各观测点高程偏差值和左、右偏差值
- D.每一顶程测量一次各观测点高程偏差值,左、右偏差值和顶程及总讲尺
- A.进场前
- B.施工前
- C.现场踏勘前
- D.现场调研前
- A.防冻垫层
- B.排水垫层
- C.半刚性垫层
- D.刚性垫层
- A.由中间向两侧同时、对称
- B.由两侧向中间同时、对称
- C.顺时针方向
- D.逆时针方向
- A.加设不超过两层金属垫板
- B.加设不超过两层硬木垫板
- C.加设不超过一层金属垫板
- D.加设不超过一层硬木垫板
- A.由上而下
- B.由右而左
- C.由左而有
- D.由下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