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不适用于细粒土的密度测试
- B.利用灌砂测定现场挖坑的体积,并计算其密度
- C.利用放射性元素测定路面材料的密实度和含水量
- D.测定时,测试员打开仪器应退出3 m之外
- E.用直接透射法测定时,应将放射源棒放入已预先打好的孔内
- A.木桥
- B.钢筋混凝土桥
- C.预应力混凝土桥
- D.跨线桥
- E.圬工桥
- A.折旧费
- B.附具费
- C.人工费
- D.养路费
- E.安装费
- A.为运营管理、维修养护隧道
- B.为了保持岩体的稳定
- C.为给水排水、供配发电方便
- D.为通风、照明、通信、安全提供保障
- E.为行车安全而修建的人工永久建筑物
- A.经济方法
- B.组织方法
- C.行政方法
- D.法制手段
- E.技术方法
- A.打入法
- B.压人法
- C.振入法
- D.顶入法
- E.射水法
- A.围岩级别划分不准
- B.受技术条件限制
- C.管理不善
- D.衬砌类型选择不当
- E.方法不当
- A.没有充分利用工作面进行施工,(总)工期较长
- B.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比较简单
- C.充分利用了工作面进行施工,(总)工期较短
- D.不强调分工协作
- E.每天同时投入施工的劳动力、材料和机具数量较大,影响资源供应的组织工作
- A.砂的含泥量不应大于3%
- B.大于0.5 mm的砂的含量宜占总重的50%以下
- C.应采用渗水率较高的细砂
- D.砂的渗透系数不应小于5×10<sup>3</sup>cm/s
- E.在摊铺下层砂垫层之前应先进行机具定位
- A.三、四级以下公路路堤
- B.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土路基
- C.在河滩低洼地带将被水淹的填土路堤
- D.铲除原地面的草皮,挖掘填方地段的台阶
- A.有地下水
- B.存在高初始应力
- C.存在低初始应力
- D.围岩土体潮湿
- E.围岩稳定性受软弱结构面影响,且由一组起控制作用
- A.混合工作队式
- B.部门控制式
- C.矩阵式管理组织形式
- D.直线式管理组织形式
- A.重大设计变更
- B.较大设计变更
- C.一般设计变更
- D.特殊设计变更
- A.空隙率
- B.流值
- C.稳定度
- D.沥青饱和度
- A.1
- B.2
- C.3
- D.4
- A.横向挖掘法
- B.纵向挖掘法
- C.分层纵挖法
- D.混合式挖掘法
- A.3.5
- B.4.5
- C.5.5
- D.6.5
- A.粱式支架
- B.立柱式支架
- C.梁柱式支架
- D.钢木混合支架
- A.违约责任
- B.结算
- C.标的
- D.材料的交付方式
- A.1.5
- B.2
- C.2.5
- D.3
- A.5
- B.10
- C.15
- D.30
- A.铺草皮防护
- B.植灌木防护
- C.种草防护
- D.种革与铺草皮配合防护
- A.密实度
- B.空隙率
- C.填隙率
- D.间隙率
- A.旋转钻机
- B.冲击钻机
- C.回转斗钻机
- D.液压旋挖钻孔机
- A.建设单位
- B.施工单位
- C.监理单位
- D.设计单位
- A.10~15
- B.10~30
- C.15~30
- D.30~50
- A.衬砌
- B.洞门
- C.明洞
- D.附属设施
- A.外形尺寸
- B.安装位置
- C.材料性能
- D.混凝土强度
- A.制定质量控制关键点的管理办法
- B.落实质量控制关键点的质量责任
- C.开展质量控制关键点QC小组活动
- D.落实与管理责任相结合的检查考核制度
- A.观察和查阅记录资料
- B.检测与试验
- C.专门调研
- D.综合处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