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柔性护栏
- B. 刚性护栏
- C. 半刚性护栏
- D. 组合性护栏
- E. 波形梁护栏
- A. 贯通测量技术成果书
- B. 平面控制测量
- C. 贯通误差的实测成果和说明
- D. 净空断面测量
- E. 永久中线点
- A. 平坦地形的抛掷爆破
- B. 斜坡地形的抛掷爆破
- C. 斜坡地形半路堑的抛坍爆破
- D. 斜坡地形路堑的坍塌爆破
- E. 斜坡地形路堑的抛掷爆破
- A. 检查井一般采角圆形
- B. 内径不小于1.0m
- C. 并基如遇不良土质,应采取换填、夯实等措施
- D. 在井壁处的渗沟底应高出井底0.1—0.2 m
- E. 深度大于20 m的检查井,除设置检查梯外,还应设置安全设备
- A. 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
- B. 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变位、应力量测,修改支护系统设计
- C. 分析各项量测信息,确认或修正设计参数
- D. 为理论解析、数值分析提供计算依据与对比指标
- E. 为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积累经验资料
- A. 人工拉槽
- B. 硬刻槽
- C. 拉毛机拉槽
- D. 铺砂
- E. 铣刨机铣刨
- A. 对潮湿或冻融敏感性小的填料应填筑在路基下层
- B. 每种填料的填筑层压实后的连续厚度不宜小于500 mm
- C. 每一填筑层压实后的宽度不得大于设计宽度
- D. 每种填料的松铺厚度应通过试验确定
- E. 同一水平层路基的全宽可以混合填筑
- A. 锤击沉桩法
- B. 射水沉桩法
- C. 振动沉桩法
- D. 静力压桩法
- E. 碾压沉桩法
- A. 纵向集水沟
- B. 纵向排水管
- C. 横向出水管
- D. 拦水带
- E. 路肩坡度
- A. 整体的
- B. 规律性的
- C. 缓慢的
- D. 间歇性的
- E. 强烈性的
- A. 引气剂
- B. 防水剂
- C. 阻锈剂
- D. 早强剂
- A. 框格防护
- B. 抹面防护
- C. 喷浆防护
- D. 植物防护
- A. 施工单位根据情况可以修改设计
- B. 重要工程部位的变更必须由建设单位、设计和施工单位三方进行洽商
- C. 因施工条件发生变化与施工图的规定不符者可以进行变更
- D. 工程做较大变更影响建设规模时需报请原批准初步设计的主管单位同意
- A. 拱顶下沉
- B. 地表下沉
- C. 围岩体内位移
- D. 围岩周边位移
- A. 密闭性防水照明器
- B. 配有防水灯头韵开启式照明器
- C. 普通开启式照明器
- D. 应急灯
- A. 安全施工报批单
- B. 变更设计申请单
- C. 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表
- D.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月(年)报表
- A. 图纸会审制度
- B. 技术交底制度
- C. 项目经理制度
- D. 测量管理制度
- A. 20~40
- B. 40~60
- C. 60~80
- D. 80~loo
- A. 建设单位
- B. 设计单位
- C. 施工单位
- D. 监理单位
- A. 1~2 h
- B. 2~ 3 h
- C. 3~4 h
- D. 4~5h
- A. 每隔5~10m设一道缩缝
- B. 加强拌合和养护
- C. 根据土的性质采用最佳含水量
- D. 适量掺加粉煤灰
- A. 5—8m<sup>3</sup>/1 000 m<sup>2</sup>
- B. 8~10m<sup>3</sup>/1 000 m<sup>2</sup>
- C. 10~12 m<sup>3</sup>/1 000 m<sup>2</sup>
- D. 10~15 m<sup>3</sup>/1 000 m<sup>2</sup>
- A. 单层式
- B. 双层式
- C. 三层式
- D. 多层式
- A. 填隙碎石
- B. 级配碎石
- C. 石灰碎石
- D. 水泥碎石
- A. 衬砌混凝土的强度
- B. 洞身开挖时的超挖情况
- C. 隧道的平面位置
- D. 隧道的宽度和净高
- A. 5 m
- B. 6 m
- C. 7 m
- D. 8 m
- A. 高速公路
- B. 一级公路
- C. 二级公路
- D. 三级公路
- A. 平坦无水桥孔的中小跨径预制梁板安装
- B. 地面有水,孔数较多的中小跨径预制梁板安装
- C. 孔数较多的中型梁板吊装
- D. 无水或浅水河滩,孔数较多的中型梁板安装
- A. 悬臂施工法
- B. 静力施工法
- C. 振动施工法
- D. 锤击施工法
- A. 1.0
- B. 2.0
- C. 3.0
- D.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