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卷材防水层适用于受侵蚀性介质作用或受振动作用的地下工程
- B.防水卷材一般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并应在防水层外侧砌筑120mm厚保护墙
- C.卷材防水层应铺设在混凝土结构主体的背水面上
- D.采用高分子卷材时一般只铺一层,厚度应不小于1.5mm
- A.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多留施工缝
- B.墙体水平施工缝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250mm的墙体上
- C.墙体有预留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150mm
- D.垂直施工缝宜与变形缝相结合
- A.防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提高一级
- B.防水混凝土的环境温度,不得高于80°C
- C.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
- D.钢筋保护层厚度迎水面不应小于100mm
- A.<10mm
- B.10~30mm
- C.20~30mm
- D.>30mm
- A.因多层车库进出车辆频繁,库址应选在城市干道旁
- B.不宜靠近医院、学校、住宅等建筑
- C.应该考虑一定的室外用地作停车、调车和修车用
- D.多层车库体量大,设计时要考虑到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统一
- A.10
- B.10~15
- C.15~50
- D.10~30
- A.3
- B.4
- C.2.5~4.5
- D.6
- A.应选在交通和通信方便的地段
- B.应避开贮存有易爆、易燃品等的地段
- C.工业企业的办公建筑,不得在企业基地内有污染影响的地段内建造
- D.工业企业的办公建筑,应符合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法规的有关规定
- A.大型馆:大于20000m2
- B.大型馆:大于10000m2
- C.中型馆:4000~10000m2
- D.小型馆:小于4000m2
- A.1.1m
- B.1.0m
- C.0.9m
- D.0.85m
- A.用地全部计入住宅用地
- B.用地全部计入公建用地
- C.住宅用地与公建用地各占一半
- D.住宅用地与公建用地按各自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分摊
- A.是为了检验设计和工程质量,保证正常生产
- B.有关部门和单位可以总结经验教训
- C.建设单位对验收合格的项目可以及时移交
- D.及时测算出开发单位在该项目中的盈利情况
- A.3000~5000
- B.10000~15000
- C.20000~30000
- D.30000~50000
- A.1:5000的地形图中为1m
- B.1:2000的地形图中为0.75m
- C.1:1000的地形图中为0.5m
- D.1:5000的地形图中为0.25m
- A.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60%
- B.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
- C.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
- D.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 A.Ⅰ、Ⅱ、Ⅲ、Ⅴ、Ⅵ、Ⅶ、Ⅷ、Ⅸ
- B.Ⅱ、Ⅲ、Ⅳ、Ⅴ、Ⅵ、Ⅶ、Ⅷ、Ⅸ
- C.Ⅰ、Ⅲ、Ⅳ、Ⅴ、Ⅵ、Ⅶ、Ⅷ、Ⅸ
- D.Ⅰ、Ⅱ、Ⅳ、Ⅴ、Ⅵ、Ⅶ、Ⅷ、Ⅸ
- A.80m
- B.100m
- C.120m
- D.160m
- A.50%、60%
- B.55%~65%
- C.70%~80%
- D.75%~85%
- A.1类:设计使用年限10年(临时性结构)
- B.2类:设计使用年限25年(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
- C.3类:设计使用年限50年(普通房屋和构筑物)
- D.4类: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
- A.0.2%,8%,1%~2%
- B.1%,10%,1%~5%
- C.0.5%,8%,1.5%~2.5%
- D.1%,8%,1%~5%
- A.8m
- B.10m
- C.12m
- D.15m
- A.水平引拉法
- B.垂直引上法
- C.浮法
- D.洋火法
- A.石棉
- B.岩棉
- C.矿棉
- D.玻璃棉
- A.0.2;
- B.0.5;
- C.0.8;
- D.1
- A.50%~60%
- B.70%~80%
- C.80%~90%
- D.90%~100%
- A.刷调合漆
- B.刷沥青漆
- C.用红丹作底漆,灰铅油作面漆
- D.用沥青漆打底,机油抹面
- A.比强度高
- B.弹性模量高
- C.耐热性差
- D.耐腐蚀性好
- A.提供一份设计方案图
- B.负责建设项目的策划和立项,并做出初步方案
- C.组织勘探.选址,分析项目建造的可能性
- D.提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最终作出项目评估报告
- A.弹性模量提高
- B.屈服点大幅度提高
- C.冲击韧性提高
- D.塑性提高
- A.ⅲ.ⅱ.ⅴ.ⅰ.ⅳ.ⅵ.ⅶ
- B.ⅰ.ⅲ.ⅱ.ⅴ.ⅵ.ⅳ.ⅶ
- C.ⅲ.ⅱ.ⅰ.ⅳ.ⅴ.ⅵ.ⅶ
- D.ⅴ.ⅳ.ⅲ.ⅱ.ⅰ.ⅵ.ⅶ
- A.ⅰ.ⅱ
- B.ⅱ.ⅲ
- C.ⅲ.ⅳ
- D.ⅰ.ⅳ
- A.有关的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地市规划.专业规划的基础资料
- B.编制项目建议书
- C.收集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资料
- D.编制建设项目总预算
- A.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取得后,才能取得规划条件通知书
- B.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取得后,方能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 C.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取得后,才能取得开工证
- D.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取得后,即可取得建筑用地钉桩通知单
- A.提出项目建议书
- B.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 C.编制项目总概算
- D.进行项目评估与决策
- A.Ⅲ、Ⅱ、Ⅴ、Ⅰ、Ⅳ、Ⅵ、Ⅶ
- B.Ⅰ、Ⅲ、Ⅱ、Ⅴ、Ⅵ、Ⅳ、Ⅶ
- C.Ⅲ、Ⅱ、Ⅰ、Ⅳ、Ⅴ、Ⅵ、Ⅶ
- D.Ⅴ、Ⅳ、Ⅲ、Ⅱ、Ⅰ、Ⅵ、Ⅶ
- A.Ⅰ、Ⅱ
- B.Ⅱ、Ⅲ
- C.Ⅲ、Ⅳ
- D.Ⅰ、Ⅳ
- A.注明建筑物的座标、室内地坪标高和室外整平标高
- B.注明道路的纵坡度、变坡点和交叉口处的座标及标高
- C.注明建筑物高度和地下室埋置深度
- D.标出地面排水方向,一般用箭头表示
- A.建设项目的总概算
- B.编写项目建议书
- C.拟制项目评估报告
- D.进行预可行性和可行性研究
- A.施工现场所有人员的工资性费用
- B.施工现场与建筑安装施工直接有关的人员的工资性费用
- C.直接从事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生产工人开支的各项费用
- D.直接从事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生产工人及机械操作人员开支的各项费用
- A.应纳消费税额=(到岸价+关税) ×消费税税率
- B.应纳消费税额=(到岸价+关税+增值税) ×消费税税率
- C.应纳消费税额=(到岸价+关税) ×(1+消费税税率) ×消费税税率
- D.应纳消费税额=(到岸价+关税)/(1-消费税税率) ×消费税税率
- A.设备制造厂的交货价
- B.出厂价与运费、装卸费之和
- C.设备预算价格
- D.设备成本价
- A.设备购置费
- B.试验研究费
- C.安装工程费
- D.联合试运转费
- A.预备费
- B.建设单位经费
- C.建设单位开办费
- D.企业管理费
- A.现场经费
- B.施工企业管理费
- C.涨价预备费
- D.基本预备费
- A.其他直接费
- B.间接费
- C.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 D.临时设施费
- A.①③⑤
- B.②④⑤
- C.①②④
- D.②③⑤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⑤
- D.④⑤
-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④⑤
- D.③④⑤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⑤
- D.②④⑤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⑤
- C.②③④⑤
- D.①②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