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4
- B.10
- C.43
- D.78
- A.梁思成、刘敦桢
- B.单士元
- C.朱启钤
- D.罗哲文
- A.粗野主义
- B.象征主义
- C.高技派
- D.光亮派
- A.结构精美
- B.典雅
- C.抽象象征
- D.功能主义
- A.圣卡罗教堂
- B.巴黎星形广场凯旋门
- C.巴黎歌剧院
- D.美国国会大厦
- A.巴黎圣母教堂
- B.科隆主教堂
- C.米兰大教堂
- D.亚眠主教堂
- A.编制管线工程初步设计综合图
- B.交叉点管线标高图
- C.道路横断面示意图
- D.修订道路横断面图
- A.1000~2000
- B.7000~15000
- C.5000~10000
- D.3500~7000
- A.高速路
- B.公路
- C.长途汽车
- D.物流中心
- A.功能组织
- B.建筑形象
- C.空间形体
- D.人文艺术
- A.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 B.定隆兴寺摩尼殿
- C.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 D.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 A.梁柱系统
- B.拱券系统
- C.砖石系统
- D.框架系统
- A.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
- B.基辅的圣索菲亚教堂
- C.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教堂
- D.诺夫哥罗德的圣索菲亚教堂
- A.梅宋卡瑞神庙
- B.罗马城的维奈尔和罗马神庙
- C.勒贝克大神庙
- D.罗马万神庙
- A.美国国会大厅
- B.英国国会大厦
- C.柏林宫廷剧院
- D.巴黎歌剧院
- A.由大到小到密
- B.由大到小到疏
- C.由小到大到疏
- D.由小到大到密
- A.瓦格纳
- B.霍夫曼
- C.贝尔拉格
- D.路斯
- A.理性主义+浪漫主义
- B.有机建筑论
- C.形式随从功能
- D.功能服从于形式
- A.1000~1500m,4~5km/km2
- B.800~1200m,3~4km/km2
- C.600~1000m,2~3km/km2
- D.500~800m,1~2km/km2
- A.塔司干柱式
- B.多立克柱式
- C.爱奥尼克柱式
- D.科林斯柱式
- A.坡道、台阶及楼梯两侧应设扶手
- B.扶手高不小于0.9m
- C.扶手起点与终点处延伸应大于或等于0.3m
- D.扶手末端应向内拐到墙面,或向下延伸0.1m
- A.孔子
- B.老子
- C.庄子
- D.孙子
- A.西周
- B.秦
- C.汉
- D.明
- A.80
- B.100
- C.120
- D.160
- A.住宅用地
- B.绿地
- C.道路用地
- D.文化娱乐用地
- A.功能和技术必然会赋予建筑以各种形式上的差异性
- B.对比与微差是两个相互联系的概念
- C.对比与微差是相对的概念
- D.对比与微差不局限于同一性质的差异之间
- A.底特律的韦恩县体育馆
- B.巴黎工业技术展览大厅
- C.布鲁赛尔博览会美国馆
- D.密执安州亚克体育馆
- A.罗马风
- B.哥特
- C.文艺复兴
- D.拜占庭
- A.凤凰堂 金阁
- B.伊势神宫 松琴亭
- C.金堂 天守阁
- D.金堂 五重塔
- A.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
- B.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 C.西安半坡村遗址
- D.西周,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
- A.交通运输
- B.水供应
- C.电力供应
- D.信息情报
- A.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
- B.基辅的圣索菲亚教堂
- C.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教堂
- D.诺夫哥罗德的圣索菲亚教堂
- A.明代
- B.唐代
- C.宋代
- D.元代
- A.ⅰ、ⅲ
- B.ⅰ、ⅱ
- C.ⅱ、ⅲ
- D.ⅱ、ⅳ
- A.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庑殿顶
- B.庑殿顶、硬山顶、悬山顶、歇山顶
- C.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
- D.歇山顶、庑殿顶、悬山顶、硬山顶
- A.《营造法式》
- B.《鲁班正式》
- C.《园冶》
- D.《扬州画舫录》
- A.宽于阑额
- B.等于阑额
- C.窄于阑额
- D.无普拍方
- A.山西民居
- B.福建土楼
- C.徽州民居
- D.北京四合院
- A.水文地质
- B.冲沟
- C.地震
- D.矿藏
- A.甘肃敦煌石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
- B.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石窟
- C.甘肃敦煌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岗石窟
- D.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石窟、大同云岗石窟
- A.用于伸缩的变形缝的宽度宜为20~30mm
- B.中埋式止水带应用铁钉固定
- C.中埋式止水带中心线应和变形缝中心线重合
- D.变形缝处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不应小于200mm
- A.窗井的底板和墙应做防水处理并宜与主体结构断开
- B.在窗井内设集水井
- C.窗井内的底板,应比窗下缘低300mm
- D.窗井墙高出地面不得小于500mm,窗井外地面应作散水,混凝土防水的构造
- A.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单层使用时,厚度不应小于4mm
- B.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双层使用时,总厚度不应小于2mm
- C.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或900折角
- D.在转角处、阴阳角等特殊部位,应增贴1——2层相同的卷材,宽度不宜小于250mm
- A.卷材防水层适用于受侵蚀性介质作用或受振动作用的地下工程
- B.防水卷材一般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并应在防水层外侧砌筑120mm厚保护墙
- C.卷材防水层应铺设在混凝土结构主体的背水面上
- D.采用高分子卷材时一般只铺一层,厚度应不小于1.5mm
- A.防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提高一级
- B.防水混凝土的环境温度,不得高于80°C
- C.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
- D.钢筋保护层厚度迎水面不应小于100mm
- A.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多留施工缝
- B.墙体水平施工缝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250mm的墙体上
- C.墙体有预留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150mm
- D.垂直施工缝宜与变形缝相结合
- A.防水混凝土是具有抗渗能力大于P6(6kg/C㎡)的混凝土
- B.防水混凝土适用于防水等级为1-4级的地下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 C.防水混凝土适用环境温度高于80°C或处于耐侵蚀系数小于0.8的侵蚀性介质中使用的地下工程
- D.防水混凝土用于立墙时,厚度为200——250mm;用于底板时,厚度为250mm
- A.(1)、(2)、(3)
- B.(1)、(2)、(3)、(4)
- C.(3)、(4)
- D.(2)、(4)
- 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丙级建筑应进行变形验算
- B.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应进行变形验算
- C.层数小于5层的丙级砌体承重结构、框架结构可不作地基变形计算设计
- D.软弱地基上的丙级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应进行变形验算
- A.工程设计最大地下水头
- B.工程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
- C.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使用中对防水的要求
- D.工程的耐久年限和材料的防水性能
- A.分隔性
- B.连续性
- C.观演性
- D.综合性
- A.Ⅰ,Ⅲ
- B.Ⅱ,Ⅲ
- C.Ⅰ,Ⅳ
- D.Ⅱ,Ⅳ
- A.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阶段
- B.方案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三阶段
- C.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两阶段
- D.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两阶段
- A.10层塔式住宅
- B.11层通廊式住宅
- C.18层单元式住宅
- D.高度为30m的普通办公楼
- A.12层单元式住宅
- B.10层塔式住宅
- C.高度为30m的普通旅馆
- D.高度为34m的普通办公楼
- A.主要设备及材料表
- B.设计说明书
- C.设计图纸
- D.工程预算书
- A.Ⅰ、Ⅲ
- B.Ⅰ、Ⅳ
- C.Ⅱ、Ⅲ
- D.Ⅱ、Ⅳ
- A.Ⅰ、Ⅲ
- B.Ⅰ、Ⅳ
- C.Ⅱ、Ⅲ
- D.Ⅱ、Ⅳ
- A.三级
- B.四级
- C.五级
- D.六级
- A.空间感受
- B.功能需要
- C.通道两侧门洞的数量
- D.防火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