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2万~4万
- B.3万~5万
- C.4万~7万
- D.5万~8万
- A.分开设置
- B.集中设置
- C.合并设置
- D.选择设置
- A.安全、高效、永久性
- B.洁净、安全、永久性
- C.安全、廉价、永久性
- D.洁净、安全、廉价
- A.适当减小家具的尺度
- B.采用浅色和冷灰色调
- C.对室内空间按功能进行划分
- D.削弱主景墙面的“图形”性质,增加其“底”(背景)的性质
- A.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 B.北低南高、西高东低
- C.北高南低、东高西低
- D.北低南高、东高西低
- A.1978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 B.1976年人居大会(Habitat)
- C.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
- D.马尔萨斯(T.R.Malthus)《人口原理》
- A.经济
- B.文化
- C.气候
- D.技术
- A.造型上的考虑
- B.垂直交通布置上的考虑
- C.自然通风上的考虑
- D.结构上的考虑
- A.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 B.1981年国际建协(UIA)“华沙宣言”
- C.1987年挪威“我们共同的未来”
- D.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 A.比例大于1:50,画出抹灰层、面层线及材料图例
- B.比例小于1:50,可不画抹灰层,但画出面层线
- C.比例为1:100~1:200,可简化图例,可不画面层线
- D.比例小于1:200,可不画材料图例及剖面图的面层线
- A.多线式
- B.簇团式
- C.串联式
- D.并联式
- A.建筑高度、容积率的限定
- B.建筑后退红线的限定
- C.绿地率、停车量的要求
- D.建筑结构选型的要求
- A.餐桌高度
- B.栏杆高度
- C.普通座椅高度
- D.楼梯踏步高度
- A.住宅与办公共建筑
- B.单体与群体
- C.高层与低层建筑
- D.居住与公共建筑
- A.古罗马斗兽场
- B.上海金茂大厦
- C.悉尼歌剧院
- D.萨伏伊别墅
- A.楼梯栏杆的高度按男子人体身高幅度的上限来考虑
- B.楼梯踏步的高度按成年人平均身高来考虑
- C.楼梯栏杆间距净空按女子人体摆幅来考虑
- D.楼梯上方的净空按人体身高幅度的极限来考虑
- A.平面图
- B.立面图
- C.透视图
- D.紧邻原有建筑的局部平立剖面图
- A.房间的朝向比较好
- B.走道所占的面积比较小
- C.走道提供充分的通风采光
- D.房间形成分隔性的空间组合
- A.由大体量的观众厅和一系列辅助空间组成
- B.具有人流集中疏散的特点和要求
- C.必须解决视线距离、控制视角和观众席地面升高问题
- D.观众厅应首要考虑色彩、光线和照明设计
- A.适当降低吊顶高度,并做成吸声吊顶
- B.分隔个人办公区域的隔板高度应相当于人的身高(平均值)
- C.空调噪声要小于40dB(A),以保证办公室安静
- D.采用大面积发光顶棚的人工照明,以满足办公要求
- A.2×2台
- B.2×3台
- C.2×4台
- D.2×5台
- A.嵌入式下射型白炽灯具
- B.乳白玻璃吸顶灯
- C.有反射罩的直射型灯具
- D.开敞式荧光灯具
- A.建筑的一种图式
- B.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空间构成的总和
- C.建筑表现图画面的布局形式
- D.建筑物各个部分的组合形式及其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 A.火车站人流集散具有连续性,影剧院人流集散具有集中性
- B.火车站人流集散具有随机性,影剧院人流集散具有可预计性
- C.火车站出入人流分别设出入口,影剧院出入人流共用出入口
- D.火车站设大广场,影剧院设停车场
- A.15m3
- B.20m3
- C.25m3
- D.35m3
- A.适当降低就座时的视平线高度
- B.采用吸引人的装饰图案
- C.采用浅色和冷灰色的色调
- D.增加空间的明亮度
- A.Ⅰ、Ⅱ、Ⅲ
- B.Ⅱ、Ⅲ、Ⅳ
- C.Ⅰ、Ⅲ、Ⅳ
- D.Ⅰ、Ⅱ、Ⅳ
- A.重点评估建筑审美、空间形式和环境协调
- B.评估小组由多学科研究人员组成
- C.评估过程主要考察技术、功能和行为三方面因素
- D.行为场景理论为其在理论和方法上奠定了基础
- A.人口和户数
- B.用地规模
- C.建筑规模
- D.投资规模
- A.机场航站楼人流量大,体育场人流量小
- B.机场航站楼是单面集散,体育场是四面集散
- C.机场航站楼是连续人流,体育场是集中人流
- D.机场航站楼是均匀人流,体育场是高峰人流
- A.总平面图、设计总说明、有关专业设计图纸、主要设备和材料表
- B.包括设计总说明和各专业设计说明的设计说明书、有关专业设计图纸、工程概算书、有关专业计算书、主要设备和材料表
- C.设计总说明和各专业设计说明,工程总价估算,建筑平、立、剖面图
- D.地形图,总平面图,区域规划图,建筑平、立、剖面图
- A.朝东
- B.朝南
- C.朝西
- D.朝北
- A.所处地理纬度
- B.所处气候特征
- C.所处城市规模大小
- D.以冬至日为日照标准日(Ⅱ类地区)
- A.一跑楼梯
- B.双跑楼梯
- C.三跑楼梯
- D.剪刀楼梯
- A.适当进行空间分隔
- B.减少处于视平线上下的墙面装饰
- C.提供人流组织多种选择的可能性
- D.提高室内照明的照度
- A.实用、经济、美观
- B.安全、实用、绿色
- C.节能、生态、环保
- D.安全、舒适、高效
- A.综合分析城市的主导因素及其特点
- B.明确其主要职能及发展方向
- C.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 D.以城市的“共性”作为城市的性质
- A.平面空间尽量减少凹凸变化
- B.加大进深尺寸
- C.减小建筑物体量
- D.严寒地区采用东西向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