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特殊设防类建筑(甲类建筑)
- B.重点设防类建筑(乙类建筑)
- C.标准设防类建筑(丙类建筑)
- D.适度设防类建筑(丁类建筑)
- A.住宅、宿舍、老年人住宅、残疾人住宅
- B.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
- C.医院、疗养院
- D.宾馆、高档写字楼
- A.设计前期
- B.方案设计
- C.初步设计
- D.施工图设计
- A.平屋顶上屋顶花园附设的通透花架和装饰构架
- B.空调冷却塔等设备
- C.局部突出屋面的电梯机房、水箱间等辅助用房,占屋顶平面面积大于等于1/3者
- D.突出屋面的通风道
- A.主体结构
- B.内外建筑装修
- C.暖、通、电信设备
- D.水、电、气管线
- A.13m
- B.9m
- C.4m
- D.不限
- A.建筑结构的设计年限
- B.自建筑物验收交付使用直至建筑物报废拆除的过程
- C.自建筑物施工开始直至建筑物报废拆除的过程
- D.包括建筑材料的生产与运输、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使用、运营、维护到建筑物拆除及其废料回收再生的过程
- A.节能、节水、节地
- B.节能、节水、节材
- C.节水、节地、节材
- D.节能、节水、节地、节材
- A.承担或参与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 B.接受设计任务书后,进一步完善并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使之与实际方案相适应
- C.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
- D.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应报有关部门批准
- A.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三级
- B.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三级
- C.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三级
- D.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三、四共4级
- A.城市中心区用地应选择地质及防洪排涝条件较好且相对平坦和完整的用地
- B.居住用地应选择向阳、通风条件好的用地
- C.工业、仓储用地宜选择便于交通组织和生产工艺流程组织的用地
- D.城市开敞空间用地宜利用挖方较大的区域
- A.老年活动中心用地应归类为游乐用地
- B.科学研究、勘测设计、观察测试、科技信息和科技咨询等机构,以及附设于单位内的研究室和设计室等的用地应归类为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 C.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中学、科学研究和勘测设计单位机构等用地应归类为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 D.公安局、公安分局、监狱、拘留所、劳改所以及安全保卫部门用地,应归类为保安用地
- A.土质型、重力型
- B.崩塌型、重力型
- C.崩塌型、滑移型
- D.土质型、滑移型
- 14
-
城市防洪标准确定依据是:
- A.洪水重现期或非农业人口数量
- B.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或非农业人口数量
- C.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或洪水重现期
- D.洪水重现期或农业人口数量
- A.1:500
- B.1:2000
- C.1:5000
- D.1:25000
- A.中等城市洪水重现期≥50~100年
- B.特别重要城市洪水重现期≥200年
- C.重要城市洪水重现期≥100~200年
- D.小城市洪水重现期≥15年
- A.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应以防御的洪水或潮水的重现期表示
- B.对特别重要的防护对象,采用可能最大洪水表示
- C.当场地内有两种以上的防护对象时,应在防洪标准的基础上提高一级表示
- D.根据防护对象的不同需要,其防洪标准可采用设计一级或设计、校核两级
- A.邻近单位的工作与生产性质
- B.邻近单位的生活情况
- C.邻近单位的日常交通情况
- D.邻近单位产生的声、光、尘、气味、电磁波、振动波及心理影响等情况
- A.Ⅰ、Ⅱ、Ⅲ、Ⅳ、Ⅴ
- B.Ⅰ、Ⅳ、Ⅴ
- C.Ⅰ、Ⅲ、Ⅳ、Ⅴ
- D.Ⅳ、Ⅴ
- A.在坡地建筑物的高坡一侧布设截洪沟
- B.场址不应选在紧靠水坝坝址的下游一侧
- C.场址不应选择在经常泛滥的江湖两侧,特别在洪水淹没线的范围以内
- D.设计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地坪标高,应高出计算洪水水位0.30m
- A.Ⅰ、Ⅱ、Ⅳ、Ⅵ
- B.Ⅰ、Ⅱ、Ⅲ、Ⅳ
- C.Ⅱ、Ⅲ、Ⅴ、Ⅵ
- D.Ⅰ、Ⅱ、Ⅲ、Ⅴ
- A.0.9m
- B.1.2m
- C.1.5m
- D.1.8m
- A.污染系数最大方位的上风侧
- B.污染系数最大方位的下风侧
- C.污染系数最小方位的上风侧
- D.污染系数最小方位的下风侧
- A.应以含±0.00标高的平面作为总图平面
- B.总图中标注的标高应为相对标高,如标注绝对标高,则应注明绝对标高与相对标高的换算关系
- C.应以含室内标高的平面作为总图平面
- D.应以含屋面标高的平面作为总图平面
- A.平均年总降雨量
- B.积雪深度、密度、日期
- C.当地采用的雨量计算公式
- D.5min最大降雨量
- A.城市坐标
- B.地形坐标
- C.建筑坐标
- D.测量坐标
- A.因多层车库进出车辆频繁,库址应选在城市干道旁
- B.不宜靠近医院、学校、住宅等建筑
- C.应考虑一定的室外用地作停车、调车和修车用
- D.多层车库体量大,设计时要考虑到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统一
- A.雾是空气中水汽达到或接近饱和时形成的
- B.烟雾为空气中水汽和烟气中的各种飘尘和悬浮微粒(有害的或无害的)的混合物
- C.由于空气温度骤降、空气中水汽增加所形成的雾,对人的生活、生产活动和环境无负面作用
- D.在城市和工矿区,烟雾和化学雾对人体健康有危害作用
- A.300m
- B.500m
- C.800m
- D.1000m
- A.居住区建筑密度=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住宅用地面积(%)
- B.居住区建筑密度=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居住区用地面积(%)
- C.居住区建筑密度=居住建筑的总面积/住宅用地面积(%)
- D.居住区建筑密度=居住建筑的总面积/居住区用地面积(%)
- A.高层建筑的四周,应设环形消防车道
- B.当设环形消防车道有困难时,应沿高层建筑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设消防车道
- C.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应设消防车道
- D.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不宜小于15m×15m
- A.城市中一级汽车加油站宜设在城市建成区
- B.城市建成区的加油站应靠近城市道路,宜设在城市下道的交叉路口的附近
- C.加油站面向进出口道路的一侧,宜设置非实体同墙或开敞
- D.加油站站内的停车场和道路路面宜用沥青路面
- A.建筑施工完成日期
- B.设备安装完成口期
- C.设备运转试生产日期
- D.有关验收单位或验收组验收合格的日期
- A.Ⅰ、Ⅱ、Ⅲ
- B.Ⅲ、Ⅳ、Ⅴ
- C.Ⅰ、Ⅲ、Ⅴ
- D.Ⅱ、Ⅲ、Ⅰ、Ⅳ
- A.建设项目的总概算
- B.编写项目建议书
- C.拟制项目评估报告
- D.进行预可行性和可行性研究
- A.提出项目建议书
- B.编制设计任务书
- C.推荐最佳方案
- D.决定入选方案
- A.7.50m
- B.6.00m
- C.9.00m
- D.8.00m
- A.应使居住区内外联系通畅、安全,避免往返迂回
- B.应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商店货车、垃圾车和公共交通车辆的通行
- C.为方便居民出行,小区内应考虑过境车辆的顺畅通行
- D.应有利于居民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以及建筑物布置得多样化
- A.60
- B.57
- C.65
- D.70
- A.三
- B.五
- C.六
- D.四
- A.居住用地
- B.工业用地
- C.绿化与广场用地
- D.水域用地
- A.铸铁管
- B.钢管
- C.工程塑料管
- D.混凝土管
- A.办公楼
- B.展览馆
- C.医院
- D.商场
- A.建筑设计抗震规范
- B.工程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 C.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 D.中国地震烈度表
- A.1.0%
- B.0.5%
- C.0.3%
- D.0.2%
- A.≥0.3%
- B.≥0.4%
- C.≥0.5%
- D.≥0.2%
- A.安排大量的人、车、货流运行线路时,要不影响其他区域的正常活动
- B.应将出入口设在交通流量大的部位
- C.交通流量大的部位应直对城市主要干道的交叉口
- D.在山地布置交通线路时,应将交通流量大的部位布置在与主要出入口高差相近的地段上
- A.熟地--已经七通一平的土地
- B.熟地--已经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土地
- C.熟地--已经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土地
- D.生地--已开发但尚未建成的土地
- A.资格
- B.职责
- C.职称
- D.职务
- A.银行、物资、环保、劳动、统计
- B.银行、环保、劳动
- C.建设单位、接管单位、设计单位
- D.建设单位、接管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