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采用橡胶条挤紧,然后在胶条上面注入硅酮系列进行封胶
- B.用20mm左右长的橡胶块将玻璃挤住,然后注入硅酮系列封胶
- C.先将橡胶密封条拉伸后,压人框内即可达到牢固,不再注胶
- D.采用橡胶条封缝时,挤压即可达到牢固,表面无需注胶
- A.混凝土
- B.毛石混凝土
- C.矿渣混凝土
- D.沥青混凝土
- A.90厚双层纸面石膏板
- B.250加气混凝土双面抹灰
- C.120厚砖墙双面抹灰
- D.200厚混凝土空心砌块双面抹灰
- A.架空隔热层高度可为200mm
- B.架空板与女儿墙的距离为250mm
- C.当屋面宽度大于10m时,应设置通风屋脊
- D.架空板的支承物做成砖垄墙式的有利于通风
- A.地砖;
- B.菱苦土
- C.木地板;
- D.地毯
- A.粗砂垫层+细砂灌缝
- B.粗砂灌缝+M5混合砂浆垫层
- C.细石混凝土+粗砂灌缝
- D.细石混凝土+细砂灌缝
- A.在火灾发生初期仍是透明的
- B.可以加工为茶色
- C.可以压花及磨砂
- D.可以用玻璃刀任意切割
- A.下承式全玻幕墙采用12mm厚玻璃时,可建高度为5m
- B.全玻幕墙的板面不得与其他刚性材料直接接触,板面与装修面或结构面之间的孔隙不应小于8mm,且应采用密封胶密封
- C.面板玻璃的厚度不宜小于10mm
- D.全玻幕墙玻璃肋的截面厚度不应小于12mm,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00mm
- A.15μm
- B.25μm
- C.30μm
- D.40μm
- A.地下室的防潮应设水平防潮层与垂直防潮层各一道
- B.当设计最高地下水位低于地下室底板200mm时,只做防潮处理
- C.地下室的内墙为砖墙时,墙身与底板相交处也应做水平防潮层
- D.地下室的防潮,砌体必须用防水砂浆砌筑
- A.石材宜选用火成岩
- B.石材中的放射性物质应符合行业标准的规定
- C.石板的弯曲强度不应小于8.0MPA
- D.石板的厚度不应小于20mm
-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③④
- D.①④
- A.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按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确定
- B.基础的埋置深度应考虑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不宜大于原有建筑基础
- C.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倾覆要求
- D.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宜浅埋
- A.用细石混凝土作保护层时,应按纵横间距不大于6m设置分隔缝
- B.用块体材料作保护层时,宜按100m2分格面积设置分隔缝
- C.用水泥砂浆作保护层时,宜按每lm2分格面积设表面分隔缝
- D.铺贴卷材防水层的水泥砂浆宜设分隔缝,纵横间距不大于10m
- A.设置隔离层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室内水蒸气渗透到保温层中去,降低保温效果
- B.隔离层可用纸筋灰,低强度等级砂浆,干铺卷材等
- C.卷材防水上人屋面块体材料与卷材防水屋面之间应做隔离层
- D.刚性防水屋面的细石混凝土防水层与基层间宜设隔离层
- A.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多留施工缝
- B.墙体水平施工缝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250mm的墙体上
- C.墙体有预留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150mm
- D.垂直施工缝宜与变形缝相结合
- A.白云石
- B.石灰岩
- C.玄武岩
- D.松脂岩
- A.卷材防水层适用于受侵蚀性介质作用或受振动作用的地下工程
- B.防水卷材一般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并应在防水层外侧砌筑120mm厚保护墙
- C.卷材防水层应铺设在混凝土结构主体的背水面上
- D.采用高分子卷材时一般只铺一层,厚度应不小于1.5mm
- A.铝合金推拉窗
- B.铝合金外开平开窗
- C.塑钢推拉窗
- D.塑钢外开平开窗
- A.1:6
- B.1:8
- C.1:12
- D.1:18
- A.漆膜坚硬,富有光泽
- B.耐阳光直射
- C.耐化学腐蚀
- D.耐水,耐热
- A.10%铝;
- B.20%铁;
- C.30%铅;
- D.40%锌
- A.柏树;
- B.桦树;
- C.栎树
- D.榆树
- A.铝粉;
- B.松香;
- C.双氧水;
- D.漂白粉
- A.现浇混凝土;
- B.沥青混凝土
- C.沥青贯入式;
- D.沥青表面处理
- A.粘土
- B.优质瓷土
- C.高岭土
- D.难熔粘土
- A.玻璃;
- B.石材;
- C.铸铁;
- D.木材
- A.必须用标准立方体尺寸150mm×l50mm×150mm重作
- B.取其所有小试块中的最大强度值
- C.可乘以尺寸换算系数0.95
- D.可乘以尺寸换算系数1.05
- A.镀膜玻璃
- B.夹层玻璃
- C.夹丝玻璃
- D.钢化玻璃
- A.丙纶;
- B.晴纶;
- C.涤纶
- D.尼龙
- A.花岗岩属火成岩(即岩浆岩),其抗压强度高,耐火性好
- B.大理岩属中硬石材,其主要矿物成分是方解石和白云石
- C.水刷石及干粘石均属于装饰砂浆
- D.大理岩一般适用于室内饰面
- A.决定胶粘剂性能的是胶粘剂中的填料;
- B.环氧树脂胶粘剂俗称万能胶,属非结构胶粘剂
- C.胶粘剂应不易老化,胀缩小,性质不易变化;
- D.聚醋酸乙烯乳胶涂料适用于外墙装饰
- A.水溶性有机涂料一般只用于内墙装饰?
- B.桐油,亚麻籽油属于干性油成膜物质
- C.酚醛树脂漆的耐水性,耐热性及耐酸碱性等均较好,且价格较低?
- D.光漆就是天然漆
- A.釉面砖(瓷砖)属精陶类制品,要求吸水率不大于21%;
- B.陶瓷锦砖只能用于室内墙,地面装饰
- C.墙地砖多为粗炻器,要求吸水率≯21%;
- D.陶瓷劈离砖广泛用于内,外墙装饰
- A.热反射膜镀膜玻璃适用于温,热带气候区的幕墙玻璃
- B.生产建筑玻璃的原料有石英砂,纯碱,长石及石灰石等
- C.浮法玻璃即为钢化玻璃
- D.有机玻璃有多种颜色,但不属于建筑玻璃
- A.矿渣棉导热系数约为0.052,不燃,价格低,但吸水性大,弹性小
- B.膨胀珍珠岩使用温度为-200~800℃
- C.多孔性吸声材料对高,中频声音吸声效果较好
- D.墙体单位面积质量增加一倍,则墙体的隔声量增加10d
- A.含水率愈大导热系数愈小
- B.导热系数与含水率无关
- C.含水率愈小导热系数愈高
- D.含水率愈小导热系数愈大
- A.针入度(1/10mm)反映在一定条件下沥青的相对黏度(即条件黏度)
- B.石油沥青的牌号高,说明其温度敏感性小
- C.石油沥青油毡的标号主要以针入度划分
- D.沥青胶(玛蹄脂)是沥青与胶粘剂的混和物
- A.1.1mX0.8m
- B.1.2mX1.2m
- C.1.0mX2.0m
- D.1.4mX1.8m
- A.30——40mm
- B.40——50mm
- C.50——60mm
- D.65——80mm
- A.铝合金
- B.不锈钢
- C.高碳钢
- D.不锈钢和铝合金
- A.40%
- B.50%
- C.60%
- D.70%
- A.安全玻璃,无需设置警示标志
- B.安全玻璃,并对使用中容易受到撞击的部位,尚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 C.普通玻璃,无需设置警示标志
- D.普通玻璃,需设置警示标志
- A.玻璃面板?支承结构和支承装置
- B.玻璃面板和驳接件
- C.玻璃面板和和架
- D.玻璃面板和拉索
- A.塑料防水板防水适用于受侵蚀性介质作用或受振动作用的地下工程主体迎水面或背水面的防水做法
- B.塑料防水板幅宽宜为2-----4m;厚度宜为1-----2mm
- C.铺设防水板前应先铺缓冲层,缓冲层应用暗钉圈固定在基层上
- D.铺设防水板时两幅防水板的搭接宽度应为100mm
- A.防水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迎水面不应小于50mm
- B.侧墙卷材防水层宜采用软保护或铺抹20mm厚的1:3水泥砂浆
- C.卷材防水层底板顶板应采用20mm厚1:2.5水泥砂浆层
- D.有机防水涂料侧墙迎水面宜选用软保护层或20mm厚1:2.5水泥砂浆层保护
- A.标高偏差不大于20mm,水平偏差不大于10mm
- B.标高偏差不大于12mm,水平偏差不大于20mm
- C.标高偏差不大于15mm,水平偏差不大于10mm
- D.标高偏差不大于10mm,水平偏差不大于20mm
- A.丙烯酸酯涂料防水层
- B.渗透结晶型涂料防水层
- C.水泥聚合物涂料防水层
- D.聚氨酶涂料防水层
- A.塑料防水板防水适用于铺设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的防水做法
- B.地下室防水一般采用外防水,仅在修缮工程中才采用内防水
- C.金属板防水适用于抗渗性能要求较低的地下工程的防水做法
- D.在结构外设置金属防水层时,金属板应焊在混凝土或砌体的预埋件上
- A.水泥砂浆防水可用于结构主体的背水面
- B.水泥砂浆防水层基层,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
- C.聚合物水泥砂浆防水层厚度单层施工宜为6-----8mm,双层施工宜为10~12mm
- D.水泥砂浆每层宜连续施工;如必须留搓时,采用阶梯坡形搓提示:水泥砂浆防水层基层,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I5?
- A.无机防水涂料宜用于结构主体的迎水面,有机防水涂料宜用于结构主体的背水面
- B.防水涂料可采用外防外涂,外防内涂两种做法
- C.涂料防水层的施正缝接缝宽度不应小于200mm
- D.采用有机防水涂料时,应在阴阳角及底板增加一层胎体增强材料,并增涂1遍防水涂料
- A.地下室的防潮应设水平防潮层与垂直防潮层各一道
- B.当设计最高地下水位低于地下室底板200mm只做防潮处理
- C.地下室的内墙为砖墙时,墙身与底板相交处也应做水平防潮层
- D.地下室的防潮,砌体必须用防水砂浆砌筑
- A.200cm
- B.300cm
- C.500cm
- D.700cm
- A.独立基础常应用于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结构的建筑物,多为柔性基础
- B.条形基础多用于承重墙和自承重墙下部设置的基础,做法为刚性基础
- C.箱形基础常用于高层建筑以及设一层或多层地下室的建筑中
- D.当地基条件较好或建筑物上部荷载较大时,可采用井格基础或筏式基础
- A.柔性基础垫层一般采用C7.5或C10素混凝土,厚度100mm
- B.钢筋混凝土基础由底板及基础墙组成,基础底板的外形一般有锥形和阶梯形两种
- C.钢筋混凝土基础中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低于C15
- D.条形基础的受力钢筋仅在垂直于槽宽方向放置
- A.灰土基础在地下水位线以下或很潮湿的地基上不宜采用
- B.用作基础的砖,其强度等级必须在MU10以上,砂浆一般不低于M5
- C.毛石基础整体性较好,故多应用于有震动的房屋
- D.对于体积较大的混凝土基础,可以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入20%-----30%的毛石,形成毛石混凝土基础
- A.当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应大于裙房基础的埋深至少2m
- B.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设置的沉降缝地面以下处应用细砂填实
- C.当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高层建筑一侧设置后浇带
- D.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一跨内
- A.无筋扩展基础适用于多层民用建筑和轻型厂房
- B.柱下条形基础梁的高度宜为柱距的1/4-----1/8,其坡度宜小于或等于1:3
- C.采用筏形基础的地下室,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外墙厚度不应小于250mm,内墙厚度不应小于200mm
- D.采用高层建筑筏形基础地下室底层柱?墙的边缘至基础梁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 A.对在地下水位以上的基础,基础侧面应回填非冻胀性的中砂或粗砂,其厚度不应小于20cm
- B.宜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地表排水良好的建筑场地,使室外地坪至少高于自然地面600cm
- C.在强冻胀性和特强冻胀性地基上,其基础结构应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和基础梁
- D.外门斗,室外台阶和散水坡等部位宜与主体结构断开;散水坡分段不宜超过1m,坡度不宜小于3%,其下宜填入非冻胀性材料
- A.P6
- B.P8
- C.P10
- D.P12
- A.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1m
- B.当上层地基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士时,宜利用上层土作持力层
- C.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0
- D.桩箱或桩役基础的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
- A.柱
- B.承重墙?楼梯间?电梯井和住宅单元之间的墙
- C.楼板?疏散楼梯?屋顶承重构件
- D.房间隔墙
- A.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按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确定
- B.基础的埋置深度应考虑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宜大于原有建筑基础
- C.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倾覆要求
- D.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宜浅埋
- A.5个
- B.6个
- C.7个
- D.3个
- A.1200m2
- B.2500m2
- C.5000m2
- D.2400m2
- A.54m高的框架结构;
- B.130m高的框架-剪力墙结构
- C.130m高的框架-核心筒结构;
- D.150m高的筒中筒结构
- A.(1)(2)
- B.(1)(2)(3)
- C.(1)(2)(4)
- D.(1)(2)(3)(4)
- A.水平基本模数数列主要用于门窗洞口和构配件断面尺寸
- B.水平扩大模数数列:主要用于建筑物的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构配件尺寸和门窗洞口尺寸
- C.水平基本模数的数列幅度为1M~20M
- D.竖向基本模数的数列幅度为1M~24M
- A.纤维饱和点
- B.平衡含水率
- C.标准含水率
- D.绝干状态
- A.I?II?IV
- B.I?II?III?IV
- C.I?II?III
- D.II?III?IV
- A.纵向(顺纹方向)最大
- B.弦向最大
- C.径向最大
- D.各方向同样大
- A.针入度
- B.延度
- C.塑性
- D.软化点
- A.(1)(2)(3)
- B.(1)(2)(4)
- C.(2)(3)(4)
- D.(1)(3)(4)
- A.耐水?耐腐蚀
- B.隔热性好
- C.隔声性差
- D.气密性?水密性好
- A.弹性模量提高
- B.屈服点大幅度提高
- C.冲击韧性提高
- D.塑性提高
- A.苯—丙涂料
- B.聚乙烯醇系涂料
- C.过氯乙烯涂料
- D.乙一丙涂料
- A.锌
- B.铬
- C.镍
- D.铜
- A.使钢材产生热脆性的有害元素是硫;使钢材产生冷脆性的有害元素是磷
- B.钢结构设计时,碳素结构钢以屈服强度作为设计计算的依据
- C.碳素结构钢分为4个牌号:Q195,Q215,Q235,Q275,牌号越大含碳量越多,钢的强度与硬度越高,但塑性和韧性越低
- D.检测碳素结构钢时,必须做拉伸,冲击,冷弯及硬度试验
- A.屈服极限
- B.强度极限
- C.疲劳极限
- D.延伸率
- A.采用汉语拼音字母
- B.采用化学元素符号
- C.采用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
- D.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化学元素符号,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相结合
- A.煤矸石半内燃砖,蒸压灰砂砖
- B.花格砖,空心黏土砖
- C.粉煤灰砖,碳化灰砂砖
- D.炉渣砖,煤渣砖
- A.少耗黏土?节省耕地
- B.缩短烧结时间?节约燃料
- C.减轻自重?改善隔热吸声性能
- D.不能用来砌筑5层?6层建筑物的承重墙
- A.普通黏土烧结砖
- B.烧结空心砖
- C.加气混凝土砌块
- D.石膏空心条板
- A.4
- B.5
- C.6
- D.7
- A.采用较小砂率
- B.增加水泥用量
- C.采用较小的塌落度
- D.掺减水剂
- A.塌落度是表示塑性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的指标
- B.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的塌落度小于10mm且须用维勃稠度(s)表示其稠度
- C.泵送混凝土拌合物的塌落度不低于100mm
- D.大流动性混凝土的塌落度不低于150mm
- A.萘系减水剂,早强剂,木钙减水剂,引气剂
- B.木钙减水剂,萘系减水剂,引气剂,早强剂
- C.萘系减水剂,木钙减水剂,早强剂,引气剂
- D.萘系减水剂,木钙减水剂,引气剂,早强剂
- A.温度变化时,胀缩能力的大小
- B.冰冻时,抗冻能力的大小
- C.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是否均匀
- D.拌合物中保水能力的大小
- A.普通水泥
- B.矿渣水泥
- C.硅酸盐水泥
- D.矶土水泥
- A.I、II、III
- B.II、III、IV
- C.III、IV、V
- D.I、III、V
- A.放出大量热且体积大大膨胀
- B.吸收大量热且体积大大膨胀
- C.放出大量热且体积收缩
- D.吸收大量热且体积收缩
- A.硅酸盐水泥
- B.普通硅酸盐水泥
- C.矿渣硅酸盐水泥
- D.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 A.Ca(OH)2和CaC03
- B.CaO和CaC03
- C.CaO和Ca(OH)2
- D.Ca(OH)2和CaO
- A.石灰?水泥?建筑石膏
- B.水玻璃?水泥?菱苦土
- C.石灰?建筑石膏?菱苦土
- D.沥青?石灰?建筑石膏
- A.具有良好塑性的材料
- B.具有良好韧性的材料
- C.具有良好弹性的材料
- D.具有良好硬度的材料
- A.不变
- B.提高
- C.降低
- D.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