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均匀
- B.分级
- C.按泵站到水塔的输水量
- D.定时
- A.大于
- B.小于
- C.等于
- D.大于或小于
- A.大于
- B.小于
- C.等于
- D.以上都不对
- A.最大一级
- B.最小一级
- C.泵站到水塔的输水量
- D.以上都不对
- A.最高日
- B.平均日
- C.最高日最高时
- D.最高日平均时
- A.近郊区和非农业人口在50万以上,不满100万的城市
- B.近郊区和非农业人口在20万以上,不满50万的城市
- C.近郊区和非农业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
- D.近郊区和非农业人口在20万以下的城市
- A.加强维护
- B.合理利用
- C.统一规划
- D.逐步改善
- A.建设工期不足1年的,到位资金原则上不得少于工程合同价的50%
- B.建设工期不足1年的,到位资金原则上不得少于工程合同价的30%
- C.建设工期超过1年的,到位资金原则上不得少于工程合同价的50%
- D.施工单位应当提供银行出具的到位资金证明
- A.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15日内
- B.确定中标人之日起30日内
- C.确定中标人之日起15日内
- D.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
- A.居民生活用水
- B.学校和机关办公楼等用水
- C.工业企业工作人员生活用水
- D.公共建筑及设施用水
- A.公开招标、邀请招标
- B.公开招标、议标
- C.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议标
- D.邀请招标、议标
- 12
-
综合生活用水是指( )。
- A.居民用水和小区公共建筑用水
- B.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
- C.居民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浇洒道路绿地用水
- D.居民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市政用水
- A.生产设备
- B.生产工艺
- C.生产原料
- D.产量
- A.循环用水量在总用水中
- B.重复用水量在总用水中
- C.补充水量在总用水中
- D.重复用水量在总损耗水中
- A.0.33kg/s
- B.1360kg/h
- C.0.63kg/s
- D.1800kg/h
- A.直流或复用
- B.直流或循环
- C.复用或循环
- D.直流
- A.45%
- B.50%
- C.55%
- D.60%
- A.干球温度14℃,焓值40.5kj/kg
- B.焓值405kj/kg,含湿量7g/kg
- C.含湿量8.6g/kg,焓值40kj/kg
- D.焓值36kj/kg,含湿量8.6g/kg
- A.设计风量与实测风量比值最小
- B.设计风量与实测风量比值最大
- C.实测风量与设计风量比值最小
- D.实测风量与设计风量比值最大
- A.最大工作流量的1.2~1.5倍
- B.最大工作流量的1.3~1.5倍
- C.平均工作流量的1.3~1.5倍
- D.平均工作流量的1.5~2.0倍
- A.按物质结构分为无机化合物制冷剂和有机化合物制冷剂
- B.按标准沸点分为高温制冷剂、中温制冷剂、低温制冷剂
- C.按制冷剂组成分为单一制冷剂和混合制冷剂
- D.按用途分为空调制冷用的制冷剂和冷藏制冷用的制冷剂
- A.等焓过程
- B.等熵过程
- C.过热过程
- D.多边过程
- A.0.77
- B.0.8
- C.0.86
- D.0.88
- A.90mm
- B.100mm
- C.150mm
- D.200mm
- A.85%
- B.90%
- C.95%
- D.98%
- A.离心式、螺杆式、往复活塞式、溴化锂吸收式
- B.往复活塞式、溴化锂吸收式、离心式、螺杆式
- C.螺杆式、往复活塞式、溴化锂吸收式、离心式
- D.离心式、往复活塞式、螺杆式、溴化锂吸收式
- A.冷水机组、冷却水泵、冷却塔风机、冷冻水泵
- B.冷却塔风机、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冷水机组
- C.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冷却塔风机、冷水机组
- D.冷冻水泵、冷却塔风机、冷水机组、冷却水泵
- A.1~5kw
- B.2~60kw
- C.5~100kw
- D.7~3000kw
- A.同工况条件下制冷量与电动输入功率的比值
- B.同工况条件下电动输入功率与制冷量的比值
- C.同工况条件下制冷量与轴功率的比值
- D.同工况条件下轴功率与制冷量的比值
- A.臭氧消耗潜能值、温室效应潜能值、氢氯氟烃类工质、氯氟烃类工质
- B.氯氟烃类工质、臭氧消耗潜能值、温室效应潜能值、氢氯氟烃类工质
- C.氢氯氟烃类工质、氯氟烃类工质、臭氧消耗潜能值、温室效应潜能值
- D.温室效应潜能值、氢氯氟烃类工质、氯氟烃类工质、臭氧消耗潜能值
- 31
-
有一台8缸压缩机,缸径D=100mm,活塞行程s=70mm,转速n=960r/min,运行工况为冷凝温度tk =30℃,蒸发温度t0 =-15℃,按饱和循环工作,制冷剂为氨。则压缩机理论输气量( )。
- A.180m3/h
- B.220m3/h
- C.250m3/h
- D.280m3/h
- A.7kw/kw
- B.6kw/kw
- C.5kw/kw
- D.4kw/kw
- A.每产生1kg制冷剂水蒸气,对应需要循环多少千克的溴化锂稀浓液流量
- B.制冷剂水流量与溴化锂稀溶液流量的比值
- C.溴化锂浓溶液的浓度与稀溶液浓度的比值
- D.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数与其最大热力系数的比值
- A.建筑消防立管应保证同层相邻立管上的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
- B.消防立管间距应由计算确定,但高层建筑不应大于30m,裙房不应大于50m
- C.消防立管直径按室内消防用水量计算确定,计算出立管直径小于100mm,仍采用100mm
- D.当建筑物同时设有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消防系统时,可合用消防泵,但应在自动喷水系统的报警阀后将管道分开设置
- A.1.5~1.8t
- B.2.1~2.2t
- C.2.5~2.8t
- D.2.9~3.5t
- A.小于116kw
- B.116~500kw
- C.580~1750kw
- D.大于1750kw
- A.5次/小时
- B.10次/小时
- C.15次/小时
- D.30次/小时
- A.污水中有害气体能从上部未充满水空间经通气管排至室外
- B.调节管内水压波动,保护卫生洁具的水封
- C.容纳排水管道内可能出现的超设计高峰流量
- D.室内污水排水管均应是非满流的
- A.排水管遇沉降缝时,必须另设一路排水管分别排出
- B.高层建筑管井内排水管,应每层设置支架
- C.高层建筑排水系统应根据建筑高度分区敷设
- D.生活污水接户管道埋深覆土深度不宜小于0.3m
- A.洗涤盆
- B.洗脸盆
- C.浴盆
- D.大便器
- A.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
- B.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加净水厂自用水量
- C.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加净水厂自用水量及输水管(渠)漏损水量i).D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加净水厂自用水量及输水管(渠)和管网漏损水量
- A.平均日平均时用水量
- B.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
- C.最高日最高时设计用水量
- D.最高日设计用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
- A.25~35l/(人o次);1.5h
- B.40~60l/(人o次);2h
- C.40~60l/(人o次);1h
- D.25~35l/(人o次);1h
- A.8m;12m;4m
- B.8m;12m;2m
- C.10m;12m;2m
- D.10m;12m;4m
- A.能防止水倒回到供水水源
- B.能检验系统的供水装置和报警装置
- C.能启动水力警铃报警
- D.可安装在垂直立管上或水平干管上
- A.多层建筑不应小于6m3
- B.一类、二类居住建筑不应小于12m3
- C.二类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2m3
- D.一类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8m3
- A.25~35l/(人o班);2.5~3.0
- B.30~50l/(人o班);2.5~3.0
- C.25~35l/(人o班);1.5~2.5
- D.30~50l/(人o班);1.5~2.5
- A.栓口直径50mm,水带长度20mm,水枪喷嘴口径13mm
- B.栓口直径50mm,水带长度20mm,水枪喷嘴口径16mm
- C.栓口直径65mm,水带长度25mm,水枪喷嘴口径16mm
- D.栓口直径80mm,水带长度25mm,水枪喷嘴口径19mm
- A.8.00m;50m;2.00m
- B.5.00m;40m;2.00m
- C.2.00m;40m;5.00m
- D.5.00m;40m;5.00m
- A.3小时、2小时、1小时
- B.3小时、2小时、3小时
- C.3小时、2小时、2小时
- D.2小时、1小时、1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