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合流制排水系统,从控制和防止水体污染角度来看,是好的;
- B.合流制排水系统,截流主干管尺寸很大,污水厂容量增加很多,建设费用也相应地增高
- C.分流制排水系统,初雨径流未加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对城市水体也会造成污染;
- D.分流制排水系统,需要两套管道系统, 费用大于合流制排水系统。
- A.降雨在整个汇水面积上的分布是均匀的;
- B.降雨强度在选定的降雨时段内均匀不变;
- C.汇水面积随集流设计增长的速度为常数;
- D.以上三种均是。
- A.同等壁厚下,大管径排水管与检查井垂直相交,长方形检查井比圆形检查井稳定;
- B.同等壁厚下,大管径排水管与检查井垂直相交,不易漏水;
- C.同等壁厚下,长方形检查井较圆形检查井经济;
- D.同等壁厚下,大管径排水管与检查井垂直相交,长方形检查井比圆形检查井稳定安全。
- A.各县、市分别规划自己的废水治理方案,废水治理无需进行整体规划;
- B.我国废水治理要注意合理的布局;
- C.废水治理要考虑综合利用;
- D.废水治理要考虑化害为利。
- A.普通防绣漆,辅以牺牲阳极法;
- B.耐磨防绣漆,辅以外加电流法;
- C.普通防绣漆,辅以外加电流法;
- D.耐磨防绣漆,辅以牺牲阳极法。
- A.0.1
- B.0.15
- C.0.2
- D.0.25
- A.进水深度不同,分别从平均水位以上进水和平均水位以下进水;
- B.进水方式不同,分别采用取水孔直接进水和采用进水管引入进水;
- C.位置不同,分别设在防洪堤的外侧和里侧;
- D.形式不同,泵房与吸水井分别是合建或分建。
- A.0.5
- B.0.7
- C.1
- D.1.2
- A.居民生活用水
- B.学校和机关办公楼等用水
- C.工业企业工作人员生活用水
- D.公共建筑及设施用水
- 10
-
综合生活用水是指( )。
- A.居民用水和小区公共建筑用水
- B.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
- C.居民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浇洒道路绿地用水
- D.居民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市政用水
- A.浮船式取水构筑物;
- B.缆车式取水构筑物;
- C.岸边式取水构筑物;
- D.墩桥式取水构筑物。
- A.生产设备
- B.生产工艺
- C.生产原料
- D.产量
- A.循环用水量在总用水中
- B.重复用水量在总用水中
- C.补充水量在总用水中
- D.重复用水量在总损耗水中
- A.5~10年和10~20年
- B.5~10年和10~15年
- C.10~20年和20~30年
- D.10~20年和20~50年
- A.直流或复用
- B.直流或循环
- C.复用或循环
- D.直流
- A.构筑物最多
- B.最先建设
- C.最后建设
- D.投资最大
- A.统一给水系统造价低,应用最广泛
- B.分质给水系统水处理费用低,管网的造价低
- C.分压给水系统的水泵型号单一,长期运行电费较高
- D.分区给水系统应用最广
- A.城市给水、工业给水
- B.城市给水、工业给水、循环给水
- C.循环给水、复用给水
- D.生活给水、生产给水、消防给水
- A.13m
- B.10m
- C.9m
- D.7m
- A.重力、水泵、混合
- B.自流、重力、压力
- C.水泵、压力、混合
- D.重力、水泵、压力
- A.2.4%
- B.3.6%
- C.3.8%
- D.4.0%
- A.0.6 mpa
- B.0.4 mpa
- C.0.8 mpa
- D.0.45 mpa
- A.提高室外管网压力
- B.水泵加压
- C.高位水箱、消防水泵加压
- D.气压罐加压
- A.5~15
- B.10~30
- C.15~40
- D.20~45
- A.5~10年和10~20年
- B.5~10年和10~15年
- C.10~20年和20~30年
- D.10~20年和20~50年
- A.建筑消防立管应保证同层相邻立管上的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
- B.消防立管间距应由计算确定,但高层建筑不应大于30m,裙房不应大于50m
- C.消防立管直径按室内消防用水量计算确定,计算出立管直径小于100mm,仍采用100mm
- D.当建筑物同时设有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消防系统时,可合用消防泵,但应在自动喷水系统的报警阀后将管道分开设置
- A.城市给水、工业给水
- B.城市给水、工业给水、循环给水
- C.循环给水、复用给水
- D.生活给水、生产给水、消防给水
- A.统一给水系统造价低,应用最广泛
- B.分质给水系统水处理费用低,管网的造价低
- C.分压给水系统的水泵型号单一,长期运行电费较高
- D.分区给水系统应用最广
- A.构筑物最多
- B.最先建设
- C.最后建设
- D.投资最大
- A.重力、水泵、混合
- B.自流、重力、压力
- C.水泵、压力、混合
- D.重力、水泵、压力
- A.0.165mpa
- B.0.265mpa
- C.0.365mpa
- D.0.300mpa
- A.7m3
- B.14m3
- C.18m3
- D.20m3
- A.26.6l/s;20.4 l/s
- B.20.4l/s;26.6l/s
- C.28l/s;18.8l/s
- D.18.8l/s;28l/s
- A.2.0m3
- B.5.8m3
- C.8.8m3
- D.10.8m3
- A.10个;15个
- B.15个;10个
- C.12个;17个
- D.17个;12个
- 36
-
一级泵站通常( )供水。
- A.均匀
- B.分级
- C.按泵站到水塔的输水量
- D.定时
- A.大于
- B.小于
- C.等于
- D.大于或小于
- A.大于
- B.小于
- C.等于
- D.以上都不对
- A.最大一级
- B.最小一级
- C.泵站到水塔的输水量
- D.以上都不对
- A.最高日
- B.平均日
- C.最高日最高时
- D.最高日平均时
- A.平均日平均时用水量
- B.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
- C.最高日最高时设计用水量
- D.最高日设计用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
- A.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
- B.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加净水厂自用水量
- C.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加净水厂自用水量及输水管(渠)漏损水量i).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加净水厂自用水量及输水管(渠)和管网漏损水量
- A.25~35l/(人/次);1.5h
- B.40~60l/(人/次);2h
- C.40~60l/(人/次);1h
- D.25~35l/(人/次);1h
- A.8m;12m;4m
- B.8m;12m;2m
- C.10m;12m;2m
- D.10m;12m;4m
- A.25~35l/(人/班);2.5~3.0
- B.30~50l/(人/班);2.5~3.0
- C.25~35l/(人/班);1.5~2.5
- D.30~50l/(人/班);1.5~2.5
- A.某一年中最高一日的用水量
- B.设计规定年限内最高一日的用水量
- C.历史上曾经出现的最高一日的用水量
- D.今后将出现的最高一日的用水量
- A.1.3~1.6和1.1~1.5
- B.1.2~1.6和1.1~1.5
- C.1.3~1.5和1.1~1.3
- D.1.2~1.5和1.1~1.3
- 48
-
时变化系数是指( )。
- A.最高日用水量与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
- B.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
- C.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与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
- D.平均日最高时用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
- A.10%~15%
- B.10%~12%
- C.8%~12%
- D.8%~10%
- A.居民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管网漏损水量,未预见用水量
- B.综合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管网漏损水量,未预见用水量
- C.居民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生产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消防用水,管网漏损水量,未预见用水量
- D.居民生活用水,公共建筑及设施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消防用水,管网漏损水量,未预见用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