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其能量最小值为0
- B.其能量最大值为电子的最大动能
- C.x射线管和X光机产生的X射线就是轫致辐射
- D.电子的轫致辐射能量损失率比质子、α粒子等大得多
- E.对重带电粒子的轫致辐射能量损失一般忽略不计
- A.常规监测
- B.普查监测
- C.操作监测
- D.监督监测
- E.特殊临测
- A.燃料组件
- B.可燃毒物棒组件
- C.中子源棒组件
- D.控制棒组件
- E.阻力塞棒组件
- A.热交换
- B.热传导
- C.对流
- D.热辐射
- E.热扩散
- A.裂变中子包含瞬发中子和缓发中子两部分
- B.瞬发中子约占总数的1%
- C.瞬发中子的能谱和每次裂变放出的中子数是重要的物理量
- D.缓发中子产生于裂变碎片的某些β衰变链中
- E.缓发中子的半衰期就是中子发射体的β衰变母核的β衰变的半衰期
- A.表征该放射性核素衰变的快慢
- B.λ越大,衰变越快
- C.λ越大,衰变越慢
- D.每种放射性核素都有确定的衰变常数
- E.λ的大小与这种核素如何形成的或何时形成的都无关
- A.容器
- B.波动管接管嘴
- C.电加热器
- D.喷淋管接头
- E.安全阀组排放管接头
- A.扫描
- B.透视
- C.摄影
- D.介入
- E.放疗
- A.结构紧凑
- B.体积小
- C.便于携带
- D.使用简单
- E.特别适用于野外和现场应用
- A.容积控制
- B.化学控制
- C.温度控制
- D.反应性控制
- E.排出余热
- A.一个工作组因特殊情况不能完成而必须将工作交给下一个工作组来完成
- B.工作员工变化
- C.使用的规程变化
- D.工作环境及机组状态变化导致危害水平变化
- E.不能明确以上内容时
- A.实现反应堆的启动、停堆、升功率、降功率以及维持反应堆稳态运行
- B.实现功率分布的控制,使反应堆处于良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状态下运行
- C.抵消过剩反应性、补偿在运行中由于温度变化、中毒和燃耗所引起的反应性变化
- D.使核蒸汽供应系统(NSSS)能适应正常运行的各种瞬态工况,根据电网的要求和运行的需要,改变系统的运行状态,保持操作上的灵活性
- E.在运行的瞬态或设备故障时,保持电厂主要参数在允许的范围内,以尽可能减少反应堆保护系统的动作
- A.X射线和γ射线都是一定能量范围的电磁辐射,不是光子
- B.光子静止质量为0,不带电荷
- C.单个光子的能量与辐射的频率成正比
- D.每一个光子的能量都是确定的
- E.任何光子在真空中的速度都是相同的
- A.总目标
- B.安全目标
- C.可靠性目标
- D.辐射防护目标
- E.事故相关的技术安全目标
- A.出入口部分
- B.水力机械部分
- C.轴密封组件部分
- D.电动机部分
- E.冷却部分
- A.公布核安全政策
- B.建立管理体系
- C.提供人力物力资源
- D.不断自我完善
- E.当众宣布其承诺来表明本单位在社会责任方面的立场和在核安全方面的坦诚意愿
- F.确保核安全的议题的单位最高层会议上的重要议题
- A.颅内肿瘤
- B.脑梗塞
- C.心血管疾病
- D.肝癌
- E.肺癌
- A.反应堆压力容器
- B.蒸汽发生器
- C.稳压器
- D.主泵
- E.主管道
- A.启动
- B.停堆
- C.升功率
- D.降功率
- E.维持稳态运行
- A.压力
- B.温度
- C.出力
- D.工况
- E.控制模式和方式
- A.安全标准
- B.防护标准
- C.监管体系
- D.管理体系
- E.质量体系
- A.γ射线
- B.β射线
- C.α射线
- D.x射线
- E.中子
- A.启动、停堆以及改变堆的功率
- B.抵消过剩反应性,补偿燃耗
- C.维持功率水平
- D.保证堆的安全
- E.能抑制控制系统的不安全动作
- A.法律
- B.法规
- C.标准
- D.规范
- E.导则
- A.从内到外三区
- B.从外到内三区
- C.外-内交替
- D.低泄露四区
- E.平衡循环
- A.是在影像诊断学、血管造影、细针穿刺和细胞病理学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B.将单纯的放射诊断技术与影像方法引导下的导管治疗技术于一体,为疾病诊断和治疗开拓了新的途径
- C.可以解决许多内外科解决不了的诊断难题
- D.对病人创伤小
- E.手术过程中病人和工作人员较长时间暴露于x射线照射下,受照剂量较高,高于一般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
- A.钠池
- B.堆本体
- C.一回路的钠循环泵
- D.中间热交换器
- E.蒸汽发生器
- A.束流强度大
- B.束流密度大
- C.发散角小
- D.适用于作为大功率辐照源
- E.不会因放射性衰变而存在换源、加源和放射源退役的问题
- A.U形管蒸汽发生器
- B.W形管蒸汽发生器
- C.直管蒸汽发生器
- D.水平管蒸汽发生器
- E.螺旋管蒸汽发生器
- A.肌肉组织
- B.软骨和骨组织
- C.骨髓
- D.结缔组织
- E.心脏
- A.补偿包壳和燃料芯快不同材料的热膨胀
- B.补偿燃料的辐照肿胀
- C.减少包壳超应力的风险
- D.改善间隙的传热性能
- E.减小包壳内外的压差
- A.保证LOCA下无堆芯裸露风险
- B.大大降低了堆芯熔化概率
- C.有利于堆厂房的小型化
- D.减少了在役检查的工作量
- E.检修时工作人员所受放射性剂量大幅度降低
- A.为不锈钢锻件
- B.需要承受很大的扭转力矩
- C.上端为刚性联轴器,与电动机相联接
- D.下端与叶轮固定联接
- E.中间设置有一个径向导向轴承
- A.天然铀棒束
- B.稍加浓铀棒束
- C.低温低压重水慢化剂
- D.高温高压重水冷却剂
- E.高温高压轻水冷却剂
- A.热能区
- B.低能区
- C.中能区
- D.高能区
- E.快中子区
- A.一次β-
- B.两次β-
- C.一次β+
- D.两次β+
- A.8
- B.10
- C.12
- D.14
- A.控制棒
- B.可溶毒物
- C.可燃毒物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A.10
- B.1
- C.0.1
- D.0.01
- A.组织和建立
- B.建立和保持
- C.建立和维护
- D.保持和维护
- A.0.3-1.0msv
- B.1.8msv
- C.2.4msv
- D.1-10msv
- A.α
- B.β
- C.γ
- D.中子
- A.核安全1级
- B.核安全2级
- C.核安全3级
- D.非安全级
- A.3m-13mCi
- B.30-130mCi
- C.3-13Ci
- D.30-130Ci
- A.8MeV
- B.8GeV
- C.10MeV
- D.10GeV
- A.井下废石
- B.地表专门采集的岩石
- C.水冶过程遗弃的尾矿砂
- D.混凝土
- A.组织
- B.组织决策层
- C.组织最高管理者
- D.组织决策层、管理层和基层
- A.汽轮机回路
- B.循环冷却水系统
- C.主蒸汽系统
- D.汽水分离系统
- A.上部汽轮机
- B.上部蒸汽发生器
- C.下部汽轮机
- D.下部蒸汽发生器
- A.9.74
- B.97.4
- C.9.94
- D.99.4
- A.50和60
- B.60和70
- C.70和80
- D.80和90
- A.主动
- B.自发
- C.被动
- D.受激
- A.0.15
- B.0.20
- C.0.25
- D.0.30
- A.5.0mm
- B.5.6mm
- C.2.3cm
- D.2.6cm
- A.10-15
- B.17-25
- C.32-45
- D.40-55
- A.10-8-10-6
- B.10-7-10-5
- C.10-6-10-4
- D.10-5-10-3
- A.钍系
- B.铀系
- C.锕-铀系
- D.镎系
- A.停堆棒
- B.调节棒
- C.补偿棒
- D.功率棒
- A.单一燃料
- B.混合燃料
- C.慢化剂冷却剂相同
- D.慢化剂冷却剂不同
- A.压力壳
- B.蒸汽发生器
- C.传热管
- D.堆腔冷却器
- A.三哩岛
- B.切尔诺贝利
- C.福岛
- D.A和B
- A.连续能谱
- B.特征能谱
- C.单色色谱
- D.A和B
- A.128
- B.134
- C.157
- D.173
- A.96
- B.97
- C.98
- D.99
- A.10
- B.20
- C.30
- D.40
- A.42j
- B.52j+1
- C.62j-1
- D.7j+1
- A.2
- B.11
- C.24
- D.30
- A.75-100Mn-Mo-Ni
- B.75-100Mn-Mo-Cr
- C.100-150Mn-Mo-Ni
- D.100-150Mn-Mo-Cr
- A.每月一次
- B.每季度一次
- C.每年两次
- D.每年一次
- A.109-101014
- B.1010-101114
- C.1011-101210
- D.1012-101310
- A.天然辐射源
- B.人工辐射源
- C.A和B
- D.所有辐射源
- A.钢制
- B.钢架
- C.混凝土
- D.预应力混凝土
- A.10-23
- B.10-24
- C.10-26
- D.10-28
- A.分相布置
- B.分区布置
- C.分立布置
- D.分开布置
- A.K过剩×K有效
- B.K过剩/K有效
- C.K过剩×(K有效-1)
- D.K过剩/(K有效-1)
- 76
-
中能β源主要用于()。
- A.电离源
- B.卷烟密度测量
- C.薄层材料测厚
- D.金属材料测厚
- A.2.5
- B.3.5
- C.4.5
- D.5.5
- A.安全限值
- B.安全系统整定值
- C.触发设定值
- D.保护参数
- A.100人.rem/A
- B.100rem/人.A
- C.1000人.rem/A
- D.100rem/人.A
- A.10
- B.11
- C.12
- D.13
- A.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
- B.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联合
- C.国务院核行业主管部门
- D.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和国务院核行业主管部门联合
- A.天然铀
- B.235U
- C.238U
- D.232Th
- A.(γ,p)
- B.(γ,n)
- C.(γ,np)
- D.(γ,2p)
- A.与物质相互作用
- B.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差别
- C.穿透性
- D.接枝、交联
- A.振动筛
- B.螺旋分级机
- C.水力旋流器
- D.B或C
- A.安全功能
- B.安全重要性
- C.质量和可靠性
- D.主体设备
- A.6×10-6
- B.6×10-5
- C.6×10-4
- D.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