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设计标准
- B.设计方案
- C.使用材料
- D.质量水平
- E.工程实践
- A.选址
- B.设计
- C.建造
- D.运行
- E.退役
- A.烟羽外照射
- B.烟羽吸入内照射
- C.地面沉积外照射
- D.食人内照射
- E.再悬浮吸入内照射
- F.皮肤、衣服的沉积外照射
- G.来自辐射源的直接外照射
- A.限制送入蒸发器的水溶液中的TBP含量
- B.对进入相关蒸发器的各种液流中TBP含量不太显著的物流,特别是未经稀释剂洗涤的物流,进行系统检测
- C.将水相送入蒸发器时,为避免漂浮在水相上面的TBP带入,供料容器内不允许水相溶液完全排空
- D.在溶剂蒸馏处理装置接收料液之前,应在各萃取循环的溶剂处理工序对有机物流用碳酸钠和苏打彻底处理,并且用水清洗
- E.正常操作时,蒸发器内部温度应严格限制在130C以下
- A.控制棒
- B.可燃毒物棒
- C.可溶毒物
- D.可熔毒物
- E.碘坑
- A.标识
- B.收集
- C.编索
- D.贮存
- E.保管
- F.处理
- A.X射线行李包检查装置
- B.X射线衍射仪
- C.兽医用X射线机
- D.X射线探伤机
- E.安全检查用加速器
- A.行政许可
- B.安全监管
- C.监督检查
- D.监督管理
- E.事件与事故的调查处理
- A.始发事件的频率
- B.部件失效概率
- C.部件停役频率和停役持续时间
- D.共因失效概率
- E.人因失误概率
- A.组织
- B.指挥
- C.协调
- D.协助
- E.监督
- A.物项的控制
- B.场地管理
- C.测量和试验设备的管理
- D.建造工作的验证
- E.检查和试验结果的分析评价
- A.可研报告
- B.安分报告
- C.环评报告
- D.质保大纲
- E.从安全考虑的其他活动的计划
- A.应急指挥
- B.通信保障
- C.技术支持
- D.应急支援力量和物资器材准备
- E.应急培训和演习
- F.公众信息交流
- G.准备资金安排
- A.硬件失效
- B.人误造成硬件的错误运行
- C.计算机软件缺陷造成硬件的错误运行
- D.内部原因导致的火灾、爆炸、水淹和飞射物撞击
- E.丧失厂外电源
- A.营运单位必须系统地评价核动力厂的运行经验,确保未遗漏安全相关的事件
- B.营运单位必须获得并评价其他核动力厂的运行经验和教训,以作为借鉴
- C.必须指定胜任的人员认真研究运行经验,以发现不利于安全的先兆,从而在出现严重情况之前采取必要的纠正行动
- D.必须要求所有的核动力厂工作人员报告所有的事件
- E.核动力厂运行管理者必须与设计有关单位(制造者、研究单位、设计者)保持适当联系,以向其反馈运行经验的信息及获得与处理设备故障或异常事件有关的建议
- F.必须收集和保存运行经验的数据,以用作核动力厂老化管理、核动力厂剩余寿期评价、概率安全评价和定期安全审查的输入数据
- A.人员
- B.资源
- C.资金
- D.权限
- E.独立性
- A.设计上存在明显的缺陷
- B.没有按照设计要求对装置进行维护
- C.安全系统由于部件故障而失效
- D.安全系统由于人为错误而失效
- E.人员的技术培训不能满足安全规定的要求
- A.土层的几何描述
- B.每一层内的S波和P波波速
- C.每一层土的相对密度
- D.对每一层土,描述土的剪切模量和阻尼比随剪切应变明显减小的曲线
- E.对于那些波速随深度平稳增加的深厚沉积土,给出相关参数随深度的变化
- A.限制土地使用要求和限制使用时间
- B.建铁丝网,限制进入
- C.设立永久标志
- D.适当维修
- E.适当监测
- A.按照经批准的最新的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
- B.按照经批准的当前适用的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
- C.其设计必须是此前在相当条件下验证过的
- D.物项的选择必须与安全所要求的核动力厂可靠性目标相一致
- E.物项的选择必须高于安全所要求的核动力厂可靠性目标
- A.有限再循环或再利用
- B.无限再循环或再利用
- C.近地表处置
- D.中等深度地质处置
- E.深地质处置
- A.通知与报告
- B.启动应急组织
- C.开展评价工作
- D.应急抢修
- E.采取纠正及补救行动
- F.采取防护行动的决策及其实施
- A.腐蚀泄漏
- B.尾气系统堵塞
- C.火灾事故
- D.炉排堵塞和炉灰泄漏
- E.卸灰箱着火或卸灰箱泄漏
- F.严格控制焚烧废物所含核素的辐射类型和辐射水平
- G.严防断电和过滤器失效事故
- A.击穿/撕裂试验
- B.强化耐热试验
- C.冲击试验
- D.抗震试验
- E.LOCA试验
- A.组织
- B.建设
- C.维护
- D.保持
- E.改进
- A.择合理的顶事件
- B.建造故障树
- C.对故障树进行简化或者模块化
- D.定性分析
- E.定量分析
- A.公称通径
- B.设计压力
- C.设计温度
- D.流量系数
- E.热态寿命
- A.日常检查
- B.例行检查
- C.非例行检查
- D.跟踪检查
- E.安全检查
- A.对质量要求的验证
- B.不符合项控制
- C.质保监查
- D.管理部门审查
- E.纠正措施
- A.完善
- B.维护
- C.清点
- D.检查
- E.试验
- A.清理
- B.解控
- C.就地处置
- D.地质处置
- E.送出处置
- A.可行性研究报告
- B.安全分析报告
- C.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 D.退役初步报告
- E.质量保证大纲
- A.核动力厂特征参数
- B.所预测的核动力厂状态
- C.场外的放射性水平
- D.公众受照剂量限制
- E.环境监测结果
- A.及时停止主泵
- B.及时地利用完好蒸汽发生器导出一回路热量
- C.启动稳压器喷林系统
- D.打开释放阀使一回路减压
- E.在适当条件下关闭高压安全注射及向破损蒸汽发生器的辅助给水
- A.减少照射时间
- B.远离X射线源
- C.加以必要的屏蔽
- D.剂量监测
- E.安全操作
- A.评价表明供方以往类似物项供货或提供服务的质量的有关资料
- B.评价“供方新近的且可供客观评价的书面的、定性或定量的质量保证记录”
- C.到源地评价供方的技术能力和质量保证能力
- D.抽查新近类似产品的质量
- E.由供方提供指定的样品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验或试验
- A.放射性物质排入环境的源项
- B.控制放射性物质输运、扩散和滞留的水文、物理、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
- C.与人类有关的食物链
- D.饮用、工业、农业和娱乐用水的位置和水量
- E.居民的饮食和其他有关习惯
- A.调研
- B.计划
- C.准备
- D.演习
- E.响应
- A.许可证
- B.资质
- C.许可文件
- D.有效证明
- A.核实和监视所实施的质量保证工作是否符合已审评认可的质量保证大纲
- B.质量保证大纲是否得到有效实施
- C.核实和监视所实施的质量保证工作是否符合许可证(函)规定的条件
- D.督促及时纠正不符合的情况
- E.保证核设施的运行安全
- A.2
- B.4
- C.8
- D.16
- A.0.1
- B.0.2
- C.0.5
- D.1.0
- 43
-
γ辐照装置分为()类。
- A.2
- B.3
- C.4
- D.5
- A.系统分析
- B.安全壳分析
- C.系统分析与安全壳分析
- D.场外后果分析
- A.30
- B.60
- C.90
- D.120
- A.1
- B.2
- C.3
- D.2、3
- A.15
- B.20
- C.25
- D.30
- A.0
- B.1
- C.2
- D.3
- A.程序
- B.管理
- C.实施
- D.目标
- A.预运行试验
- B.初始临界试验
- C.低功率试验
- D.功率试验
- A.1
- B.2
- C.3
- D.4
- A.3-5
- B.10-15
- C.20-30
- D.30-45
- A.鉴别
- B.纠正
- C.评价
- D.监督
- A.60
- B.70
- C.80
- D.90
- A.1
- B.2
- C.3
- D.4
- A.运行管理单位
- B.运行管理部门
- C.运行管理者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A.管理制度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大纲
- B.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大纲管理制度
- C.质量保证大纲质量保证体系管理制度
- D.质量保证大纲管理制度质量保证体系
- A.Ⅰ
- B.Ⅱ
- C.Ⅲ
- D.Ⅳ
- A.役前检查
- B.设备鉴定
- C.设计验证
- D.LOCA试验
- A.提醒
- B.通知
- C.拒绝
- D.上报
- A.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
- B.各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
- C.核设施营运单位
- D.核安全设备制造单位
- A.超过0.5
- B.超过1.0
- C.不超过0.5
- D.不超过1.0
- A.采购单位
- B.供方单位
- C.核设施营运单位
- D.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
- A.I
- B.II
- C.IV
- D.V
- A.核安全设备活动
- B.核安全设备活动的质量管理和过程控制
- C.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实施
- D.技术和管理能力的维持
- A.3.5-78
- B.35-780
- C.350-7800
- D.3500-78000
- A.独立
- B.控制
- C.文件
- D.制度
- A.审查批准
- B.备案
- C.存档备查
- D.登记注册
- A.证据
- B.记录
- C.说明
- D.报告
- A.2
- B.3
- C.4
- D.5
- A.0.90
- B.0.92
- C.0.94
- D.0.95
- A.用于补偿燃耗、裂变产物积累所需的剩余反应性
- B.用于改变堆内功率分布
- C.可使堆内获得更好的热工性能和更均匀的燃耗
- D.补偿控制元件的反应性当量小,并且它的动作过程是比较快的
- A.待命
- B.戒备
- C.准备
- D.响应
- A.12-14
- B.14-17
- C.16-23
- D.18-38
- A.例外货包
- B.工业货包
- C.A型货包
- D.C型货包
- A.文件
- B.记录
- C.不符合项
- D.客观证据
- A.1-3
- B.2-4
- C.3-5
- D.4-6
- A.不可燃的和低烟低毒
- B.不可燃的或阻燃的和耐热
- C.不可燃的或阻燃的和无毒
- D.低烟无卤阻燃耐火
- A.低能β
- B.高能β
- C.α
- D.γ
- A.设计单位
- B.调试单位
- C.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A.压力
- B.振动
- C.渗透
- D.沉降
- A.3
- B.4
- C.5
- D.6
- A.1970
- B.1971
- C.1978
- D.1986
- A.预防
- B.缓解
- C.防止
- D.减轻
- A.Vs<300m/s
- B.1100m/s>Vs>300m/s
- C.1100m/s≥Vs≥300m/s
- D.Vs>1100m/s
- A.政策
- B.义务
- C.责任
- D.目标
- A.预案
- B.方案
- C.计划
- D.措施
- A.必要
- B.先决
- C.首要
- D.必备
- A.20
- B.50
- C.150
- D.500
- A.7次α和4次β
- B.7次α和6次β
- C.9次α和7次β
- D.9次α和6次β
- A.0.10
- B.0.15
- C.0.17
- D.0.21
- A.3H
- B.14C
- C.85Kr
- D.129I
- A.核动力厂
- B.研究堆
- C.核燃料循环设施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A.保证所选厂址以及厂址与设施相互之间的适宜性
- B.保护公众和环境免受放射性释放所引起的危害
- C.保证核电厂的正常运行不受外部自然和人为事件的影响
- D.将核电厂所受到的外部自然和人为事件的影响降到尽可能低
- A.野外使用时应用栅栏或绳索限定辐射控制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控制区
- B.中子管本身对氚有一定程度的防护,但应避免管子的偶然破裂,防止氚的污染
- C.中子管报废后应返回生产厂家处理,不得自行拆卸
- D.以上三者都正确
- A.构造地震
- B.火山地震
- C.陷落地震
- D.人工触发地震
- A.确定
- B.概率
- C.保守
- D.安全
- A.7
- B.13
- C.37
- D.52
- A.数值
- B.活度
- C.控制
- D.限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