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构筑物、系统和部件的修改
- B.运行限值和条件的修改
- C.指令和规程的修改
- D.上述各项的组合
- E.组织机构的变更
- A.人员可达性
- B.时间可达性
- C.检验设备可达性
- D.安全防护可达性
- E.检验方法可达性
- A.137Cs
- B.90Sr
- C.铀
- D.钚
- E.超铀元素
- A.食入
- B.烟羽吸入
- C.再悬浮吸入
- D.烟羽外照射
- E.沉积外照射
- A.氡
- B.α气溶胶
- C.酸碱气
- D.有机物
- E.γ外照射
- A.接近放射源的控制过程
- B.接近放射源的警报控制点
- C.关键控制过程
- D.摄像和人员控制
- E.放射源管理记录
- F.总量盘点
- G.法规与导则
- H.工作人员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 I.信息保密
- J.质量保证措施
- A.可能采取的应急补救行动
- B.相应的计划安排
- C.可获得的场外消防支援
- D.可以获得的外部医学救护支援
- E.抗其他自然灾害的能力与安排
- A.落实
- B.快速
- C.准确
- D.有效
- E.保持
- A.放射性废物管理
- B.辐射防护
- C.环境监测
- D.质量保证
- E.安全保卫
- A.该物项要执行的安全功能
- B.未能执行其功能的后果
- C.需要该物项执行某一安全功能的可能性
- D.假设始发事件后需要该物项投入运行的时刻
- E.假设始发事件后需要该物项投入运行的持续运行时间
- A.空气监测
- B.外照射监测
- C.个人剂量监测
- D.放射性流出物监测
- E.环境监测
- A.营运单位本年度的管理情况
- B.营运单位上半年度的管理情况
- C.本年度核动力厂运行工况
- D.上半年度核动力厂运行工况
- E.下半年度核动力厂运行工况
- A.辐射安全
- B.设施安全
- C.工业安全
- D.环境安全
- E.临界安全
- A.立即造成危害人员
- B.立即造成危害环境
- C.堆芯严重损伤
- D.危及安全壳完整性
- E.危急核电厂安全
- A.放射性内装物的描述
- B.设计的详细描述
- C.已进行的试验及其结果的说明
- D.内装物是乏燃料时,相关安全分析的假设的说明,并证明这些假设是正确的
- E.能保证安全散热的特殊装载规定的说明
- F.质量保证大纲的详细说明
- A.运行参数的限值
- B.可运行设备的最低需要量
- C.各层次运行人员的最低配备
- D.在偏离规定的运行限值和条件的事件中运行人员采取的规定动作和完成这些动作允许的时间
- E.安全的重要参数
- A.岩土类型及工程地质性质
- B.地质构造
- C.岩土体结构
- D.地形地貌
- E.水文地质条件
- F.工程动力地质作用
- G.天然建筑材料
- A.火灾
- B.化学爆炸
- C.飞机坠毁、飞射物
- D.水淹
- E.极值温度和湿度
- A.Ⅰ
- B.Ⅱ
- C.Ⅲ
- D.Ⅳ
- E.Ⅴ
- A.立即拆除
- B.延缓拆除
- C.封固埋葬
- D.有限制开放
- E.无限制开放
- A.选址和场址评价
- B.地下实验室和处置库概念设计
- C.工程屏障材料
- D.放射性核素迁移
- E.安全评价
- A.石油
- B.天然气
- C.煤
- D.稀土矿
- E.磷肥
- A.管理
- B.执行
- C.评价
- D.实践
- E.职责
- A.选址
- B.设计
- C.建造
- D.运行
- E.退役
- A.混凝土或防洪堤的损坏
- B.过度或不均匀沉降所造成的开裂
- C.管道渗漏
- D.地基缺陷
- E.通过坝基、堤岸边缘以及或由植物根或动物所造成的孔穴的渗漏
- F.功能故障,如闸门
- G.上游迎水面泥沙或碎石的堆积
- H.滑坡落入水库
- A.主控制室
- B.辅助控制室
- C.技术支持中心
- D.应急控制中心
- E.运行支持中心
- F.公众信息中心
- G.通信系统
- H.监测和评价设施
- I.防护设施
- J.急救和医疗设施
- A.在设计阶段就必须考虑对试验的要求和频度
- B.在运行开始之前制定出定期试验大纲,并存档以备查阅
- C.与设计单位、设备的供应单位以及核电厂内相关部门的人员合作编写试验规程和程序,并在试验之前确认已编制完成
- D.由合格的人员使用合适的设备和技术完成符合要求的定期试验
- E.确定试验的标准和周期,使构筑物、系统和部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与设计要求一致,并保证运行开始后,核电厂的安全状态不致受到有害的影响
- F.优化构筑物、系统和部件的试验频度,保证在需要时能满意地完成其功能又避免过多试验可能造成损坏
- G.仔细考虑安全重要构筑物、系统和部件因试验而停役的影响,保证正常运行限值和条件仍能得到满足
- H.构筑物、系统和部件的停役和复役都必须得到指定的运行人员的书面授权。在试验的任何期间,运行人员都必须掌握有关核电厂状态的信息。停役的构筑物、系统和部件必须在控制点有明显的标记
- I.保存所有的试验记录,包括与其有关的管理程序和技术规程
- A.质量控制
- B.几何控制
- C.固定中子毒物控制
- D.慢化控制
- E.浓度控制
- A.系统
- B.设备
- C.程序
- D.文件
- E.人员
- A.响应中心会议室
- B.主控制室
- C.设备(含独立电源)室
- D.专家分析室
- E.新闻发布中心
- F.办公室、资料室
- A.公正
- B.独立
- C.自主
- D.积极
- E.有效
- A.地震或随之发生的诸如滑坡落入水库等事件可引起溃坝(上游或下游),从而导致洪水
- B.对于任何推荐厂址都应对位于其上游或下游的坝因地震而溃决、并可能在厂址引起洪水的可能后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 C.水坝的抗震分析应考虑动荷载,而详细的稳定性分析还需要水坝结构状态的正式文件
- D.对于每个水坝的抗震分析,应选择恰当的地震,特别是对坝体或滑坡处
- E.应考虑因同一次地震事件而导致两个或更多坝的溃决可能性
- A.树脂黏合剂
- B.含钙、含铵、含钠等化学元素的物质
- C.石灰浆
- D.水泥
- E.用硫酸处理过的黄铁矿
- A.放射性废物的包装、固化、减容
- B.废物的放射性核素含量
- C.废物的物理性质
- D.废物的化学性质
- E.处置系统所提供的屏障的有效性
- A.制定
- B.修改
- C.审查
- D.监督
- E.监查
- A.工艺废水
- B.地面冲洗水
- C.去污废水
- D.离子交换树脂再生废液
- E.淋浴水、洗衣水
- A.洪水漫顶
- B.基础渗漏
- C.坝体渗漏
- D.溢洪工程
- E.尾矿输送事故
- A.70-100
- B.80-120
- C.120-140
- D.130-150
- A.营运单位
- B.总导演
- C.导调员
- D.情景设计者
- A.稀有事故
- B.严重事故
- C.极严重事故
- D.极限事故
- A.设计
- B.建造
- C.调试
- D.运行
- A.管理性
- B.强制性
- C.监查性
- D.安全性
- A.单项
- B.综合
- C.联合
- D.示范
- A.支持
- B.支援
- C.协助
- D.配合
- A.升温降压
- B.升温升压
- C.降温降压
- D.降温升压
- A.民用核安全设备焊工焊接操作工资格许可
- B.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人员资格许可
- C.核设施操纵员执照和高级操纵员执照
- D.以上三者都是
- A.源项释放
- B.表面沉降
- C.环境监测
- D.剂量统计
- A.安全
- B.保护
- C.限制
- D.隔离
- A.类型
- B.目的
- C.计划
- D.性质
- A.水冶
- B.纯化
- C.转化
- D.烧结
- A.大纲
- B.计划
- C.文件
- D.预案
- A.0.005
- B.0.01
- C.0.015
- D.0.02
- A.核安全检查组
- B.地区监督站
- C.核设施主管单位
- D.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
- A.美国国家标准协会
- B.美国军方
- C.国际标准化组织
- D.国际原子能机构
- A.4000Bq/g400Bq/g
- B.400Bq/g40Bq/g
- C.4000Bq/kg400Bq/kg
- D.400Bq/kg40Bq/kg
- A.0.3
- B.1
- C.5
- D.20
- A.0.02mg
- B.0.2mg
- C.2.0mg
- D.20mg
- A.10
- B.12
- C.14
- D.16
- A.监督区
- B.控制区
- C.保护区
- D.要害区
- A.境外民用核安全设备活动单位
- B.民用核安全设备进口单位
- C.民用核设施营运单位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A.1
- B.2
- C.3
- D.10
- A.隔离
- B.密闭
- C.正压
- D.负压
- A.国家规定限值
- B.公众剂量指导水平
- C.急性照射剂量水平
- D.紧急防护行动干预水平
- A.类型
- B.频率
- C.风险
- D.状态
- A.过量空气焚烧炉
- B.裂解炉
- C.流化床焚烧炉
- D.高温熔渣炉
- A.8
- B.10
- C.12
- D.16
- A.3
- B.4
- C.5
- D.6
- A.1
- B.2
- C.3
- D.4
- A.独立
- B.统一
- C.组织
- D.负责
- A.3
- B.4
- C.5
- D.10
- A.烈度
- B.反应谱
- C.持续时间
- D.位移
- A.核设施主管部门
- B.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
- C.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
- D.运行管理者
- A.预防性
- B.应急性
- C.持续性
- D.临时性
- A.±1
- B.±2
- C.±3
- D.±5
- A.形状
- B.几何尺寸
- C.质量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A.5-15
- B.10-30
- C.20-40
- D.30-60
- A.燃料破损
- B.堆芯损坏
- C.压力容器破裂
- D.冷却剂丧失
- A.193D
- B.193d2
- C.386D
- D.386d2
- A.3H
- B.16N
- C.裂变产物
- D.活化腐蚀产物
- A.采矿
- B.技术
- C.工业
- D.科学
- A.0.1-1
- B.1-10
- C.10-100
- D.100-1000
- A.0.2
- B.0.4
- C.2.0
- D.4.0
- A.计划
- B.要求
- C.方案
- D.管理程序
- A.7
- B.13
- C.37
- D.52
- A.适宜性
- B.可行性
- C.有效性
- D.随机性
- A.厂内
- B.场内
- C.场内、场外
- D.场外
- A.环境保护部地区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
- B.地方辐射环境保护部门
- C.授权提供核安全技术服务的单位
- D.核安全与环境专家委员会
- E.核与辐射安全法规标准审查委员会
- A.能确定从各种不同始发事件所造成的事件序列
- B.能够系统地和现实地确定事件序列的发生频率
- C.能够系统地和现实地确定事件序列造成的后果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A.充填废石
- B.注浆封堵
- C.覆盖植被
- D.覆土隔离
- A.审核评价
- B.跟踪检查
- C.监督检查
- D.审核评估
- A.3
- B.5
- C.10
- D.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