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选址
- B.设计
- C.建造
- D.调试
- E.运行
- A.几何
- B.几何-固定毒物
- C.浓度-几何
- D.质量-几何
- E.质量-几何-浓度
- A.化工厂、炼油厂、仓库
- B.管线运输
- C.公路、铁路运输
- D.水路、空运运输
- E.同一厂址上的其他核设施
- A.设施设计
- B.警卫组织
- C.保卫制度
- D.人防措施
- E.出入口控制
- A.提供系统性的分析,以确信设计符合总的安全目标
- B.证明整个设计是平衡的
- C.确认核动力厂参数小的偏离不会引起核动力厂性能严重异常
- D.设计基准的制定和确认
- E.提供发生堆芯严重损坏状态的概率评价以及要求厂外早期响应的(特别是与安全壳早期失效相关的)放射性物质向厂外大量释放的风险的评价
- F.提供外部灾害事件(特别是核动力厂厂址特有的那些灾害)发生概率和后果的评价
- G.鉴别出通过设计改进或运行规程的修改可能降低严重事故概率或减轻其后果的系统
- H.各项分析结果与放射性的验收准则和设计限值的比较
- I.评价核动力厂应急规程的充分性
- J.核实是否符合概率目标
- A.生产
- B.销售
- C.使用
- D.贮存
- E.处置
- A.钢桶
- B.钢箱
- C.混凝土容器
- D.铸铁容器
- E.高整体容器
- A.引入新的照射源
- B.引入新的照射途径
- C.扩大受照人员的范围
- D.改变现有源的照射网络
- E.因事故而失控的辐射源所致照射
- A.必须视作安全重要系统的一部分
- B.必须相应地分级
- C.它们的可靠性必须与其所支持的系统的可靠性相当
- D.它们的多重性、多样性和独立性必须与其所支持的系统的可靠性相当
- E.它们用于隔离和功能试验的措施必须与其所支持的系统的可靠性相当
- A.评估放射源项的特性和参数
- B.评价核电厂的长期性能
- C.提出厂址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调查的内容
- D.收集气象和水文数据(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方法
- E.为论证实施应急计划的可行性而收集厂址周围人口分布数据的方法
- A.气体废物
- B.气载废物
- C.气溶胶废物
- D.液态废物
- E.固体废物
- A.高温拉伸
- B.热处理
- C.机械密封
- D.微量元素分析
- E.射线检验
- A.链式反应及其后果
- B.链式反应所产生的放射性物质
- C.放射性物质
- D.瞬发放射性
- E.缓发放射性
- A.通信系统
- B.信息系统
- C.新闻发布系统
- D.值班及资料管理系统
- E.办公设备
- A.本底调查
- B.流出物监测
- C.核事故监测
- D.针对较大区域内的一般环境质量监测
- E.针对特定核与辐射设施的监测
- A.定期对空气中的气溶胶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含量进行监测
- B.定期监测液态、气态排出流中放射性物质的浓度和流量
- C.个人剂量监测
- D.公众剂量监测
- E.手脚沾污监测
- A.必须建立一个(实施质量保证职能的)有书面规定的组织(机构),并(应)明确规定本单位的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内外联络渠道
- B.实施质量保证大纲的人员既包括(质量)活动的从事者,也包括验证人员,而不是单一方面的责任范围
- C.本单位的验证部门及其人员应被授予相应的权力和组织独立性
- D.应搞好单位间及其部门间工作的接口和协调
- E.从事影响质量活动的人员均应挑选,并且必须按工作进度提前足够时间制订相应的计划
- F.参与质量保证活动的各类人员均应接受培训
- A.一致性
- B.完整性
- C.适用性
- D.合法性
- E.实施有效性
- A.文献调查
- B.航卫片判读与解释
- C.地形地貌调查
- D.年代测定
- E.α径迹和γ射线测量
- A.单项演习
- B.多项演习
- C.综合演习
- D.消防演习
- E.联合演习
- A.矿石准备
- B.矿石破碎
- C.振动筛分
- D.选矿
- E.磨矿
- A.明确各级应急组织职责,落实人员及待召、替代制度
- B.落实各项应急设施、设备,确保其可靠性、充分性
- C.明确干预水平、应急计划区、场外应急状态的确定与发布程序
- D.落实各项管理措施,确保应急响应的快速、准确、有效
- E.落实在各种应急状态下,保护环境、保护公众的各项应急防护行动安排
- F.应急响应能力的保持
- G.与核动力厂营运单位应急组织、国家核应急组织及相邻省级相关组织间的联络与配合方式
- A.以人为本,生态文明
- B.废物最小化
- C.科学态度、实事求是
- D.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 E.清洗去污,物尽其用
- A.核动力厂的变更
- B.技术和安全的发展
- C.经验的积累
- D.营运单位认为必要并经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批准
- E.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提出要求
- A.维修
- B.试验
- C.监督
- D.检查
- E.管理
- A.学识
- B.技术
- C.经验
- D.能力
- E.管理
- A.核安全
- B.辐射安全
- C.核设施
- D.核安全设备
- E.电磁辐射
- A.液体渗透
- B.磁粉探伤
- C.超声波探伤
- D.涡流探伤
- E.射线探伤
- A.核安全设备活动资格许可
- B.核动力厂建造许可
- C.核动力厂运行许可
- D.核动力厂反应堆操纵人员执照
- E.核动力厂的在役检查中,执行无损检验任务的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单位资格许可
- A.设计文件
- B.采购文件
- C.质量保证大纲和大纲程序及有关的规程,监查报告
- D.用于加工、建造、修改、安装、试验和检查等活动的指令和规程;检查和试验报告
- E.专题报告
- F.申请许可证的各类文件
- G.供方提供的文件
- H.调试文件
- I.运行计划、运行质量计划和运行日志、应急计划等
- J.上级主管部门的来文;安全要求
- A.主控制室
- B.辅助控制室
- C.场内其他重要地点
- D.场内应急组织
- E.场外应急组织
- A.核素分析
- B.放射学分析
- C.放射化学分析
- D.物理分析
- E.物理测量
- A.修改
- B.验证
- C.确认
- D.批准
- E.监查
- A.铪-铟-镉
- B.铪-铟-硼
- C.银-铟-镉
- D.银-铟-硼
- A.235U
- B.241Am
- C.60Co
- D.137Cs
- A.资质认定
- B.资质审查
- C.资格认定
- D.资格审查
- A.保护、包容
- B.承压
- C.安全
- D.核安全
- A.确定论
- B.概率论
- C.随机分析
- D.频率曲线
- A.首次装料前,运行阶段每年一次
- B.首次装料前,运行阶段每年两次
- C.首次装料前,运行阶段每两年一次
- D.首次装料前,运行阶段每五年一次
- A.几何控制
- B.质量控制
- C.浓度控制
- D.毒物控制
- A.GB11803
- B.GB11804
- C.GB11805
- D.GB11806
- A.与控制台联锁的无人检查
- B.紧急降源
- C.开门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A.进度
- B.质量
- C.安全
- D.价格
- A.防御原则
- B.防御要求
- C.安全分析
- D.安全标准
- A.1g-2kg
- B.10g-2kg
- C.100g-2kg
- D.1kg-2kg
- A.低毒性废物
- B.中毒性废物
- C.高毒性废物
- D.极毒性废物
- A.现场
- B.日常
- C.例行
- D.非例行
- A.安全特性
- B.安全设施
- C.布局要求
- D.辐射屏蔽
- A.核设施主管部门
- B.地区监督站
- C.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
- D.地区监督站或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
- A.10-3
- B.10-4
- C.10-5
- D.10-6
- A.确定论
- B.概率论
- C.随机法
- D.极端值
- A.1
- B.2
- C.3
- D.4
- A.《核设施的安全监督》(HAF001/02)
- B.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
- C.营运单位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A.工程竣工验收委员会
- B.有资质的工程竣工验收单位
- C.业主单位会同设计单位
- D.当地政府部门制定的单位
- A.设计
- B.建造
- C.调试
- D.运行
- A.主要含半衰期大于60天,但不大于5年核素
- B.主要含半衰期5-30年核素
- C.主要含半衰期大于30年核素
- D.α废物
- A.193D
- B.193d2
- C.386D
- D.386d2
- A.许可证
- B.安全分析报告
- C.监督检查大纲
- D.质量保证大纲
- A.7-20
- B.15-40
- C.30-60
- D.40-80
- A.6
- B.7
- C.8
- D.9
- A.蒸发
- B.离子交换
- C.膜技术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A.营运单位
- B.各承(分)包单位
- C.总承包单位
- D.设计单位
- A.审查核设施是否按设计要求已做好核事故应急准备
- B.审查核设施是否按设计要求建设并已做好核事故应急准备
- C.审查核设施是否按设计要求建设并确认核设施在核安全上的可接受性
- D.审查核设施是否按设计要求建设,应急设施和设备是否齐全,充分
- A.喷放
- B.再灌水
- C.再淹没
- D.长期冷却
- A.0
- B.1
- C.2
- D.3
- A.1-2
- B.2-3
- C.3-4
- D.4-5
- A.一
- B.二
- C.三
- D.一、二
- A.氢气
- B.蒸气
- C.其他可燃气体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A.技术措施
- B.管理性措施
- C.程序性措施
- D.高可信度
- A.通用控制
- B.通用行动
- C.通用剂量
- D.通用活度
- A.控制台
- B.辐照室内
- C.源升降装置
- D.辐照室人员入口处
- A.面罩
- B.呼吸器
- C.屏蔽系统
- D.防火、防爆功能
- A.3个月
- B.12个月
- C.30个月
- D.2年
- A.热水
- B.冷水
- C.不含硼水
- D.B或C
- A.国家有关监管部门
- B.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
- C.设计单位
- D.营运单位
- A.运行负责人
- B.运行管理者
- C.现场操作员
- D.当值运行值长
- A.主管部门
- B.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
- C.地方政府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A.沙堆
- B.高效
- C.陶瓷
- D.袋式
- A.1
- B.5
- C.10
- D.20
- A.检查
- B.评价
- C.认证
- D.监督
- A.工业活动(磷酸盐加工、稀土生产等)
- B.室内氡
- C.高空飞行
- D.铀矿采冶
- A.设计基准事故
- B.具有厂外风险的事故
- C.严重事故
- D.极限事故
- A.质保部门
- B.管理部门
- C.质保监查部门
- D.对质量负全面责任的第一把手
- A.质量保证大纲
- B.《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
- C.营运单位
- D.国家核安全部门
- A.0.1-3
- B.1-30
- C.10-300
- D.100-3000
- A.20
- B.25
- C.30
- D.35
- A.日常检查
- B.现场检查
- C.例行检查
- D.非例行检查
- A.5
- B.10
- C.15
- D.20
- A.几何控制
- B.质量控制
- C.浓度控制
- D.毒物控制